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指導青年教師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充實教學力量,培養青年教師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根據教育辦有關安排的規定,為保證新教師的快速成長,以適應不斷發展的教學需要,讓他們盡快成為教學中堅。在指導青年教師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與青年教師共成長。
二、青年教師
張紅燕潘秋玉
三、青年教師
培養內容
1、學習新課程教育理念。
2、課堂教學設計。
3、課堂導入方法與技巧。
4、教學論文指導。
5、教學總結與反思。
四、青年教師培養措施
1、樹立三種意識。第一種意識:學習意識。學習對一個人成長進步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校領導經常和青年教師說這樣兩句話:“不學習的教師永遠不會有出息。”“生命因學習而溫馨,而豐滿,而燦爛。
事業因學習而成功。”以次鞭策教師時時學習,終身學習。第二種意識:研究意識。要求青年教師不僅要單純地教學,還要認真地研究教學,把教和研統一起來。第三種意識:發展意識。即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超越自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2、做好五件事:教好書,教育好學生;讀教育理論著作,讀人文和科學書籍,讀名人傳記;思考對學生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反思教學活動,腦子常常要“琢磨事”;研究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學術問題;寫讀書筆記、教育日記、教育論文、教育隨筆等。
3、在業務上要堅持不斷學習,虛心好問,提高自身各方面修養,隨時做好提高學歷的準備。
在工作上,要嚴謹認真,精益求精。從而使他們逐步提高教學能力、熟悉教學環節,及早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4、寫教學后記。教完一節課后,在教案的相應位置寫出教學的得失、感悟。
1. 要想做好“傳、幫、帶”工作,言傳身教,率先垂范很重要。在教學上,在師德上,在業務技能上都要做出表率作用。我將會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和教學經驗毫無保留地傳給新教師,在年輕教師遇到困難時給予真誠的關心與幫助,扶持他們走出困境。
2. 同研同備:上好課的關鍵是備好課,研究吃透教材,領會編者意圖,所以我準備和劉建平老師一起進行新課的同備同研。幫助她對教材進行有效的梳理,以達到在課堂教學中的有的放矢,共同提高教學效率,向四十分鐘要質量。
3. 跟蹤劉建平老師的教學過程,并作好講評分析,幫助她逐步掌握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除此之外也要多利用空課的時間與劉建平老師進行即時教研,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客觀評價劉建平老師的教學行為,并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 風貌整治點線面空間規劃人居環境
中圖分類號: G32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小城鎮作為城鄉建設體系中承上啟下的角色日益被重視。由于缺乏正確的城鎮建設理念作為指導,越來越多的小城鎮在經濟發展中,逐漸喪失自身的文化和生態特性,造成形象單一、個性缺乏、千城一面的現象,這已成為制約小城鎮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塑造富有特色與活力的小城鎮風貌,展現原有的自然、文化特質和個性,成為小城鎮建設的重要目標。本文以青島膠州市鋪集鎮風貌整治規劃為例,提出以風貌形象定位為“綠色鋪集、休閑小城”主題,為其他小城鎮的建設發展提供借鑒。
一、鋪集鎮概況及其總體建設風貌
(一)鋪集鎮概況
鋪集鎮位于青島膠州市西南部,地處膠州、高密、諸城三市交界中心,素有“三七”鋪之稱。區位優良、交通便捷,距青島國際機場70公里,青島海港80公里,黃島港口50公里,距北濟青高速公路40公里,南濟青高速公路6公里。鋪集鎮全鎮共轄69個行政村,6.6萬人,總面積122平方公里。鎮區常駐人口3萬人,是全國重點小城鎮,全國環境優美城鎮和全國減速機生產重鎮。
