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公共建筑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是近年來人們所日益重視的一種新型施工設計觀念,該種理念強調建筑設計和施工要建立在尊重自然環境和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在保證建筑設計的同時,要實現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最大程度的降低資源的消耗量,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并且降低建筑施工對環境的污染,保證建筑物的綠色環保的特性,真正實現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協調發展。地球的自然資源是極其有限的,而人類社會的發展和建設曾一度對自然資源過度的消耗和浪費,使自然環境不堪重負,這些不良影響最終將反映到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來,人們在近些年來正在飽受環境惡化所帶來的苦果,為此,建設一個新型綠色節能的生存環境刻不容緩。在建筑設計中,人們對環境改善做出的努力就是推出了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為了尋求與自然環境融洽相處的契機,建筑設計者們正在不斷努力嘗試,新型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旨在建設綠色環保的建筑,并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環程度,降低資源的浪費,打造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綠色宜居環境。
2在公共建筑領域融入綠色設計理念的現實性意義
2006年6月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實施。該標準是在總結近年來我國綠色建筑方面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標,多層次的綠色建筑綜合評價標準,并以此構建了符合我國國情的“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體系。對于各級政府、業主和管理人員而言,一套系統完備的公共建筑綠色設計評價體系,不僅能夠有效的幫助其開展公共建筑的綠色化進程工作,還能夠不斷的提高公共建筑的綠色化程度。要針對一些綠色化程度比較高的公共建筑給予及時的獎勵與表揚,而對一些能耗比較低的公共建筑,則給出整改意見并且要求其在規定期限內進行整改。
2.1建立公共建筑綠色設計評價指標體系能夠有效的降低能耗
緩解資源短缺局面公共建筑綠色設計評價體系的確立,不僅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還能夠大幅度的降低建筑施工過程中對能源的消耗程度,從而有效的緩解當前國內能源供需出現失衡的狀況,為促進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持。
2.2建立公共建筑綠色設計評價體系能夠提高經濟效益。
對于任意的公共建筑而言,其都存在于社會環境中,都擁有特定的社會功能,因此和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當對公共建筑進行評價時,要全面的考慮到這一點,不僅要對一項工程的經濟效益進行評價,也要從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方面進行多方面的探討和評價,來從中選擇最能夠適應社會環境發展的項目方案。這樣一方面確保了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另一方面也有效的提高了公共建筑的整體經濟效益。
3綠色設計理念概述
3.1綠色建筑設計的原則
由于建筑是一個開放系統同周圍所在的環境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對于設計而言,其要追求最佳的環境效益,因此在對其進行設計時要考慮到整體設計的原則。其次要堅持高效綠色的原則,對這個原則可以從兩方面進行理解。一方面是要盡可能的降低對物質資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則是要采用無污染的建筑材料,從而實現建筑材料的無害化。最后要堅持靈活多適以及健康可持續的原則,要在設計的過程中靈活的采用適應性的設計策略,同時將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有機的結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全面的考慮。
