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互聯網廣告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互聯網廣告現狀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互聯網廣告迅猛發展。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網站數量166.9萬上網用戶5.2億,互聯網廣告收入達到72億元。互聯網廣告正在成為商家宣傳產品、維護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其發展潛力巨大。互聯網廣告的主要形式有橫幅式廣告、按鈕式廣告、彈出式廣告等。本文就如何開發互聯網廣告管理及法律上的相關問題進行系統研究,試圖找出適合一般網站聯網廣告管理系統的構建思路。希望本文所做的探討以及設計和實現的思路能夠對國內互聯廣告投放管理的建設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網絡廣告的監督管理是互聯網行業共同面臨的課題。
二、互聯網廣告管理及法律相關問題
(一)法律關系
傳統商業廣告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清晰的,包括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者。互聯網廣告存在于一個虛擬的空間中,制作、經營、廣告變得極為簡單,兩種或三種主體職權于一身,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者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廣告互動主體定位的不明導致各方權利義務關系的模糊化,給互聯網廣告規制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二)監管體制
原有的按地域劃分進行監管的廣告監管體系已經無法適應互聯網廣告規制的需要。互聯網的超國界性、無地域性給法律的適用帶來了很大的難題。互聯網廣告本身面向全球市場,而各國法律對互聯網廣告的規定可能是不完全相同的,在一國合法的互聯網廣告在他國有可能就是違法的。
(三)虛假廣告
互聯網是一個信息自由的平臺,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發表自己的觀點,既不需要核實身份,也沒有什么成本。這樣一種開放性的平臺為一些不實或欺詐信息提供了方便。大量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執法部門疲于應付。
(四)騷擾廣告
無論你是否需要,每天都會收到各種利用電子郵件發送的廣告,只要你的電子信箱地址被某些廣告者知曉,他們就會用統配方式發送,而且很難拒絕。還有在下載或瀏覽的過程中突然出現的全屏或半屏的、可退出或不可退出的廣告,這類廣告相當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妨礙了用戶對網絡的正常使用。
三、互聯網廣告的管理及法律保障
(一)保障網絡服務中介機構的健康發展
謹慎認定互聯網廣告服務中介的責任。從事電子商務的網站有兩種主要類型,一類是網站自身進行網上銷售,成為交易的一方主體,比如網上商城;一類是網站(網絡服務商)提供綜合性或者行業性的虛擬交易空間,會員或者客戶通過其進行交易,這種網站一般被稱為交易平臺,比如易趣網、阿里巴巴等。前一種情況下,網站相當于傳統的賣家,其承擔的義務在傳統法律框架下基本能夠解決。
(二)強化網絡廣告的執法監管
在我國,網絡廣告的監管已經實現“管理從無序狀態趨于有序的狀態,”國家工商局正積極探索互聯網廣告新的有效監管方式。
(三)規范網絡監管機構
虛假網絡廣告之所以能蒙騙消費者,一是消費者貪利的心理,另一方面是監控不到位。因此,要有要防止虛假廣告的侵害,就必須建立起安全可靠的網絡交易制度,做到規定健全,交易有序,把真實廣告同虛假廣告真正區來。政府可以建立網監視。在不增加政府負擔的情況下,可以賦予一定的監管職責,負擔起網絡廣告的監管責任。這樣做,既不會增加政府的機構設置和財政支出,又可以使互聯網廣告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四)提高消費者的鑒別能力
任何商品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現有的發展水平以及自然界客觀規律的制約。由于網上的廣告效益主要是由站點的內容受歡迎程度所決定的,而互聯網只是一個虛擬的數字空間,在上面進行各種偽裝是非常方便的。廣告者為了增加自己站點內容的吸引力,往往會將自己的頁面設計得富麗堂皇,甚至采用超鏈接的技術將有關信息包裝得真實可信。在法律尚不健全,管理尚不規范的時候,首先只有依靠消費者自己鑒別和防范,盡量減少受騙的可能,避免虛假網絡廣告的侵害。當然,政府及有關部門該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向消費者提供必要的知識和信啟,提醒消費者如何辨別虛假網絡廣告。
(作者單位為大連市24中學)
參考文獻
[1] 陳健.基于olap的互聯網廣告投放分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計算機應用研究,2007.
[2]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十八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DB/OL]. 2009.
[3] 郭衛華,等.網絡中的法律問題及其對策[M].法律出版社,2001.
[4] 王云斌.互聯法網:中國網絡法律問題[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5] 薛虹.網絡時代的知識產權法[M].法律出版社,2000.
[6]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與網絡法規匯編[M].法律出版社,2001.
廣告營銷論文參考文獻:
[1]鐘蔚雯.電影微博營銷的參與意愿影響因素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4.
[2]張傳福,劉麗麗.移動互聯網技術及業務[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3]李晨宇.營銷傳播理論的引進及其在中國的發展[J].創新,2013(10):18-26.
[4]李響.移動互聯網手機廣告營銷策略研究[D].武漢:武漢工程大學,2013.
[5]楊改霞.中國手機廣告營銷模式創新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2.
[6]薛殿中,黃衛東.4G時代手機廣告如何發展[J].通信企業管理,2014(8):78-79.