(二)鋪集鎮總體建設風貌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鋪集鎮作為膠州市重要的生態型小城鎮,其城鎮建設呈現以下特點:
生態環境得天獨厚
鋪集鎮林地、水資源豐富,膠河穿鎮而過,澄月湖與王吳水庫首尾相接,形成了獨特的園林景觀。
鎮區城市功能骨架初步成形
鎮區建成區規模為4.8平方公里,已形成 “五縱三橫”的道路網絡系統。配套設施初具規模,已經建成的客利來購物中心、客利來農貿市場提升了鋪集的商貿發展水平,也改善了城鎮的總體形象。
特色鮮明的城鎮風貌
城鎮建筑布局較為規整,部分區域呈現紅瓦黃墻的民居形態。
但是鋪集的城鎮建設也面臨著當前小城鎮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建筑形態日益呈現多樣化,使得景觀不協調。
由于城鎮建設對建筑顏色、立面材質和風格等方面缺乏規劃控制和引導,出現了多樣化的建設風格,總體不協調。
部分道路路面破壞,交通設施較缺乏。
城鎮的主要干道朱諸路承擔著過境交通和城鎮主干道兩重功能,造成交通擁擠,路面損壞,并且鎮區缺乏紅綠燈、人行斑馬線等交通設施,影響交通安全。
城鎮的開放空間較少,已有綠化種植缺乏層次性。
鎮區內部缺乏廣場、綠地等集中的公共開放空間,現有道路兩側的綠化樹種太小,缺乏種植的層次性。
城鎮的廣告標識、市政管線較為雜亂,缺乏統一規劃。
鎮區的廣告隨意搭建現象嚴重,缺乏統一的管理。電線設施沒有進行埋地處理,影響城鎮的景觀形象。
二、風貌整治規劃的思路與方法
鋪集鎮城鎮之一,是2009年膠州市重點建設鄉鎮,其風貌整治規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內容涉及建筑的拆除、改造與整治,交通設施和步行系統的改造,綠化景觀環境塑造,以及戶外廣告與街道家具的規范等,需要協調不同主體的利益關系,因此必須制定公平合理、切實可行的實施政策保障規劃的實施。同時由于小城鎮自身資金、人力以及技術水平的有限,如何制定經濟、便于操作、無需大拆大建的整治措施,成為規劃的關鍵。
風貌整治的思路與目標
鋪集鎮規劃確定鋪集的總體發展目標是建成國家級的城鄉和諧發展示范鎮。并且提出它的風貌形象定位為“綠色鋪集、休閑小城”。通過利用鋪集優越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區位條件,打造一種異于城市生活、富于鄉村特色、具有閑適精髓的生態化小城鎮。
風貌整治的方法
通過對城鎮整體風貌的分析研究,確定了鋪集鎮整體的風貌控制系統的構成要素,這包括
重要節點、建筑地標、景觀地標、重要街道空間、視線通廊以及重要開放空間,并對各要素提出規劃控制導則。
基于發展定位,規劃對鋪集制定了點、線、面相結合的總體整治方法。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整治:點的塑造——塑造良好的入口和中心景觀:通過對入口和中心區域的重點景觀塑造,彰顯生態、活力、熱情的城鎮形象;線的塑造——營造高品質、具有獨特氣質的街道形象:通過加強對沿線建筑、開放空間的景觀塑造和特色挖掘,改善交通組織和綠化設計,完善街道家具,凸顯鋪集的文化內涵;面的塑造——形成具有人氣和魅力的重要區域:澄月湖度假區是鋪集打造休閑小城的重要依托和前期啟動區。通過項目策劃、功能布局和景觀塑造,打造鋪集最具代表性的濱水生態度假區。
線狀空間規劃設計--街道空間的風貌整治
通過對現有街道空間的分析研究,結合規劃實施的現實需要,規劃以建筑形態、道路交通、綠地景觀、廣告標識與街道家具作為街道空間風貌的構成要素。主要通過對各要素現狀問題分析判斷,提出整治措施。
(1)建筑形態整治
現狀鎮區四條道路兩側的建筑形態多樣化、建筑色彩雜亂,整體不協調,部分建筑損壞或臟亂,違章搭建現象較嚴重。規劃根據街道兩側建筑的質量和其對街道景觀影響,并結合遠期規劃,將沿線建筑劃分為保留建筑、整飾建筑和拆除建筑三種類型。
由于建筑色彩涵蓋了城鎮的歷史、氣候、植被、建筑和文化等多種因素,它最直接地體現了城鎮個性和形象,規劃將其作為立面改造的重點內容進行研究。根據美學原則、特色原則和時代原則,推薦白色、灰白色和乳黃色作為鋪集城鎮的主要基色,以紅、橙、灰藍色為輔色,整體色調素雅中偏暖。
建筑形態整治
(2)道路交通整治
根據道路的現狀情況以及其在整體道路系統中的功能定位,確定道路的斷面形式和道路紅線寬度。針對道路路面情況,規劃分別對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以及人行道提出了改造措施。
為了體現地方特色,推薦人行道主要鋪設紅色混凝土磚,并以淺黃色混凝土磚作為分隔。另外為了體現人性化,在人行道中間設置盲道。
在交通設施方面,根據道路等級和交通流量,在朱諸路的主要路口設置了紅綠燈、人行斑馬線、停車線、交通標示牌等交通設施,改善了的交通設施,提升了城鎮形象。
(3)綠化景觀整治
綠化景觀系統由街頭綠地、道路綠化和屋頂綠化三部分構成。
