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老年護理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調查對象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選擇東莞市大嶺山鎮轄屬大塘朗、新塘、馬蹄崗、金橘及中心社區5個社區400名老年人作為調查對象。共收回有效問卷371份,其中男195名,女176名;平均年齡70.6歲;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小學為主,分別占32.39%、22.25%、34.79%;職業以工人和農民為主,分別占52.84%、31.75%;月收入以大于1000元為主,占56.20%;醫療保險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為主,占75.70%。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在60歲以上,無嚴重視力、聽力障礙和精神疾患及語言溝通障礙,自愿參與本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方法,正式調查前先進行預調查,根據預調查的結果修改完善后進入正式調查。正式調查前全面培訓調查員,統一調查標準。采用入戶面對面詢問方式進行調查,所有問卷由調查人員填寫并當場收回。
1.2.2調查工具參考相關文獻,自行設計《東莞市社區老年人護理需求現狀調查》問卷。問卷調查內容: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經濟水平、醫療保險狀況等;患病情況,如高血壓病、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腫瘤等;護理需求,包括對健康指導、定期體檢、上門診療服務、家庭訪視、家庭病床等的需求;護理需求的影響因素,包括性別、年齡、經濟水平、職業、文化程度、慢性病患病情況、醫療保險等。
1.3統計學方法用EpiDate3.1錄入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率或構成比描述,單因素分析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歸,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2結果
2.1東莞市大嶺山鎮社區老人慢性病患病情況371名調查對象中,患調查問卷中所列舉疾病者267名(71.97%),其中患兩種及兩種以上疾病者105名(28.30%)。患病居前5位的依次是高血壓病、關節炎、糖尿病、心臟病、腦血管病,分別占39.34%、15.90%、10.51%、5.40%、2.70%。
2.2東莞市大嶺山鎮社區老人的社區護理需求現狀東莞市大嶺山鎮社區老年人護理需求服務項目中,目前需求最高的前5項分別是定期進行體檢、提供健康知識宣教、提供家庭病床服務和家庭訪視、慢性病長期護理、上門診療服務;需求性較低的是提供生活護理服務和臨終護理。
2.3東莞市大嶺山鎮社區老人護理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影響東莞市大嶺山鎮社區老年人選擇護理服務的因素主要是慢性病患病情況、經濟水平、文化程度。經濟水平越低,護理需求越大;文化程度越低,護理需求越大;所患慢性病程度越重,護理需求越迫切。
3討論
3.1東莞市大嶺山鎮社區老年人家庭護理需求現狀東莞市大嶺山鎮轄下共24個村委會(社區),老年人(60歲以上)所占人口比例約為12%,人口結構已經呈現老齡化趨勢,個別社區60歲以上老人所占人口比例更是高達17%,老齡化的情況不容忽視。本次調查顯示大嶺山鎮社區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達71.97%,其中患兩種及兩種以上疾病者占28.30%。說明社區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例較高,且年齡越大,同時患多種慢性疾病的比率上升,這與國內王春梅等的調查結果一致。慢性病病程長、恢復慢、致殘率高的特點決定了病人康復過程主要圍繞家庭和社區開展,老年人所患慢性疾病越多,病人就越希望獲得來自社區快捷、有效的護理服務,以促進其早日康復。本調查顯示,在家庭護理需求中排在首位的是健康體檢,其次是提供家庭病床服務和家庭訪視。但目前社區老年人護理需求被滿足的程度較低,社區護理服務狀況不容樂觀,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鄉鎮社區護理服務還處于起步階段,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人力資源有限,以及老年人對社區衛生服務站能提供的社區護理服務項目及范圍還不了解等。調查發現影響老年人選擇社區護理主要是費用問題,慢性病患病程度、經濟收入和文化程度均不同程度影響其生活質量,從而制約著老年人對社區護理服務的需求。
3.2建議及對策
3.2.1進一步完善社區老年人健康檔案為了進一步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大嶺山鎮已初步為鎮區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對社區老年人存在的不同健康問題和患病情況有了初步了解,但僅限于建檔時社區老年人的患病情況,缺乏階段性的老年人生活質量監測和護理需求記錄,健康檔案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為了實現動態管理,大嶺山鎮政府2012年舉辦了“情系社區,呵護健康”為主題的社區健康服務,為所轄社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費的身體檢查,對老年人的患病情況及護理需求進行了跟蹤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體檢結果為其制定切實可行的預防保健措施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預,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并完善和更新了健康檔案,實現了動態管理。這項舉措得到了社區老年人的普遍歡迎,滿足了社區老年人的首要需求。
