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土木工程師論文范文

土木工程師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土木工程師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土木工程師論文

第1篇

[關鍵詞]土木工程 創新型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24-0062-02

近年來,國家及社會均對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的設置、人才培養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適應技術不斷革新的現狀。目前,由國務院批準,并由教育部、財政部全面啟動并實施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主要是對這一現狀進行的積極革新。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對“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具體解釋是:“質量工程”是以提高高校的本科教學質量為目標,提高優質資源共享為手段,按照“分類指導、鼓勵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則,在專業、課程教材、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等 6 個方面進行改革與建設,支持和鼓勵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深入改革和大膽創新,引導高校的本科教學方向,帶動教學的全方位改革和創新。所以,對于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配合我國高校教學改革以及適應土木專業發展的趨勢而進行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

一、國內外工程類人才培養的不同模式

(一)國外人才培養的模式

國外工程教育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兩種模式主要有美國模式和歐洲大陸模式。美國模式主要是由社會和學校兩部分組成,高校學生在校期間先進行工科基礎教育,學生畢業后則由社會提供具體化、職業化的專門教育,并且有各專業的工程師考試和職業資格認證的要求,在完成所有項目以后才能成為工程師;歐洲大陸教育主要以法國和德國為代表,其培養過程主要在學校完成,大學生在學校要先完成與工程師相關的基本教育和基礎訓練,獲得職業資格認證,則在畢業時可以取得工程師學位。國外工程類的人才培養模式,均對學生的基礎教育和實踐有著同等重要的要求。

(二)中國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中國工程教育則較為傾向于知識,其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出發點在于傳承和創新人類的知識和文化,這種觀念也被稱為學科本位論。因此,也造成了中國土木工程教育的主要模式為:高校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的是土木工程專業基礎知識的培養和學習,畢業進入專門企業以后,通過在企業具體工作的過程中來完成工程師的職業教育,自此才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師

綜上所述,中國的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以及與之相關的課程設置都是沿革了國外的相關模式,但因為中國教育界和高校對于大學生培養的認知是在于知識的引導與學習,因此也造成了大學生土木工程師職業化培養的滯后,不能與其畢業后的職業生涯進行有力的結合,土木工程企業在招聘人才時皆希望大學畢業生已具備與工程師相關的基本能力,土木工程企業無需再進行其基本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對于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土木工程企業的用人觀念也要求我們高校在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方面進行變革。

二、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如上所述,中國工程教育人才較為偏向于知識的傳承和創造,因此,我國土木工程教育的現狀存在有多種矛盾體:第一,國家、社會、企業均需要工程師人才,而高等學校卻不培養工程師。第二,學校教學主體缺乏工程實踐經歷,而學生卻需要接受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第九屆(2008 )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工作研討會中,總結了國內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兩個明顯的特點:

第一,類型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定位。根據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專家最新的調研統計,我國目前共有362所高等院校開辦了土木工程專業的本科教育,其中研究型大學(985、211學校)共有65所,主要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教學型學校297所,主要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 第二,不同類型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在單位規模(大型、中型、小型)、單位性質(設計、施工、管理)、崗位層次( 總工程師、主任工程師、專業工程師) 等方面有所不同。

目前,較多高等學校對于實踐性教學和創新型能力培養不夠重視以及沒有充分合理的認識,部分高校只是簡單地復制研究型大學的辦學模式,使得高校畢業生一方面在從事科學研究時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另一方面從事施工技術時又缺乏相關的工程職業素養,從而導致了社會對于高等學校工程教育教學質量認同程度的不斷降低。

三、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意義

(一)從宏觀角度講,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科學發展的基礎

黨的十七大、十報告中均提出要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精辟論述。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是關鍵和基礎。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是針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學發展觀所實施的具體做法。

(二)從中觀角度講,培養具有良好創新型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是土木工程行業的發展的現實要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土木工程材料的更新,土木工程建設市場的開放,使得這一行業的壟斷逐漸破冰,與土木工程施工和監理相關的企業也逐漸改變了過去的單一經營模式,并試圖向橫向全面發展。但是,現今的山區高速公路、大型橋梁隧道工程、超高層建筑工程、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和港口航道工程等各項技術的難度不斷提高,項目的管理與國際接軌,使社會對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與此同時,高校中對土木工程師的培養模式日益陷于“學術化”和“通才化”,畢業生對于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缺失已然與社會對土木工程師的實際要求脫節,土木工程行業所需要的技術、管理、創新等全方位高素質人才,在高校中未能如愿以償地培養出來,因此,要求開辦有土木工程專業的各類高等院校,必須轉換人才培養的思路,改革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探索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途徑和方法。

