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大學心理課結課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論文關鍵詞:初中,排球模塊,教學效果
1.前言
“模塊”理論是由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感知神經學研究中心主任邁克爾·加扎尼加(Michael Gazzaniga)教授于1976年提出的。他認為:“新的觀點認為腦是由在神經系統的各個水平上進行活動的子系統以模塊的形式組織在一起的。”1983年,認知科學家、美國拉特格斯大學和紐約市立大學哲學教授J.福多(JerryA.Fodor)出版《心理的模塊性》,從理論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研究角度,提出了智能的模塊性。此后,西方心理學界對心理模塊性的探索熱情一直興盛不衰,認為它是人類對心理的本質,特別是對“認知加工是怎樣被組織起來的”認識的一場革命,它被發展成為與“模擬論”“理論論”并列的“模塊論”,成為最具競爭力的三大理論之一。
將模塊理論引入教育教學領域,成功的范例是加拿大荷蘭學院的CBE教學模式。它是一種以能力為基礎、以培養技術崗位型人才為目標的模塊式教學。這種模塊式教學也被引入到體育的教學改革中,在高中排球教學改革過程中,排球模塊課的推出,深受學生們的喜愛,這也為初中排球教學提供了借鑒和參考,但其是否也適合初中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效果如何還是一個有待研究的問題。本人結合自己排球模塊課的教學實踐,進行了實驗與調查研究,論證了模塊教學在初中的可行性。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校初二年級參加排球模塊課學習的初中學生72名與參加傳統排球課的初中生72名。
2.2 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查詢了有關模塊教學的論文和材料,并對文獻資料進行了收集理。
2.2.2 問卷調查法:訪問了有關專家,專門設計了調查問卷,問卷初稿征求了10位專家的意見,之后對問卷進行了修改,表明問卷所列問題能夠或基本上能夠反映課題所要研究的內容。
2.2.3實驗法:對沛縣五段中學初二年級的學生進行為期36學時的排球教學實驗。實驗前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體質調查,并均勻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采用排球模塊教學;對照組采取傳統的排球教學方法。。
2.2.4 數理統計法:對有關數據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歸納、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對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作用
表1 選排球模塊課與傳統課實驗前學生身體素質表
立定跳遠(米)
36M橫向移動(秒)
縱跳(cm)
排球模塊
X=1.75±0.16
X=19.2±3.42
X=42.3±6.78
排球傳統
X=1.76±0.12
X=19.18±2.86
X=42.7±5.29
P
>0.05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改革實踐;成果
Abstract: From reform research contents, goal, problem 3 solved to wait of course describe the achievement that the reform is made.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 the reform is practised; achievement
中國高等院校食品類專業與其他傳統專業相比設立較晚,屬于發展中的學科。然而,“國以民為先,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質條件。飲食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食品工業是消費品工業的基本組成部分,是整個工業中為國家提供積累和吸納城鄉就業人數最多,與農業關聯度最強的產業。中國食品工業已經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字增長,成為全國第二大行業。山西是傳統能源重化工基地,正經歷著從“黑色經濟”為主向“綠色經濟”為主轉變的關鍵時期。在“綠色經濟”中,“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無疑是其中關鍵一項,食品工業作為促進山西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支柱行業。但是由于食品類專業屬于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迫切需要大量的專業應用型人才。
山西師范大學于1989年成立農副產品加工與貯藏專業,2000年轉為食品科學專業,屬于學校“十一五”重點扶持學科,這在全省高校辦學歷史上僅次于山西農業大學。而且在學校辦學歷史中,本專業曾多次獲獎。2004年,“高纖維食品的制作技術”、“漢硒營養掛面的制作”分獲發明制作類三等獎、優秀獎;2005年,“高活力阿爾法-淀粉酶菌株的篩選研究”獲山西省首屆“新晉挑戰杯”新東方大學生創業設計競賽銅匠、山西師范大學第三屆“挑戰杯”青年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自然科學類一等獎;2006年,“挑戰杯”作品“糯玉米發酵酸奶的研制”獲校一等獎;“不同方法對苦蕎類黃酮提純得率的影響分析”于《食品科學》發表,并獲校二等獎;“綠色食品增白劑在面制品、中的應用研究”獲校優秀獎。同年,中國蛋品科技大會論文集收錄了“奶酪片的生產研究工藝”、“雞蛋營養苦蕎面條的研制”、“醪糟苦蕎雞蛋糕的研制”、“低脂全蛋使勁沙拉醬的研制”等6篇“挑戰杯”論文。其中,“奶酪片的生產研究工藝”獲優秀論文獎;“低脂全蛋使勁沙拉醬的研制”獲優秀論文獎,并在《中國家禽》發表。17年來,經過???、本科的多層次辦學,基礎設施、師資力量、實驗條件、生源數量,可以保障培養食品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要。自2007年起,根據21世紀高等教育對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山西師范大學工程學院為培養出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創業精神和良好個人魅力的優秀畢業生,在實踐教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
1 在現代教育觀念的指導下,構建食品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為適應新形勢下食品工業對人才的需求,山西師范大學工程學院,構建了一個互相銜接、互為補充、高起點、高要求的實踐教學新體系。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領導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按不同年級分別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落實基礎準備階段形成的各種計劃、制度及措施。這個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綜合大實習、第二課堂、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
