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金融專題論文范文

金融專題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金融專題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金融專題論文

第1篇

從已有的文獻來看,探索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產生的根源是國際上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的基礎。大部分的研究分別從需求、供給以及供求匹配三個角度來進行(NiallO,Higgins,2002)。從需求的角度來看,工作崗位的數量與結構都存在問題。就數量而言,工作崗位的增長速度與大學畢業生增加的速度不一致,當緩慢的工作崗位增長速度無法吸納快速增加的大學畢業生時,就產生了大學生就業問題。另一方面,工作崗位的供應也會受宏觀經濟起伏的影響。從某種程度上說,大學畢業生成為企業應對外部環境的“就業調節器”。就就業結構而言,經濟社會上既大量存在著大學畢業生不愿意從事的工作崗位,也存在著因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達不到要求而無法從事的職業。從供給角度來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核心在于就業能力的不足。對具體的個人而言,就業能力取決于其所擁有的知識、技能與態度等資產,取決于他們配置和使用這些資產的方式與向雇主展示這些資產的方式以及他們尋找工作的特定環境(Hillage,J.&Pollard,E.1998)。從供求匹配角度看,就業服務是關鍵。國外對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的另一個重要的角度是有關在校大學生收入預期的研究。相關的研究有Betts(1995),Dominitz和Manski(1996)。他們的研究方法各異,研究的側重點也不同,但都獲得了一致的研究結論:高校學生通常會高估自己的預期收入,也就是會表現過度自信。國內已有的研究主要從教育學、社會學、經濟學的角來研究大學生就業問題。教育學的文獻一般是研究大學擴招后畢業生面臨著就業難問題,國家、高校與學生如何調整相互的關系、角色。陳巖松(2004)通過向畢業生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進行分析。楊偉國(2004)從基于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的分析大學生就業出現的供求困境:大學生的就業困難與不愿到艱苦地區就業的矛盾。認為國家應通過提供外部激勵的方式鼓勵學生到艱苦地區就業。社會學的文獻一般更注重從學生的個人屬性上來探討對就業各方面的影響,如就業期望、就業途徑等,相關的文獻有潘錦堂(2001),瞿振元等(2001)。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研究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有,曾湘泉(2004)運用勞動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分析大學生就業發生困難的原因及對策。賴德勝(2001)認為,大學生就業難是勞動力市場分割這一特定制度背景下,大學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相互搜尋的結果。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是相對的,具有轉型性和結構性的特點,即在某些大中城市,大學畢業生的供給量是相對過剩的,但在廣大農村地區和西部地區,他們則是絕對不足。宋福進(2002)分析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指出替代程度與價格彈性不同是研究生、本科生及??粕齻€層次就業率不同的原因。此外,也是學者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李穎等(2005)從工資水平、工作環境、工作地點、工作興趣相適度等多個方面比較了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分析得出了大學生就業能力會影響就業質量的結論??偨Y上述的研究發現,國內外現有的研究重點放在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產生及解決上,還較少關注大學生的就業質量,更鮮有從學生所學專業的角度來研究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本文擬研究金融專業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包括就業率,就業質量以及學生的特征對就業質量的影響。

2研究的方法

我們以廣西南寧某高職院校2013屆67名高職金融專業畢業生為調查對象,向他們發放調查問卷。問卷的內容包括畢業生的籍貫,從事的工作,所在單位(或公司)的性質、規模,第一份工作及獲得的途徑,當前工作及獲得的途徑,當前工作與專業的相關度、收入狀況,在校期間是是否職業教育擔任過班干部或學生會干部或是否參與過社團活動等內容。截止至2013年11月底,回收有效問卷52份,問卷回收率為77.6%。我們把學生的就業質量按收入、職業的穩定程度、職業類型進行分組,把學生在校期間的總成績作為學生學業表現的衡量變量,采取對比研究的方式研究學生就業質量的影響因素。

