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數學學科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通過讀來整合小學數學和語文
在小學階段,數學和語文是絕對的主科,是小學生學好其他各個學科的基礎,可謂是基礎的基礎。傳統的教學方法過度地強調了這兩個學科的專業化,使彼此孤立起來,相互之間缺少融合的時候。而這兩者是有客觀上的聯系的,我們都知道小學語文需要朗讀和閱讀,豈不知,這是各個學科的基礎,對于數學更是如此。數學中也存在“讀”的問題,那就是讀圖和讀題。因為沒有弄清題意,或者沒有準確地把握題目的要求而做題失誤的事屢見不鮮,甚至都已經習以為常。這是個不正常的現象。數學教師必須在學生的數學閱讀上多用心,注意到這個問題,并對學生加強相應的鍛煉才能彌補這方面的缺失。
閱讀對于各個學科的解題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對于小學數學來說更是如此,沒有閱讀就沒有數學。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準確地抓住題意,對于數學成績具有積極的意義,當然,通過數學思維的練習也能幫助學生懂得語言和閱讀的條理性,對于他們的語言也有一定的幫助。比如,在教學生認識體積的一節中,可以讓學生閱讀烏鴉喝水的故事。烏鴉看到瓶子里有水,可是它的嘴巴夠不到水面。水在瓶子的底部,上面有很大的空間,怎么辦呢?聰明的烏鴉有辦法,它銜來一粒又一粒的小石子投到瓶子里去,小石子占據了水的位置,水面漸漸地升了上來,烏鴉最后喝到了水。這個故事比較形象,也體現了一個小生靈的聰明,對于學生理解水的體積具有直觀的教學效果。小學生數學的閱讀理解能力必須以語文的閱讀為前提,可以嘗試讓學生把語文和數學都當做閱讀材料來進行練習。
二、通過說來整合小學數學和語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意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還要重視學生的口頭表達,因為語言是人思維的表現形式。很多時候學生的語言表達非常欠缺,不夠流暢,這樣的現象表現在男生身上的時候多,我認為這是他們的思維快于語言的原因造成的。他們的語言還不足以表達他們快速的思維,這就容易造成學生表達結巴不流暢。語言和思維的關系是辯證的,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是一個人思維的表征,反過來,通過對語言的練習也能幫助學生鍛煉思維,促進思維更具有條理性。學生能夠背出一個簡單的數學概念,這是一件比較普通的事情,如果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這個概念的內涵,那就在難度上提高了一個層次。學生需要對數學概念有非常清楚的了解和把握,還要有足夠的想象力,能夠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某一概念的大概形式。
另外,在敘述這些數學概念的時候要讓學生養成語言簡潔、表達準確的習慣。例如,在教“0的認識”的時候,我就嘗試讓學生先描述出對這一概念的理解。雖然這是數學中最基本的概念,看上去也非常簡單,但對于剛接觸數學概念的小學生來說也顯得非常抽象。學生要么描述不出,要么難以表達清楚。我為學生展示了五幅簡筆畫,在第一幅上,水中有四只鴨子;而第二幅則有三只,第三幅有兩只鴨子,第四幅水中有一只鴨子,而第五幅則只有水。我讓學生看圖說話,用具體的實物來幫助他們形成對數目的概念。學生在口頭描述中也能夠比較準確地理解“0”的含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漸認識到“沒有”可以用“0”來表示,之后,可以讓學生用比較準確的話去描述其他事物的“0”。
三、通過其他語文手段來整合小學數學和語文
摘要:
隨著現在教學模式的改變,在小學數學中提高學生的素質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事情,同時也是擺在現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項極為緊迫的任務。現在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將素質教育真正地貫穿到教學中。當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愛好成為關鍵的部分。本文中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提供了一些對策,希望能給相關教師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
小學數學,素質教育,課堂
在新的課程改革的前提下,現在的教學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普遍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素質教育尤其重要,怎樣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發揮學生的作用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做到的。小學數學課堂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有著一定的要求,將素質教育貫徹到每一堂課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概述
(一)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內容
素質教育,通常是指,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數學素質教育,主要包括學生在數學素質以及專業素質等方面的表現。通常包括,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及生理和心理的素質等方面。
(二)小學數學在提高學生素質教育中發揮的作用和地位
小學數學作為數學學科的基礎,是小學生能夠學好數學的保障,是提高小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前提。可以說,在小學數學階段,主要是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另外,小學數學和實際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數學和生活是分不開的,數學知識也是為生活服務的。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中,素質教育是開發學生智力的關鍵所在,素質教育的提升對于學生的抽象思維有著重要的關系,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通常可以觀察數學中存在的現象以及出現的規律,找到問題的所在,從而發揮學生的思維。并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抓住學生對學科的特點就能夠使他們的思維得到鍛煉,從而達到開發他們智力的目的。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素質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一)注重教學方法創新,提高參與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在整個教學中起著關鍵作用。如果教師能夠轉變教學思想,真正地還學生一個課堂,給他們一定的空間,展現學生的主體性,就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不能阻礙學生對問題的參與,當他們回答問題時,應該給予積極的答復,從而獲得新的體驗和感受。并且,教師還要利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讓每個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種教學方式應該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完成教學。
