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計算機導論課程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重讀一遍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
(2)專業基礎知識的拓展:細讀《信息技術與應用導論》、《c++精髓-軟件工程方法》,做好筆記,需要時查閱相關的論文和書籍,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課程知識的學習:專心學好本學年的所有課程,做到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后復習并完成相關的作業與練習。
(4)課外知識的學習:多去圖書館閱讀近期各類雜志,例如《程序員》、《軟件學報》等,重點關注信息技術領域的相關報道和有關新技術新方法等的文章。
通過實行上面的計劃,我想應該會達到預期的效果。進入大二后,我覺得重點就應該放在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上了。因此,經過認真思考我制定了如下的計劃:
(1)抽取時間閱讀名家名篇,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
(2)專業基礎知識的拓展:細讀《80x86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c++語言實現》、《計算機組成原理》,掌握查閱相關的論文和書籍,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課程知識的學習:專心學好本學年的所有課程,加深對《離散數學》、《數字電路》、《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的課程的理解,掌握好相應的各類實踐技能。
(4)課外知識的學習:登陸圖書館數據庫閱讀相關論文,提高自己的論文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
經過前兩年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我想自己應該對計算機領域有了整體的了解,也初步掌握了計算機領域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并擁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大三的學習過程中,我參照系里安排的課程做了如下的計劃:
(1)閱讀一些管理溝通方面的書籍,提高自己的溝通和管理組織能力。
(2)專業知識的拓展:細讀《數據庫系統導論》、《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掌握查閱相關的論文和書籍,掌握有關數據庫、計算機網絡及操作系統的原理和應用。
(3)課外知識的學習:查閱信息技術論文(特別是多閱讀英語論文),擴展自己在專業領域的知識面,跟上當前最新的技術和應用。
摘要:本文結合“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雙語教學的實踐,探討了雙語教學在計算機本科生教學中四年不斷線的必要性和意義,分析了對雙語教學的效果懷疑的內在原因,提出了實施計算機雙語教學不斷線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雙語教學;計算機科學導論;國際化;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引言
近年來,雙語教學在全國各高等院校開展得如火如荼,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然而,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開展也存在著很多問題,甚至有些學校對雙語教學的效果產生懷疑。本文結合“計算機科學導論”(以下簡稱“導論”)雙語教學的實踐,探討構建計算機雙語教學的課程體系的必要性和意義,提出構建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的設想。
2目前雙語教學的三種模式
嚴武軍將雙語教學劃分為簡單滲透型、穿插型和全外語講授型三種模式,但他并未研究教材和授課語言在雙語教學中的作用。實踐證明,合適的教材是雙語教學實現最佳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根據教材和授課語言,將目前高校中的雙語教學分為以下三種模式:
中文教材,英文課件,英文授課。這種模式類似于上述的簡單滲透型。國內培養的教師容易采用這種雙語教學模式,他們用英語和PowerPoint等軟件做出課件,在講課時注重概念的解釋。但這種教學很難將目前國際上的學科進展和知識更新有機地結合起來。
英文教材,英文課件,中英文混合授課。這種模式類似于上述的穿插型模式。在英語國家有一定工作和學習經歷的教師往往采用這種形式,使學生一步進入英語和漢語混合的教學環境,也彌補了現實中全英語授課學生聽不懂的缺陷。但這種雙語教學不利于學生用英語理解專業知識能力的有效提高。
英文教材,英文課件,英文授課。這種模式類似于上述的全外語講授型雙語教學模式。在英語國家學習和工作多年然后回國的學者容易采用這種雙語教學模式,他們甚至將自己在國外使用的英文教材和講稿直接應用到國內的雙語教學中。在這種模式下,學生一步到位進入英語的教學環境,但由于中文在大學校園里占統治地位,學生遇到一點學習困難,聽不懂、學不會,便會開始抱怨。這可能也是雙語教學在有些高校難以為繼的一個原因。