街頭綠地,是城鎮主要的開放空間和景觀區域。由于鎮區建筑較密,所以主要采用見縫插綠的方式規劃街頭綠地,成為居民日常的公共活動場所。
屋頂綠化,主要指在各類建筑物、構筑物、圍墻的屋頂、露臺、天臺、陽臺上種植樹木花卉的統稱。它對增加城市綠地面積,改善城市環境面貌,提高居民生活和工作環境質量,改善生態效應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規劃結合鋪集的實際,主要選擇耐旱性、抗寒性強的矮灌木和草本植物,喜光、耐瘠薄的淺根性植物以及抗風強、耐短時潮濕積水的植物品種。
道路綠化,城市綠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形成具有鮮明城鎮環境具有重要作用。規劃首先對道路兩側的綠化進行分段研究,找出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而后根據道路斷面設計以及道路的功能要求,對道路綠化提出整治措施。
以朱諸路為例,現狀道路綠化的主要問題是機非隔離帶灌木枯黃、雜亂、不整齊,喬木樹種偏小,未形成良好的視覺效果,與朱諸路作為城鎮景觀大道的定位不相符。另外人行道上沒有種植行道樹。為此規劃提出了具體整治措施。
枯黃和空缺的灌木叢中重新種植新灌木,并整體修整維護;
補種花灌木,增加景觀層次、豐富四季觀賞效果;
將現狀喬木間隔更換成大型喬木,加強修整和養護。
此外,還對灌木、花灌木以及喬木提出了樹種指引。
(4)廣告標識與街道家具整治
廣告標識
廣告、標識的設置不應損害建筑與環境特征,其形狀、尺度及形式應與建筑、環境協調。規劃從廣告標識位置、尺度、形式與色彩三個方面提出了設置要求,力求實現廣告標識功能性、藝術性、文化性、科技性和人性化的有機融合,使其成為展現城鎮形象、體現城鎮特色的載體。
街道家具
街道家具主要包括街道上的雕塑、街燈、消防栓、郵政信箱、電話亭、垃圾箱、公共汽車指示牌、座凳等設施,被視為城鎮景觀中的環境小品,是體現城鎮個性和文化內涵不可或缺的元素。
規劃對各種街道家具的放置位置和設計形式提出了指引。
此外,考慮到夜景系統已經成為城鎮形象展示的重要內容,規劃還對道路照明、人行道照明、廣場綠地照明、建筑照明、其他裝飾性照明等提出了照明設計要求。
點狀空間和面狀空間的規劃設計
除了線狀空間的整治改造外,鋪集還重點選取了鎮區入口空間點狀空間規劃設計和澄月湖度假區面狀空間規劃設計作為城鎮風貌塑造的重點。
(1)點狀空間規劃設計
鎮區入口空間現狀為開敞空地,雜草叢生,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門戶印象。規劃以迎賓和印象鋪集為設計主題,在此建設一處入口迎賓廣場,由城標和綠地廣場兩部分構成。城標以張開雙臂的抽象造型,體現熱情歡迎遠道來客的寓意。綠地廣場以模紋綠化、色葉植物以及硬質步道構成,展現綠色鋪集、休閑小城的建設理念。
(2)面狀空間規劃設計
澄月湖生態旅游度假區位于鋪集鎮區東南區域,在清乾隆年間被譽為膠州八景,在青島市總體規劃中被定位為重要的旅游點,是鋪集發展休閑度假的主要區域。規劃通過對現有資源分析以及青島市整體旅游格局的判斷,確立了“生態綠谷、水上田園”的總體定位,并以“生態”資源打造為核心,發展成為集生態觀光、田園體驗、健身娛樂、都市休閑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度假區,成為城市居民疏解壓力,體驗生態之美和田園之趣的理想目的地。為此策劃了農村新天地、四季林、度假別墅、休閑會所、戶外拓展基地、森林氧吧等建設項目。
總之,塑造富有特色與活力的小城鎮風貌,是規劃建設者的重要工作目標。城鎮風貌整治就是隨著城鎮的發展,對城鎮一些地區不相適宜的功能和景觀進行調整和提升,使之能夠不斷適應城鎮發展的要求。風貌整治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是各種要素重新組合、有機更新的過程。它需要我們以科學的精神、審慎的態度進行。只有真正認識城鎮風貌的特色、個性,并在城鎮建設中予以體現,才能打造富有特色與活力的小城鎮。
參考文獻:
[1] 李道增,環境行為學概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2.
[2] 張泉,王暉,梅耀林,等.村莊規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 程俊虎,齊君.小城鎮建設規劃與城市設計[J].山西建筑,2008,34(15):39-40.
[4] 蘆原義信,尹培桐譯,街道美學[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5.
[5] 韓勇,城市街道空間界面研究[P].學位論文,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