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大學生宿舍調查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二、 調查方法:本次調查以西北民族大學本部校區本科生為調查對象,按95%的置信水平,用sps抽樣從5306個宿舍(男:2052,女:3254)中抽取240個宿舍作為樣本。用等比例抽樣方法在6棟宿舍樓及每一層里科學分配樣本比例,最后用隨機抽樣方法每一層樓里獲得每一個具體樣本。調查時,以宿舍為單位,小組人員深入每個宿舍,發放問卷。
三、 調查時間:12月中旬
四、 樣本的情況: 總體:5036個宿舍,男:女=2:3,按95%的置信水平,計算出樣本240個宿舍(男女比例接近2/3),樣本具有代表性。
五、 調查內容:此次調查主要通過對學生們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四方面的調查,來了解宿舍文化情況。具體以a、b、c、d、四類題作為量表來體現。
六、 調查表的分析:此次調查,共發放240份問卷,回收240份,回收率為100%,利用spss13.0科學統計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科學統計分析,其中有效問卷214份,有效率為82.3%。用spss13.0科學統計軟件對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專業類型、不同性別的西北民族大學本科學生的宿舍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進行了頻數和相關性分析。
七、 分析結果:
(一)物質文化(a類題)
宿舍的物質文化主要是指宿舍器物的種類、位置的擺放、裝飾形式及環境衛生習慣等。本次調查針對物質文化設計了四道題:a1:器物擺放情況、a2:裝飾物類型、a3:清除垃圾的頻率,a4:大掃除的頻率。分析如下:
a1: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物品擺放整齊程度與宿舍成員的民族比例有關,與其他因素無關。其中漢族同學占多數的宿舍,物品擺放整齊程度較低。見下表:
a1:物品擺放整齊程度與宿舍成員的民族比例之間的關系
宿舍物品整齊情況
宿舍成員各民族比例
total
全部是漢族
漢族居多
漢族和少數民族各半
少數民族居多
全部是少數民族
非常整齊
3.7%
14.8%
18.5%
22.2%
40.7%
100.0%
4.5%
7.7%
11.9%
16.7%
17.7%
12.6%
整齊
7.7%
19.8%
19.8%
16.5%
36.3%
100.0%
31.8%
34.6%
42.9%
41.7%
53.2%
42.5%
一般
11.5%
33.3%
19.5%
16.1%
19.5%
100.0%
45.5%
55.8%
40.5%
38.9%
27.4%
40.7%
不整齊
50.0%
0.0%
25.0%
12.5%
12.5%
100.0%
18.2%
0.0%
4.8%
2.8%
1.6%
3.7%
非常不整齊
0.0%
100.0%
0.0%
0.0%
0.0%
100.0%
0.0%
1.9%
0.0%
0.0%
0.0%
0.5%
注:gamma值為-0.315 sig.為:0
a2:調查中發現,在宿舍裝飾品的選擇上,男女差異較大。在裝飾品中擁有玩偶的男生僅為14.5%,而女生為85.5%;宿舍內有墻紙的男生為37.5%,女生為62.5%。在其他
裝飾物方面,男女無較大差別。
a3:宿舍是否及時清除垃圾與宿舍成員的來源地、性別有相關性。與其他因素無關。見下表:
a3-1:是否及時清理垃圾與宿舍成員主要來源地 crosstabulation
宿舍成員主要來源地
total
東部地區
中部地區
西部地區
東北地區
是否及時清理垃圾
是
11.3%
15.9%
67.5%
5.3%
100.0%
56.7%
77.4%
72.3%
80.0%
71.2%
視情況而定
21.7%
10.0%
65.0%
3.3%
100.0%
43.3%
19.4%
27.7%
20.0%
28.3%
否
0.0%
100.0%
0.0%
0.0%
100.0%
0.0%
3.2%
0.0%
0.0%
0.5%
注:gamma值為-0.174 sig.為:0.222
a3-2:是否及時清理垃圾 * 性別 crosstabulation
性別
男生
女生
是
視情況而定
否
% within 是否及時清理垃圾
35.9%
64.1%
% within 性別
61.8%
78.4%
一.調查的方法與內容
本次調查報告由溫州大學學生處信息調研隊發起,主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展開,調查的主要對象為溫州大學在校大學生,調查內容從道德素質基本認識及看法、自身道德素質水平兩個方面展開。通過反饋回來的調查表統計總結得出溫州大學在校生在道德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二.調查報告的分析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350份,收回326份。
1.道德素質基本認識
首先,什么是道德素質?89.9%的受調查者認為是一種道德修養,89.7%的同學認為是一種道德情操,認為是一種文化素質的占71.3%,還有59.7%的同學將之認可為一種心理素質。本題既然為多選題,并且每個選項都有半數以上人選擇,可以看出道德素質是多方面綜合性的。它既是一種內在的修養,也必會受到心理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隨后通過一定的外化,將這種內在的抽象的素養反應在日常生活中。
在對當今大學生道德素質水平的認識上,認為非常好和好的總共僅占20.1%,67.5%的同學選擇了一般,還有12.3%認為差。這樣的數據不免讓人疑惑而心有微涼之意。我們從小所以為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所以為的德才兼備,所以為的要讀書,先做人,難道到了大學,到了更遠的社會就淡化甚至是遺忘了?
