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河洛文化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河洛大鼓的發展
河洛大鼓起源于20世紀初,是以洛陽方言為載體,以說唱為表演形式的兼顧視覺與聽覺的民間藝術。在表演的過程中一邊說唱、一邊表演,觀眾不僅可以得到一場視覺盛宴,而且可以收獲聽覺享受??梢哉f河洛大鼓是洛陽琴書和南陽鼓兒詞的結合體,它不僅具有洛陽琴書的優雅,同時融入了南陽鼓兒詞的通俗,因此,河洛大鼓也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河洛大鼓表演所需的設備極其簡單,舞臺布置也少了現代表演中所飽含的奢華。一張桌子、一把折扇、一個鋼板、一面書鼓便構成了一個簡單的舞臺,并不需要太多的現代化樂器伴奏,可以沒有伴奏直接開始表演,也可以簡單地以秦琴、三弦作為伴奏,質樸的舞臺設置、簡潔的伴奏、通俗易懂的說唱、熟悉而又親切的腔調都傳遞著一種勞動人們的質樸,透露出洛陽人民的直爽。河洛大鼓主要通過說唱的方式講述人們生活中的小事,也講述古人歷史,更多的且最受人們歡迎的是講述歷史發展中的那些英雄豪杰的歷史傳奇。不僅可以娛樂大眾,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向人們滲透美好的傳統道德觀念。然而,隨著普通話的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為了更好地順應時代的要求,趕上時代的步伐,逐漸摒棄了家鄉方言,遺忘了此類古老的民間藝術,使得河洛大鼓跟其他民間藝術一樣,逐漸被世人遺忘,甚至面臨消失的危險。
(二)河洛大鼓的文化價值
河洛大鼓近年來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其原因就在于河洛大鼓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價值,諸如民族文化價值、民俗文化價值、語言學價值等,并且其傳承已經受到威脅。首先,河洛大鼓具有較高的民族文化價值。河洛大鼓以說唱的形式和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講述,而講述的故事大多數傳揚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好德行。舉例而言,河洛大鼓中有一個叫作《慈母經》的曲目,用生動形象的故事、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誡人們要孝敬父母。再比如一名為《酒色財氣與名利》的曲目,用質樸的語言向人們傳達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健康的人生追求。其次,河洛大鼓具有較高的民俗文化價值。所謂的民俗是指民間風俗,包括當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河洛大鼓中的《朱買臣休妻》曲目,講述的是朱買臣的妻子嫌貧愛富,強迫朱買臣休掉自己,然后再轉嫁給一個比較富有的石匠的故事。故事生動形象,使人們在聽表演者說唱的過程中既能夠對該地區嫁娶方面的一些風俗有所了解,還能向人們傳遞傳統嫁娶觀念。又比如《蘭老漢拾錢》曲目,這個尤為簡短的故事包含了當地關于喪禮的一些風俗習慣。由上述例子可以得知,河洛大鼓的民俗價值不可小覷。除此之外,河洛大鼓還具備一定的語言學價值。河洛大鼓說唱時以洛陽方言為主要載體,而洛陽方言中的諸多詞匯存在著古音的痕跡,腔調與眾不同,語法也不同于現在的普通話。因此,河洛大鼓一方面使聽眾在欣賞該藝術時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洛陽民俗的質樸,另一方面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
二、河洛大鼓的生存現狀