3研究過程

3.1就業分布狀況2013年,金融專業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包括專升本)為96%,比全國高職院校畢業半年后的89.6%(2011年數據)高出6.5個百分點,主要流向是民營企業,其次是銀行類及非銀行類金融機構,進入到金融機構的學生比例占到22%,,超過70%的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無關,遠高于全國高職院校40%(2011年數據)的比例。對樣本學生半年的就業經歷進一步的考察,從事過或正從事專業相關的工作人數有28人,占比58.3%,部分從事過本專業工作然后放棄的主要以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及貴金屬投資公司的理財產品銷售代表為主。放棄的原因在于工作業績的壓力大,收入沒有保證。從畢業生的收入水平來看,畢業半年后的畢業生月收入水平集中于1000~2000,2000~3000的水平,收入水平與行業有關,同時也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關。本次調查樣本學生集中于廣西地區就業。而收入水平處于月收入3000~4000及4000以上的樣本學生從事的行業有銀行行類金融機構、房地產。校園招聘是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主要來源,原因在于校園招聘是絕大部分學生第一次參加招聘會。畢業半年后所從事工作主要來源是通過親戚朋友介紹及參加社會招聘,校園招聘占比較低。在與社會磨合初次就業的過程中,校園招聘會提供的職位還滿足不了畢業生的心理預期,親戚朋友的介紹及直接參加社會招聘更能促進畢業生與就業職位的匹配。

3.2就業質量及影響因素為了考察就業質量與學生特征的關系,我們把已就業學生按收入、職業的穩定程度、職業類型進行分組,收入位于區間3000~4000,4000以上及就業于銀行類金融機構、國有制非銀行類金融機構、事業單位、公務員及國有企業的定為高質量組,其他的定為一般質量組,同時把自主創業的獨立出來。并考察他們的成績、參加社團活動的實踐及就業所在地等學生特征。成績按學生在校區間的總成績來排序,把排在前十位的定為優良,排后十位的定為差。參加社團活動的實踐用是否擔任過班干部、學院的學生會干部或社團活動來衡量。如表6所示。通過對比就業高質量組及一般質量組的情況可以看到,學業成績、是否積極參與組織活動及親戚朋友的幫忙對畢業半年后的高職金融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并沒有顯著性的影響。而考察就業所在地、入學所在地與畢業生的籍貫的關系,因有部分學生籍貫、大學所在地及就業所在地是重合的,重新整理數據可以發現一般質量組學生有60%放棄回到籍貫所在地工作,90%是選擇在入學所在地南寧工作;高質量就業組的學生中,超過90%是選擇在籍貫所在地工作,80%的學生籍貫與大學所在地不同,選擇回到原籍工作成為高質量就業組學生與低質量就業組相區別的顯著性因素,這是因為大學所在地南寧是廣西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就業的競爭激烈,高職生的競爭力不強。

4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廣西某一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情況、就業質量進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①高職院校在培養高職金融專業學生的過程中,學生的就業與社會的需求之間的銜接還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表現在學生所從事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低,當然這其中部分原因也包括:a多數銀行類金融機構在招聘條件設置上把高職類學生排除在門外。b部分非銀行金融機構所提供業務類崗位工作業績壓力大,與資本市場周期性密切相關,留不住資源匱乏的畢業生。

②學生的就業質量與學業表現、參加社團活動的積極性及是否有親戚朋友的幫助關系并不明顯,而回到原籍工作的學生反比留在大城市就業的學生能獲得較高質量的工作。因此,鼓勵學生回原籍就業是提高就業質量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第2篇