那么大學生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53.7%的人認為是道德修養,有德才是最基本的;24.7%的人看重社交能力,11.6%的人認為成績優異最重要,還有10.1%選擇了創新思想。而在當今社會知識與道德素養孰輕孰重的問題上,58.4%的人認為兩者都很重要。
而另一方面,即在道德對公民制約作用的問題上,21.7%的人認為作用很大,而72.3%的人認為作用正在弱化,6%的人則認為完全沒有作用。這不僅需要政府學校方面的宣傳教育,更重要的是構成這個社會的每一個人的自我改善。只有人人道德向上,才會使道德的公信力和約束力增強,真正起到無形之法的作用。
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42.3%的人認為在于個人覺悟,30.7%的人認為在學校教育,還有26.4%的人認為家庭教育也必不可少。確實,道德素養既然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存在,在其養成的道路上必然也是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的。
2. 自身及周圍人群道德素養水平
這一方面為本次調查的重點。
在公交車上看到老弱病殘,78.1%的人會主動讓座,15.4%選擇“別人不讓,我也不讓”,5.3%的人會假裝沒看見,還有1.3%的同學不管怎樣都不讓。在平時乘坐公交車的經歷中,其實經常能看到溫大學子主動為老弱病殘讓座,有些同學甚至覺得讓座麻煩,干脆一直站著。但是還是有一些同學沒有這種謙讓的意識,覺得同樣花錢坐車,憑什么讓位于人。這種想法雖然不能受制于法令法規,但必然會受到道德上的質問譴責。
在人行道為紅燈,但此時恰好沒有車輛經過的情況下,你會怎么做?
僅有29.2%的人會堅守交通規則,等綠燈了再通行;19.4%的人表示會隨大流,別人走我就走;16.1%的同學認為能快點走最好,而35.3%則會視情況而定。不論人走我走,還是視情況而定,其實都是人僥幸心理的體現,以為車少,以為自己速度快,而就此釀成大禍的又何嘗少,真正到了那時就追悔莫及了。
對于學校組織的志愿者活動、社區服務和公益勞動,56.4%的人認為只要是能得到好處而且相對輕松,那么就會參加;33.2%的同學表示什么活動都愿意參加,而還有10.3%的人不愿意參加此類活動。確實大學生志愿者活動與學分相掛鉤后,志愿者活動的動機似乎不再那么純粹。有的學生加入青年志愿者,只是為了取得相應學分,不是為志愿而志愿,只是為學分而志愿。但是試想,如果志愿者活動沒有相應的學分獎勵,當代大學生又有多少能發自內心不求回報去做這一份事業?這是值得人們反思的問題。
如果你的舍友在出門前忘了關臺燈或熱水器,導致臺燈或熱水器開了整整一早上,你會怎么做?
80.1%的人會與其溝通,希望對方下次注意;8.6%的同學會選擇保持沉默,但是心里會就此留下疙瘩;另有11.3%的人持無所謂態度。隨手關燈關熱水器是一個需要養成的好習慣,生活中確實會出現由于一時馬虎而忘記關燈關水一類的事,這個時候,作為寢室成員,就應該互相溝通,互相體諒,互相幫助來養成這種習慣。
你是否介意不道德的行為?
