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水稻病蟲害防治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科學選藥;安全使用;防治措施
水稻是冊亨縣的主要糧食作物,其播種面積占糧食作物總面積的2/5,而水稻產量將近占糧食總產的1/2。發展水稻產業,對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對冊享縣經濟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水稻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具有重大的意義,對水稻的病蟲防治,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
一、水稻播種前床土消毒
根據冊亨縣地貌類型復雜,地勢差異懸殊,結合實際,要引進適應性強、豐產性好、抗病的雜交水稻良種,如岡優527、岡優725等品種。統一采用旱育淺植秧,種子用清水浸泡24h,然后催芽。床土平整,床土調酸和消毒能有效地抑制立枯病的發生,防止死苗;調酸方法是用硫磺150g/hm2,在播種前7d結合苗情施肥,整地時均勻拌入5~10cm2的中層土,并保持床土濕潤。床土消毒可用敵克松加水均勻噴灑床面。
二、藥劑防治
加強田間調查,掌握發病初期防治。一般水稻分蘗盛期至孕穗初期叢發病率為10%~15%,及時用藥防治。施藥次數根據病情而定,在孕穗期前用藥1次;也可2次用藥,在分蘗期末及孕穗初期各施1次。施藥時應保持6~7cm田水,維持4~5d。藥劑噴灑在稻株中下部,常用藥劑主要有:5%井岡霉素1.5kg/hm2對水1125~1500k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0倍液,50%紋枯利乳劑2000倍液,15%粉銹寧1.5kg/hm2對水1125~1500kg。
三、科學選用農藥
所有使用的農藥都必須經過農業部門藥檢定所登記。嚴禁使用未取得登記和沒有生產許可證的農藥,以及無廠名、無藥名、無說明的偽劣農藥。盡可能選用無毒、無殘留或低毒、低殘留的藥。具體來說,有以下4條原則:一是選擇生物農藥或生化制劑農藥,如白僵菌、霸天力二號、菜豐靈等;二是選擇特異昆蟲生長調節劑農藥,如抑保、卡克、除蟲脲、滅幼脲、農夢特等;三是選擇高效低殘留的農藥,如敵百蟲、辛硫克螨物、甲基托布津、甲霜靈等;四是在災害性病蟲害會造成毀滅性損失時,再選擇中等毒性和低殘留的農藥,如敵敵畏、樂果、速滅殺丁、天王星、敵克松等。:
四、安全使用農藥
農藥使用要按照農藥瓶上的說明書的規定,掌握好農藥使用的范圍、防治對象、用藥量、用藥次數等事項,不得盲目提高使用濃度,應遵守噴灑農藥安全規程。在配藥、噴藥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配藥時,配藥人員要戴膠皮手套,必須用量具按照規定的劑量稱取藥液或藥粉,不得任意增加用量。二是嚴禁用手拌藥,拌種要用工具攪拌,用多少、拌多少。拌過藥的種子應盡量用機具播種。如果手撒或點種時,必須戴防護手套,不準用作口糧或飼料。三是配藥和拌種時應遠離飲用水源、居民點,要有專人看管,嚴防農藥、毒種丟失或人、畜、禽誤食中毒。四是使用手動噴霧器施藥時應隔行噴。手動和機動藥械均能左右兩邊同時噴,大風和中午高溫時應停止噴藥,藥桶內藥液不能裝得過滿,以免晃出桶外,污染施藥人員的身體。五是噴藥前應仔細檢查藥械的開關、接頭、噴頭等處螺絲是否擰緊,藥桶有無滲漏,以免漏藥污染。噴藥過程中如發生堵塞,應先用清水沖洗后再排除故障。絕對禁止用嘴吹吸噴頭和濾網。施用過農藥的地方要豎立標志,在一定的時間內禁止放牧、割草、挖野菜,以防人、畜中毒。六是施用工作結束后,要及時將噴霧器清洗干凈,連剩余藥劑一起交回倉厙。清洗藥械的污水應選擇安全地點妥善處理,不準隨地潑灑,防止污染飲用水源和養魚池塘。盛過農藥的包裝空箱、瓶、袋等要集中處理。浸種用過的水要洗凈集中保管。七是施藥人員也要注意個人防護,穿長袖上衣、長,在操作時禁止吸煙、喝水、吃東西,不能用手擦嘴、臉、眼睛,絕對不準互相噴射嬉鬧。每日工作后喝水、抽煙、吃東西之前要用肥皂徹底洗手、臉,并漱口。有條件的應洗澡,被農藥污染的工作服要及時換洗。施藥人員每天噴藥時間一般不得超過6h。使用背負式機動藥械,要2人輪換操作,連續施藥3~5d后應休息1d,患皮膚病及其他疾病尚未恢復健康者,以及哺乳期、孕期、經期的婦女暫停噴藥。操作人員如有頭昏、惡心、嘔吐等癥狀時,應立即離開施藥現場,脫去污染的衣服、漱口,擦洗手、臉和皮膚等暴露部位,及時送醫院治療。