3.2.2發揮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作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社區保健工作的重要場所,承擔著醫院外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護理工作。本研究調查發現老年人護理需求比例較高的是上門診療服務和家庭訪視。大嶺山鎮現有1個社區醫療中心和9個衛生站,目前10個社區醫療站點均有一支醫療“單車隊”,這支由社區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和公共衛生醫師組成的醫療保健小分隊,采取主動上門服務的形式深入居民社區、家庭。為社區居民提供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五位一體”的綜合服務,為行動不便的居民測血壓、進行身體檢查,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提供定期的復查,了解病人服藥的效果,適當調整治療方案。同時,針對一些病人的不良生活習慣進行宣教,針對老年孤獨等問題提供心理輔導。醫師團隊足跡遍布鄉鎮社區,每月隨訪人數超過4600人。
3.2.3拓展多種社區護理形式設立家庭病床:提供專業的基礎護理服務,如注射、換藥、導尿、吸氧、鼻飼、造瘺護理等。慢性病的長期護理:制定監測卡,定期上門訪視進行監測,如高血壓、糖尿病病人要定期監測血壓、血糖等并做好記錄,同時教導病人學會自我監測血壓、血糖。多形式健康教育:如開展熱線電話健康知識咨詢,定期開展健康教育小講座等。
1.1對象根據荊楚理工學院安排的20所實習醫院間隔抽取湖北省武漢市、孝感市、荊州市、宜昌市、襄樊市及荊門市10所三級臨床醫院及實習醫院附近的60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2所養老院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相關人員392名。納入標準:直接從事老年護理和護理照料的人員。臨床醫院選取的是目前以老年病人為主的呼吸內科和心血管內科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社區衛生機構是從事護理工作的社區護士,養老院是從事老年人護理的護士和照料老年人生活的養老護理人員。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在參考文獻的基礎上自制老年護理培訓需求調查表。被調查者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執業資格及工作單位。老年護理培訓需求調查問卷:老年護理培訓意愿1項(非常愿意、愿意、一般及不愿意,單項選擇)、老年護理培訓目的1項(單項選擇,提高工作能力、更新專業知識、上級要求、增加社交機會及不愿意落后別人)、培訓時間1項(單項選擇,半個月、1個月、3個月、半年及1年)、培訓方式1項(多項選擇,系統培訓、短期培訓、業余自學、經驗交流、專題討論、調研考察及其他)、影響參加培訓的因素1項(多項選擇,工作繁重、領導不重視、經費不足、沒有時間、學和不學一樣、家務重及其他)、老年護理培訓內容1項(多項選擇,護理保險、護理法學、人際溝通、社會福利、社會學、老年護理心理學、老年護理倫理學、老年康復學、老年營養學、老年精神護理學、臨終關懷、老年護理研究、老年生理與病理、老年用藥護理、老年健康評估、老年健康教育及老年健康管理,每項選擇為需要、不需要,以需要為評分標準)。
1.2.2調查方法選取荊門市三級醫院15名護士、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0名社區護士及養老機構5名養老護理員通過預調查,間隔2周后重測,測得問卷信度系數為0.94,內容效度0.93。在2013年6月實習前由項目組負責人對荊楚理工學院2010級護理本科班實習并參與本次課題項目的18名學生進行統一培訓,18名學生分別在湖北省武漢市、孝感市、荊州市、宜昌市、襄樊市及荊門市10所三級臨床醫院實習,由18名護生在實習醫院及實習醫院附近的60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2所養老院,于2013年10月—2013年12月以方便抽樣的方式現場發放問卷,并解釋調查目的,要求被調查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填寫并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410份,回收有效問卷392份,有效回收率為95.6%。
1.2.3統計學方法采用EpiData軟件輸入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進行χ2檢驗。
2結果
2.1被調查者一般資料392名被調查者均為女性,年齡20歲~65歲(32.33歲±10.17歲);學歷:中專以下18人,中專89人,專科168人,本科及以上117人;職稱:無職稱31人,護士157人,護師117人,主管護師及81人,副主任護師6人;護士執業資格:無資格43人,有資格349人;工作單位:臨床醫院229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31人,養老機構32人。
2.2被調查者培訓意愿、目的、時間、方式及影響因素老年護理培訓意愿:非常愿意82人(20.9%),愿意226人(57.7%),一般66人(16.8%),不愿意18人(4.6%)。老年護理培訓目的:提高工作能力214人(54.6%),更新專業知識136人(34.7%),上級要求22人(5.6%),增加社交機會9人(2.3%),不愿意落后別人11人(2.8%)。培訓時間:半個月47人(12.0%),1個月82人(20.9%),3個月164人(41.8%),半年78人(19.8%),1年21人(5.4%)。培訓方式:系統培訓284人(72.4%),短期培訓265人(67.6%),業余自學181人(46.2%),經驗交流256人(65.3%),專題討論218人(55.6%),調研考察185人(47.2%),其他23人(5.9%)。影響參加培訓的因素:工作繁重274人(69.9%),領導不重視174人(44.4%),經費不足214人(54.6%),沒有時間228人(58.2%),學和不學一樣67人(17.1%),家務重142人(36.2),其他35人(8.9%)。