流轉面積繼續增加,逐步向規?;l展根據福建省的調查數據,土地流轉租金根據土地的具體情況在每畝300~500元/年之間,條件特別好的土地租金高的可過千元,這樣的收入普遍高于農戶自己種植的純收入,農民的土地流轉意愿進一步加強。到2012年初全省流出土地的農戶達580.69萬戶,比上年底增加42.7萬戶。并且如圖1-1所示,在耕地面積保持基本穩定情況下,2009-2010年福建省市農村耕地流轉面積分別為216.43萬畝、263.70萬畝和295.53萬畝,分別占當年耕地總面積的14%、17.1%和19.3%,呈遞增的趨勢。同時,土地流轉逐步向規模化發展。土地單宗的規模流轉面積有較大程度增加,單宗50畝以上的規模流轉面積達16.9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28%,其中,100畝以上的占流轉總面積的16.2%,規模流轉比例明顯提高。農地流入方每畝的經濟效益要比承包戶高出8~20倍,同時,因土地流轉轉移出的勞力,有的在基地打工,有的外出務工經商,也獲得更多的非農收入。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零散細碎土地逐步集中,流轉到種養能手、經營大戶、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進行規模化的經營,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產出率,促進農業產業生產效率的提高。

流轉形式多樣化,流轉主體多元化目前,土地流轉的主要形式有轉包、出租、轉讓、互換、入股等,但以出租和轉包為主。據福建省農業局統計資料,2011年全省通過出租的農地155.12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53%;通過轉包的農地92.63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31%;通過轉讓的農地13.4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5%;互換的農地12.72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4%股份合作的農地3.35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1%,如圖1-2所示。通過多種形式的流轉,形成了有競爭力的市場價格,農民從中受益。流轉土地用途主要集中在烤煙、糧食、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水產養殖等方面。流轉后的土地開發經營的項目主要涉及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帶動了一批有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形成。同時,土地流轉呈現多元化,促進農村經營體制創新。我省土地流轉的范圍由四荒地、林地、山地,擴展到農戶家庭承包地;流轉主體由原來的農戶、種植能手、專業大戶,擴大到農副業企業、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實體;土地使用權流轉也由原來在親戚、朋友、承包戶之間流轉,擴展到外村、外鄉、外縣甚至外??;土地流轉帶動了種養大戶、工商企業、農業龍頭企業不斷創新經營體制機制。

市場運作與政府推動相結合農地流轉早期的主要是一些勞動力外出的農戶或勞動力少的農戶將其農地委托勞動力充裕的農戶或親友耕作,收取一定數量的收益,是基于市場的需求而產生的農戶之間自發、分散、短時間內的流轉。后來逐步發展為大規模的市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化運作,土地流轉價格主要由相關當事人在市場的作用下協商確定。90年代后期開始,為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規范土地流轉,各級政府出臺一系列優惠和規范政策,積極發動、大力引導和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各縣(市、區)也相應成立了以黨政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農村土地流轉領導小組,建立了農村土地流轉指導中心,119個鄉鎮成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1284個村成立了土地流轉服務站,分別占鄉鎮、村總數的91.2%、70.2%,為土地流轉提供了有力保障。

福建省土地流轉的金融供求現狀分析

(一)農地流轉為金融業提供巨大的市場——需求角度

1.金融需求的規模增大一方面資金需求主體趨于多元化。農地流轉使得農業生產逐步規模化和現代化,農村金融需求主體也隨之產生變化:由傳統農戶、個體工商戶、鄉鎮企業等逐步向種養殖大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業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以及鄉鎮企業等規模化生產的現代農業轉化。其中,種養殖大戶、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龍頭企業等將成為土地流轉后農村金融需求的主流群體。另一方面,資金需求數額逐步增大。隨著土地向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組織等集中,資金、土地、技術等要素投入更加規?;?,生產逐步朝機械化、產業化發展,農業生產行為和生產主體更組織化,資金的需求規模也隨之增大。就單筆貸款而言,貸款金額比傳統農戶的需求大大增加,由早期的幾千元的小額貸款無法滿足規?;a,貸款金額明顯由小額分散向大額集中轉變發展到上萬元、十幾萬元不等。

