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航空物流工作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實施省委“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和市委“創業創新、走在前列”戰略部署,按照“依托機場、接軌空港、發展”的要求,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招商標準,統一優惠政策,統一管理”的原則,以發展航空物流業、高端服務業、臨空高附加值制造業和航空產業為重點,推動空港經濟區的規劃、建設、招商和管理,努力構筑“空港經濟區空港輻射區”圈層擴散式的空港經濟發展格局。
二、發展目標
空港經濟區主要指濱海新城,以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為主軸,以上海浦東(虹橋)國際機場、寧波櫟社國際機場為兩翼,努力建成功能完善、以航空運輸為主陸路水路運輸為互補、以空間相對集中的高附加值臨空產業為基礎、以先進物流技術為支撐的環杭州灣重要綜合配套產業園。空港輻射區為空港經濟區外的全市其他區域,與空港經濟區不斷融合、互動發展。
到2015年,空港經濟區重點特色產業發展初見成效。全區完成GDP1500億元,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增加值600億元,累計固定資產投資2000億元,年創稅收200億元。
到2020年,空港經濟區特色產業布局初具規模,GDP、第三產業增加值和年創稅收比2015年翻一番。
三、重點產業
(一)航空物流業。主要培育發展空港物流為主的現代物流。圍繞濱海新城、中國輕紡城等國際物流需求,適度發展集貿易往來、出口加工、保稅倉儲、貨運、報關、檢驗檢疫等功能于一體的國際物流服務平臺。主動承接空港物流輻射,強化與杭州、上海、寧波空港等更高層次物流平臺的戰略協作,共同構筑層次分明、分工合理的國際物流服務網絡;發展電子通訊產品、應急醫藥產品、高檔面料與服裝、工藝品、鮮活高附加值農產品等名特優商品的航空物流運輸,在主要的開發區和產業園區布設物流節點,形成聯動,支撐區域特色產業發展。進一步提升城市物流服務功能,鼓勵與航空公司、機場、貨運、第三方物流企業、客戶之間建立戰略聯盟,構建航空貨運供應配送鏈。
(二)高端服務業。主要培育發展國際商務和休閑旅游產業。建設以商務、生產為特色的總部基地,形成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短時旅游業,帶動休閑旅游業,促進旅游業與航空及其他產業要素的深度融合,著力策劃開發集聚人氣的旅游產品,培育樹立有市場號召力、吸引力的旅游品牌,推進古城旅游景區5A創建、公共服務體系配套建設。重點發展生產業,打造現代化、國際化、開放型的創業環境,吸引國際知名企業、跨國公司入園。吸引“飛地”型研究所與企業、“候鳥”型人才進區創業。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與國際接軌,提升產業國際化水平。
(三)臨空高附加值制造業。主要依托機場的航空物流輻射帶動作用,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及航空食品有關的農副產品等高附加值制造業。重點發展云計算、光通訊、物聯網、新型電子器件與節能電光源、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探索發展航空制造業,扶持研發航空材料、設備零配件等產品。促進名優茶、珍珠、香榧、高檔花卉等名特優農產品輸出和出口。
(四)航空產業。主要發展壯大航空配套產業,延伸交通運輸產業鏈,做大航空運輸地面服務、航空食品生產與配供、相關商務等非航空性業務。
四、主要工作
(一)編制布局規劃。加緊編制《市空港經濟區專項規劃》,明確市空港經濟發展的空間布局范圍、發展方向和思路。
(此項工作由市規劃局牽頭,市發改委、國土局、交通運輸局、濱海新城、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縣濱海工業區、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管委會配合實施)
(二)重抓基礎配套。按照“規劃引領、適度超前、整體配套、滾動開發”的原則,加快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最大限度地滿足項目落戶、產業發展的需要。扎實推進濱海大橋工程、濱海新城市政基礎設施、至蕭山國際機場快速通道等重大項目建設。
(此項工作由縣政府、濱海新城、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縣濱海工業區管委會共同負責,市發改委、規劃局、國土局、交通運輸局等部門配合實施)
(三)發展臨空制造業。積極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珠寶首飾、食品加工等航空指向性制造業。在緊鄰蕭山國際機場的縣通港主干道兩側、濱海新城、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臨空產業園區,生產短小輕薄、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度依賴航空物流的產品。
(此項工作由市經信委負責,縣政府、濱海新城、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縣濱海工業區、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管委會共同實施)
(四)促進工貿互動。鼓勵企業實行“主輔分離”,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研發創意等三大生產業,積極發展會展業、中介信息、服務外包等其他生產業;促進制造業向現代服務業的滲透和轉型。加快推進集亞物流基地、港現代物流園區、中國輕紡城現代物流園、濱海物流中心、高速公路樞紐港(上虞)綜合物流基地等建設,強化物流基地功能,大力發展區域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建設現代物流倉儲,形成多層次、網絡化、信息化的物流體系。
(此項工作由市發改委負責,市經信委、各縣〈市、區〉政府、濱海新城、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縣濱海工業區、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管委會共同實施)
(五)建設“數字”。加快中國輕紡城等專業市場的轉型升級,推廣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模式。建設大容量、高速率、安全可靠的公眾骨干傳輸網。積極應用“物聯網”技術,推進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設以智能交通、智能安保、智能城管、智能社區為構架的智能化城市管理系統。加快開發區(園區)信息化建設,創建“數字園區”。加快信息技術在產品研發、制造、營銷、物流等環節和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此項工作由市經信委負責,各縣〈市、區〉政府、濱海新城、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縣濱海工業區、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管委會共同實施)