2.3老年護理培訓內容排列前5位分別是:老年護理心理學307人(78.3%),老年營養學290人(74.0%),人際溝通284人(72.4%),老年康復學283人(72.2%),社會學241人(61.5%),其次是護理法學237人(60.5%),社會福利206人(52.6%),老年護理倫理學195人(49.7%),老年用藥護理192人(49.0%),護理保險184人(46.9%),臨終關懷182人(46.4%),老年健康教育177人(45.2%),老年精神護理學163人(41.6%),老年健康評估136人(34.7%),老年健康管理125人(31.9%),排列最后2位是老年生理與病理116人(29.6%)與老年護理研究52人(13.3%)。
3討論
3.1老年護理培訓意愿、目的、時間、方式及影響因素本調查顯示,從事老年護理人員培訓愿意很高(78.6%),與周曉艷等調查結果類似,低于張顯碧等調查結果,可能與他們的調查對象主要是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素質相對較低有關。高培訓需求為對從事老年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本調查顯示,培訓目的主要是提高工作能力(54.6%),與鄧荊云等調查結果一致,也反映我國目前從事老年護理人員的技能有待提高。本調查顯示,參加培訓的時間比例最高的是3個月(41.8%),培訓方式比例最高是系統培訓(72.4%),與張顯碧等調查一致,認為最好是半脫產方式,利用工作間隙進行學習,對函授和自學的方式認為自己不能達到學習目的,同時也擔心會影響經濟收入。對于培訓方法認為最好有指導老師講解示范,通俗易懂,學以致用。政府在護理員培訓方面給予宏觀引導與支持(如培訓經費),并能與就近的地方高職院校加強相關專業指導與培訓。利用休息時間進行培訓,最好采用多種培訓手段,案例教學法、多媒體仿真標準化病人Simman教學系統,構建遠程網絡教學平臺并形成網上知識庫,理論與實踐培訓同時進行,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本調查顯示,影響參加培訓的因素主要是工作繁重(69.9%),其次是領導不重視(44.4%),說明目前養老護理人員工作任務重,政府部門要加大養老護理隊伍建設,提高養老護理隊伍素質,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人急腹癥術后護理
老年急腹癥在臨床工作中較為常見,我院在2002年3月~2007年6月內收治60歲以上的老年急腹癥患者44例,占同期病區的20%以上,現結合文獻就臨床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齡60~82歲,平均65.8歲,急性闌尾炎13例,其中化膿壞疽性闌尾炎8例,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作18例,其中膽囊穿孔伴腹膜炎4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伴腹膜炎6例;外傷性腸破裂4例;外傷性脾破裂3例。
2護理體會
2.1溫度的調節老年人對外界的溫度適應調節功能較差,特別在嚴寒酷暑季節,老年患者從手術室返回病房后,由于溫差較大,常易引起血壓心率的變動,造成機體內環境的紊亂,故應及時給予做好保暖和降溫措施,以避免發生術后并發癥。
2.2肺部感染老年急腹癥術后并發肺部感染較多見,特別是高齡肥胖、營養不良、有吸煙史或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者更易發生術后肺部感染。對老年患者術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術后早期取半臥位,按時協助翻身拍背,鼓勵患者咳嗽,對痰液量多而黏稠者,盡早使用蛋白溶解藥和支氣管擴張藥物進行霧化吸入,鼓勵患者間斷做深吸氣運動,最好做深胸式呼吸,有利器官分泌物的排出,減少肺部并發癥的發生[1]。
2.3胃腸道功能老年腹部手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較慢,胃腸蠕動的恢復及排氣一般較中青年人慢1~2天,患者有結腸脹氣時,可做肛管排氣,鼓勵和幫助患者在床上多做翻身運動,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和排氣。2.4血管的護理手術后由于血管壁的損傷,血液淤滯及凝血成分的改變,老年患者易發生靜脈炎、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因此術后要早期下床活動肢體,必要時給予熱敷和局部的按摩。
2.5切口愈合方面切口裂開亦為老年術后常見并發癥,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肺部感染咳嗽患者在護理中應注意預防,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平時應給予腹帶保護,及時給予維生素、白蛋白、抗生素等藥物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2.6其他方面護理術后進食階段的全身治療和基礎護理較為重要,要注意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和能量的供應,及時配合??漆t生處理并發癥,輸液過程中應嚴格掌握輸液的速度,預防輸液輸血反應及靜脈炎的發生,加強口腔護理及各種引流管的護理,同時更要加強皮膚護理,預防褥瘡的發生。
3臨床護理評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