應該指出,不管是嚴武軍的雙語教學模式還是我們提出的模式都忽略了互聯網上的信息資源對雙語教學的影響。實際上,在“導論”的雙語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了互聯網上的信息資源來制作英文課件,將國際上“導論”的有關最新進展有機地加入到課件和雙語教學中,并深深體會到充分利用網絡上的信息資源將真正縮短我們在教學上與英語國家的差距。
3雙語教學的若干問題及探討
首先,學生聽不懂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學生必須聽下去。實際上,雙語教學課程的開設不僅要求教師更多地投入,對學生也有同樣的要求。這種投入首先要求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大一屬于從高中到大學的過渡階段,一般所開課程相對較少,學生課余時間比較寬裕;同時這一時期學生考級、考研、就業的壓力較小,相對于高年級學生有更多的精力可以投入到雙語教學課程的學習之中。
另一突出的問題是雙語教學因人而設,教學計劃制定時并沒有把雙語教學納入統一的系統發展中,雖然丁學鈞等研究了計算機專業雙語教學系統模式,并做了一定的實踐。因此,在這種因人而設的雙語教學中,學生不能系統地用雙語學習計算機科學和技術學科的相關知識,高校也不能真正有效地建立雙語教學的教師隊伍。正是如此,近兩年雙語教學正在我們校級教學改革項目的申請中逐漸消失,這也可看作人們對雙語教學效果懷疑的直接后果。同時,這也可看作是沒有建立計算機雙語教學體系的直接后果。
第三個突出的問題是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的關系。既然是雙語,那么就應該合理地同時使用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使二者互為輔助和補充。例如,在“導論”的雙語教學中,我們以中文教材的內容體系作為選擇英文教材和通過互聯網選取國際上最新的教學資源的基礎,參考了10本原版或影印版英文教材和1本中文教材。實際上,目前我國雙語教學教材的建設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部分課程的教材還處于探索階段。實踐證明,沒有完整的計算機雙語教學的課程體系的建立,我國雙語教學教材的建設也就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4構建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計算機業得到了驚人的發展。但也不得不承認,計算機的技術和知識基本上來自以英文為載體的媒介(含書籍),我們的教材基本上是對這些媒介內容的加工和處理。同時,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在學學英語時,很少接觸大量的專業詞匯。例如,我們的一些一年級計算機專業學生不知道“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雖然他們已學了C++ 程序設計語言。而且,大部分編程軟件都是用英語編寫的,這給學生更好的利用軟件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及時實施計算機雙語教學,以便讓學生直接學習當代以英文為載體的計算機技術和知識是必要的。
英語在計算機專業中的學習和應用是一個漸進過程,學生不可能通過一門課程的雙語教學就能達到“能夠閱讀本課程所涉及的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英語文獻資料,而且能夠用英語口語和書面的形式,采用符合國際慣例的方式處理和交流與本課程有關的專業事務和信息”。從這一點來看,有必要建立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將雙語教學課程從一入學開始安排,然后每個學期逐漸展開,以形成一個初期打基礎、間接動力推動到后期高層次、直接興趣推動的連貫的、完善的雙語教學體系。
張萍等老師對生物系和物理系實施的雙語教學的調查表明,連續兩個學期開設雙語教學課程的學生的進步顯著。趙艷紅和邵定宏在探討計算機專業課程雙語教學時也注意到計算機專業雙語教學應具有連貫性,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受教育過程,并建議“可以有計劃有選擇地從大學一年級開始,每學期開設一到兩門采用雙語教學的專業基礎課程。低年級雙語教學的重點放在英文教材的使用上,逐步實行課堂中英文講授。專業課鼓勵教師學生采用英文教材,雙語教學課程中逐步增加全英文講授比例”。他們也建議程序的開發環境應是英文的操作界面,盡可能不使用漢化后的開發工具。
5建設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的構想
科學合理的雙語教學課程體系是成功實施雙語教學和培養“面向世界”人才的根本保障,也是建立一支高質量的雙語教學師資隊伍的必要條件,它還是建設雙語教學教材完整體系的必要前提。因此,討論如何科學合理的建設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對于發展我國高校的計算機雙語教學是很有意義的。