五、適時綜合防治
人工機械捕殺,當害蟲發生面積不大,不適于采用其他防治措施時,應當進行人工捕殺。利用燈光誘殺害蟲,很多夜間活動的昆蟲具有趨光性,可用各種誘蟲燈進行誘殺害蟲,如稻飛虱。及時處理病谷、病稻草,不在田塊附近堆積病稻草。
參考文獻
又稱白稈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種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亞門的藤倉赤霉菌。無性態為半知菌亞門的串珠鐮孢。從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病。病株徒長,瘦弱,黃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極易識別。病株基部節上常有倒生的氣生根,并有粉紅霉層。病菌發育適溫25℃左右,種子帶菌。選用無病種子或播種前用藥劑浸種是防治的關鍵措施。
稻白葉枯病
二、水稻葉部的一種細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稻黃單胞水稻致病變種。病菌從根、莖、葉部的傷口和水孔浸入,在維管束的導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蘗期最易受害。秧苗葉片多表現葉枯癥狀。在感染品種上多出現急性凋萎癥狀,病斑青灰色水漬狀,病葉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種上產生褐色枯斑。病菌的發育適溫26℃-30℃,在病殘體上越冬,稻種亦可帶菌,經風雨傳播。氮肥過多和低洼積水田發病早而重。臺風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種上迅速擴散。防治措施:選栽抗病品種、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關鍵,并結合藥劑防治。
三、稻紋枯病
對發病稻田,應掌握孕穗期病株率達30%-4%時施藥。藥液要噴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潑澆法,田里應保持3厘米-5厘米澆水層。施用井崗霉素時,最好在雨后晴天進行,或在施藥后兩小時內不下大雨時進行。畝用5%井崗霉素水劑100毫升-150毫升,或井崗霉素高濃度粉劑25克,任選一種,對水100千克常規噴霧,或對水400千克潑澆。
四、水稻螟蟲
重點要抓好2代2化螟和部分地區的2代3化螟的防治,并以水稻處于孕穗到齊穗以前的稻田為重點。畝用5%殺蟲雙大粒劑1千克-1.5千克撒施,也可畝用25%殺蟲雙水劑150毫升-200毫升,或25%殺蟲雙水劑100毫升加BT乳劑100毫升,任選一種,對水60千克-75千克常規噴霧,或對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噴霧。
五、稻飛虱
應掌握小若蟲高峰期,每百叢蟲量達1500頭以上時施藥防治。藥時應注意先從田的四周開始,由外向內,實行圍殲。噴藥要均勻周到,注意把藥液噴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0克-25克,或25%優樂得可濕性粉劑20克-25克,或20%葉蟬散乳油150毫升,任選一種,對水75千克-100千克常規噴霧,或對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噴霧。
六、稻苞蟲
以遲中稻田為重點,掌握低齡幼蟲盛期,每百叢水稻有蟲10頭-20頭時施藥。畝用90%晶體敵百蟲75克-100克,或50%殺螟松乳油100毫升-250毫升,或BT乳劑150毫升-200毫升,任選一種,對水75千克-100千克常規噴霧,或對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噴霧。
一、水稻稻瘟病防治技術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世界性水稻病害,對水稻生產已經構成嚴重威脅。