(三)從微觀角度講,探索和實踐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保證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的根本

目前,我國高等學校畢業生都存在著找工作難的問題,這一方面與高校人數逐年增多有關,但也與高校工科教育嚴重的產學脫節有關,高校教育只重學術性和與當代最新技術的脫節,使得學生對于實踐有著眼高手低之惑。要解決“就業難”這種現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樹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觀念,并逐步改革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模式,不斷強化本科生工程技能方面的培養,加強工程類畢業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四、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幾點建議

綜上幾點,我們通過對國內外工程教育的比較以及對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意義的認知,可以發現工程教育必須緊緊跟隨當今社會的高速發展,同時必須以社會、企業的需求為導向,以工程實踐操作能力為要求,更好地培養社會所需求的工程師人才。在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上,筆者主要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在具體的教學中,第一,要加強實踐教學的環節,逐步深化地為學生創造創新實踐平臺,改善實踐環境,推動學生自主創新活動;第二,在設置培養方案的環節上,要不斷地完善工程教育中的工程設計和實踐類課程體系,使得這兩方面的課程能夠貫穿高校學生整個大學教育過程,爭取使得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有較大的突破;第三,不斷深入和摸索高校的產學研結合模式。高校應當努力爭取校企共建、技術研發中心等實踐基地的建設,在行業專家的指導之下,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在教育觀念上,第一,做到大眾化教育和技術教育的平衡發展,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并重。第二,建立校內外雙導師制,以校內老師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校外企業技術老師則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樣,學生才能在綜合素質方面得到提高,將具有更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學生將更為主動地學習和具有更高的工程設計創新能力。第三,要有國際化教育的思路,高等學校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和雙語教學,使學生能夠接觸到所學專業領域中最高精尖的技術和知識,也使學生能夠有高度的國際視野和嫻熟的技術溝通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姜秀英,俞亞南,陳仁朋.土木工程創新設計實驗班的架構與實施[J].高等建筑教育,2009,17(6):109-112.

[2] 朱炯.土木工程專業創新人才的能力培養途徑探討[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06,21(5):93-96.

[3]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Z].

第2篇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包括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兩部分內容,主要研究土木工程專業領域具有共性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藝原理及施工過程及其相關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實施的規律。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知識,培養學生解決一般施工技術問題和施工組織管理的能力,為工程項目施工階段施工、咨詢、房地產等行業、崗位提供基礎性的知識和工程訓練。以常州工學院(地方應用性本科院校)2009屆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為例,就業調查顯示超過75%的畢業生從事施工技術與管理的相關工作,崗位適應能力要求高,并且需要盡快獨當一面,因此課程“知識+技能+能力”的行業、崗位價值取向特征突出,課程地位重要。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環節包括理論教學(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課程設計和施工實習)。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加深對工程的認識,培養培養解決施工問題的能力。因此,實踐教學不僅是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途徑,更是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重要平臺。同時,通過實踐環節,還可大大縮短學生畢業后適應施工技術和管理崗位的適應期。但實習單位普遍反映實習學生對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掌握了解不足,缺乏施工實踐能力,不能及時進入實習狀態;對實習學生情況的調查顯示實習中學生面對施工項目感覺無從入手,不能發現、預測施工中的問題。兩方面的信息綜合表明施工實習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課程理論學習階段學生沒有建構起項目施工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施工能力訓練不足,這說明理論教學無法支撐實踐環節的教學,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存在脫節的問題。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內容是施工實踐的總結,涉及的知識廣而博、跨度大、邏輯性弱,實踐性強。以施工技術理論教學內容為例,地基基礎、主體結構、建筑裝飾裝修、建筑屋面等分部分項工程包含內容廣泛,并自成體系,教學內容多為施工工藝和施工操作過程,實踐性極強。同時,施工技術發展迅速,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不斷涌現,廣泛應用于施工實踐。另一方面,囿于本科階段的學生施工感性認識和經驗缺乏,同時課堂教學環境脫離真實施工環境,因此,傳統封閉的“以教材和講授為中心”施工課程理論教學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體意識,造成教學效果普遍不理想。例如,一些施工工藝過程、施工機具機械操作等知識點脫離施工現場很難 講授清楚,仍是“圖上學構造,書上學使用”,因此造成學生對部分學習內容一片茫然,逐漸喪失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進而失去與工程接觸、交流的機會,能力的培養因此也無從談起。