3.2綠色建筑設計的程序
通常而言,綠色建筑設計的一般程序分為:需求論證———方案設計———壽命周期的評價———施工圖設計等方面。要根據相關建筑的實際情況來采取合適的步驟進行綠色建筑的設計。
3.3綠色建筑設計的要求
對于綠色建筑的設計而言,目標論和過程論對其有著重要的意義。所謂目標論是指從多方面對綠色建筑的設計進行了目標的設定,從而為人們總結了綠色建筑的基本原則與構成綠色建筑的基本框架。而過程論即是將時間維度的概念引進了綠色建筑理論,認為其是一個伴隨建筑全壽命周期每個階段的持續概念。
4實現綠色建筑設計的途徑
4.1采用新型綠色能源系統
目前在我國建筑施工領域,新型能源系統的應用已經在大規模試用和推廣中,其中太陽能和風能以其無污染,能源可持續提供的優點受到建筑設計單位的青睞,太陽能轉換設備可以通過收集吸收太陽所散發出的熱能,使之轉化為人們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種能源,風能則主要用于發電,實現電力系統零能源消耗。在未來,新型能源系統將繼續被開發和利用,逐漸代替相當一部分高耗能能源轉化系統,真正實現能源高效利用。
4.2使用綠色環保材料
建筑設計中經常會使用一些新型的環保材料,這些材料的開發和使用取代了以往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建筑材料,不僅降低了建筑成本和施工難度,而且還實現了建筑的環保無污染,提高了建筑的整體質量和使用效能。
4.3降低設計施工中的人為施工污染
建筑施工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定的施工污染,最為常見的就是由于施工材料和方法選用不當所帶來的對周邊環境的污染,如固體廢棄物污染,空氣和水源的污染,噪音污染等等,降低施工中的人為污染可以對環境改善做出很大的貢獻。首先,在選擇建筑材料時,要盡量在保證預算的前提下,選用更加環保污染低的建筑原材料,同時,建筑設計者的設計要盡量簡約,避免產生多余材料的消耗;其次,施工人員要選擇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和方法,在保證工程進度的同時,降低對周邊環境的污染,要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并管理好現場施工人員的污染環境的行為。
5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公共建筑項目得到的發展,并占據重要的地位,給人們帶來便捷,也創建了嶄新的城市面貌。首先,公共建筑主要是具有公用性或公益性的建筑,其中包含辦公、商業以及旅游等建筑。因此,可以將一般大眾有權使用的建筑稱為公共建筑,而建筑面積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也被稱為大型公共建筑;其次,公共建筑有著公共性的特點。其占地面積較大,消耗資源較多,對公眾產生一定的影響。公共建筑運用公共資源來提升城市中綜合條件的基礎,這也是建設公共建筑的主要任務。因此,必須做好公共建筑項目管理工作,通過滿足公共需求來協調社會,促進社會發展。公共建筑項目管理質量的高低對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充分認識到公共建筑項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管理的質量[1]。
2公共建筑項目管理的現狀
2.1公眾參與機制上的不足。我國的公共建筑項目管理發展歷史相對較為長遠,加之在初創、形成以及推廣等階段的影響下,現階段中已經建立出了一些相對有效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公共建筑項目不斷增多的影響下,依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公共建筑項目涉及到公共資源的運用,在決策的過程中就要堅持從民意上出發。但是在一些地區中所進行的公共建筑項目決策時,公眾參與機制不健全。首先,公眾參與渠道上的不足,從而造成了參與形式過于簡單。一些項目從開始到實際建設都沒有設立聽取民眾意見的渠道,即便是設計了也存在著設計不完善的現象,這樣也就難以形成有效的參與模式;其次,公眾所提出的意見沒有得到重視,更多是將公眾參與轉變成為了形式化的現象,只是簡單的對公眾意見進行征集,對于是否采納等卻并沒有明示。在這一現象的長期影響下,使得民眾的參與積極性逐漸降低,最終也就使得公共建筑項目建成后使用效果上嚴重不足,浪費資源[2]。2.2規劃設計難以滿足。經濟實用的原則通過調查可以看出,我國現階段的建筑能耗占據全國總用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尤其是對于公共建筑項目的能耗來說,其消耗上更加突出。主要是因為一些形象工程不斷增多,加之其為了追求新奇等盲目跟隨高標準,采取了較多的高能耗資源,并沒有從節能環保等方面出發,不僅降低了公共建筑項目的實用功能,同時也造成了建筑規劃設計的經濟性嚴重不足。
