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高一英語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Body language"這一課我根據新課標教學理念,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與補充,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本課的中心話題是"身勢語"。身勢語是非語言交際手段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它通過無聲的語言表達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了解身勢語的不同文化內涵并正確的加以運用,經常會在交際場合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授本課時,提醒、引導學生注意自己和他人在日常交際中的體態、姿勢、面部表情等等,使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身勢語。
2.學情分析
高一(4)班雖然為英語實驗班,但學生們層次差異大,一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差,但是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習熱情、表現欲望和合作精神在平時的教學中表現很好。同時,他們基本具備一定的電腦操作知識和網上搜索和查閱知識的能力。(我指導、鼓勵學生課前、課后利用網絡資源或圖書館查找有關資料對身勢語進行了解,使師生、生生實現資源共享。)根據這些特點,我采用與新課標要求相一致的新的教學方式,即活動式的教學法,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實現教學任務和目標。
3.學習目標
1、 了解文化差異和身勢語的變化;2、 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 ,學習使用有關預測、猜測的技巧;3、培養學生用英語表達身勢語,達到用英語交流、培養實際運用英語能力的目的。
4.設計理念
4.1 "Body language "一課是嘗試英語新課標理念下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英語教學要"側重提高閱讀能力,特別注重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創造機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用英語去思維,去交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課占的課時最多,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本學期我進行了合作學習與自主探究新課程理念的探索,教材處理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學生體驗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模式,由學生共同努力來實現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利用所學語言來完成任務,培養學生用英語來思維、交流,真正地體現了"學中用,做中學"的原則。
4.2 我指導、鼓勵學生課前利用網絡資源或圖書館查找有關資料對身勢語有初步的了解,使師生實現資源共享。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拓展學生學習的渠道。課上指導學生將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習相整合。
5.具體教學設計
本節課采用了"自主,互動,探究"的教學方式,輔助以多媒體,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5.1 warming-up引入
我采用影像資料導入,讓學生欣賞卓別林的《城市之光》。學生會不時地爆發出笑聲,課堂氣氛異常熱烈。此時趁熱打鐵,提出問題,導入主題。1、Do you understand the film, how? 2、What kind of ways can you us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3.What do you think "Body Language" means? 學生討論后回答(Body Language is a form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t uses movements or positions of our body to show other people what we are thinking or feeling. It includes body movements, facial expressions, gestures, posture , speaking distance and other non-verbal signals.)
在本課的教學實踐中,教學的第一環節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學生們在輕松的氣氛中, 感受著身勢語給人們帶來的歡樂。 這也是教師期盼中的效果。
5.2 Act out
為了啟發學生對身勢語進一步了解的興趣,我帶領大家做游戲。如我用大拇指和食指捏成一個圈,其余三個手指分開向上伸直,問學生這個手勢表示的意義。(答案:In America it means OK. In Japan it's the sign for money)然后,咬緊牙關,告訴學生I'm an Arabian.看看學生有沒有知道這表示什么意思。(答案:In Arab, it means dislike.)然后,讓學生根據所給的陳述,做動作。
Rea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hoose a phrase and act it out without speaking. Can your partner guess what you are trying to communicate?
"Hello!" "Goodbye!" "OK!" "Come here!" "I'm upset!""I'm puzzled." "Good Luck!" "You are great!" "Wave hand" "Shake hands" "Expensive!" "I'm full!" ……
讓學生就給出的意思做出相應的動作,我發現有許多的學生在下面做著各種動作。 就讓學生到講臺前充分展示一下自己。接著采用游戲的形式, 找學生用自己的身勢語讓大家猜其所想表達的意思或據同學的描述表演動作,看哪個能勝出。我特意照顧那些學困生, 因為他們在語言表述上可能有困難, 但他們可以很好地展示身勢語。此舉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調動起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這樣多種感官協調動作,學生學到了除了語言交際以外的體態交際語言。在游戲的過程中,順便教學了表示動作的單詞。學生們的學習興致很高。
5.3 Reading
使學生學習身勢語同時,理解身勢語的不同文化涵義并正確加以運用。
1、讓學生解釋文章的title(communication: No problem?)