2.金融需求的領域拓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拓寬了資金需求的領域和數量,產生了一系列金融需求。一是,為了更好地流轉農地而必須提高土地的品質和招商吸引力所派生的資金信貸需求,如對農地進行總體規劃、重整改良、綜合治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資金需求。其次,農地流轉后規?;纳a的現代種養殖農業的資金信貸需求,如、農業機械設備、新型農業技術引進以及種籽、化肥、勞務等支出的流動資金需求;三是農地流出的農民離開土地從事其他行業生產或者進行二次創業所需要的間接信貸需求。

3.金融服務的需求種類增加如表1所示,隨著農地經流轉的擴大,農戶對對金融服務產品的需求由傳統的儲蓄存取款、農業信貸、咨詢等業務擴展到了資金結算、農地證券、保險、理財等方面的業務農村土地流轉的發展催生了對農業投資、農地抵押貸款、政策性貸款、土地債券、土地信托投資、市場信息咨詢、財務管理咨詢、期貨、票據兌現、清算等衍生性金融服務的需求。農村金融產品需求更加旺盛,農村金融市場與產品的創新領域變得更加寬泛,由傳統的存貸、信用結算業務向理財、保險、融資融券等方面拓展,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的信息共享、評級、擔保等社會中介業務需求也隨此產生。此外,農地流轉后,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的程度進一步提高,經營的風險由分散到趨于集中。土地流轉前,農戶進行小規模的生產,資金需求呈現出季節性和臨時應急性特征,貸款期限較短,對資金的需求金額小而分散。土地流轉后進行規?;洜I,長期資金需求增加且相對集中,經營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由分散向集中轉變,控制的難度加大,由于農業生產本身抵御風險能力較低,對農業保險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二)農地流轉的財政和金融支持現狀——供給角度

1.財政支持農地流轉的主要措施。按照現有的政策,土地流轉中國家對種糧農戶進行的補貼仍然由流轉前農戶領取,作為流入方的土地承包者難以獲得國家補貼,經營成本和負擔并沒有減少。為進一步發展農村產業,促進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近年來福建加大了財政支出力度,2011年度福建經濟統計年鑒統計顯示,2010年福建省財政支出中用于農林方面的支出16億元占財政總支出169.5億元的9.4%必上年度增長36.2%,2011年6月,福建省政府印發了《關于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若干意見》在財政、稅收、信貸、保險、規模經營用地等方面都給予政策扶持。龍巖市出臺了《2008年大田農作物生產十條措施》,在龍巖地區的各個縣(市、區)重點扶持3-5個300畝以上的連片規模經營示范點,并對各個示范點進行每百畝5000元的補助,并優先安排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沙縣財政撥出200萬元專項資金,對農地流轉之后從事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的個人或企業(合作社)進行貸款貼息補助。目前,金融部門已向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實施的33個農業項目發放貸款,放貸金額3868.58萬元,共計貼息183.6萬元。

2.金融機構支持農地流轉的情況。福建省目前的農地金融供給主體包括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及村鎮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民間借貸等非正規金融機構。目前金融機構支持農村土地流轉的措施主要是小額信貸,且基本沿襲流轉前的信貸方式,最高額度為3~5萬,部分地區2006年開始通過農村信用社發放了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截至2012年上半年,僅三明市明溪縣累計發放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1017萬元,涉及土地流轉抵押面積8607畝,扶持171戶農戶和1家企業[2]另據福建銀監局統計,截至2012年6月末,全省銀行業(不含廈門)涉農貸款余額6502.1億元,比年初增加719.94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126.39億元。今年上半年累計發放春耕貸款146億元,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小城鎮建設、水利建設、設施農業等貸款余額分別達到522.53億元、231.05億元、132.46億元和35.4億元。[3]獲得農信社信貸支持的農戶數達到298萬戶,新增惠農卡172.4萬張、農戶貸款20.4億元、農戶授信4.02萬戶。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力度和規模可謂不小,不過大部分貸款項目是用于農業企業經營的養殖業、經濟作物種植等,真正直接用于支持農地流轉的貸款比例很小,不超過5%。