69.8%的同學表示介意,16.1%表示不介意,另有8.8%和5.3%的人表示無所謂和習慣了。在遇到不道德的事情時,25.7%的人會堅決反對,21.2%的人選擇隨波逐流,47.1%的人會提出自己的看法,6%的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做什么都沒發生。
對于不道德的行為敢言敢指出,才能避免這些行為更加猖狂。但現在的風氣是,公交車上如果有人在實施偷竊,很少有人敢正義指出。這是社會的悲哀所在。
接下來是一些不好的有違道德的做法,列表來說明:
你或你的同學是否出現以下狀況 是 否
亂吐痰 27.7% 72.3%
亂穿馬路 73.3% 26.7%
亂扔垃圾 61.5% 38.5%
隨口說粗話、臟話 55.9% 44.1%
作弊 41.8% 58.2%
說謊 42.3% 57.7%
抄襲 50.9% 49.1%
其中對于考試作弊現象,我們又進一步對其設置了問題調查: 你對考試作弊持何種態度? 是 否
不能接受,自己從來不作弊 30.2% 69.8%
可以理解,學生壓力太大 38.0% 62.0%
可以理解,為了考高分 28.0% 72.0%
可以理解,總比補考好 30.5% 69.5%
沒什么大不了,我也做過 11.8% 88.2%
沒什么大不了,不被抓就ok了 16.6% 83.4%
其他 5.8% 94.2%
在周圍人對父母是否孝順的問題上,僅33.2%的人認為這一方面做的好,60.7%認為一般,還有6%的學生認為做的比較差。孝敬父母是中華傳統美德,如果連這一點都無法做到,其他道德之事恐怕也不必再談。
那么所有這些不道德沒素質的行為產生的原因何在?
你認為產生不道德和沒素質行為的原因是什么? 是 否
圖方便 51.1% 48.9%
不那么講究 44.6 % 55.4%
大家都這樣,我也這樣 35.8 % 64.2%
習慣成自然 50.1 % 49.9%
社會風氣造成 69.0% 31.0%
個人意識太差 55.2% 44.8%
缺少宣傳和教育 32.5% 67.5%
人性本惡 13.4% 86.6%
原因各方各面,有主觀,有客觀。但所有都不能成為道德素質下滑的借口。
三.本次調查總結
據有效統計,總體上看我校學生對于網絡都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其中的問題還是不容小視,忽視不道德因素做缺乏素養的事的人并不在少數,這其中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調查,就如何解決網絡問題提出三點建議:
一. 大學生反思自我,從自身點滴做起。很多大學生只注重專業技能的培訓,而忽視了人立于世的根本。只有先學會做人,才能做學問,才能成就我們各自的人生道路。
二. 學校作為教授知識的場所,不僅要將學生培養成才,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如果一個高學歷高智商的人沒有道德的約束,那么很可能給社會帶來的不是貢獻而是危害。
一、大學生就業和大學生綜合素質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愈來愈高,社會職業發展趨勢、市場經濟發展趨勢、知識經濟創新趨勢、經濟全球化趨勢和人才市場競爭趨勢要求大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體現在健康、智力、心理、道德、角色五個層面上,這些素質的培養在高校教育中都有得到程度不同的體現,但也存在某些不足。大學生的就業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在這些因素中,人們首先注意到的當然是就讀的學校,其次是所學的專業,第三是大學生本人的學習成績和經歷。但是,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對大學生就業尤其是對大學生參加工作后的工作業績,單位調整和個人發展狀況影響極大,這就是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社會需要綜合素質良好的大學生
(一)職業發展趨勢要求大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化,社會職業的變遷出現了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動蕩,分化,重組的局面,新的職業種類層出不窮,傳統職業的消亡和遷移方興未艾,而且,這種反展變遷的態勢還將繼續下去。如今,信息產業異軍突起,傳統行業的變動,重組以及新興的行業的出現和興起,將為社會提供更多新的就業崗位。這就使大學生就業時,出現了與過去的大學生畢業分配時前所未有具體情況:一是專業完全對口的崗位越來越少;二是職業變動的可能越來越大;三是行業特征不像過去那么鮮明;四是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復合程度提高,這些特征,將使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綜合四肢的要求空前提高。
(二)市場經濟反展趨勢要求大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反展,我國的市場經濟法制體系初步建立;市場環境逐步有序;由于形成了買方市場,消費者對于企業經營的影響愈來愈大。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比訊遵守國家法律,遵守市場規則,強化為顧客服務的理念,重視產品的科技人文內涵。這些,使得用人單位在聘用員工時掌握的標準從單純注意專業變化為注意綜合素質。例如,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要進行面試,在面試中,主試人通常提的問題有:“你 為什么要應聘這份工作”“你擇業考慮的主要問題是什么”“你覺得你愿意進我們公司嗎 為什么”“你能為我們作些什么貢獻呢”“你 覺得自己有足夠的資格干這項工作嗎?你覺得自己干這項工作是大材小用還是小材大用”“請談談你的工作經驗,好嗎”這些問題的潛在答案,絕大多數是反應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如理想,信念,境界,人際關系,特長,愛好,心理素質和工作經驗等等。拿工作經驗來講,大學生普遍從學校到學校,還談不上有什么經驗。但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參加的社會實踐,社團活動,創業活動,勤工儉學活動和學生干部工作得到等等,對于應聘成功有積極作用,而這些都是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良好的證據。可見,用人單位是非常重視大學生綜合素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