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漢語語法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句法平面 中學語文教學 實踐
一、句法平面的分析觀和方法論
句法平面是講顯層結構(或“表層結構”)的,著重研究詞的功能類別、詞語組合時所形成的成分關系和層次關系以及語型(短語的結構類型)、句型(句子的結構類型)等。詞的功能類別具體而言是指詞類的劃分、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嘆詞、擬聲詞)的分類、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的分類以及不同詞類在句子中充當的功能成分等等。傳統語法學重視句子成分分析,忽視句子的層次分析。現在的句法分析是既講層次,也講成分,主張把兩者結合起來。從句法角度分析,句法成分有主語、謂語、述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中心語等八個成分,此外,還有一個獨立語。獨立語是游離于句法結構之外的語用成分。短語的結構類型包括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偏正短語、補充短語、復指短語等等。句子的結構類型包括句子的結構分類(即主謂句和非主謂句)和句子的語氣分類(即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1]
二、學習句法平面理論的意義
“句法平面”的內容更接近于傳統語法教學的內容。《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附錄中有關于語法知識要點的描述:“一、詞的分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嘆詞。二、短語的結構:并列式、偏正式、主謂式、動賓式、動補式。三、單句的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四、復句(限于二重)的類型:并列復句、遞進復句、選擇復句、因果復句、假設復句、條件復句?!边@些都是句法平面所涵蓋的范圍。
學習句法平面的理論知識和分析方法至少有助于中學生解決三類實際問題:一是辨析和修改病句,規范地使用現代漢語的口語和書面語;二是辨別和分析文言特殊句式,更好地理解和翻譯文言字句;三是通過學習掌握句法平面中的句法分析方法,可以考察并說明詞組、句子和句群的結構成分、結構方式和結構關系,從而能更深一層次地更準確地理解特定語言環境定詞、詞組、句子、句群的含義。[2]
1.辨析和修改病句
在各級各類的語文考試中試卷的基礎知識部分都會出現辨析病句的題目,學生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也在所難免地遇到辨析和修改病句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教師和學生了解和把握句法平面的理論知識和分析方法,從而解決語病類的問題。例如下面的題目:
例: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C )(2009年高考全國1卷語文試題)
A.引起世界關注的甲型流感病毒雖然不易致命,但傳播速度快,如果不想辦法找到它的演變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給人類健康帶來巨大威脅。
B.3月5日那天,我市萬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頭學雷鋒活動,這次活動的總口號是“弘揚雷鋒精神,參與支援行動,服務青年創業,建設和諧城市”。
C.社區主任接受采訪時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調解工作,今年會更多地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擾的人提供幫助,讓他們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這次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參加論壇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論壇期間就環境保護、人才培養、普及教育等眾多議題為期兩天發表意見并進行各種交流。
解決上面的高考題仍然需要用到句法平面的知識。根據句子成分分析法,找出句子的主干,這道題目就會迎刃而解。A選項“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被偷換主語造成句子搭配不當,原來的主語是“甲型流感病毒”可在后一分句“不想辦法找到它的演變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的關聯詞“如果”前應加上“我們”;B項缺謂語導致“學”與“活動”不能搭配,應該為“開展學雷鋒活動”;D項語序混亂或句式雜揉,將“為期兩天”提至“這次”之前作定語,或將“為期兩天發表意見并進行各種交流”改為“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意見交流”。
學好句法平面相關的語法知識,可以解決大部分病句問題(作文中的病句、考試中的修改病句)。病句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語法錯誤,一類是邏輯問題,而前者占了大部分,如句子成分殘缺或贅余,詞語搭配不當等,出現這類語病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對句子結構認識不清,對詞語的性質和語法功能不了解。學好句法知識,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類問題。
2.辨別和分析文言特殊句式
只有熟練地把握句法平面的成分分析方法,才能辨別和分析文言特殊句式,更好地理解和翻譯文言字句。比如下面例句,如果沒有相關的語法知識做支撐的話,很難做出正確的理解。
例1.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
(賓語前置,應為“莫肯顧我”)
例2 .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
(賓語前置,應為“吾欺誰”)
例3.甚矣,汝之不惠(慧)?。ā队薰粕健罚?/p>
(主謂倒裝,應為“汝之不惠甚矣”)
例4.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段于鄢》)
(被動句,“蔓草”被“除”)
因此,可以說學習必要的句法平面的語法知識和分析方法是我們進行文言文學習、閱讀和翻譯的必要條件。文言學習中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如: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名詞作狀語等)和文言句式(如:賓語前置、省略句等)等等,要學好這些內容,都需要句法知識的支撐。
3.掌握句法分析方法
句法平面的句法分析方法有句子成分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轉換分析法等等。與中學語文學習語文教學最為密切的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詞分析法,是一種傳統的句法分析方法。主要是把句子成分分成主要成分(主語、謂語)、連帶成分(賓語、補語)和附加成分(定語、狀語)。成分分析法便于歸納句型和便于檢查病句,但這種分析法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層次不清。直接成分分析法也叫層次分析法或二分法。直接成分分析法認為,句法結構都是由兩個直接成分構成的(多項并列結構例外),復雜的結構是由多層次的直接成分構成的。分析的時候,按每個層次都有兩個直接成分這一原則,從大到小地逐層分析下去,一直分析到簡單的基本單位為止。[3]