3公共建筑項目管理的措施
3.1完善公眾參與制度。首先,從法律的角度上來說,就要確立出完善的公眾參與公共建筑項目建設的措施,堅持從原則性的規定上出發,以此來保證公眾可以積極參與到其中。在公共建筑項目中,項目的決策到最終的運行,往往被看作是政府部門或是擁有政府性質的投資公司來進行的內部工作,這樣也就降低了公眾的參與權與知情權。因此,針對這一現象,就要及時出臺相應的法律政策,將參與權借助系統化的條文等進行明確規定,以此來實現公眾參與的權利與義務;其次,規范法律程序。對于法律程序來說,就要在實現權利與義務的基礎上來進行的規范,且從法律的角度上來說,就要從程序上來進行監督與約束,不斷提高公眾參與的積極性與效果;最后要建立出相應的聽證制度。作為公眾直接參與到監督中的形式,就要做好完善與健全工作,在必要時還要在不同階段進行,突出其側重點[3]。3.2完善信息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出相應的項目庫。也就是說通過擬建公共建筑項目,在網絡上進行評估與論證,尤其是要從節約能源與保護自然資源的角度上出發,始終堅持其環境標準。在評估階段中不僅要從專家意見上出發,同時征集公眾的意見,以此來提高決策的公共性,提高項目的可行性。只有在確保項目可以實現低能耗與少排放等目標后,才能優先獲取支持。就項目庫來說,借助計算機來進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將入庫項目標注在電子地圖中,通過點擊電子地圖等來進行下一環節的操作。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中已經成功建立出了項目儲備庫,因此在實際中要做好項目入庫工作,通過完善與健全以此來提高工作的效果;其次,完善項目資料庫。對于已經完成的公共建筑項目來說,就可以借助資料庫來進行完善,以此來為項目或是類似的項目提供支持。對于一些完成的工程項目來說,通過項目資料收集工作,也可以為其他項目提供論證與評估的資料。也就是說在項目決策或是實施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為其提供分析與評價活動。從范圍來說,在決策階段中就可以對項目進行的可行性與經濟性等方面進行分析。在實施階段中,也可以對實施的情況以及項目中的環境變化等方面提供跟蹤評估資料。在完成項目施工后,也可以進行后評估資料。通過將資料進行對比,以此來判斷出項目的實際效果,對前期所進行的預判進行判斷,在此基礎上來總結經驗與教訓,為以后的項目決策提供指導。就我國現階段的公共建筑項目后評估管理工作來說,存在著較為松散的現象,在政策與法律等方面也缺乏相應的支持,這樣也就造成了后評估工作出現了形式化的現象。因此,在實際中我國就要不斷完善后評估體制,同時還要健全相應的規則與方法等,充實后評估指標體系,借助法律的形式來實現固定與完善,健全公共建筑項目管理,提高管理的效果。在項目庫與資料庫中,所收入的信息可以為人們提供大量的信息,但是想要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則需要項目各個環節中所提供的信息支持,所以就要加強兩者之間的關系,保證各個環節上的有效配合[4]。
4結束語
在經濟的快速發展下,公共建筑項目管理工作也逐漸受到了社會與政府等方面的支持。因此,在實際中就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實現公眾上的有效參與,完善信息管理與資金管理等工作,提升公眾的滿意度,提高社會效益。
作者:焦挺峰 吳青 單位:1.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2.捷宏潤安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鄭斌.瞿焱.公共建筑項目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經濟師,2007,(11):176.
[2]王金玲.高層公共建筑防排煙設計探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7,(7):217+241.