2、談論圖片,根據標題和所給的圖片預測文章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指導。3、閱讀后學生完成表格(大部分學生能找到答案)
4、在了解細節的基礎上,再次閱讀(skimming)。概括段落的大意,而且要求使用不超過3個單詞來概括,既降低了難度又提高了學生歸納能力。
5、閱讀課文,回答問題。(小組活動)
1) Is the author of this passage male or female? How do you know?
2) What were the two mistakes that the author noticed?
3)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What do you think this famous saying means?
4) 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s statement that body language is not good or bad? Why or why not?
"閱讀"部分以機場接客人為場景,講述了來自幾個不同國家的學生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在初次見面時互相問候的方式迥然不同,而造成一些小誤會,形象地表明了身勢語與文化背景的密切關系。
"理解"部分設計了三個練習。1、要求學生根據閱讀課文填寫表格。表格的內容主要是課文中提到的不同國家、不同身份和性別的人在初次見面時互相問候的情景,特別是身勢語的使用細節。2、要求學生閱讀概括文章大意,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3、學生回答4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主題所隱含的跨文化交際的問題,如要求學生運用細節推斷作者的性別,對"入鄉隨俗"的認識等,引發學生對身勢語的文化差異進行積極的、深入的思考,如身勢語無優劣的觀點。
5.4 布置作業:
1、 閱讀課文,完成課后第3題。2、小組活動:利用網絡或圖書查找一些國家的身勢語和習俗,并用英語表達。
6.課后反思
[關鍵詞]導學案;閱讀教學;教學模式
在新課程理念的大背景下,很多語文教研組都積極嘗試課堂教學模式的開發和研究。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學案導學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關注,也對傳統教學下的教師教學與專業素養的提升產生極大的影響。
一、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變換了教學角色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案導學把傳統的教學重心從研究教材的教法上,力求備透教材轉變到研究學生的學法上,教師轉換了角色。它把教師由一個主講者變成一個策劃者、組織者、引導者,把課堂的自交還給學生,教師不再是一味立在講臺上,而是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中去,關注學生的表現,了解學情。
從實際情況中可以看到,很多教師對導學案的使用是抱接受態度的。導學案對教師的影響其一就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變換教學角色。教師變成了學生學習的牽引者。他們依托學案,從課前預習、課堂合作交流、課后鞏固訓練全過程地指導學生使用學案的方法。通過這三個階段,讓學生掌握學案使用的方法,發揮學案導學的最佳效益。教師還是課堂教學的主持人。
導學案能夠優化教學,其實與教師的組織是分不開的。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語文閱讀課型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學情,對學習內容做適當的增補,從而使教材內容、知識和能力結構更加合理優化,提高學習的實效性。教師應適時引導、點撥,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研討交流。此外,教師還是課堂學習的參與者。學案內容的設計是否優化,是否符合學生的已有水平、知識結構,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有多高,教師都可以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課堂學習中。教師在這種參與中,及時調控學案內容,使學案設計目標更具有針對性,更加科學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二、提升教師教學科研水平,促進教師快速成長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吃透教材,深層次挖掘教材,富有啟發性地理解教材;為學生量身定做,根據學情制定教學方法;集體備課討論,積極參與制定出高質量的學案。這一系列的標準和要求,使得每一位在這種模式教學下的教師都要動起來。他們要提升深入鉆研教材的能力,在學案設計要完成課前預習的知識整理、合作探究的閱讀思考、拓展延伸中的資料收集、反饋測評中的鞏固練習等要求,在制定、編寫中他們要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內容,通過具有啟發性的引導,有層次性、梯度性的問題設計,從整體上體現教材的重點、難點,使知識能條理化、系統化和整體化,使學生明確目標,最大限度地優化課堂教學。
三、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效率
學案教學實施情況因地域有所差異。筆者對陜西省延安市志丹縣高級中學高一年級的學案教學進行了為期五個月調查,本次調查采用隨機問卷調查法,依據高一年級學生成績,隨機抽取兩個普通班進行調查。