農業防治:a.選用抗病品種,注意品種搭配和輪換;b.減少初侵染源,無病田留種,處理病稻草消滅菌源,實行種子消毒;c.健身栽培,抓好以肥水為中心的栽培防病,提高植株抵抗力,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期適當控氮制苗,后期看苗補肥。用水要貫徹“前淺、中曬、后濕潤”的原則;d.加強測報,及時噴藥控病。
化學防治:種子消毒,減少病原菌;狠抓苗葉、瘟防治,提倡秧苗帶藥下田;大田分蘗盛期,感病品種出現發病中心應及時防治。主要抓住發病初期用藥;本田從分蘗期開始,如發現發病中心或葉片上有急性病斑,即應打藥防治。常用藥劑:20%或4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40%稻瘟靈(富士1號)乳油、40%滅病威膠懸劑、20%三環異稻可濕性粉劑對水均勻噴霧防治。防治穗瘟:葉枕瘟、穗瘟、節瘟和枝梗瘟對產量影響較大,防穗瘟要著重在抽穗期進行保護,孕穗(破肚)期和齊穗期是防治適期。常用藥劑: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40%稻瘟靈可濕性粉劑、21.2%加收熱必可濕性粉劑、2%加收米、20%三環異稻可濕性粉劑、40%克瘟散乳劑對水在破口期和齊穗期各噴霧一次。
二、水稻二化螟防治技術
二化螟為害造成的枯心苗,幼蟲先群集在葉鞘內側蛀食為害,葉鞘外面出現水漬狀黃斑,后葉鞘枯黃,葉片也漸死,稱為枯梢期。幼蟲蛀入稻莖后劍葉尖端變黃,嚴重的心葉枯黃而死,受害莖上有蛀孔,孔外蟲糞很少,莖內蟲糞多,黃色,稻稈易折斷。別于大螟和三化螟為害造成的枯心苗。
(1)農業防治 合理安排冬作物,晚熟小麥、大麥、油菜、留種綠肥要注意安排在蟲源少的晚稻田中,可減少越冬的基數。對稻草中含蟲多的要及早處理,也可把基部10-15cm先切除燒毀。灌水殺蛹,即在二化螟初蛹期采用烤、擱田或灌淺水,以降低化蛹的部位,進入化蛹高峰期時,突然灌深水10cm以上,經3-4天,大部分老熟幼蟲和蛹會被灌死。
(2)選育、種植耐水稻螟蟲的品種,適時用藥防治。采取狠治一代,挑治2代,巧治3代。第一代以打枯鞘團為主,第二代挑治遲熟早稻、單季雜交稻、中稻。第三代主防雜交雙季稻和早栽連作晚稻田的螟蟲。在早、晚稻分蘗期或晚稻孕穗、抽穗期螟卵孵化高峰后5-7天,枯鞘叢率5-8%或早稻每畝有中心為害株100株或叢害率1-1.5%或晚稻為害團高于100個時,每畝應馬上用80%殺蟲單粉劑35-40g或25%殺蟲雙水劑200-250ml、50%殺螟松乳油50-100ml、90%晶體敵百蟲100-2008兌水75-100kg噴霧、噴灑1.8%農家樂乳劑(阿維菌素B1)3000―4000倍液、42%特力克乳油2000倍液。殺蟲雙防治二化螟還可兼治大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等,對大齡幼蟲殺傷力高、施藥適期彈性大。
三、水稻白葉枯病防治技術
水稻白葉枯病俗稱白葉瘟,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該病在全國分布和流傳很廣,對水稻危害性很大,是一種檢疫性病害。
防治方法
1、加強植物檢疫,不從病區引種,必須引種時,用1%石灰水或80%402抗菌劑2000倍液浸種2天或50倍液的福爾馬林浸種3小時悶種12小時,洗凈后再催芽。也可選用浸種靈乳油2ml,對水10-12L,充分攪勻后浸稻種6-8kg,浸種36小時后催芽中。還可用中生菌素100倍液,升溫至55℃,浸種36-48小時后催芽播種。
2、藥劑防治
發現中心病株后,開始噴灑20%葉枯寧(葉青雙)可濕性粉劑,每667m2用藥100g,對水50L,用葉枯寧防效上不去時,可在施用葉枯寧同時混入硫酸鏈霉素或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或強氯精2500倍液,防效明顯提高。此外,每667m2還可選用10%氯霉素100g或70%葉枯凈(殺枯凈)膠懸劑100-150g、25%葉枯靈(渝-7802)可濕性粉劑175-200g,對水50-60L噴灑。也可在5葉期和水稻移栽前5天,各噴中生菌素500倍液1次或用50%氯溴異氰尿酸水溶性粉劑(消菌靈),每667m2用量為25-50g,對水50kg噴霧。
3、農業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