建筑能源審計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筑基本概況、建筑用能系統狀況、建筑能源管理狀況、文件檢查、現場測試等多個方面。建筑基本信息和建筑用能系統的審計主要包括建筑圍護結構、采暖系統、空調系統、照明系統、配電系統、室內設備系統、給排水系統、燃氣系統、綜合服務系統及特殊能耗等;建筑能源管理狀況包括建筑能源管理機構及管理現狀的審計;文件審查包括調閱能源賬目文件、相關的用能設備原始文件,審閱能源管理文件,審閱設計圖紙和運行記錄等;現場測試主要包括大樓巡視和室內環境測試,其中大樓巡視是結合文件審查結果及建筑基本信息表,確定建筑能耗和管理的總體情況,并對大樓內的制冷機房、鍋爐房等設備機房進行巡視,以便確定各用能系統是否存在管理不善、運行不當、能源浪費、無法調節等問題,而現場測試是從建筑內各種不同用途的房間中隨機抽檢10%的面積的房間,檢測室內基本環境狀況(溫度、濕度、CO2濃度、照度)。
2建筑能源審計案例分析
2.1建筑概況
該建筑位于大慶市,總建筑面積70800m2,屬于商場類大型公共建筑。地上4層,地下1層,建筑總高度22.2m,標準層高為5.1m。圍護結構底部采用磚砌筑,外貼紅磨光花崗巖,上部墻體采用高級外墻面磚,其他部分采用玻璃幕墻。
2.2建筑用能系統概況
(1)配電系統。該建筑設有容量為1000kVA的變壓器4臺,容量為1250kVA的變壓器2臺,容量為1600kVA的變壓器1臺。
(2)空調通風系統。該建筑采用集中式空調系統,共有三臺離心式冷水機組,冷量均為500kW,兩用一備,室內送風采用風機盤管,共有20臺新風機組,制冷量在10~12kW,功率4.4kW。空調水系統采用兩管制變流量冷水系統,冷卻塔、冷凍水循環泵和冷卻水循環泵均為三臺,與冷水機組一一對應,根據商場室內溫度控制啟停。共有軸流風機43臺,其中回風機21臺,排風機22臺,功率均為7.5kW。
(3)采暖系統。商場自配一臺2MW燃氣蒸汽鍋爐,并設有換熱站,高溫蒸汽經換熱站換熱交換為采暖熱水,采暖系統為散熱器采暖及熱風幕(只在商場進門口設置)。
(4)照明系統。建筑內設有筒燈、射燈、T5節能燈、鹵素燈、日光燈等多種燈具,全樓照明總功率為1114476W。燈具主要靠員工自身手控,一個開關控制3~4個燈具。
(5)室內設備系統。建筑內共有300臺電腦,50臺傳真機,200臺打印機,2臺復印機,43臺熨燙機,92臺飲水機,27臺液晶電視(不含家電區樣品),另有四樓餐飲、娛樂、美容美體、攝影設備若干,四樓設有影院,影院總功率為158056W。除影院外全樓設備總功率約497213W。
(6)綜合服務系統。建筑內每層設有三對扶梯,一共4層,共有18部扶梯,單臺功率11kW,直升梯3部單臺功率18kW,貨梯(液壓電梯)2部,單臺功率30kW,共計23部電梯,總功率312kW。其中直升梯從一層直達四層,在中間不停。
(7)特殊區域。該建筑一層設有消控中心,主要設備功率約為2000W。四樓餐飲區采用天然氣及電進行烹飪,四樓餐飲區廚房用電設備總功率515317W。一樓超市區食品加工設備總功率約為653232W。
(8)給排水系統。給水系統主要分為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最高日用水量為473m3/d,最大時用水量58m3/h,生活用水系統最大秒流量為5L/s;室內消防用水量為70L/s,其中消火栓用水量為40L/s;自動噴灑滅火系統用水量為30L/s,室外消防用水量為30L/s,火災初起時十分鐘消防貯水量為18m3。消防水源來自室外消防水池,有效容積為540m3。
(9)燃氣系統。建筑采用天然氣鍋爐作為冬季采暖熱源,同時四樓餐飲區烹飪采用天然氣。
2.3建筑常規年能耗概況
