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護理管理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科室通過開座談會、健康教育、由護理人員為患者認真講解科室發展情況、技術特色、服務內容、病區管理,增進護患情感,有利于密切護患關系。同時科室還開展了定期上門隨訪服務,了解患者出院身體的恢復情況、指導正確用藥,使患者備感關切,護士的自身價值也能夠得到充分體現。讓護士感到在這里有一種安全感,能夠被接受,能夠得到科室的關心和幫助,從而有力地促進了她們在這種溫暖的環境里更加大膽細致、真心投入地工作;而且也愿意與科室人員促膝交談,把自己的想法和一些有利于工作的好建議積極交流,成為科室真正當家作主的人,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大大增強。
1.2增強護理集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是至關重要的。團結友愛互助象征著科室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景象,科室優良團隊的合作來自于每一位護士彼此的真誠交流與互幫互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勵。如:利用“5•12”護士節、“七一”黨的生日開展為患者送關愛活動,為患者送鮮花、蒸雞蛋,把“5•12”護士節作為科室每年愛心奉獻日,已堅持開展4個年頭,收效顯著。在這些活動中,護士積極動腦筋、想辦法,以實際行動參與到這些活動中,使護士在活動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和力量。在為患者送去溫暖的同時,也為自己帶來了快樂,護士們深深融入到這個大家庭中,極大地增強了護理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2強化質量控制,減少差錯事故
2.1護士長是科室護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監督人員,工作中應從嚴從細抓好每一個工作環節,大到護理新技術,小到科室的1張紙,都要親力親為。①要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用制度規范一切護理工作。②在執行制度中要督查每位護士有無投機取巧、是否落實護理措施到位,在督查中一方面檢查護士,一方面聽取患者的心聲。③征求醫生的建議,因醫生與護士緊密相連,醫生最能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些護理措施采取的是否到位、及時等。通過三方面的督查,科室每月召開護理質量與缺陷討論會,以此作為量化管理、質化管理,對發現的嚴重問題跟蹤檢查,直到全部整改。如交接班、無菌操作、三查七對、護患溝通、護理告知等,切實杜絕有可能發生的差錯事故。科室利用每天的晨會不斷強調護理安全,對科室重點患者要重點觀察、重點關注,責任到人,必要時實行專人護理,避免護理糾紛。
2.2我院經過2012年等級醫院評審后,科室更加堅持按等級醫院評審標準做好各項工作,以“二甲”為動力扎扎實實抓好工作中的每一細小環節。首先繼續堅持護理業務學習,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討論分析學習,熟練掌握科室開展新技術的術前準備和術后護理,全面掌握科室配置的各種儀器操作,并且定期進行考核,大力營造鉆研業務、努力向上的學習氛圍。其次,良好的溝通不僅能體現護士的道德修養,也能彌補、減少一些護理糾紛的發生。因此,工作中護士應運用靈活有效的溝通技巧,細致入微地為患者認真講解、解釋。對于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應該多幫助,反復講解,不厭其煩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對于刁鉆古怪的患者,護士應先保持冷靜,認真傾聽患者的各種不滿與發泄,然后再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去詳細講解,直到患者完全理解;對于身份高、架子大的患者,護士應不卑不亢從容地與患者溝通,不能因患者的身份高而一味地順從。
3創造發展空間,提供交流平臺
護士長要善于觀察和發現科室護士的特長和潛力,把優秀的、有長處的護士運用到刀刃上,并適時給予展示的機會,如組織晨會交班、開專題會、護理查房,如口才好的護士讓其組織護患座談會、實施健康教育;技術操作靈巧的讓其為疑難患者操作服務;頭腦反應靈活的讓其多護理危重患者。總之,要利各自所長,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創造實現自我價值的空間,為醫院培養優秀護理人員。
醫院管理年活動推出了一系列的質量評審考核標準,如何借助這一政策,把握好醫院發展的契機,是擺在醫院管理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護理管理者也不例外。在開展醫院管理活動的過程中,各醫療機構要按照評審考試標準,建立建全各種相關制度,規范醫院的管理,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對在醫療活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合理方面進行嚴格的管理針對存在的問題要進行持續不斷的改進,要充分體現出醫院管理年的“主題”和發展目標。
2醫院管理年活動中,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2.1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缺乏:在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中,就護理工作而言,工作量不斷增大,人員不足,重醫輕護是各醫療機構普遍存在的現象。隨著醫療體制改革和醫院規模的發展,在縣級醫院護理人員在不斷地向醫院的一些崗位分流,如電腦記賬、病案管理、防保、新農村合作醫療賬目核算管理等,造成臨床一線護理人員嚴重缺編。