直接成分分析法具有許多功用,它可以揭示復雜結構的不同層次,能夠把形式和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準確地揭示句子的思想內容,避免了成分分析法那種只挑中心詞不管表達的缺點,而且最為重要的是,直接成分分析法適用于各種復雜的句法單位,能夠將多層次的合成詞、詞組、單句、復句和句群的層次分析清楚,便于對各種語言單位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掌握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句子結構的基本技能,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某些長句的意思。也會出現分析的層次不同,反映出的句子的語境義和強調的重點不同。例如針對下面復句的分析:
例: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
(轉折關系) (因果關系) (轉折關系)
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整個句子給人一種朦朧的境地朦朧的意境,總覺得有一層淡淡的模糊,一如作者的心緒,心頭擁堵的淡淡的愁,但這是恰恰到了好處,酣眠和小睡都各有妙處。整個句群整個意境都是分層展現的。所以說,學會掌握句法平面的句法分析方法,把握直接成分分析法等等對于中學的語文教師和學生都有莫大的好處。
結語:
漢語語法分析的句法平面的語法觀使漢語語法研究走向科學化、系統化和精密化。事實上,它已經成為漢語語法研究的一種趨勢。我認為,它也可以為中學語法教學擺脫困境,拓寬思路和視野,為中學語文語法教學帶來新的啟示和突破。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從來都是一對矛盾體,二者既對立有統一,漢語語法分析的句法平面的理論指導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使學生對語法理論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同時理論也要實踐的檢驗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附,文煉.句子分析漫淡[J].中國語文,1982,(3)
語音教學要講、練、聽三者結合。韓國語由21個元音,19個輔音字字母構成。輔音中的松音、緊音和送氣音一直是學習的難點。另外,韓國語的音變現象也特別復雜,特別是同化現象(鼻音同化、邊音同化、腭化),因此教師對于字母的發音部位和音變現象的規則都應認真講解,做好示范,學生在理解發音規則的前提下模仿,這樣與單純的聲音模仿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必須保證“聽”、“讀”并舉。
2詞匯教學
課文由段落構成,段落由單詞構成,因此在外語教學中,詞匯是教學最核心、最基礎的部分。韓國語的詞匯結構,是根據語素的結合形式,可以分為獨立詞、派生詞、合成詞和復合詞。獨立詞是指由一個實語素構成的詞。派生詞是指實語素與詞綴相連接構成的單詞。合成詞是指由兩個以上的實語素構成的一個單詞。復合詞是指一個實語素與詞綴相結合,或者是由兩個以上的實語素相結合構成的單詞。構詞法是韓語單詞講解中重要的方法。詞匯語法的講解要緊密和能力考試結合。韓國語能力考試是針對學生聽力、詞匯、語法、閱讀,寫作能力的全面考察。實現聽說讀寫譯全面能力培養的基礎的詞匯語法教學,同時也應該側重與韓國語能力考試的接軌。這就要求首先教師要對能力考試中的詞匯語法范圍,重點難點,常考詞匯進行整體的把握,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及考試方面的語法同匯雙重側重。另外,隨著網絡多媒體等技術的發展,傳統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多媒體融知識性、趣味性、新穎性、靈活性于一體,展開直觀教學。如讓學生觀看大長今等韓劇,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簡單化、直觀化,使學生更易接受。通過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由識記向模仿、應用轉化,提高韓國語的實用能力。
3課文講解
論文關鍵詞:中級韓語精讀,教學方法,初探
中級韓語學習者經過初級階段的學習,一般已經掌握1500~2000個詞匯,能夠聽、說、讀、寫基本的韓語,具備日常生活所需的語言能力,對韓國社會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以零起點大學韓語專業學生年級來劃分,中級韓語大致是指韓語專業學生大二一學年的學習內容。在各高校韓語專業開設的專業課程中,中級韓語精讀(以下簡稱中韓精讀)一般被指定為學科專業基礎必修課,是學科專業基礎必修課的重要組成部分??紤]到中韓學習者的水平和特點,筆者參考一些論文、專著,結合語言教學的規律以及自身教學經驗,對中韓精讀教學進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
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首要任務。在任何學習過程中,最關鍵的要素都在于學習者本身,韓語學習也不例外。在中韓精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樹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的教學理念,做好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輔助者和引路人,對學生“授之以漁”,幫助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教育論文,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聽、說、讀、寫練習,提高學生韓語應用能力,這其中應該以聽、說能力突破為教學重點。
二、采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中韓精讀教學中,采用以講授法為主,以討論法、練習法、任務驅動法、角色扮演法、自主學習法等為輔的教學方法。
在中韓精讀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全部用韓語授課,到高韓時則全部用韓語授課,同時也要求和鼓勵學生在課堂和生活中盡量使用韓語。
在詞匯講解時,韓語單詞并非個個必講,但重點單詞、詞組或慣用語要講深講透并逐個舉例說明;同時舉一反三,將該詞匯的近義詞、同義詞、反義詞等加以歸納總結;重點講解并歸納單詞的構詞方法和規律,比如“被動詞”、“使動詞”、“名詞化語尾”、“接頭詞”、“接尾詞”等的構詞規律。
在語法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對語法進行分類匯總,講清楚相似語法在意思和句法等方面的異同,比如連接詞尾“-(?)??”和“–?/?/??”在表示原因、理由時的異同,以及連接詞尾“–(?)?”和“-??”在表示假設時的異同等。在講解完后要讓學生背誦典型例句并利用所學語法造句,教師給以批改,以加深學生對語法的理解和記憶。