河洛大鼓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鼎盛時期,該時期較為有名的河洛大鼓大師,往往會受到人們的喜愛,甚至有些表演者只要上臺,無需多講便能使現場觀眾歡呼雀躍。當時由于一些地區比較偏遠落后、經濟欠發達,河洛大鼓是人們少有的娛樂方式之一,所以受到追捧,還有些地區辦喪事或者喜事都請大師來進行河洛大鼓的表演。但是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娛樂方式趨于多樣化,人們被眼花繚亂的各種表演所吸引,逐漸開始追求奢華的表演,從目前河洛大鼓的發展來看,其生存環境令人擔憂。河洛大鼓的發展和傳承之所以處于如此尷尬的境地,原因大體涉及三方面:其一,缺乏優秀的領軍人物;其二,缺乏優秀的傳承人選;其三,缺乏變化和創新。河洛大鼓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逐漸受到人們的追捧,到七八十年代達到鼎盛,當時出現了很多優秀的說唱表演者,如今這些表演者大多已經年邁,無法再繼續登臺表演。而近年來,學習河洛大鼓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數量無法保障,人員的表演質量也就無從談起。河洛大鼓缺乏優秀的繼承人。河洛大鼓是一種優秀的民間藝術,不僅傳承著我國古代的優秀文化傳統,而且記錄了河南洛陽的一些風土人情、民風民俗。河洛大鼓以洛陽方言為載體,以生動形象的故事為講述內容,通俗易懂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使聽眾倍感親切,這是河洛大鼓受到人們喜愛的一部分原因。另一部分原因在于當時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娛樂方式單一,部分人因單純的喜歡而選擇學習河洛大鼓的表演,部分人因河洛大鼓表演可為其帶來理想的經濟效益而參與學習?,F如今,娛樂方式多種多樣,喜歡這種傳統藝術的人越來越少。河洛大鼓簡單的道具和單一的表演方式決定了要想切實學好河洛大鼓,務必要靠勤奮來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而有天分又肯努力學習河洛大鼓的年輕人則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在當今這個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崗位可供年輕人選擇,這些崗位帶來的經濟效益遠比靠表演河洛大鼓帶來的經濟效益多得多,種種原因導致學習河洛大鼓的人逐漸減少,而現在能夠欣賞河洛大鼓這門藝術的人也越來越少,使得河洛大鼓的表演者缺乏表演機會,無法獲得豐富的表演經驗,這些因素造成的結果就是河洛大鼓缺少優秀的繼承人,使這門藝術瀕臨失傳。河洛大鼓缺乏變化和創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想不被社會淘汰,人們只能加快腳步跟上時代的步伐,而河洛大鼓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多的娛樂訴求,無法吸引年輕人的注意,無法使其喜歡上這門藝術。如果想要吸引更多年輕人的目光,促使他們去了解河洛大鼓進而喜歡上河洛大鼓,就必須改變河洛大鼓的傳統表演模式與表演內容,使其蘊含現代氣息,實現河洛大鼓的傳承與發揚。
三、河洛大鼓的保護和發展
首先,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增加資金投入。政府是進行河洛大鼓藝術保護與發展的中堅力量,是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的中流砥柱,在河洛大鼓的保護和發展過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政府具有一定的引導性,因此,可以利用政府這一特性,制定一些針對河洛大鼓這門民間藝術保護、發展和繼承方面的規章制度,使得對河洛大鼓的保護不僅僅停留在提升自愿保護的層面,而是提升到法律的層面,對河洛大鼓藝術實施強制性保護?,F如今媒體行業迅速發展,政府可以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廣播等各種媒體,對河洛大鼓予以宣傳,使人們逐漸了解這門藝術。還可以通過組織諸如河洛大鼓的歷史發展、河洛大鼓的文化內涵等有獎競猜活動,舉行大型免費表演的形式,使人們更多地了解關于河洛大鼓這門藝術的知識。另外,政府需要加大對河洛大鼓藝術傳承和發展的資金投入,一方面,可以利用這些資金進行河洛大鼓大型表演競賽,這樣的活動既可以使更多的人有機會接觸河洛大鼓,又可以為新一代河洛大鼓傳承人提供表演機會,使他們積累更多表演經驗,為傳承人的培養作出貢獻;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這些資金來獎勵那些在河洛大鼓傳承和發展過程中作出重要貢獻的人,使更多的人意識到政府對河洛大鼓傳承與發展的重視,以此提高大眾對河洛大鼓藝術的保護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的人從事河洛大鼓藝術的傳承及發展事業。