2課程改革思路與內容建設

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要求以工程實踐和學生發展為價值導向,教學貫穿全面的工程訓練,為學生提供知識、能力的完整框架。針對以往施工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建設從理論教學環節入手,以實踐環節需求導向理論教學環節建設,理論教學內容以施工項目為主線,以工程訓練為路徑使得學生掌握知識,從理論教學環節即注重培養工程思維和工程意識,從而給予實踐環節教學以有力支撐。施工課程理論教學內容依托聯合培養企業工程實踐展開課程內容建設。課程教學以企業真實的工程施工項目為載體,根據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學生認知特點與對施工案例進行加工完善形成教學案例。選用的案例要求與實踐環節將要接觸的施工項目類似甚至相同,注重兩個環節整體性、系統性,避免各環節的脫節,真正做到兩個環節相互驗證,互為支撐。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知識結構跨度大、章節之間邏輯性弱的特點為將施工項目劃分為多個案例提供了有利條件。限于理論教學課時,施工技術教學內容中場地平整、基坑工程、工程降水、混凝土工程、預應力工程、結構安裝工程等施工內容由于技術性突出,危險性大,對施工目標控制起到決定性作用,應作為施工案例建設的重點,非重點章節適當鼓勵學生自學,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以施工技術部分主要章節土方工程、混凝土結構工程和結構安裝工程為例說明案例案例設置情況。

3課程理論教學方法改革與教學環節創新

探究教學做到了“回歸實踐”、“回歸問題”、“回歸學生主體”的三重回歸,很好地契合了現代工程教學需求。探究性教學的思維是過程是認識現實問題→方法研究→解決問題,這一過程符合人們思維規律。本科層次的學生在學習土木工程施工時沒有工程經驗,所以了解施工項目、認識工程施工問題是學生首要解決的問題。了解施工項目、認識施工問題的過程是接近工程、與工程互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對工程的好奇與興趣轉化為持續學習的興趣與動力,逐漸建立起豐滿的施工項目的概念和工程責任感,進而激發探討、研究解決問題的主體意識,激勵工程思維和工程能力的培養。同時,通過探究式教學實現“回歸實踐”、“回歸問題”、“回歸學生主體”,可較好地解決課程理論教學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講授為中心而疏離學習主體和工程實踐的問題。課程理論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是緒論或“章節導論”,將其作為“課程導論”或作為章節教學“回歸實踐、回歸問題”環節,使得學生接觸、了解工程,認識工程問題,因此其重要性突出。緒論是課程教學的開端,首先起到課程“導論”的作用。通過這一環節介紹課程“地圖”、課程規劃甚至與課程相關的職業展望,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課程充滿好奇,認為課程學習有價值,目標值得期待。各章節以“章節導論”作為第一個教學環節,作用有二。其一,通過這一環節引入真實、典型施工案例,以案例作為學習章節內容的工程背景和載體,將學生帶入工程情景,明確工程師責任,并以此提出本章節涉及到的施工問題。其二,通過該環節介紹本章節內容在完整施工項目中可能的“入口”和“出口”,不同的作用和應用,使學生建立“整體和局部”認識。在第一環節基礎上,第二個環節講授施工案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藝(組織)過程及工藝標準。通過該環首先使學生掌握分部分項工程一般的施工工藝(組織)過程及工藝標準。與此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了解、挖掘案例中預先設置的施工問題及章節子問題(知識點K),使學生知道施工問題和知識點(K)在哪里、產生于何處、應用于何處。在第三環節中講授第二環節中所設置的知識點(K)原理。第三環節繼承“接受性”教學方法,作為探究性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接下來的第四個環節是學生在以上三個課堂教學環節結束后以自主學習方式為主的綜合學習環節。在這一環節中,以課后大作業為手段,即以一般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問題作為章節設計性作業,引導、驅動學生復習、收集相關資料、同學之間討論、反思等,進而找到解決方案,完成探究過程。這一環節以提交作業為成果,但過程和能力評價多于結果評價,以合理的方式促進學習者工程能力的培養。探究式教學的施工課程理論教學的四個環節圍繞現實施工項目展開,符合人們認知規律,貫穿全面的工程訓練,教學生動。以土方工程章節“場地平整”的教學為例,在第一個教學環節中引入某公園場地平整工程作為施工案例,包括圖片、施工技術資料、技術、管理崗位設置等。通過該場地施工前后圖片對比,形象生動地提出了“如何將天然場地通過施工改造成公園場地?場地施工過程中有哪些關鍵問題要解決?”等施工問題,將學生帶入施工情境、帶入崗位,而后第二環節介紹場地平整主要施工工藝過程:場地測量→土方挖、填、運輸及運輸機械→場地驗收。在施工工藝介紹過程中引導學生挖掘設置的知識點(K):場地設計標高與初始場地標高、方格網法土方量計算、挖填土方調配運輸方案、土方施工機械性能等。在掌握場地平整施工工藝和知識點“出處、用處”基礎上在第三環節中講授知識點(K)原理。在第四環節中布置類似場地的“場地平整施工技術方案設計”的作業,要求學生根據具體工程情況設計場地平整的施工工藝,繪制“挖填土方調配圖”,完成自主學習過程。