農地流轉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分析——供求失衡

1.農村信貸資金缺口大,不能滿足農地流轉的需求目前,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是農村金融市場中主要的金融業務。許多學者通過對二者的研究和比較來發現農地金融供求中的結構平衡性問題。存貸差是一定時期內金融機構存款余額與貸款余額的差額,農村金融市場的存貸差是農村地區使用外來資金或向外輸出資金的絕對凈值,也能反映了農村地區資金供求的平衡性。[4]從表2可見,在2000—2010年間,福建省農業信貸供給逐年遞增供給規模不斷壯大,但是相對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福建省農業資金供給量還有很大缺口。存貸差額這一指標為負數,且差額逐年增加,增加比例也不斷擴大,表明目前福建農業資金缺口量大,并從側面反映出福建省地流轉的金融支持力度不能滿足土地流轉發展的需要,支持農地流轉的金融供給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增強。

2.農村正規金融配置效率低,不能滿足農地流轉需求農村存貸比是金融機構把從農村地區吸納的存款轉化為農業貸款的比例,它反映了農村自有資金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狀況,也能反映農村金融體系配置資源的效率。從表2可以看出農業存貸比例近十年來在5%~6%的低水平上徘徊最高不超過7%,從圖3可以看出從2004年之后這個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這也驗證了現有的金融體系配置資源的效率低,不僅沒有解決農地流轉資金短缺、農戶和農村企業融資難等問題,反而使農村金融市場上的稀缺要素“資金”大量流向非農產業和城市。農村資金逆流入城市的現象非常普遍,造成農地流轉缺乏資金支持長期處于“貧血狀態”。[6]據統計,農村中有金融需求的農戶中仍有46%以上不能獲得正規的貸款,于是轉向非正規金融融如民間借貸,但民間借貸多處于灰色狀態,潛在的金融風險較大,政府難以對其進行有效監管,,因而打壓多于引導,在控制風險的同時也制約了非正規金融積極作用的發揮。

3.金融產品供給結構性失衡,不能滿足農地流轉的需求根據帕特里克的“需求追隨型模式理論”(demand-following),經濟主體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產生的金融需求,催生了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和創新。本文第二部分對農地流轉的金融需求分析表明,在農地流轉背景下,農戶的生產經營在原有農業生產領域將逐步向農副產品生產、農副產品加工、休閑農業等多個領域擴展,其對金融產品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加,結構逐步多樣化。然而,農地流轉金融供給并未向需求跟進,從制度上看,農村金融供給的安排維持剛性農村金融業務逐漸萎縮。[5]很多商業銀行的金融業務從農村金融市場撤退,開辦涉農個人業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只剩下郵政儲蓄、農村信用社、銀行農業銀行3家,農地流轉的信貸業務也很少,主要是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戶聯保貸款,部分地區開展農地抵押貸款業務。這些貸款普遍存在期限短、額度低的特點,無法滿足土地流轉需求。雖然部分省市在試點地區進行金融創新,如抵押貸款,土地債券、土地銀行,農地信托業務,但是碰到諸多制度的障礙難以推廣施行。農地金融機構的單一性、農地金融服務品種的單一性很難滿足農地流轉的需求。農村金融特別是農地金融供求呈現出明顯的總量與結構的雙重失衡。