中國移動擁有全球最多的移動電話用戶,網絡規模極其龐大,過去主要發展GSM,當前重點是TD,其間也會有一些補充性無線技術,三五年之后可能是LTE,未來甚至是我們現在未知的技術。無線技術作為一種接入手段,總是在推陳出新,但無論引入什么無線技術,網絡整體架構向全IP融合架構演進的方向不會改變。從現在入手,搭建一種順應潮流、適應未來的網絡架構,無疑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身處3G時代,我們更加深刻感受到網絡IP化后多業務融合帶給電信網的積極影響。IP化在降低電信運營商成本的同時,也將大大增加他們的選擇性?,F在IP化的網絡越來越多,技術越來越成熟,幾乎所有被市場認可的應用,都可以用IP接入來實現,顯然IP化是網絡演進的終極方向。融合后的多業務網絡便于網絡的管理和維護,并降低綜合造價。傳統的電信網采用分層次接入、分層次管理的設計思路,一次通信的發起到建立連接,需要穿過許多層次,網絡顯得很“厚”。實現網絡融合后,終端與應用之間的距離明顯縮小,網絡需要維護的環節大大減少,通信服務的質量更便于控制。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全IP融合業務網絡從投資和收益兩端都有突出的貢獻:降低建設和運營成本,便于推出創新性業務。長期以來,中國移動一直致力于產業鏈建設,從移動夢網、手機定制乃至今天的上網本,都非常重視合作伙伴的利益,也樂于和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探討、共享先進的理念。作為領先的互聯網設備提供商,思科與中國移動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以往合作主要集中在數據產品特別是IP產品層面,包括路由器、以太網交換機以及網絡安全產品等。3G時代來臨,網絡IP化日益深入,從整個網絡架構體系演進的角度出發,IP產品幾乎可以應用到中國移動任何一個網絡單元中。思科對IP技術有著極為深刻的理解,與中國移動的合作空間非常大。例如,移動核心網引入軟交換技術后,需要一個巨大的承載平臺;實現全業務解決方案,需要無線側的傳輸和接入IP化,等等。
在3G網絡建設中,基站之間的承載網建設是一項龐大的工程。由于它直接影響到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因此IP化的進程會比較快。從某種意義上說,TD網絡建設,可以引申為一個龐大的IP接入網建設。現在有兩種不同的思路:一是從原來傳輸網的角度去演進,實現基站的接入能力,如PTN;二是直接采用IP接入方式,就是所謂的IPRAN。從技術角度看,PTN更多在第二層上實現IP化,而IPRAN則在提供二層傳送功能的同時,還提供三層功能。IPRAN的最大優勢在于,眾多基于IP的應用可以直接承載,而不需要再疊加三層網絡。這樣一來,“最后一公里”的接入,變成了支持多業務應用的直接接入。現在電信業已經步入全業務時代,應用的種類越來越多,而且普遍基于IP技術,因此需要“更加徹底的IP化”。不少人片面地將IP化理解為只是提供以太網接口和分組傳送功能。試想,LTE和企業L3VPN等諸多應用需要網絡提供三層及更高層的功能,隨著應用的增加,需要在二層網絡之上再疊加三層網絡,并考慮在多層疊加網絡間協同部署;網絡中層級復雜,不僅增加了管理上的成本,還影響了用戶的使用體驗。因此,IP化后的全業務融合網絡包含IP化與網絡融合兩個平行的方向,需要運營商結合起來統一考慮。
全業務運營時代的來臨,也賦予中國移動這樣的傳統移動運營商新機遇,尤其是在互聯網中的IDC領域。盡管這一市場存在競爭,但中國移動擁有眾多服務提供商合作伙伴,在移動互聯網的多個領域都很活躍,其業務常常出現爆炸式增長,由這些合作伙伴自身建設數據中心既不好規劃也缺乏規模性。中國移動正在著力推廣的IDC業務,為這些下游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互聯網設備托管平臺,可以讓合作伙伴將精力集中于核心業務的發展,這同時也給中國移動的業務拓展以及與思科的深度合作帶來了新空間。
一、網絡文化的簡要概述
(一)網絡文化內涵