4課程考核過程化

考核方式具有導向作用。課程考核方式是否科學、有效,影響到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及對課程的評價。針對以往理論課程考核只重視課程結束后一次性考試成績的問題,本課程考核注重過程考核,提高章節設計性作業合計分數在課程成績中所占比重,由30%提高至50%,引導學生重視學習過程,重視自主學習。期末考試試題綜合性題目分數占試卷分數比重由以往20%提高至40%,通過綜合性題目進一步考察、評價學生能力情況。

5結語

第3篇

以工程實踐和學生發展為價值導向,教學貫穿全面的工程訓練,為學生提供知識、能力的完整框架。針對以往施工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建設從理論教學環節入手,以實踐環節需求導向理論教學環節建設,理論教學內容以施工項目為主線,以工程訓練為路徑使得學生掌握知識,從理論教學環節即注重培養工程思維和工程意識,從而給予實踐環節教學以有力支撐。施工課程理論教學內容依托聯合培養企業工程實踐展開課程內容建設。課程教學以企業真實的工程施工項目為載體,根據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學生認知特點與對施工案例進行加工完善形成教學案例。選用的案例要求與實踐環節將要接觸的施工項目類似甚至相同,注重兩個環節整體性、系統性,避免各環節的脫節,真正做到兩個環節相互驗證,互為支撐。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知識結構跨度大、章節之間邏輯性弱的特點為將施工項目劃分為多個案例提供了有利條件。限于理論教學課時,施工技術教學內容中場地平整、基坑工程、工程降水、混凝土工程、預應力工程、結構安裝工程等施工內容由于技術性突出,危險性大,對施工目標控制起到決定性作用,應作為施工案例建設的重點,非重點章節適當鼓勵學生自學,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課程理論教學方法改革與教學環節

