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體育調查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體育課;現狀;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G40-013.9]
體育是增進人們身體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而且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不久前,國家教委、國家體委、衛生部、國家民委、國家科委聯合對全國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作了普查,發現學生的耐力、柔韌性、肺活量等狀況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趨勢。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教學,如何進一步轉變教學思想觀念,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從學校培養跨世紀人才的目標和主動適應學生終身需要出發,實現由被動學向主動學轉變,體現“社會需要”與“主體需要”的協調;實現由學會向會學層面推進,體現“學技”與“終身受用”的和諧發展,這是新世紀學校體育教學努力探索的教改方向。
針對高中學生的特點,本文對高中體育課的現狀進行相關的調查分析,從而提出高中體育課改革與發展的建議。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蘭州市部分學校高中學生199名。
1.2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共發出問卷215份,回收有效問卷199份,有效率為92.6%。
訪談法:通過與部分高中學生交談,了解他們對體育課的態度。
數理統計法:對回收的有效問卷的所有數據進行數理統計。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高中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
體育課是指導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技能、增強體質,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和能力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學校體育新大綱中又鮮明的指出:“學校體育要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健康發展。”所調查的各學校高中體育課的現狀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2.1.1對體育課內容,時間安排的認識
調查表明,60.3%的男生,37.9%的女生,認為所上的體育課內容都已掌握,沒必要再重復,基本練習太多,不實用,體育課的時間安排較合理。據調查大部分高中學生喜歡課的安排在上午的的第四節和下午的第一、第三節,這很大程度上取決與高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時間安排,另一方面,要考慮與學校其他課程和其他班級體育課安排的協調。
2.1.2高中學生對安排體育課必要性的認識
調查表明,有6.5%的高中男生和9.8%的高中女生認為沒必要。
2.2高中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
經調查,11.6%的男生、37.2%的女生表示不喜歡上體育課。
2.2.1喜歡上體育課的理
2.2.2不喜歡體育課的理由
2.3高中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
2.4高中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身體反應
2.4.1體育課后的身體感覺
大部分高中學生體育課后感覺稍累,這說明體育課的強度基本合理,相當一部分身體素質很好和較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感覺輕松,而只有一小部分學生感覺稍累,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缺少鍛煉和本身身體素質較差。
2.4.2運動較激烈時的不良反應
高中男女生在進行較為激烈的運動時不良反應的比例基本相似,部分學生偶爾有不良反應,有46.3%的男生和40.1%的女生表示從未有過運動時的不良反應現象,只有少部分的學生在進行劇烈運動時有不良反應。從整體上說明,高中學生的身體狀況是良好的,在此基礎上進行適宜的、娛樂性的體育活動有利于進一步增強體質,緩解緊張的學習壓力。
2.5參加課外體育活動
大部分高中學生在學習之余參加課外體育活動,超過半數的學生偶爾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男生比女生經常,這與男生更喜歡體育活動有關,少數高中學生受學習影響從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女生的比例偏高,究其原因時由于女生喜靜性格和對待學習的態度與男生有差別,以及當前的教學條件的不足的影響。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體育改革不斷加深,高中學生對體育的價值有較高的認識,態度較積極,但對健康知識貧乏,影響著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發展。
3.1.2大部分高中學生參加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學習效率為主的目的明確。
3.1.3影響高中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的主要原因是基本練習太多、課的內容單調,體育器材缺乏,不夠自由、有趣。教材內容設置忽視學生的主體需要,存在“多、繁、深、舊、難”問題,被動體育項目較多,學生無興趣,教師不滿意,體育教學往往技術為主、以教師為中心,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限制,造成被動體育人口比例偏大。
3.1.5高中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以籃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居多。
3.2建議
3.2.1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認真貫徹實施國家教委頒發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更新體育教師的教育觀念和課程理念,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3.2.2高中體育教材的制定更應體現現代化、健康化、理論化、結構化、多樣化、趣味化、實用性、針對性。
3.2.3部分學生受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對體育缺乏正確的認識,上課紀律渙散,對此應加強教育,嚴格要求。
3.2.4由于場地器材、學生體質狀況、師資力量、師資水平等多種原因,有些課程在某一學段或某一學校無法完成,要加強課程內容之間的“置換”功能,提高課程內容選擇的自由度。
3.2.5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能力、專業技能之外,還要從政治、道德知識、能力、心理、審美等各方面提高自己,因材施教,提高體育課的有效性。
3.2.6改善體育教師待遇,提高青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體育工作相對辛苦,學校采取一定的傾斜政策來調動青年教師的積極性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王廣虎.體育教學改革必須走出四大誤區[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8,1.
