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青蛙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唱會歌曲《癩蛤蟆和小青蛙》并感受歌曲風趣、活潑的特點。
知識目標:能根據節奏讀歌詞。
能力目標:了解力度記號中強、中弱并運用到歌曲當中去。
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癩蛤蟆和小青蛙》風趣、活潑的特點。
教學難點
了解力度記號中強(mf)、中弱(mp)并運用到歌曲當中去。
學情分析
這首歌曲對于四年級來說并不難。歌曲不僅將小動物的叫聲融入到音樂作品中能進行表演,而且采用“對話”的方式更增加了情趣,相信孩子們會很積極的投入進活動中來。所以這節課設計以自學和引導為主來學習這首歌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談話導入
癩蛤蟆與小青蛙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
三、新課學習
1.聆聽歌曲范唱,感受歌曲風格特點。(是怎樣一個故事?)
(1)歌曲中的癩蛤蟆和小青蛙之間發生了什么事?(介紹癩蛤蟆和小青蛙)
(2)你覺著這首歌具有怎樣的風格(風趣、幽默、活潑)
這首歌曲在演唱中有什么與我們平時聽的其他歌曲不同?(演唱中有對白)
(3)他們相遇后心里是怎樣想的?
2.復聽歌曲
(1)請聽到念白的地方學生跟著念(注意節奏)
男孩子:癩蛤蟆的話
女孩子:小青蛙的話
(2)前兩句念白情緒?(高興地、興奮地)
后兩句念白情緒?(失望地、生氣地)
(3)再次聆聽,跟著念白要讀出不同情緒(邊念邊打節奏)
3.學唱歌曲
(1)指導學生念歌詞(放音樂學生跟著節奏念)
(2)學生跟著琴輕聲哼唱
(3)講解重難點
(4)用活潑快樂風趣的聲音完整地演唱
(5)情緒處理,力度處理(mp、mf)
癩蛤蟆聲音:用中強
小青蛙聲音:用中弱
(6)分角色演唱
4.為歌曲伴奏
加入響板、鈴鼓、和鼓……
設計意圖: 幼兒思維游戲課程是以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發展為目標,以幼兒操作性探索活動為基本形式的結構化的特色課程,《青蛙小姐的大筆小屋》這套游戲是語義認知類的游戲,目的是通過這套游戲發展幼兒對語音信息的理解能力,因此圍繞青蛙小姐旅行的故事情境,我設計了這節《青蛙小姐旅行》游戲活動,讓幼兒在理解語言指令“長短、粗細、位置”的基礎上,辨別、選擇符合要求的選項,從而發展幼兒對復雜語言信息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辨別能力和判斷能力。 游戲目標: 1.培養幼兒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好習慣。
2.理解復雜語言信息,理解長短、粗細等關系。 2.大展板上分層擺放各種禮物、教師用練習冊。
3.《春天在哪里》歌曲磁帶、青蛙小姐頭飾、錄音機等。 游戲分析:重點是使幼兒能根據語言指令找到符合要求的選項;難點是理解長短、粗細等復雜的語言信息。 游戲過程: 一、引入活動。 老師戴頭飾扮演青蛙小姐帶領幼兒隨音樂進入游戲場地。 師:“春天來了,天氣真好,我要背上我的旅行包去旅行,戴上旅行帽、太陽鏡,還要帶上我所有心愛的筆將旅途中美麗的景色畫下來,哎呀,這么多的東西要準備,我有點兒忙不過來了,小朋友們來幫幫我好嗎?” 二、引導幼兒觀察20支紙筆和《旅行包》圖卡。 師:“我的旅行包和筆在小朋友的操作盒里,大家比一比、看一看、摸一摸,這些筆是一樣的嗎?(長短、粗細不一樣)旅行包一共有幾層?上面的紐扣一樣嗎?(顏色不一樣)” 三、幼兒操作: “請小朋友幫我將心愛的筆放入旅行包里,為了方便拿取請你們一定要按我的要求放行嗎?” 老師按照練習冊三逐一提出指令,幼兒根據指令,選擇合適的筆插入〈旅行包〉圖卡指定的位置。 如:請找出三支不粗也不細、不長也不短的筆分別插入三個黃色紐扣的口袋里等等。 四、同伴之間互相交流操作結果。 五、游戲〈選禮物〉: 師:“謝謝大家幫我整理旅行包,在出發前,我還要去禮品店選一些禮品帶上,旅途中還要去看望我的好朋友和汪汪,小朋友再幫我到螃蟹阿姨開的禮品店選些禮品好嗎?” 教師按照練習冊四逐一提出指令,幼兒根據指令在〈禮品店〉游戲圖上找出相應的禮品,并在該禮品旁的空白處做上記號。 活動延伸:游戲〈送禮物〉 師:“為了感謝大家幫我做了這么多事情,我也想送給你們一件禮物,禮物都擺在我的禮物架上,你們想要一件什么禮物要說清楚它的特征和所處的位置,說對了我就將它送給你。” 幼兒說出禮物的不同特征及擺放位置,老師送禮物。
[關鍵詞]體育活動 訓練跳躍 激發興趣 促進發展