關于學案教學的授課模式,59%的學生表示不喜歡也不討厭,16%的學生表示喜歡目前的教學方式,8%的學生表示討厭目前的授課方式。這些數據表明,學案教學作為新課背景下教育改革成果,在最初實施過程中會遇到挫折,需不斷地改善和提高,由于學生能力各不相同,學案設計應該考慮到實際的教學情況,需設置一定的層次,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劃分不同任務的等級,這樣使能力較高的學生進一步發展,中等生能基本達成學習目標,學困生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調查通過學案教學讓學生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42.6%的學生認為獨立自主學習意識得到提高,45.9%的學生認為團隊合作精神得到提高,39.3%的學生認為組織溝通意識得到提高,32.7% 的學生認為英語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從這一數據來看,學案教學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英語意識及團隊合作精神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這表明在今后的學案設計中要重視培養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能力。
關于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和學案教學方式區別,筆者進行相關調查,調查結果表明52.5%的學生認為學案教學和傳統的教授模式的區別在于英語課堂上的師生合作交流多,民主氣氛濃厚。49%的學生認為節奏快,容量快,跟不上節奏,36.1%的學生認為學案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教師上課講課重復的次數減少,根據這一數據我們可以認識到新課改背景下,學案教學模式對于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具有推動作用。教師在編制學案時應充分考慮到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增加師生交流。
學案練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學生采取哪些措施時,調查結果顯示14.8%學生會主動請教老師,27.9% 的學生會選擇請教小組成員,39.3%的學生會選擇自己查相關資料和參考書目,另外24.6% 的學生不會請教任何人。學生主動請教老師問題的比例相對較低,這反映出通過學案教學,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意識不斷加強,遇到問題能夠主動思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然而從選擇不請教任何人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被動性,因而,在學案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多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學案的設計方面,應多設置些小組合作的題目和內容,這樣便于促進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筆者在調查過程中設置了兩個問題,其一“對未來兩年的高中生活你有怎樣的規劃”,60%的學生認為背誦單詞和記憶語法是基礎,50%的學生提出上課認真聽講,用心學習英語,很多學生提出要加強閱讀和語法方面的訓練,因而在學案編制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對語法和閱讀方面的需求,此外,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應該采取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學困生來說可以適當降低學習任務的難度,讓他們能逐漸達到基本的學習目標,對于優秀學生來說,除達到基 本的教學目標之外,應增加相應訓練以促進他們在知識深度方面的拓展。
針對“對于目前的學案教學,有怎樣的建議”的問題時,一半學生做出了回答,他們提出了幾點建設性的建議。第一,時間安排,學案教學首次在志丹縣高級中學實施,高一年級的所有科目都采取學案教學的方式,課程多,時間緊張,發下來的學案不能有效地完成,小組內部成員抄襲成風,學案教學失去了原本意義。第三,學生提出上課的教學模式呆板,老師雖然采取學案教學模式,但上課方式是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差不多,主要原因在于學案教學作為新課改的一個創新成果,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到新的學案教學模式的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第四,學生提出課堂秩序混亂導致學案教學不能有效地實施,學案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布置任務時,各個小組開始討論,部分學生把討論當成游戲,此外各個小組上講臺展示答案時,來回走動,造成整個課堂秩序一片混亂,第五,學案的思維模式固守成規。部分學案的編制和設計都是仿照參考書目的題目,設置問題沒有挑戰性,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下降。
