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本科體育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了調查研究的需要,將以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本文在采用文獻資料法的過程中,主要是利用黑龍江省圖書館電子期刊文獻對關鍵字“教育實習”第二關鍵詞“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實習”進行檢索,并查找湘桂資料的書籍為此論更好的理論基礎。
(2)調查法
本文通過實地走訪調查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大學生實習地點、以及實習時間了解學生在實習工作中所面臨的問題。
(3)專家訪談法
訪談本科學生實習管理方面專家,了解他們本科生實習工作中存在問題的認識及建議。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實習的意義和作用
對體育教育專業本科本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在校期間必須經歷的環節之一,也是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好與不好將是學生以后是否能夠安身立命的根本。加強對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學生的實習能力,是學校通過學生了解社會需求的一個重要手段,這樣學校就能夠及時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生培養方案,培養一批更加適應社會需要的綜合型高素質高水平人才,避免學生畢業之后沒有用武之地。加強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就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礎,就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保證。
2.2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實習中存在的問題
本科學生的實踐不夠重視,大多數學校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存在重理論而輕技能的弊端。導致學生在畢業之后找工作面試中存在理論與實踐不能相結合,出現學生只會講解不會做示范,有的學生只會做示范不會講解,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正確快速的學習新內容。
(2)課堂實踐教學對體育教育專業
本科學生專實踐能力培養不夠。課堂教學中講解起到理論灌輸的作用,以學生基本掌握所學內容為目標,忽視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與技術實踐的結合,不追求精益求精,容易造成學生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影響學生實踐的質量,有大部分學生實踐與理論不能融會貫通。
(3)體育教育專業
本科學生專業見習、專業實習、專業實踐較為薄弱。部分學校存實習基地不足、實習時間較短、實習管理較松懈、實習考核評分不嚴等問題,造成多數學生實習效果不佳,實習積極性帶動不起來,不能達到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培養的目標。
2.3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學生教育實習培養措施及方法
(1)體育教育的規模
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在壯大,而今天,體育教育專業也為社會體育培育了一批批體育專業人才,所以體育教育在社會上的位置也越累越重,然而由于他們在中學階段偏重于運動訓練成績的獲得,大部分時間在不同級別的運動隊訓練,使他們有著諸如文化理論知識欠缺、思想品格較為單純、理解性不足、脾性耿直、喜歡競爭、可塑性大等有別于其他專業的自身特點和其他區別。由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本身就個性張揚、不拘小節,所以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思想狀況直接關系到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將成為高等院校中的一個特殊性的群體。教師應根據學生自身的個性以及身體素質的高低安排體育活動,將學生的特長以及個性掌握好便于學生更好地發展,促使學生更喜歡體育活動。
(2)從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狀況來看
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實習對于學生的學習及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體育活動是一項身體心理相結合的運動,大多數活動不僅僅講究的是體力,更需要結合智力的配合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理論技術指導,可以使學生對該學科有更深刻的理性認識。積極穩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增強學生自信心,督促學生們不斷努力,是大學生學習動力的重要源泉;消極被動的思想狀況卻會使大學生迷茫、彷徨、消沉,最后導致學生沒有自信心,一事無成。
(3)優化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學生課程設置和考核體系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民辦本科逐漸成為民辦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本科的學生作為其存在的教育對象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體育教育不可缺少。民辦本科的體育教育盡管十分重要,在實際教學當中,還是出現了大量有待解決的問題,如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僵化的教學模式難以獲得創新,這些都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帶來不利影響。民辦本科的民辦本科體育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子系統,其體育教學的每一項改革必須符合高等教育發展的宏觀政策,并與教育思想的要求相適應。
1、全民健身計劃綱要
1995年6月國務院《全民健身綱要》,主要明確了21世紀我國體育發展戰略問題。面向全國人民要求學校首先做到“對學生要進行終身體育教育,訓練學生體育鍛煉思想和技術、習慣。”要求全民都要:“每人每天都要進行體育鍛煉,掌握二種以上健身技能。”爭取到2010年建設成為中國特色全民健身系統。
2、陽光體育運動
2006年12月,國家教育部、體育總局和三個部門聯合決定,全國范圍內自2007年開始學校全部推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在全國各地學校中大力實行陽光體育活動。明確規定利用未來的三年時間,在全國85%的學校名全面推行《標準》,規定各級各類的學校學生每天要堅持體育鍛煉時間在一小時以上,學生體質要達到《標準》規定的及格等級以上,要求每名學生最少要掌握兩種以上運動技能,并且在平時也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不斷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
3、終身教育思想
20世紀60年代,在歐洲逐步形成終身教育思想,并且迅速得到了普遍推廣,成為21世紀很多國家推行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論。提倡者法國的P•倫格蘭德說“:教育應該貫穿于人的一生當中,是人不斷學習的過程,今后的教育應該是在人需要的時候將知識和技能提供給人們。”終身體育思想是終身教育理論的延伸,是終身教育思想不斷得到發展的結果。
4、素質教育思想