怎樣讓低年級學生有興趣地練習跳,并使其能夠在增加動作難度的基礎上鞏固跳的技能,是當前低年級跳躍類體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對于學生來說,模仿小動物是他們很喜歡的事情。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慣是他們理解和喜歡的,賦予學生“小青蛙”角色來練習跳的動作,不僅有利于訓練其跳躍動作,而且有助于激發其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促進學生以體能為主的身心和諧發展。
1活動目標
1.1練習雙腳并攏向指定位置跳躍,嘗試學習單腳跳和單雙替跳,發展學生雙腳向前跳和連續跳的能力,鍛煉腿部肌肉力量,鍛煉身體的協調能力,提高學生的跳躍能力。
1.2能遵守游戲規則,能按照老師的指令進行游戲。
1.3體驗同伴間一起游戲的快樂,增強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2活動準備
2.1知識:課前了解青蛙的基本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慣。
2.2場地:廢舊紙箱、藍色綠色編織袋或廢舊輪胎若干,圍成池塘;或用跳繩、皮筋等裝飾成小河溝。(在室外選擇較平整的場地,用粉筆或其他記號筆在地上畫若干類似荷葉的圈也可。)
2.3物品:青蛙媽媽胸飾一個,小青蛙頭飾每人一個;小蟲子(圖片或模型)、小蝌蚪(圖片或模型)、呼啦圈(綠色)若干;錄音機、磁帶。
3活動步驟
3.1激趣、導入、熱身。
情景導入:師生分別扮演青蛙媽媽和小青蛙。“蝌蚪寶寶,來跟著媽媽一起游泳吧!游呀游,游呀游,長出了兩條后腿,(蹬蹬后腿,踢踢后腿,屈腿壓壓);游呀游,兩條前腿出來了,(抖抖前腿,甩甩前腿,晃晃前腿);游呀游,游呀游,小蝌蚪扭扭屁股,轉個圈,摸摸你的尾巴還有嗎?小蝌蚪變成什么了?――青蛙!(在輕快的音樂中,青蛙媽媽帶著小蝌蚪做準備動作,通過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不僅使學生的身體各關節慢慢活動開來,而且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也為以下的活動做好了準備。)
3.2練習雙腳并攏跳。
(情境創設:今天媽媽要帶你們到河對面去捉害蟲。你們看,河面上有一些荷葉,我們要跳到荷葉上,踩著荷葉過河。)
3.2.1教師示范跳(兩腿并在一起,準備起跳的時候,手向后擺,落地時,手向前擺。)眼睛看著前面的荷葉,兩腳并攏站好,屈膝、向前輕輕跳過去,輕輕落地、微蹲,然后站好后再找一片荷葉,看好了再跳過去,這樣一片一片跳過去,直到對岸。
3.2.2學生練習,教師個別指導。請能力強的學生示范,其他學生仔細觀察。
3.2.3嘗試從不同高度的岸邊往下跳。在學生掌握動作要領后,鼓勵學生自由嘗試從不同高度的岸邊往下跳。教師提出跳得高、遠、輕的要求,在練習中重點強調起跳和落地的動作方法,注意保持身體的協調性。使每次練習各有側重點。
3.2.4嘗試學習單腳跳和單雙替跳。在學生掌握雙腳跳動作要領后,鼓勵學生自由嘗試單腳跳和單雙替跳的練習。
(1)單腳跳:一條腿站直,一腿彎曲,緊貼在一腿的旁邊。
(2)單雙替跳:跳法同上,只是在交替的時候要注意保持身體平衡。學生由雙腳的自由跳躍到單雙替跳,難度增加,注意跳的時候保持身體的平衡。
(學生初步掌握“從高處往下跳”的動作要領后,需要通過游戲或提高難度來保持他們的興趣,從而鞏固跳的動作,避免枯燥的純動作練習)
3.3開展《小青蛙跳、跳、跳》的游戲,鞏固跳的技能。
3.3.1分組游戲。情境創設:把學生分成若干組。“今天我們要到河對岸去捉害蟲,看誰能從荷葉上跳到對岸。”學生從起始線開始,從一個圈跳到其他圈里,一邊跳一邊說兒歌:“小青蛙,呱呱呱,見害蟲,抓一抓;小青蛙,跳跳跳,害蟲見我跑不掉。”引導學生學習小青蛙的跳躍動作,注意雙腳跳的動作要領。看看哪只小青蛙跳得遠,他是怎樣跳的?請學生說說并個別示范,注意體會手臂和腿的動作要配合才能跳得遠。
3.3.2在進行《小青蛙跳、跳、跳》的體育活動中,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改變圈的擺放路線(直線型、環形、蛇形)、圈和圈之間的距離;指導學生鞏固雙腳跳的動作,嘗試練習單腳跳和單雙替跳。
3.4放松整理動作――放音樂。
3.4.1師:今天你們這些勇敢的小青蛙,捉了那么多的害蟲,高興不高興?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慶祝一下吧!(跟著音樂做放松動作)
3.4.2現在,讓我們和朋友去分享美食吧!(學生自由結合小組交流活動體會)
4活動建議
4.1學生“從高處往下跳”時有一個向前的沖力,因此,“跳臺”不宜過輕,要注重穩定性、安全性、多用性。低年級“從高處往下跳”的高度基本定為20~30厘米。
4.2各個圈之間的距離約30厘米左右,圈的直徑約為30厘米左右,并要根據孩子的彈跳能力適當改變圈的大小,改變圈的擺放路線(直線型、環形、蛇形),改變圈和圈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