(二)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發揮主體作用。要想讓學生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應該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做好課前的教學準備,并在課后能夠進行教學延伸。當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發揮良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只有學習方法正確,就可以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還應該給學生制定明確的任務,讓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認真研讀,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能更加積極地學習。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并提高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回答給于贊許,并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三)提高有效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在教師的設計學習活動中形成的,應該能為學生的思維性學習找到比較好的出發點。從以往的學習和生活經驗中,應該鼓勵學生發現自己的不同思維,教師一定要給予肯定和鼓勵性的評價。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機會,給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并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能得到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學習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同時,教師還應該注意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師生之間的合作,并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改進教學評價,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學生數學學習標準通常都是以分數來論高低的,教師在教學過程實施素質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難,同時也給小學數學的水平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如果能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改進教學評價,就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在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應該把握學生的素質教育,給予學生一定的保障。不管是作為教師還是作為學生,都應該充分地認識到,學生的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習的基礎上,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簡單的訓練。可以說,要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不能只從單一的方面對學生加強訓練,而是應該轉變學生的全面思考能力,在這樣的發展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以分數作為標準,應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論文關鍵詞:數學教師,課堂語言
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載體,教師的課堂語言對學生起著正面的示范、引導作用,學生往往會以教師的話作為唯一正確的答案,有時甚至終身難忘。我們也經常聽到學生會這樣說:“某某老師就是這樣說的。”可見,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慎言”,因為你的每一句話都會在學生心中播下一粒種子。這也就需要教師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錘煉課堂語言。
一、 語言的科學性
也許很多教師會認為自己的課堂語言缺乏一些藝術性,但不至于不科學,在語言上不會犯科學性的錯誤。而實際上,往往由于教師對教材的鉆研不夠,分析不透,以及在專業知識上的缺失,就會帶來語言的不科學性。
在教學《圓的周長》時,為了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系小學數學論文小學數學論文,在操作探究中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教師都會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而操作過程中,由于學生在操作方法上的錯誤或在操作上的誤差導致探索結果離圓周率相去甚遠。此時,我們教師往往會以這樣的話引導學生:“由于我們測量的不精確,因此得不到3.1415926……。”試問:再精確的測量、計算就能得到3.1415926……嗎?測量出圓的的周長、直徑均為有理數,兩個有理數相除是不會得到無理數的。而這里的操作活動應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系,體驗探索的過程。
二、 語言的規范性
教材是有眾多專家精心編排而成,教材中的每一句文字表述都值得我們去揣摩、推敲、領悟。而數學教師往往不注意這些細小的語言表述,帶來教師課堂上語言的不規范。
如:《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中對于分數的基本性質教材中表述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會計畢業論文范文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會表述成: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分數的大小不變。“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與“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一樣嗎?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可以乘或除以一個整數、小數、分數等,而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僅僅指的是擴大1倍、2倍、3倍……顯然,由于教師的數學語言不規范,使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涵發生了改變。
三、 語言的邏輯性
數學學科知識有著較強的邏輯性、嚴密性。數學教師要深挖教材內容間的聯系和區別,注重數學知識和自身語言表達的邏輯性。
如:《三角形的認識》中,“三角形兩條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這句話,有的教師習慣將它表述成:三角形任意兩條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從邏輯上說既是三角形,不論哪兩條邊長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邊,因此“任意’二字可以省去。而在和學生一起探討“怎樣的三根小棒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這個問題時,語言必須表述成:任意兩根小棒的長度的和大于第三根小棒長度。這里的“任意”二字卻不可省,從邏輯上說,此時僅僅就是三根小棒,只有添加“任意”二字,這三根小棒也才能夠圍成一個三角形。
四、 語言的嚴謹性
細節決定成敗,課堂教學的語言細節也是如此,作為教師更要精雕細琢自己在課堂教學時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注意語言的嚴謹。
筆者曾聽過一位教師執教《圓柱的體積》一課小學數學論文小學數學論文,在推導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之后,執教教師追問學生:“要計算一個圓柱的體積,必須知道什么”?學生回答:“必須要知道圓柱的底面積和高。”此時教師滿意的點了點頭,對這名學生投去贊許的目光。殊不知,教師的提問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斷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師的提問無疑告訴學生:自古華山一條道!要計算圓柱的體積,底面積和高是兩個必要條件。要計算圓柱的體積,難道真的必須要知道底面積和高這兩個條件嗎?在圓柱沿底面平均切成若干份,拼成一個長方體后,只要把長方體橫下來放,我們就會發現:圓柱的體積在計算時還可以用側面積的一半乘底面半徑。
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己專業素養,準確研讀教材,正確把握知識之間的錯綜聯系,努力錘煉課堂教學語言,才能在靈動的課堂上盡情的歡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