筆者來看,編寫學案應該注重三個原則(1)以學生為主體,側重學生自學自練和自思。(2)關于問題設置,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促進學生深入學習,但問題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問題的難度,只有面對難度適中的問題學生的思維才最活躍,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才最高(趙加琛、張成菊,2009)。(4)層次性原則。學生的水平有著很大的差異性,這樣我們可以結合學案的運用把分層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結合起來,用分層學習來促進個性學習,盡可能地使每個學生都能在不低于個體的實際發展水平上獲得最大幅度的提高。可以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知識水平,設計必答問題,選做練習,或者將任務或練習標上難度等級,這樣就使學案有了更大彈性。(王俊,2011)(5)有些學生提出教學模式呆板,學案教學要求教師主導轉變為學生主體,老師為輔,教師在進行學案教學應從學生角度出發,設置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激發學生,調整死板的教學模式,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最后部分學生提出應該增加相關的英語學習活動,如英語角,這樣能夠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同時他們建議在課堂上增加組內討論以及小組之間的辯論,這樣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辯證性思維。然而3%的學生的回答是希望回到從前的傳統教學模式,徹底否定這種學案教學模式,筆者認為學生過去習慣了教師的“滿堂灌”,突然作為課堂的主動者,難免產生一些排斥的想法。由于學案教學的不成熟,學案教學并未發揮最大作用,隨著學案教學的深入發展,學案教學的道路也會越走越寬。
筆者對高一英語組教師也進行了相應調查,針對目前的學案需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時,28.5%的教師提出學案內容應密切關注圍繞高考考點,57.1%的教師認為學案設計應重視每個模塊知識框架,14.1%的教師認為應增加大量語法和詞匯習題訓練。這一數據反映出在編寫學案中應充分認識到將知識作為一個整體傳輸給學生,這樣便于從宏觀上把握整個知識體系。最后針對學案教學,老師們提出了寶貴建議,有老師提出“應核心設計,科學,實效,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學案設計”,應“加強與學生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交流”“內容設置應貼近考點檢測題型,體現高考熱點”另外有些教師提出具體的建議如“加強詞匯的學習,注重拓展,多設置翻譯,以練代學”“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準備編寫每一模塊的學案”“如何很好地落實學案,如何調動學生尤其是英語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些建議對于學案設計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在英語學案的編制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到學案的實效性,貼近高考熱點,同時注重學生能力拓展,重點突出,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增強學困生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性格和能力差異,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些差異性,根據這些差異性提出相應對策。
此次調查依然存在著一些漏洞,如沒有對這130名學生進行分組抽查,這會影響整個調查研究的結果和真實性,但通過這樣的調查,我們能夠發現目前新課改背景下,學案教學的編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這對將來更加有效地實施學案教學并對學案教學中的弊端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加琛,張成菊.學案教學設計[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2]王俊.“學案編制和使用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學外語教與學,2011.5
作者簡介:強燕,(1988.09―)女,漢族,陜西延安人,陜西師范大學2010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學科。
附調查問卷
各位同學,你們好!此調查問卷旨在調查學生對目前學案教學的態度從而更好促進案教學的改進,該調查遵循保密性原則,你們真實的回答將為我們提供建設性的信息,謝謝您的合作!
1.你對英語感興趣嗎?
A.非常感興趣B.感興趣 C.一般D.不感興趣
2.和以前初中上課傳統講授模式相比較,喜歡目前英語學案教學方式嗎?
A很喜歡B 喜歡C不喜歡也不討厭D 討厭
3.你認為哪些措施可以有效激發課堂上參與英語學習的興趣?可多選
A.教師多鼓勵比如多加分 B.強調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C.開展英語小組活動 D.使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
6每次發下來的學案能及時完成嗎?
A 經常B 一般C 少 D 很少
7 通過學案教學的上課模式,你感覺自己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可多選
A 獨立自主學習意識 B 團隊合作意識C 組織溝通意識 D 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
8 在學案教學課堂中,老師布置每項任務,小組都能
A 每個組員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 B英語學得比較好的幾個人參與 C 沒人愿意參與
9 做學案中遇到困難,你會怎么樣?
A.主動請教老師B.請教小組成員C.自己查有關資料D.不請教任何人
10.你認為目前的英語學案教學,與初中教學相比,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A. 教師講得少 B.節奏快,容量大 C.民主氣氛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