所謂網絡文化,主要以網絡作為傳播載體,在虛擬的空間中實現信息傳遞,如傳播和獵取等,進而達到文化信息交流的目的。網絡文化是社會文化中的關鍵部分,能夠對高校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產生重要影響,不僅能夠促進人們共同進行文化的交流和學習,同時還能成為高校之間信息傳遞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高校圖書館信息交流的方式,網絡文化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網絡文化特征
首先網絡文化主要借助電子的高科技文化,實現了文化傳播的豐富多樣性和廣泛性,拓展了信息傳播的深度和廣度。其次是網絡文化的開放性。它不受任何地點和時間的限制,能夠為人們提供多元化的信息空間,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內容,再次是網絡文化的虛擬性。這主要體現在網絡空間上,由于網絡空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虛擬性,而網絡文化就是在這個虛擬的空間中得到廣泛傳播。最后是網絡文化的交互性。這主要體現在網絡信息交流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了網絡文化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二、圖書館文化和網絡文化之間關系
由于網絡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關鍵組成體,一旦形成網絡文化,它不僅是一種挑戰,還是學習和發揚民族文化的重要機遇。而圖書館文化是一種具有歷史性的文化,象征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然而,隨著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圖書館文化能夠為網絡文化提供補充和引導,而網絡文化能夠為圖書館文化提供更加廣泛的閱讀空間。所以,圖書館文化和網絡文化是缺一不可的內容,相互作用,相互補充,從而實現科學技術和人文精神以及科學精神之間的融合補充,推動了高校圖書館文化和網絡文化的共同發展。
三、如何實現圖書館文化和網絡文化互融互補
(一)充分實現圖書館文化和網絡文化的良性互動
通常情況下,網絡文化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性,能夠和圖書館文化協作發展。所以,要充分實現圖書館文化和網絡文化的良性互動,就要先充分利用網絡文化中的精華,為圖書館文化注入新鮮血液,成為圖書館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然后要充分發展網絡文化的有利之處,建立相應的圖書館文化數據庫,從而將圖書館文化和民族精神充分傳播并發揚光大,實現圖書館文化和網絡文化的良性互動。最后要時刻加強網絡信息的安全意識,從而使網絡文化和圖書館文化得到健康發展。
(二)網絡文化和圖書館文化缺一不可
不少人會片面的認為,互聯網的搜索和導引能夠直接代替圖書館的各項功能。然而,事實上,網絡文化始終替代不了圖書館文化,這主要因為網絡文化僅僅是一種網絡工具,而圖書館文化在網絡文化建設中占有主導作用。所以,網絡文化的興起能夠直接促使圖書館文化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實現世界文化和圖書館文化之間的信息共享,從而使網絡文化和圖書館文化之間的交融互補成為熱點。
(三)不斷建設優秀的網絡文化
由于網絡文化具有十分復雜性,且發展不平衡,甚至和西方文化的傳播產生諸多沖擊和挑戰。另外,網絡上常常出現不少盜版信息或者虛假信息等,使得網絡文化的健康性受到諸多威脅,對此,人們應加強網絡信息的安全性,從而使網絡文化健康發展。由于國內外圖書館相繼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網站,使得圖書館的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同時強化對網絡空間信息資源的管理,滿足我國網絡信息資源的安全性能。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對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整合優秀的信息文化資源,從而將不良文化剔除在萌芽狀態,甚至用先進的優秀文化抵制西方不良文化,不斷建立起優秀的網絡文化,推動圖書館文化和網絡文化的共同發展。
四、網絡文化和圖書館文化互融互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