4.農地金融相關制度缺乏,不能滿足土地流轉的需要我國農地流轉金融支持體系中缺乏一系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使得農村金融市場的作用無法正常發揮并有效地緩解了農地流轉的資金壓力。首先,農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缺乏法律和制度的保障。隨著農地的流轉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逐漸擴大,對資金投入量隨之增加,貸款逐步大額化,金融機構為了審慎經營對于大額貸款要求借款人必須提供相應的抵押或擔保。在現行的法律框架下,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農戶最大的資產卻不能抵押。《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可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屬于物權中的用益物權,但目前的法律框架下,農民尚不能自主地處置其農地承包經營權,以承包經營權作為抵押物進行投資、融資等也缺乏法律依據,使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陷入尷尬的境地,也難以適應農地流轉發展的現實需要。其次,缺乏健全的風險防范機制。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將進一步加大需要有風險防范和補償機制來控制風險。但目前農業保險的法律制度缺失,農業保險效能發揮欠佳,商業銀行開展農地金融業務,其發放貸款的風險幾乎全部由銀行自行承擔。農村風險防范和補償機制尚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商業銀行對農村金融放貸的積極性。最后,農村大部分地區尚未形成統一規范的農地流轉市場。目前土地流轉中心的運行機制不順暢、機構不健全、流轉信息不暢、流轉中介組織少、缺乏農村土地價值評估機構和專業資質評估人員、抵押登記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尚未解決。以上制度的缺陷嚴重挫傷了金融部門放貸的積極性,影響了農地流轉金融服務的發展。

農地流轉金融支持的思路與對策建議

(一)完善農村金融制度,加強農地流轉的金融政策扶持

加大對農地流轉的金融扶持力度,做好農地流轉金融制度的頂層設計,是農地流轉金融支持順利開展并推廣普及的一個重要前提。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農地流轉的金融政策扶持,使惠農政策能在土地流轉中發揮充分的作用。在土地流轉的中切實保障農戶利益,發揮好中央惠農政策對土地流轉的引導作用,提高資金兌付效率,加強“補貼資金”管理,保證“補貼資金”及時兌付,讓農民放心流轉。另一方面要建立支農資金回流機制。首先,建立起專項基金用于支持農村發展。從國有商業銀行在縣域吸收的存款總額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建立農村發展專項基金,對基金進行管理保證其保值和增值并確保資金用于農地流轉和農業生產。其次,可以考慮擴央行支農再貸款的范圍,單獨對金融機構支農貸款的再融資設定較為寬松的條件并增大資金供給力度,確保支農資金能有效供給。最后,放寬對農村地區的金融管制,拓寬資金供給渠道??梢怨膭钷r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以及其他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等各類金融機構參與其中為農地流轉提供信貸服務。此外,還可以進行民間金融參與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的探索。

(二)完善抵押擔保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為農地金融制度奠定基礎

首先,賦予農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合法地位,從法律上承認農民擁有完整物權性質的農地承包經營權以保障農民對土地經營權的支配處置權,適當延長農民對土地承包經營的年限。其次,對農地承包經營權進行規范化管理。建議先明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條件和范圍,再完善農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價值評估和抵押登記制度,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登記和證書頒發制度。建立以農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為基礎的土地流轉投融資體系。正確引導農村土地流轉相關貸款業務的開展,促進土地流轉市場發展。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弱化農地的社會保障功能。由于社會保障體系起到了“兜底”作用使農民無后顧之憂,即使農民參加農地使用權抵押后失去土地,也不會因此傾家蕩產失去基本保障。在此基礎上可以賦予農村金融機構變現的權力,使其有權根據貸款合同監督項目資金運行,到期償還有困難的,可依法對土地使用權及地面的作物進行拍賣解決農地抵押權實現難的問題,提高金融機構貸款的積極性。

(三)改進農地金融服務,創新農地金融產品首先,根據農地流轉的實際金融需求改進金融服務。金融機構根據農地流轉的特點,依照流轉各方的需求尤其是農業規模經營的發展特點和實際需求來提供信貸業務品種、擴大貸款額度、延長貸款期限、降低利率等,并探索新的綜合循環授信模式[7],以支持種糧大戶發展多種經營的資金需求。同時,金融部門應以土地流轉的金融需求為導向設計和創新農地金融產品、進行機構的設置以及開發中間業務,例如,可以嘗試抵押、質押、地票、土地銀行、農地信托、農地入股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不同金融模式進行實踐。此外,還可以借鑒農信社開展的小額貸款的經驗,根據土地流轉的需要推出農戶聯保、大額農戶信用貸款、土地訂單貸款、協議貸款等業務以解決農村土地流轉后農民貸款額度不斷提高而缺乏抵押物的困境。