(1)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改革與創新。大一年級要重點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和專業認識問題。山西師范大學工程學院以思想道德修養課程為普及心理知識的主要渠道,以專職教師為專業形象的主要體現者,開設了“心理咨詢熱線”、“專業咨詢熱線”,大一新生還可通過參加各種相關協會來解決自己心理健康問題,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
(2)設立第二課堂設立第二課堂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第二課堂和創新活動是學生根據自己的所學知識結合自己興趣愛好,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業余時間進行的有意義的科研和實踐活動。大二年級以“第二課堂”為主要活動平臺,學院組織學生按興趣參加相關專業協會,各開放實驗室按規定向學生開放,重點滿足學生進行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杯、發明制作等動手能力培養的要求。通過第二課堂和創新活動,學生可多角度多側面的了解中國食品工業的現狀、發展趨勢以及食品工業對人才的需求,對提高學生在就業中的競爭實力和完善個人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大三年級以教師科研項目為主線,師生雙向選擇,參加有關的科研活動,開展導師“寄讀”活動,以校園網絡媒體為中介,跨專業選修課程。
(4)綜合大實習的改革與創新。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實驗課的基礎上,由具有豐富實踐教學經驗的人員作為綜合大實習的指導老師,利用食品工藝室先進的成套設備進行典型食品的生產示范。實習項目包括面包、餅干、飲料、果酒等中高檔產品的生產。通過典型食品生產示范,不但解決了專業課實驗中由于設計不合理而出現的問題,而且使學生掌握了相關食品生產的實用技術。
(5)加強畢業實習管理,規范論文設計程序。大四年紀以專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為重點,自選主題,完成現場實踐性解決生產工藝問題的考核和相關專業選修課的成績考核。通過畢業論文和畢業實習,學生在生產勞動觀念、人文素質、社會適應能力、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和創業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養、鍛煉和提高。
2 強化應用能力培養,構建應用型能力考核體系
為了適應實踐教學的改革,山西師范大學工程學院建立了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實踐教學考核制度。具體考核包括對學生的考核、對指導教師的考核和對實驗人員的考核。對學生的考核由指導教師來進行,具體考核內容為學習態度、基本技能、實踐成果等,努力經過4個輪次本科大學生的培養,建立完整食品科學類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3 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構建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體系
根據學校已有的教師管理條例,補充完善“雙師型”要求級待遇,完善教師崗位考評、任聘、考核制度,確立以實踐性能力為基礎的競爭體制。對指導教師的考核由學生和院教學督導組來進行,學生對指導教師的學識水平、責任心和改革創新能力等進行評價打分,督導組對指導教師的綜合水平和實踐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對實驗人員的考核由指導教師和實驗中心主任來進行,指導教師對實驗人員能否及時、全面的提供易損儀器、消耗材料和對儀器設備的保養好壞等進行評價,實驗中心主任對實驗人員的出勤、工作態度、協作精神等給予綜合評價。對學生的評價結果影響其各個實踐環節的成績,進而影響其學期綜合測評名次和獎學金的等次。對指導教師和實驗人員的考核結果直接與崗位津貼和職稱晉升相掛鉤。實踐證明,完善的考核制度有力的保證了實踐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保障了實驗教學質量。 4 加強教學質量管理,構建應用型教學管理體系
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健全教學管理監控與評價體系。
5 加強教學質量管理,構建應用型教學管理體系
在改革實施過程中,學院領導和老師根據具體情況,不斷進行培養總結,修改培養計劃及內容,落實培養方案,撰寫論文、論著,申報成果。
1.本學期共帶7個班生物專業課;兼任xx市中學生物學會理事、xx區中學生物教學專業研究會副理事長、xx區生物名師工作室成員、46中生物教研組長、心理素質拓展中心負責人、心理咨詢師工作。
2.第一周,家長開放周接待課共10節
3.第二周,師徒結對工作,認領新進校王志明老師為徒弟,并幫助指導相關教育教學工作。
4.教學活動月,組織指導開展了一節示范課、一節研討課和一節考評課。之前多次組織開展聽評,進行磨課。
5.組織并參加編寫我組三年來組織學生參加的三屆xx區學生和教師的科學探究大賽獲得作品集,制作8塊學生活動展板和三項學生現場演示作品,參加在合肥工大附中進行的“xx市中學生生物科學探究活動展示”,共11項學生作品全部獲優秀,其中本人指導的3篇學生作品,并獲得優秀組織獎。
6.十月下旬組織指導王啟金老師《生物的變異》課堂教學,參加xx區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并獲二等獎
7.參加xx區期中、期末考試命題指導工作。
8.十月底,十一月初,代表xx區在全國課改十年經驗交流會展示優秀教研組工作,并被頒發榮譽證書
9.參加為期5個月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培訓,并通過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論文答辯、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等三項考試。
10.參加為期五天的xx省中小學心理指導專委會舉辦的“xx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第六期)”,論文《愛心責任陪伴孩子》獲二等獎。
11.11月9日以來心理素質拓展中心工作啟動和師生心理輔導,兩月輔導38例,其中團體3例,共個別接待58人。接待從中央到各兄弟學校校長團各級各類大型視察、參觀8次。整理案例并歸檔、參與素質拓展中心網站建設工作
12.合肥師范學院實習生指導工作
13.指導合肥師范學院大學二年級學生參加
我校生物興趣小組活動共9個項目。
14.指導合肥師范學院教學法講師的掛職鍛煉工作并接受雙方學校領導的視察。
15.申請參加省級重點課題《初中生化科學探究活動的實踐與研究》的一系列工作。
16.參加xx市于38中舉辦的教研活動
17.參加xx區名師工作室的各種工作
18.組織參加xx區主題聽課的設計和實踐
19.和一中老師互動:圍繞“初高中生物課的銜接”主題的研討及互上互聽公開課,本人上了一節公開課,聽一中老師3節公開課。
20.接待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老師的調研并組織聽評劉經智老師的《細胞分裂》公開課。
21.參加校七屆一次教代會。
22.參加xx區教職工運動會并獲獎:中年女子組200m第一名、100m第一名。為46中代表隊多掙了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