2.2護理工員整體素質偏低:隨著現代醫療服務市場的快速發展,醫院規范擴大,使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緊缺,為了醫院工作的正常運動,大量地聘用護校畢業的護士以緩解護理人員的不足。由于教育和衛生體制的改革,醫院用人機制受限,護理人員儲蓄長期不足,人員結構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護理人員結構沒有形成梯隊,加之護理學校招生“門坎”低而數量盲目增長,使護理教學和臨床實踐不相匹配。諸多因素的影響,造成了護理人員綜合素質不高的現實。
2.3護理管理人員管理水平有限: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科護士長要受院長、護理部、科主任的多重領導,部分護士長對職責認知缺失,工作繁忙,雜事較多,與科主任的溝通受限,有時不能很好地履行護士長的職責,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受限。
3醫院管理年活動中護理管理的思考
3.1建立有效的質量控制管理體系,督促各項制度的落實:護理質量控制與管理是護理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題。護理質量的改善與提高是醫院評審、社會評價護理工作的主要指標。建立有效的質量控制管理體系不僅能提升護士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促使了醫院對工作人員的規范管理,使人力資源得到合理的運用和管理。
3.2及時的督導,協助解決護理工作中的問題和管理難題:護理部和護理質控組每月對全院的各項護理工作進行不定期的全面檢查,針對質量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向所在科室的護士長進行現場反饋。在每月的護士長例會上進行質量分析,對有爭議的問題展開討論,通過充分研討和廣泛征求意見,提出持續整改方案,不斷修改完善各項管理措施。
1.1健全的制度
①一級管理為各護理單元的護士長和監控護士,二級管理為護士長組成的消毒隔離質量監控小組,三級管理為護理部。其中一級管理負責檢查和督促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情況,監督和關注與科室相關的醫院感染問題。二級管理負責對各科進行檢查,并嚴格按照消毒隔離的措施和規范進行評分,并及時糾正,對于存在嚴重醫院感染隱患及問題要及時報告護理部,護理部負責對整改情況進行調查。三級管理負責隨時抽查和監督消毒隔離措施的實際落實情況,每月對醫院感染的重點問題進行護士長例會,共同分析和探討,并進行持續質量改進。
②落實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護士長的管理職能,每個科室要對消毒隔離措施有明確的分工,將醫院感染的控制和監督情況落實到人,明確監控護士對每個護理操作和護士的職責,并嚴格控制和及時處理醫療廢棄物,做到通過制度約束人。③加強重點部門的管理:護理部門要根據科室情況和醫院感染的操作控制規范進行早日周到的安排,制定具體的消毒隔離措施,專項專管落實到人,將消毒滅菌關嚴格把控好,加強各環節的監管,確保滅菌物質的合格,同時做好護理人員的自我防護,將護理管理工作擴展到輸液反應、病區感染性疾病的傳播等方面,并及時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控制,加強重點環節和重點部門的質量監控。
④嚴格手衛生制度:提高門診護理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手部衛生是防控醫院感染的重要保障,而且是最經濟、簡單、有效地防止病原體傳播的措施,但日常工作中由于洗手設施不完善、門診護理人員工作量大等原因導致洗手不及時或缺乏自覺性,往往是操作前洗手比例減少,而且戴手套連續操作后不及時洗手的情況,因此要加強對護理人員手衛生的高效監督和隨機抽檢,以提高護理人員對手衛生的重視。
⑤預防為主:要針對全員所有工作人員和患者進行醫院感染防控教育培訓,在護理工作中,預防耐藥菌株、感染性疾病等在院內傳播的重要手段是采取相應的預防感染措施,是預防為止流行病傳播的重要方式,因此實施標準的預防是控制醫院感染的必要手段。
1.2加強各類物品及藥品的管理
①室內物品管理:為避免室內器械、空氣、裝備、物品等的污染,應嚴格按照醫院感染要求管理室內物品,如對敷料、呼吸機管道、室內空氣等進行消毒和定期通風管理。
②一次性物品管理:要對一次性手套、靜脈留置針、鼻塞等一次性消耗品進行分類處理,使用后分別放入損傷性和感染性垃圾桶,使用一次性物品前要對物品保質期和合格情況進行檢查,一旦發現污染和懷疑污染等情況應停止使用。
③加強病房管理:實行嚴格的“一桌一布,一床一套”制度,定時對室內空氣和病房進行清潔,保持室內濕式清掃,如果發現污染應及時進行消毒和更換枕套、床單等,并在患者出院后進行終末消毒。
④抽出的藥液和無菌液體要標明使用時間,使用不得超過2h,對啟封抽吸的溶酶超出4h要停止使用,對酒精和碘酒等物品要每周滅菌2~3次。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比較3年來感染的環境衛生監測結果合格率及患者感染率情況,顯著性水平a=0.05。
2結果
2.1不同時間環境衛生監測結果合格率:2011年監測平均合格率為91.17%,2012年為94.16%,2013年為98.78%,經比較,3年來平均合格率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2.2不同時間醫院感染率比較:2011年醫院感染率為14.25%,2012年為12.26%,2013年為0.51%,經比較,三個時間段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