(四)健全農地金融的配套制度,化解農村金融貸款風險

第3篇

關鍵詞:農地流轉;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土地債券

1.基本概念與相關理論概述

1.1 農地流轉與農地金融

農地流轉指農民將自身的土地通過轉租、轉包、入股、換地等方式實現經營權的變更。所謂農地金融是指以土地產權的抵押作為獲取信用的保證,使土地經營者獲得發展所需的資金,解決土地經營者的資金短缺困難,以實現農業單位投入的產出增長。

1.2 農地使用權抵押

農地使用權抵押指農民以自身的土地使用權作為抵押物,向銀行申請抵押,從而獲得自身經營所需的資金并履行按時足額償還借款的義務。由于農業自身的高風險性,銀行一般不愿向農民提供信用貸款,而農民又無法向銀行提供理想的抵押物。作為農民主要財產的土地,不僅具有較高的價值,而且因為土地的稀缺性,價值一般不會隨時間而貶值,這恰好能滿足銀行所需抵押品的要求。

2.農地流轉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農地流轉,特別是農地使用權抵押,與金融支持是密不可分的。由于農地的資源稀缺性,其價值的貨幣衡量往往數目巨大,特別在人口劇增的情況下。這就使以農地使用權抵押為代表的農地流轉所需的資金很大。同時,由于農地使用權抵押貸款往往與農業長期性投入相關,投入期限較長,無論是企業、個人還是政府財政都無法滿足其資金的長期需求,在這種背景下,金融支持就成了農地流轉的唯一選擇。

通過e-views對1990~2010年的支農資金和第一產業產值的相關性分析可得,二者的相關性達到了0.85,建立二者的線性方程:

其中:nc表示農林牧漁總產值;zz表示支農資金總額。該式中變量的t檢驗和f檢驗都是顯著的,可決系數也達到了0.732,能通過經濟意義上的檢驗??梢姡鹑谥С謱σ赞r地抵押為代表的農地流轉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

3.我國金融支持農地流轉主要潛在制約因素分析

3.1 農地流轉的支持金融機構缺失

金融機構要實現長期持續的農業支持,必須保證一定的贏利性,這就要求農地流轉的支持金融機構將追求利潤,或者至少是保本微利作為經營目標。

農信社在經過1996年的行社分離和國家注資消除部分歷史包袱后,經營已經傾向商業化,目前已經基本實現虧損扭轉,將原本具有雙重屬性的農地流轉的金融支持業務交給商業化運作的農信社來負責,對農信社來說不僅會間接加重其運營成本、增加其資金運用風險,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我國目前農地流轉的支持金融機構是缺失的。建立符合農地流轉規律、具有雙重屬性的金融機構是我國農地流轉金融支持的當務之急。

3.2 農地流轉的資金缺口大

(1)長期的“以農哺工”政策致使農業自身積累能力弱,無法完成農地投入的完全自身積累。

(2)農業生產回報率低,農民放棄經營土地。與第二、第三產業相比,我國農業的回報率偏低。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農村年輕勞動力放棄經營土地,開始進入經濟發達的城市務工,從事第二、第三產業。這樣,農村的大量土地要么交予家中的老人經營,要么閑置,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該部分土地的流轉需求相當旺盛,這就加大了對農地流轉的金融資金的需求。

(3)農業自身的高風險性,農民貸款缺乏理想的抵押品。由于農業生產的對象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大,導致農業自身擁有很高的經營不穩定性。農業的高風險,農民貸款缺乏理想抵押品的條件下,使得追求利潤的金融資金不愿涉足。