創新探究教學做到了“回歸實踐”、“回歸問題”、“回歸學生主體”的三重回歸,很好地契合了現代工程教學需求。探究性教學的思維是過程是認識現實問題方法研究解決問題,這一過程符合人們思維規律。本科層次的學生在學習土木工程施工時沒有工程經驗,所以了解施工項目、認識工程施工問題是學生首要解決的問題。了解施工項目、認識施工問題的過程是接近工程、與工程互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對工程的好奇與興趣轉化為持續學習的興趣與動力,逐漸建立起豐滿的施工項目的概念和工程責任感,進而激發探討、研究解決問題的主體意識,激勵工程思維和工程能力的培養。同時,通過探究式教學實現“回歸實踐”、“回歸問題”、“回歸學生主體”,可較好地解決課程理論教學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講授為中心而疏離學習主體和工程實踐的問題。基于以上認識,探究式教學的施工課程理論教學環節設計。課程理論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是緒論或“章節導論”,將其作為“課程導論”或作為章節教學“回歸實踐、回歸問題”環節,使得學生接觸、了解工程,認識工程問題,因此其重要性突出。緒論是課程教學的開端,首先起到課程“導論”的作用。通過這一環節介紹課程“地圖”、課程規劃甚至與課程相關的職業展望,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課程充滿好奇,認為課程學習有價值,目標值得期待。各章節以“章節導論”作為第一個教學環節,作用有二。其一,通過這一環節引入真實、典型施工案例,以案例作為學習章節內容的工程背景和載體,將學生帶入工程情景,明確工程師責任,并以此提出本章節涉及到的施工問題。其二,通過該環節介紹本章節內容在完整施工項目中可能的“入口”和“出口”,不同的作用和應用,使學生建立“整體和局部”認識。在第一環節基礎上,第二個環節講授施工案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藝(組織)過程及工藝標準。通過該環首先使學生掌握分部分項工程一般的施工工藝(組織)過程及工藝標準。與此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了解、挖掘案例中預先設置的施工問題及章節子問題(知識點K),使學生知道施工問題和知識點(K)在哪里、產生于何處、應用于何處。在第三環節中講授第二環節中所設置的知識點(K)原理。第三環節繼承“接受性”教學方法,作為探究性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接下來的第四個環節是學生在以上三個課堂教學環節結束后以自主學習方式為主的綜合學習環節。在這一環節中,以課后大作業為手段,即以一般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問題作為章節設計性作業,引導、驅動學生復習、收集相關資料、同學之間討論、反思等,進而找到解決方案,完成探究過程。這一環節以提交作業為成果,但過程和能力評價多于結果評價,以合理的方式促進學習者工程能力的培養。探究式教學的施工課程理論教學的四個環節圍繞現實施工項目展開,符合人們認知規律,貫穿全面的工程訓練,教學生動。以土方工程章節“場地平整”的教學為例,在第一個教學環節中引入某公園場地平整工程作為施工案例,包括圖片、施工技術資料、技術、管理崗位設置等。通過該場地施工前后圖片對比,形象生動地提出了“如何將天然場地通過施工改造成公園場地?場地施工過程中有哪些關鍵問題要解決?”等施工問題,將學生帶入施工情境、帶入崗位,而后第二環節介紹場地平整主要施工工藝過程:場地測量土方挖、填、運輸及運輸機械場地驗收。在施工工藝介紹過程中引導學生挖掘設置的知識點(K):場地設計標高與初始場地標高、方格網法土方量計算、挖填土方調配運輸方案、土方施工機械性能等。在掌握場地平整施工工藝和知識點“出處、用處”基礎上在第三環節中講授知識點(K)原理。在第四環節中布置類似場地的“場地平整施工技術方案設計”的作業,要求學生根據具體工程情況設計場地平整的施工工藝,繪制“挖填土方調配圖”,完成自主學習過程。

3課程考核過程化考核方式具有導向作用

課程考核方式是否科學、有效,影響到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及對課程的評價。針對以往理論課程考核只重視課程結束后一次性考試成績的問題,本課程考核注重過程考核,提高章節設計性作業合計分數在課程成績中所占比重,由30%提高至50%,引導學生重視學習過程,重視自主學習。期末考試試題綜合性題目分數占試卷分數比重由以往20%提高至40%,通過綜合性題目進一步考察、評價學生能力情況。

4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下载 | 婷婷草 | 久久久久久九九 | 色激情综合 | 亚洲人成影院77777 | 午夜在线视频免费 | 日韩免费精品视频 | 久久久午夜视频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不卡 | 午夜在线视频免费 | 自拍视频一区 |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 激情综合五月天丁香婷婷 | 午夜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 波多野在线播放 | 色爱区综合激情五月综合激情 | 在线看一区 | 俄罗斯三级 | 九九在线 | 麻豆网站免费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看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天堂男人网 |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乱码 | 成人免费在线播放视频 | 亚洲情区 |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视频 | 久久久久久国模大尺度人体 | 久久99国产精品 | 婷婷激情四月 | 久久亚洲不卡一区二区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情人综合网 | 久久高清免费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 在线免费国产视频 | 国产a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