一般來講,科學合理的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必須考慮其與計算機本專業其他課程的關聯性和銜接性,同時又要避免學科內容的無效重復,不能像計算機專業外語那樣。具體來說,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首先應貫徹教育部2001年《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關于雙語教學的精神。這一文件頒布已七年了,計算機雙語教學的課程應達到所開課程的10%。這意味著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至少包含4門計算機課程的雙語教學,如果在計算機本科生的四年的教學計劃中,每年能夠至少開設一門計算機課程的雙語教學,就基本上實現了“雙語教學不斷線”的思想。
目前大多計算機教學課程體系由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組成。因此,計算機專業雙語教學課程體系應涵蓋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而且,雙語教學課程應覆蓋本科生大學四年的每個學年,我們的計算機雙語課程教學體系至少應包括在一年級開設的“計算機科學導論”,在二年級開設的一門程序設計語言,例如“Java 程序設計”,在三年級開設的“軟件工程”和在四年級開設的“人工智能”。其中兩門是必修課,兩門是選修課。
選擇上述課程作為計算機教學課程體系的一部分,不僅吸收了國內同行的雙語教學經驗,而且基于下列考慮:
(1) 凡是國內教材與國外英文原版教材具有較高內容一致性的課程;或者,課程所用的國內教材基本上是國外英文原版教材的子集,均可較容易地用于雙語教學。“Java程序設計”、“軟件工程”和“人工智能”屬于這種情況。
(2) “計算機科學導論”是計算機本科生一年級的入門性課程,計算機專業的雙語教學應從這里開始。如果說計算機的學習應該“從娃娃開始”,那么計算機專業的雙語教學應該從“導論”開始。
(3) 我們已成功地實施了“計算機科學導論”和“Java程序設計”的雙語教學。本文的第一作者曾實施“人工智能”的雙語教學。
我們還將實施“軟件工程”的雙語教學,因為“軟件工程”雙語教學的成功將有利于學生提高他們用雙語直接了解掌握最新軟件工程的原理、思想、技術和方法的能力,改善他們在軟件開發中的合作和團隊精神,促進我國軟件工業的國際化。
同時,我們的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還包括“算法和數據結構”和“數據庫系統原理”兩門課程,使之達到“用雙語授課課程課時達到該課程課時的50%以上”, 因此,我們的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就包括了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專業方向15門核心課程中的6門課程。
最后,我們將在本科生的四年級開設三門雙語教學選修課程“電子商務”、“數據挖掘和數據倉庫”和“Web智能和工程”,學生可選修其中一門。同時我們要求學生在做畢業論文時必須閱讀和引用1~2本英文著作,2~3篇英文期刊論文,3~5篇國際會議論文集論文。這可看作是為學生將來用英語發表研究成果所做的必要訓練。
6結束語
本文探討了目前雙語教學的三種模式,討論與構建雙語教學課程體系有關的若干問題,研究構建計算機雙語教學的課程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討了如何建設計算機雙語教學的課程體系。建立完善的計算機雙語教學的課程體系仍然是一個長期而困難的教育目標,也是一個巨大而復雜的教學系統工程,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還有無數的問題等待解決。我們應加大引進所需原版教材的種類,更需建立一支能夠實施計算機雙語教學課程體系的高質量教師隊伍。
7致謝
本文得到河北師范大學校第八批教學改革項目的部分支持。作者衷心感謝河北師范大學的支持。沒有他們的支持和幫助,“計算機科學導論”的雙語教學就不能在河北師范大學順利實施。本文中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策略就不可能浮現。
參考文獻
[1] 胡立源,卜榮欣. 計算機基礎雙語多媒體課件的制作[J]. 計算機教育,2007,(23):73-74.
[2] 嚴武軍. 師范院校計算機人工智能雙語雙語教學的方案設計[J]. 計算機教育,2007,(23):93-95.
[3] 何明霞. 高校雙語教學“羊群行為”分析與發展路徑[J]. 中國高等教育,2007,(9):59-60.
[4] 張萍,陳繼葒,何麗平. 以學生為本穩妥推進雙語教學[J]. 中國大學教學,2007,(11):36-38.
[5] 趙艷紅,邵定宏. 計算機專業課程雙語教學探究[J]. 中國大學教學,2007,(8):25-26.
[6] 滕小瑛. 雙語教學的探索和體會[J]. 中國大學教學,2005,(7):31-32.
[7] 翟中. 計算機科學導論[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8] 王斌華. 中外比較:雙語教育的界定、屬性與目的[J]. 教育發展研究,2005,(11).
[9] 林永成. 高校雙語教學的幾點認識與思考[J]. 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27(8).
[10] 江愛華. 高校雙語教學的背景、表象與對策[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9(1).