4.我國農地使用權流轉金融支持的合理選擇

4.1 我國農地使用權流轉金融支持的選擇

借鑒農地金融比較成功的國家、地區的經驗,我認為目前國內流行的一種觀點較合理:我國的農地抵押貸款由農業發展銀行和農信社共同承擔。具體說,由農發行作為主管機關來主管農地使用權的抵押貸款,并且負責發行土地債券,農村信用合作社作為農發行的基層機構來負責農地抵押貸款的發放、回收等具體的業務。

4.2 我國農地使用權流轉金融支持模式的可行性

從我國金融支持農地流轉的政策性和商業性入手,其資金來源主要有:

(1)財政部支農政策資金。土地抵押貸款有一定的政策性,目的又是促進我國農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優化財政支農資金的效率,那么財政性資金理應成為其資金的來源之一。政府可以將每年財政預算支出中的比如農業基本建設支出項資

金,通過“農發行總行——農發行分支行——農信社土地抵押貸款部”發放到農民手中。由于農信社土地抵押貸款部的上級直接是農發行縣級支行,而且該部門業務專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財政支農資金被挪為它用。

(2)股金。合作性質是跟農業的自然特性緊密聯系的,合作化經營對降低信息收集成本、監督成本、管理費用以及化解風險方面都有幫助。為此,貸款農民在取得貸款的同時,以貸款額的一定比例,比如5%購買農信社土地抵押貸款部的股份——美國農地系統便是采用的這種方式。這樣,整個農地金融系統可以憑借乘數效應創造更多的資金。從理論上,100rmb股金可以通過農民入股的方式變成(假設農民購買貸款額5%的股份):

銀行獲得了足夠的資金支持,能更好的執行土地抵押貸款的業務,貸款農民在每年年末還可以獲取一定的股息以及紅利,這是一個雙方都樂于接受的結果。

土地抵押貸款金融機構在成立之初的啟動資金,可以參照美國聯邦土地銀行的方法:政府在其成立之初,以入股的形式投入一筆“種子資金”,但是所得股權不具有投票權,不能干預銀行的正常運轉。銀行在今后的運營當中,逐步歸還政府的資金,直至還清為止,政府完全退股。

(3)土地債券。以農地使用權為抵押的農地金融的國外運作成功經驗之一便是以抵押土地做擔保發行土地抵押債券。農地抵押貸款由于農業土地價值高、期限長,需要相當大的資金量來支持,商業性銀行無法承擔,發行土地債券,不僅能獲得大量的經營農地抵押貸款所需的資金,而且能將位置固定、價值較大的農地分割為便于流通的、價值較小的債券。這在擴大抵押貸款的參與者同時也將土地抵押貸款金融機構的資產證券化,為金融機構帶來了充分的流動性,加速了資金的流轉速度。

參考文獻

邵繪春.“土地財政”的風險與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 亚洲一级生活片 | 伊人网视频在线 | 在线资源你懂的 | 国产人成精品 | 在线视频精品视频 | 午夜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七月丁香色婷婷综合激情 | 夜夜天堂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花堂 | 亚洲品质自拍网站 | 亚洲日韩第一页 | 久久久午夜视频 | 国产做出在线 | 传媒麻豆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 | 波多野结衣网站 | 激情五月网站 | 久久精品99| 羞羞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性色 | gogo人体大尺香蕉 | 久久一 | 色婷婷激情五月 | 亚洲免费在线 | 亚洲精品自拍 | 在线视频网址免费播放 | 国产黄色免费看 | 亚洲福利视频网 | 欧美福利在线视频 | 日韩黄色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99| 五月激情视频 | 羞羞视频网站 | 午夜视频入口 | 性爽交免费视频 | 毛片免费播放无需下载 |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 | 亚洲一级免费毛片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 天天草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