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而提出的,是教育工作人員在工作實踐中逐步積累形成的素質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方法。我國教育部在1995年7月發部《通知》起,規定了素質教育要作為一項基本教育政策,要求全國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推行。素質教育的實質就是“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學生,以提高每一位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教育目的。”這一思想的提出進一步使我國高等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內容等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二、如今民辦本科體育教育發展現況及應注意的問題
1、陳舊的教學理念和不完善的管理體系
民辦本科辦學中存在的主觀問題是,一些學校管理者及學生家長過多強調專業成績,而對體育教學則采取了漠視的態度,部分民辦高校甚至難以保證體育教學的課時。學生本身不重視體育鍛煉,應付體育課現象較為普遍,更沒有學生能夠做到每天體育鍛煉一小時。雖然有的學校也能夠開足課時,但應用的教材過于陳舊,教學模式過于簡單。民辦本科在體育教學中存在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健全的教學管理體系,從而影響到體育教學質量。例如,體育教學計劃存在隨意更改的現象,體育教師缺乏必要的人員配備,體育器材缺乏健全的管理措施,學校的體育場館被隨意占用等。自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我國民辦本科體育教育管理要想實現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改革。
2、體育教學評價單一主觀
在體育教育中教學評價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評價方法不能適應當前社會要求,只重視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沒有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意志品質。評價標準絕對性,而應該針對本身身體狀況和心理情況不能達標的學生,要制訂彈性評價方法,使全體學生對體育活動都能充滿興趣。重視學生體育考試分數,不應用橫向和縱向對比方法,不重視學生的進步現象。沒有注意到民辦本科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的個體差異,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際應用能力。評價方法過于主觀,只依靠教師的單純評價,所以在評價中要引入學生間的互評。
3、民辦本科體育教學缺乏特性
民辦本科也是重要的人才培養基礎,擔負著為社會提供合格建設者的任務。學生畢業后將面臨就業問題和擇業問題,這對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出了要求。專業背景不同,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要求,對體育項目的興趣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若以統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不利于學生發揮其專業特長和提高其綜合素質。
三、針對民辦本科體育教學的對策
民辦本科體育教師要全面分析不同學生特點,讓學生接觸體育理論學習和專業實用性體育鍛煉,對學生進行生理健康教育,創造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不斷提高學生自我鍛煉、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能力,同時根據當前學生的關注的熱點問題,培養學生自身體育規劃、講解體育裁判知識,培養學生組織能力,這些學生畢業后參加工作可以在工作單位實際指導體育活動。使其成為未來企事業單位體育健身運動的有力骨干,促進全國體育運動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
1、挖掘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
在培養專業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過程中民辦本科體育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體育教師的責任更加重大,要求當前民辦本科體育不但要重視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還要發展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職業道德,在學校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學內容不但可以促進學校體育改革的發展,而且可以樹立學校正面形象,有利于促進學校體育教學觀念的創新。民辦本科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有助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深刻的意義。體育課深受學生喜愛,這為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民辦本科體育教師不僅要言傳,更重要的是身教與德育,充分發現體育教學中與德育的關聯點,將德育觀念和民辦本科體育教學進行有機結合。比如,教師注重自身形象,穿著言行應大方得體,課堂上教師準時到位樹立“守時”的時間觀念,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安排部分跆拳道的課程,在跆拳道教學當中,培養學生們尊重比賽對手就是尊重自己“禮始”與“禮終”,養成良好禮儀習慣。進行隊列訓練時,重點對學生養成遵守紀律、聽從指揮、行動統一、顧全大局的優良品質。在太極拳教學當中,啟發學生“身心合一”、“排除雜念”、“心靜體松”,體會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使學生放松心情、排除煩惱、專心靜心緩解學習壓力。提高民辦本科學生身體素質,鍛煉學生意志品質,培養他們誠實、勇敢、機智、積極進取優良品質作為教學目標,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社會培養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
2、語言藝術在民辦本科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講解是在教授學生學習過程中運用清晰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利用豐富的感染力勾起學生的想象,講解時語速的快慢和節奏能影響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對體育課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發展身體素質。體育教師必須做到備課充分、有理有據,才能切實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全體學生健康成長。集體授課方式在當前體育教學中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經常出現教師在上課時間只要求整體動作一致,缺忽視了利用體育教學語言來豐富課堂,盡可能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體育技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采取示范性的教學語言,而對體育技能接受能力稍弱的學生則多采取通俗易懂、樸實形象、淺明生動的教學語言。要使體育課教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練習跳高時可以形容學生“身輕如燕”,練習太極拳時可以形容學生“穩如泰山,天人合一”,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合理利用語言藝術,能夠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積極啟發學生思維,鞏固教材與教法,增強學生體質,對完成教學任務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專本一體化的高職本科教育