由于該建筑是商場類大型公共建筑,其照明用電在其電量總消耗中占有較大比重,所以常年電耗相對比較平均,起伏不大,但是6、7、8月份是空調使用最頻繁的季節,導致用電高峰出現在這三個月。年耗水量最低點出現在4月,分析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四月是采暖季與非采暖季交界,室內溫度偏低,人員耗水量需求減少,二是四月是商場消費淡季,顧客量相對較少,所以綜合以上兩點原因,耗水量最低值出現在4月;而7、8兩月是炎熱的夏季,且是暑期消費旺季,所以耗水量最高;另外1、2月份是春節消費旺季,人流量相對較大,耗水量也有顯著增加。耗氣量在采暖季較高,在非采暖季很低,其中1月為年最冷月,耗氣量出現最高值;隨著室外氣溫的升高,耗氣量由1月向兩端逐級遞減;4月、10月為采暖過渡季,耗氣量明顯減少;非采暖季燃氣消耗來自四樓餐飲區烹飪用氣,7月天氣炎熱,餐飲區以涼菜為主,烹飪用氣量最少,出現耗氣量最低值。
2.4建筑能耗結構
通過分拆計算得到建筑用電分項(即空調通風、供暖、照明、室內設備和綜合服務系統等)能耗及占總能耗百分比。由于地處嚴寒地區,采暖能耗仍是所有能耗分項中比重最大的一項,占總能耗的35.08%,同時由于夏季短暫,空調使用時間短,所以空調能耗在所有能耗中所占比率并不突出,為8.58%;由于該建筑為商場類大型公共建筑,所以室內照明能耗所占比重明顯高于其他大型公共建筑和國家機關辦公建筑,達到20.49%;另外,由于該商場集餐飲娛樂于一體,超市及四樓餐飲區有大量冷柜、烤箱及其他食品儲存、加工設備,同時使用天然氣進行烹飪,所以在特殊區域能耗一項比例較高,達到23.00%;商場內23部電梯能耗占總能耗比例的4.92%;而根據商場類建筑服務的特殊性,熨燙機、電腦、電視、打印機、傳真機等室內設備所占比例為4.54%;消控室能耗僅占0.01%;其余未審計能耗占3.40%。
2.5節能潛力分析及改進建議
結合該建筑能耗結構特點,主要針對圍護結構、空調系統、采暖系統、配電系統,提出節能改進建議。
(1)由于設計年代相對較早,并未執行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建議進行建筑圍護結構改造,依據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對熱橋部位做外保溫處理。
(2)目前商場內冬季室內采暖溫度設定為22℃。遠遠高于采暖設計規范對于冬季室內設計溫度的規定(《供暖通風設計手冊》中規定商場為15℃),建議將冬季采暖室內設計溫度降低;建議過渡季節盡量使用室外新風,同時根據建筑內用途不同,調節不同區域的風機盤管,根據氣溫的變化和用冷場合的變化,適時增開或關、停冷水機組,在滿足空調需求的前提下,盡量少開機組和減少機組的運行時間,建議在大樓內布置一定數量的溫度傳感器,定時定點采集溫度,根據溫度實時控制啟停冷水機組;建議將冷凍水及冷卻水循環水泵改為變頻。
(3)嚴格限制效果燈的功率,更換光源時盡量采用高效率光源;效果燈的開關時間一定要嚴格控制,非營業時間嚴禁開啟;辦公區的照明要杜絕長明燈,做到人走燈滅;目前商場內有電子鎮流器和電感鎮流器兩種,當熒光燈作為商場的主光源時,采用電子鎮流器或復合式鎮流器來取代電感鎮流器;可以通過采用分相無功功率自動補償裝置來改善供電系統功率因數,以達到節能的目的。
(4)非辦公時間關閉所有設備,切斷電源,建議安裝多功能電子定時器,嚴格控制用電時間;電腦主機、顯示器、打印機、飲水機、復印機、碎紙機等辦公設備減少待機能耗,長時間不使用時關閉電源;使用空調時關好窗戶,白天可拉下遮陽設備,并注意下班后關閉辦公室空調風機;紙張正反面打印,開展無紙化辦公,更換辦公設備時,采購節能產品和設備,建議采用節能飲水機。
(5)扶梯可改為變頻調速,安裝紅外傳感器及變頻器,有客流時高速運行,無客流時緩慢運行或停轉;貨梯嚴格限制非運貨人員乘坐;條件允許時,或節能改造時,在直梯上安裝電梯回饋裝置。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