[7]陳娜,鮑立泉.基于智能手機的廣告策略研究[J].青年記者,2014(6):63-64.
[8]段鋼,蔣杉杉.手機APP廣告點擊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4(3):65-69.
[9]張茜.移動互聯網廣告營銷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4.
[10]王愛寶.移動互聯網技術基礎與開發案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
[11]高坤.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媒體應用傳播及營銷策略研究[J].現代營銷,2011(05):88-89.
廣告營銷論文參考文獻:
[1]王燊.商業銀行廣告營銷工作面臨的挑戰及突破[N].建設銀行報,2010-08-13.
[2]楊漢武.商業銀行營銷廣告策略[J].企業研究,2009(9):44-47.
[3]李碩.銀行營銷:告別刀耕火種年代[J].數學財富,2003(9):27-29.
[4]李燕強.中國商業銀行營銷策略中的廣告策略[J].經濟師,2004(12).
[5]戴世洪.形形的銀行新媒體營銷[J].成功營銷,2007(11).
[6]袁岳.中國國內銀行兒科化營銷現狀[N].中國經營報,2002-11-11.
[7]江連鋒.基層商業銀行廣告投放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銀行家,2009(6):128-129.
[8]鄧德勝,楊麗華.銀行服務營銷的特點及其營銷組合擴展策略[J].經濟問題,2006(8).
[9]郭晶晶,李淑芳.銀行廣告營銷策略之思考[J].企業經濟,2008(2).
廣告營銷論文參考文獻:
[1]赤尾昌也.廣告用語詞典[M].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1996:32.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t20160122_53271.htm,2016-6-10.
[3]江波.廣告與消費心理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3.
[4]劉蕓暢.新媒體營銷+:互聯網時代的娛樂營銷解密[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133.
[5]劉沐.新媒體廣告形態與發展[J].科技資訊,2010(19):242.
[6]百度百科.魏則西事件[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d4tQ_9ZyPBO5MFH4S-Sr8wTamLrkQ0kZqPU2wE7V7UqSSmI39Bt4bY3VHkWYBELE_CfRG1OewskNg-okECy1y9zRjZdbVU0s723M_K8jXS,2016-6-16.
原文
一、電子垃圾郵件現象的產生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人類正逐步地從工業社會邁入信息社會。網絡也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場所。網絡的開放性和傳播速度快等特征,既使得網絡中的信息來源渠道廣泛、內容豐富,同時又為信息的交流、傳播,提供了較現實環境更為廣闊的空間。例如:網站提供的電子郵箱服務(尤其是免費郵箱服務)極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交流速度。然而隨著人們對電子郵箱服務的依賴越來越強的時候,人們慢慢發現自己的電子郵箱開始每天會多出一點無用的廣告郵件,漸漸地越來越多,甚至有的用戶電子郵箱中的廣告郵件由于來不及清理,導致了電子郵箱的崩潰。更有甚者,有的廣告郵件本身就帶有病毒,會導致用戶的計算機染上病毒,從而給用戶造成了很大地損失。而當用戶打算向發信人拒收此類廣告郵件時,常常會發現寄發電子廣告郵件的地址通常是偽造的或并不存在的。
電子廣告郵件,通常又被人們稱為“垃圾郵件”。在美國又被稱為“不請自來的商業電子郵件”(UnsolicitedCommercialEmail),它是指那些寄發到用戶電子郵箱里的不斷重復而且不受歡迎的電子廣告信函。但它又不同于人們在訪問各網站時,伴隨而出的很多時尚性電子廣告。因為它們通常并不影響用戶訪問網站。(用戶對于它們或棄而不看,或干脆關掉)
二、電子垃圾郵件引發的相關法律問題
對于眾多電子郵箱用戶遭遇的這種“尷尬”,仔細追究其因,不外乎兩種,要貊是論文資料站廣告商費勁心思“淘金所得”,要麼是網站所有者的“背后一擊”,即:由網站所有者向網絡廣告商有價轉讓電子郵箱所有者的相關資料。
......
目錄
目錄
一、電子垃圾郵件現象的產生1
二、電子垃圾郵件引發的相關法律問題1
(一)侵犯用戶隱私權的法律問題1
(二)違反合同義務,侵犯論文資料站服務提供商合法權益的法律問題2
三、解決電子垃圾郵件引發的侵害隱私權法律問題3
(一)美國采取的行業自律模式3
(二)歐盟采取的立法規則模式4
四、我國為解決電子垃圾郵件引發的相關法律問題應采取的措施4
(一)在充分考慮基本國情的前提下,借鑒外國經驗,制訂我國解決論文資料站空間的個人隱私權法律保護方面的相關法律4
(二)在具體做法上,要求論文資料站服務提供商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既保護自身利益,更要加強對論文資料站用戶合法利益的保護5
參考文獻6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1殷麗娟,《專家談網上合同及保護網上隱私權》,《檢察日報》,1999年5月26日。
2劉德良,《論互聯網對民法學的影響》,《南京社會科學》2002年第1期,第57頁。
3楊立新,《關于隱私權及其法律保護的幾個問題》,《人民檢察》2000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