[11] 陳肖慧等. 從學生對雙語教學的反饋看雙語教學[J].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12] 董宇欣. 我國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13] 楊儒貴. 談談雙語教學的課程和教材建設[J].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14] 劉坤起,趙致琢著. 計算科學導論教學輔導[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關鍵詞:計算機導論;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計算機導論是醫學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也是一門入門課程,是對計算機專業完整知識體系的綜述。通過教學,學生可以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知識結構有一個了解,明白自己的專業領域將要學習哪些內容,為深入學習計算機專業課程知識奠定基礎。
1傳統醫學院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1]
近幾年,大多數醫學院校的計算機相關專業都開設了"計算機導論"這門課程,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①從教學內容上,?訩是專業核心課的大雜燴,將"數據結構"、組成原理、網絡操作系統、編譯原理等核心課程進行簡單的羅列,使教材的廣度和深度難以把握。?訪直接講授計算機文化基礎,與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學習同樣的內容。這2種都達不到計算機導論學習的目的。②在重視程度上,老師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認真的研究和分析,注重照本宣科,無法引導學生學習的興趣。
因此,很有必要進行課程的改革與創新,既能讓學生了解本學科專業體系,又能讓學生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2教學改革
2.1教師選擇 《計算機導論》是計算機專業完整知識體系的綜述,每一章的內容都是一個完整的學科,那么我們可以組織具有較高水平的教師講授《計算機導論》課程,每一位老師講授自己相關研究領域的內容,從而保證教學的高水平。各個教研室可以以本教研室的研究方向為題,為導論的某章涉及的學科開設小型的講座或報告,從而使學生可以了解該學科的前沿,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2教材選擇 選用優秀的教材,甚至是國外的優秀教材,并使用雙語教學,促進教學內容的快速提升,這是提高教學水平的一種手段。
2.3教學內容改革 通過對傳統教學內容的分析,在參考已有著作以及文獻中關于"計算機導論"內容選取的基礎上,"計算機導論"的教學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個部分[2]:計算機發展簡史、OFFICE及常用軟件的使用、計算機組成原理知識、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知識、程序設計知識、軟件開發知識、計算機系統安全知識。這樣的一種內容選取模式,囊括了計算機知識體系的各個部分的內容,每部分內容都有其獨特的作用,能夠較好地適應"計算機導論"的課程定位。
計算機發展簡史的介紹,可以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技術的整個發展歷程,從中吸取成功的經驗和學習研究的的啟示。OFFICE及常用軟件的使用的學習,可以為以后的工作學習中相關軟件的使用掃除障礙。計算機組成知識、操作系統與網絡知識、程序設計知識、軟件開發知識、計算機系統安全知識是計算機專業的核心內容,組成了計算機專業基本的框架,對這些知識的概括性學習,學生可以對計算機專業有一個大概性的了解,為將來專業課程的學習培養興趣。
2.4理論與實驗相結合 計算機導論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單純的理論性講授是非常抽象的,學生理解起來也非常困難。通過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更好的理解理論講授的內容[3]。"OFFICE及常用軟件的使用"的實驗,能夠使學生熟練掌握常用軟件的操作技能,為以后的日常工作、論文寫作打好基礎。"計算機組成原理知識"的實驗,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真正打開機箱觀察計算機的各組成部件,對CPU、主板、顯卡、風扇、數據線等有一個直觀上的認識,使學生初步掌握計算機系統的組裝和維護能力。"操作系統與網絡知識"的實驗,學生可以初步了解操作系統的運行狀態、網絡連接、環境配置、軟件的安裝與卸載。"程序設計知識、軟件開發知識"的實驗,可以讓學生參觀我系自主開發的一些軟件,了解他們的性能、開發的過程以及經驗教訓。"計算機系統安全知識"的實驗,使學生了解計算機使用安全的重要性,學會計算機病毒的查殺等能力。實驗課程的教學與練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為具體,復雜的知識變為簡單,從而更好的理解理論知識。學生初步掌握了常用軟件的操作技能,了解了操作系統、網絡的基本使用方法,具備了簡單的計算機系統的組裝與維護能力,從而加深對常用辦公軟件、計算機組成、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系統安全等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
2.5教學方法改革 傳統的教師講、學生學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但是在不丟棄的前提下,應著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對每一章的內容可以分組進行報告或者討論。對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輪流對某一章的內容,通過搜集資料作概述性的報告,或者教師參與學生小組討論,并給予引導。
教學方法的改革可以引入現代教學手段,比如建立"計算機導論"課程網站,通過這個平臺,老師可以和學生進行在線的交流。"計算機導論"課程網站可包括理論教學區、實驗指導區、自測習題、學習討論區等。理論教學區應包括"計算機導論"課程的教學課件以及教學大綱、電子教案、課程錄像等指導性信息;實驗指導區應包含每一章的實驗指導、注意事項、實驗內容;自測習題用于學生自測基本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學習討論區用于當前上課學生之間的學習探討、教師學生間的交流,也包括高年級學生的學習經驗積累以及他們之間的交流。
2.6與學生互動,了解學生對學習本課程的意見 特別是在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詢問學生對所講課程的哪一塊比較感興趣,了解學生對所學課程的認識。
上述改革內容是我院在多年"計算機導論"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方面的改進,并已經在教學實踐中使用,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 "計算機導論"課程是計算機以及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在整個專業的教學體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深度"和"廣度"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袁方,王兵,李繼民,等."計算機導論"的教學內容改革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24):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