活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提高學生韓國綜合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指定發表主題和發表小組,發表主題盡量與課程學習內容相關,學生課下查閱資料,上課時由小組代表用韓語進行發表,學生進行提問,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以我系使用的中韓1精讀教材延世大學《韓國語教程3》為例,教材共分“?? ??”、“?? ??”、“??? ????”、“???????”、“?? ???”、“??? ??”、“??? ? ??”、“?????”、“??? ??”、“????”等10課。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為10個小組,每組3人,由各小組輪流對每課相應的主題進行發表,各小組之間展開競賽。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把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緊密結合。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其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中韓精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授課內容進行語言知識層面的講解,還要對其所蘊涵的社會文化進行深度解讀教育論文,做到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的緊密結合。
注重模仿和背誦,要求學生多讀、多背。通過朗讀、背誦來模仿標準的語音、語調,增強語感,培養韓語思維能力,減少中式韓語的使用,提高韓語水平。
重視復習,溫故知新論文服務。韓語學習的重點不在于學了多少,而在于掌握了多少,復習在韓語學習中十分重要。每次講授新課前抽出幾分鐘時間對上次課所學內容進行復習,檢查教學效果,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對新課中出現的已學內容,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或再次講解等方式不斷復習,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比如每次課前由一名學生進行不限主題的3分鐘韓語演講,課堂上開展角色扮演、情景對話,課外開展韓語第二課堂、校園韓語角、韓語演講比賽、唱歌比賽、韓語戲劇表演等活動。
三、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輔助教學
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傳統的教學手段往往導致教學效率不高,教學效果不佳。在中韓精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學生自主學習以及網絡課堂教學等方面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來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實現“教師面授+學生自主學習+網絡課堂+輔導、答疑”的全方位、立體化教學。
在講授新課前,教師可以制作或下載一些與授課內容相關的背景介紹、圖象、視頻等資料,在授課前介紹給學生。這樣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正題,為學習新課做好鋪墊。在授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文字、圖片、音像和視頻等向學生演示各種實際場景,為學生創造出真實、生動的韓語應用環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對于課文中出現的重點、難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對重點、難點進行反復講解、練習。
課堂教學是最有效的教學模式,但對不同的學習者來講,它也存在著側重點和針對性不強的不足。多媒體教學軟件和網絡課堂教學則很好的克服了這些不足,更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化學習。各種專項隨教軟件可以快速提高學生相應方面的水平,比如發音軟件、聽力與口語軟件、詞匯與句型軟件、韓語打字軟件、寫作軟件、韓國語能力考試輔導軟件等。另外,通過中韓精讀網絡課程教育論文,學生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四、建立形成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的評價體系
評價方法恰當與否對于提高學生韓語水平和學習積極性關系很大,應當建立和完善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的評價體系。中韓精讀課現行的學生評價體系主要由平時評價、期中評價、期末評價三部分組成。平時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上課出勤、課堂表現、作業和階段測驗等;期中、期末評價以考試、考查為主,提交小論文為輔。平時評價成績和期中評價成績各占學期總成績的20%,期末評價成績占60%。由分值比率來看,平時和期中評價成績占學期總成績的比率偏低,應當對分值比率進行適當調整,平時成績占40%,期中、期末成績各占30%的比率較為合理。
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帶著公正、公開、積極的態度來工作,對評價結果進行及時反饋和處理,及時解決評價結果所反映出的問題和不足,關心、幫助學生,使學生在韓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進步。
五、結語
中韓精讀教學是中韓教學的重點。在中韓精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采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輔助教學,建立和完善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的評價體系,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對于中韓精讀教學,我們可以參考借鑒其他高校韓語專業或者英、日、俄等其他語種的教學方法和經驗,其教學方法仍需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胡緒俊.韓語基礎課教學方法初探[J].萊陽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2).
[2]鄭春梅,金英子.高職韓語專業“立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5).
[3]宋英華.韓國語會話教學研究芻議[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1).
[4]盧廣偉,周文雯.淺論多媒體技術在韓語教學中的應用[J].消費導刊,2010,(05).
[5]汪潔.淺談推進優質韓語教學[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
[6]王沐陽.高職應用韓語教學思考[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