對于我們自身來說,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首先是增強體力、增進健康;其次是為了消遣娛樂和精神情緒的修養、改善;再次就是為了增加社交機會,與朋友同伴交流。也有部分人是為了提高運動能力和延續學生時代形成的體育習慣。
在遇到健康問題的時候,體育人口首先想到參與體育活動,而非體育人口首先想到的事補充營養保健品、改善生活規律、加強營養等非體育手段。
帶著看看農村社會體育人口狀況,問問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目的內容及效果。我們對廣場進行體育鍛煉的群眾進行了調查。據調查,體育人口的活動項目主要有長走與跑步、羽毛球、體操、舞蹈、跳繩,體育人口在身心方面的鍛煉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其身體和心理的基本狀況明顯優于非體育人口。如各種慢性病的發病率低于非體育人口7.1個百分點。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只有非體育人口的12%肥胖的發生率低于非體育人口1.5個百分點。而有身體疲勞、體力衰退感覺的人,體育人口比非體育人口要少一半。體育人口飲酒、吸煙的比例比非體育人口要低得多。
在參加群眾體育活動點的人群中,以年長的人員為主體,女性所占比重較大,男性較小,分析其主要原因,應該是男性普遍工作比較繁重,身心比較疲勞,閑暇時間都是抓緊時間休息,很少有人出來鍛煉。活動點的活動時間-----晨晚練為主,其中晨練占80.7%,晚練占47.7%,其中有一部分活動點是晨練與晚練都開展活動的。活動點穩定性較強,常年堅持的占93.4%。64.0%的體育鍛煉者活動點的活動時間不隨四季的變化而變化,活動時間最長的季節是5—10月份。每天活動時間在2小時以內的占總數的57.8%,在2小時以上的占總數的42.2%。
據調查,影響居民參加活動的主觀原因,其中缺乏興趣的占45.2%,認為“沒有必要”的占18.2%認為自己“身體較弱,不宜參加體育活動”的占11.4%,學生時代就不喜歡體育活動的占11.0%,認為“體育活動不適合自己的舉止行為”占6.9%,擔心他人譏笑的占7.3%。對于影響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的客觀原因,缺少時間的占35.8%,缺少場地設施的占25.5%,精力不足的占20.8%,不懂鍛煉方法和場地遠、不方便的占8.9%,其他占11.0%。據此可見,時間與場地設施的問題依然是影響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問題。
對于我們自身來說,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首先是增強體力、增進健康;其次是為了消遣娛樂和精神情緒的修養、改再次就是為了增加社交機會,與朋友同伴交流。也有部分人是為了提高運動能力和延續學生時代形成的體育習慣。
在遇到健康問題的時候,體育人口首先想到參與體育活動,而非體育人口首先想到的事補充營養保健品、改善生活規律、加強營養等非體育手段。
帶著看看農村社會體育人口狀況,問問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目的內容及效果。我們對廣場進行體育鍛煉的群眾進行了調查。據調查,體育人口的活動項目主要有長走與跑步、羽毛球、體操、舞蹈、跳繩,體育人口在身心方面的鍛煉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其身體和心理的基本狀況明顯優于非體育人口。如各種慢性病的發病率低于非體育人口7.1個百分點。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只有非體育人口的12%肥胖的發生率低于非體育人口1.5個百分點。而有身體疲勞、體力衰退感覺的人,體育人口比非體育人口要少一半。體育人口飲酒、吸煙的比例比非體育人口要低得多。
在參加群眾體育活動點的人群中,以年長的人員為主體,女性所占比重較大,男性較小,分析其主要原因,應該是男性普遍工作比較繁重,身心比較疲勞,閑暇時間都是抓緊時間休息,很少有人出來鍛煉?;顒狱c的活動時間-----晨晚練為主,其中晨練占80.7%,晚練占47.7%,其中有一部分活動點是晨練與晚練都開展活動的?;顒狱c穩定性較強,常年堅持的占93.4%。64.0%的體育鍛煉者活動點的活動時間不隨四季的變化而變化,活動時間最長的季節是5—10月份。每天活動時間在2小時以內的占總數的57.8%,在2小時以上的占總數的42.2%。
據調查,影響居民參加活動的主觀原因,其中缺乏興趣的占45.2%,認為“沒有必要”的占18.2%認為自己“身體較弱,不宜參加體育活動”的占11.4%,學生時代就不喜歡體育活動的占11.0%,認為“體育活動不適合自己的舉止行為”占6.9%,擔心他人譏笑的占7.3%。對于影響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的客觀原因,缺少時間的占35.8%,缺少場地設施的占25.5%,精力不足的占20.8%,不懂鍛煉方法和場地遠、不方便的占8.9%,其他占11.0%。據此可見,時間與場地設施的問題依然是影響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來,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體育消費額等有所改善,政府為改善群眾健身活動的條件作了大量工作。但是,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場地設施及資金短缺問題依然是困擾群眾體育發展的關鍵問題。
調查表明,人們的體育意識在不斷加強,參加體育活動的場所也大體不一,有20%的人在馬路上鍛煉,5%在家里,20%在學校,45%在廣場,10%則以其他的方式進行鍛煉。由此可見,在廣場參加活動的人較多,這是由于廣場的設施比較齊全而且鍛煉的氛圍也好,而還有大部分人在學校,馬路上進行身體活動,這也是現在人們進行體育活動的心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