高職教育可以在專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層次上培養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我國高職教育還停留在專科層次,而“專升本”又面臨著上述諸多問題。因此,新推出的專本一體化育人模式有可能解決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專本一體化是指本科培養方案5年整體設計、分“3+2”兩階段實施、靈活出口的培養模式。由合作院校一起統籌制定前后既貫通又相對獨立的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技能訓練體系。高職3年與本科2年均有相對獨立的教學計劃,學生完成3年高職階段的課程后,能夠獲得大專生應該具備的理論知識和就業技能,可以畢業、就業;同時也具備可以進入普通本科院校完成下一階段學習的基礎和能力。學生通過2年本科階段的學習能夠獲得技術應用型本科生應該具備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對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各項要求,經審核準予畢業的學生,獲本科院校頒發的畢業證書;對符合本科學士學位授予條例要求的學生,授予相應的學士學位。學生在高職階段享受高職學生的各項待遇,在本科階段享受普通高等教育學生的各項待遇。專本一體化的本科教育屬于較高層次的技術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既不同于一般四年制的普通本科,也不同于專科層次的高職。專本一體化本科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更側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主要特點:一是以培養工程實踐能力為主線,全面貫穿知識、能力、素質等多個方面;二是課程體系突出實踐性;三是與普通本科相比,實踐性教學環節所占比重加大;四是重視與業內相關企業的合作培養。[在3年的高職階段,應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適應能力,不僅掌握一定的理論基礎,而且擁有較好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掌握自主學習工程技術和相關知識的方法,并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在2年的本科階段,不僅掌握更為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擁有更高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更強的工程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并能將所學知識創新性地應用于實際工作中。采用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學生工程技術能力為核心,以創新、實踐能力教育為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特別注重發揮產學研在人才培養中的協同作用。
二、課程設置與銜接
兩個階段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要有機銜接,保證前后兩階段的專業理論知識課程和技能訓練課程銜接貫通,滿足學生進入本科院校繼續學習的需要。課程教學大綱和基本要求要綜合考慮項目人才培養規格的特點和銜接要求。要整體設計,又要每個階段有相對獨立的教學計劃和教學要求,保證學生學完高職的課程可以畢業、就業。實現高職本科銜接的關鍵是課程體系。以企業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建設符合行業標準和規范的專本一體化課程體系。3年高職階段的課程體系,基礎理論知識適當比普通專科要加強一些,但依舊還是以應用型為主,突出工程技能的訓練,如圖1所示。以常州大學與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本一體化試點為例,為了與本科銜接,達到本科入學要求,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將“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大學計算機基礎”三門課程稱為接口課程,其中,英語課程定為240學時,貫穿3個學期。高等數學160學時,貫穿2個學期,并且采用本科教材,“高等數學”由常州大學負責出卷、閱卷等工作,而“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學生須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專業能力課程由專業綜合能力課程、專項能力課程和基本能力課程組成。以計算機專業為例,其中專業基本能力課程包括“C程序設計”“JAVA”“數據庫以及數據結構”等課程,通過這些課程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專業所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由于要配合后續本科的要求,因此這類課程的課時數會適當增加;專業專項能力課程包括“網絡與操作系統”“Android應用開發”“NET開發技術”“Linux操作系統”“軟件測試技術”等,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專業的基本技能;專業綜合能力課程包括C語言實訓、Web企業級項目實訓、專業綜合實訓等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專業的綜合實踐技能。2年應用型本科階段的課程體系一方面著重加強學生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的掌握,以期滿足本科教育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并使其具備更好的發展潛力。在專業技能方面,著重于專業技術以及適度的管理能力的提升。課程體系由“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實踐環節”組成。以常州大學計算機專業為例,專業基礎課針對高職學生的知識基礎,增加了“線性代數”“離散數學”“計算機組成原理”等基礎類課程,而專業課程中則增加了“軟件需求工程”“系統結構”“高級軟件工程”“架構設計與設計模式”等課程,以期提升學生的知識層次,更好地滿足社會對計算機類工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通過上述課程體系的建設,較好地實現了本專科課程的銜接,避免了專升本體系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但在評價體系、考核體系以及更深層次的本專科互相借鑒功能互相滲透等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不斷進行實踐和探索。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是我國教育領域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專本一體化的職業教育模式應以工程實踐教育為主線,突出職業教育類型特點,更加科學地設計人才培養方案以及本專科階段職業教育課程內容,推動本專科課程體系的銜接,更好地培養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各類工程應用型人才。
作者:侯振杰王暉林逸峰單位:常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