(六)推進旅游產業。大力推進古城旅游景區、鑒湖—柯巖旅游度假區、大佛寺景區5A創建,加快推進多彩華僑動漫城、鏡湖恐龍谷、諸暨長城影視網游動漫創意園、會稽山度假休閑中心、蘭亭保護整治二期工程、東湖景區改擴建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建設鏡湖新區生命健康產業園,建成以醫療保健兼有休閑養生為特色的國際性休閑保健中心。圍繞“全城游、全市游、全民游”,著力打造旅游精品,培育國際知名旅游品牌。圍繞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拉長產業鏈條,增強旅游帶動功能。
(此項工作由市旅委負責,有關縣〈市〉政府、濱海新城、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鏡湖新區管委會共同實施)
(七)發展臨空型農業。以綠色、特色消費需求為導向,發展臨空型現代農業。推進現代園藝、觀光農業、特色農產品深加工、航空食品等都市農業、創意農業、外向型農業。發展觀光體驗、科普教育、休閑娛樂等內容的都市休閑觀光農業。結合農業的生態景觀功能,適度發展創意農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此項工作由市農業局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共同實施)
(八)推進平臺建設。大力推進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吸引“飛地”型研究所與企業、“候鳥”型人才進區創業。加快建設政府與大院名校科研團隊合作共建的創新科技平臺,積極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基地建設。
(此項工作由市科技局、經濟開發區、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新城管委會分別負責,市發改委、財政局、規劃局、國土局等部門配合實施)
(九)加大招商力度。把握周邊大城市生產力布局的態勢和走向,按照“選商引資、選優引強”的思路,整合優勢資源,精心設計載體,強勢推進專題招商和聯合招商;重點引進技術含量高、帶動性強、與區域環境相適應的大項目、好項目,爭取一批“四大重點領域”優勢項目落戶。
(此項工作由市商務局、招商局負責,濱海新城、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縣濱海工業區、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管委會共同實施)
(十)強化要素保障。積極爭取土地指標,建立重大項目用地對接機制,開展銀企合作工程,確保重大項目用地、資金需求。
(此項工作由市國土局、財政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分別負責,濱海新城、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縣濱海工業區管委會共同實施)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組織領導體系。市政府建立由常務副市長擔任總召集人、各相關單位為成員的發展空港經濟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通報交流創建工作進展情況,研究部署創建工作任務。市發改委具體負責空港經濟發展工作的日常事務,并負責匯總上報有關工作情況。
(二)強化工作考核體系。將發展空港經濟工作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目標任務,建立發展空港經濟分析制度,分析現狀、改進不足,評選表彰發展空港經濟工作先進典型,增強工作責任感和榮譽感,著力營造發展空港經濟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服務過程 貨代業務 任務驅動
一、國際貨運操作課程改革理念
(一)課程簡介
《國際貨運操作》課程是物流管理和國際貿易及相關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是一門包含內容非常廣泛、實踐操作性非常強的課程。
具體來說,在貨運的進出口操作流程中,不僅涉及了貿易術語、交易流程、單證交接、貨物包裝、集裝箱設備交接、貨物裝卸船等知識,還需要熟悉基本的港口、國際貨運常見的法律法規以及常見的商務函電。因此,國際貨運課程需要學生具有貿易實務操作、海關實務操作、外貿與貨運單證操作、集裝箱拼箱和拆箱操作等實踐技能,同時還需要商務英語、國際經貿地理、國際商務法律法規等知識的支撐。廣泛的知識覆蓋面和綜合性能力標準,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設計思路
服務過程是指在企業里為完成一項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因此,服務過程導向的課程內容是來自職業行動領域里的工作過程。服務過程最能體現一個人專業知識、技術能力、職業素養的高低,一個任務或項目的完成須基于一個相對完整的工作過程。將這個實際的“工作過程”引入“教學過程”,使兩者實現有機結合,才是高職教育真正需要的“工學結合”。具體思路如下:
1、以貨代服務業務流程作為教學內容序化的主線;
2、根據任務特色劃分學習情境;
3、以學習性任務驅動學生能力提升;
4、根據崗位的能力職業資格證要求來選取教學內容。
二、基于服務過程的《國際貨運操作》課程開發步驟
(一)企業調研
歸納物流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結合課程改革的需要,我們對典型的部分國際貨運企業包括嘉里大通國際貨運公司、 崴航國際貨運公司長沙分公司、湖南浩洋國際貨運等。調研內容包括公司概況、業務范圍、作業流程、崗位對知識能力的要求、相應的職業資格等。然后以國際貨運業務流程為主線,歸納國際貨運操作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為進一步進行崗位職業能力分析作準備。 該環節是課程開發的基礎,目前,高職院校課程內容與實際脫節,問題很大程度就出在此環節上。通過調研,我們總結了該課程要達到的能力目標:能繕制貨代單證;能訂艙、報關、報檢業務;能貨物運輸和保險;能為客戶設計合理的貨運方案;能客戶索賠;國際貨運企業的一般服務流程如下表1。
(二)確定典型工作任務
工作任務分析是對國際貨運企業所對應的崗位或崗位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分解的過程,目的在于掌握國際貨運操作具體工作內容、以及完成該任務需要的職業能力。
(三)學習情境的規劃和教學內容設計
學習情境是以某一項目、產品、服務、功能等為載體,真實反映物流活動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單元,學習情境規劃是根據職業特征及完整思維分解學習領域為主題學習單元的過程,是將課程內容以某一真實企業為載體具體落實的過程。
根據工作任務細分,提煉出對應的學習領域包含基礎模塊、業務模塊、拓展模塊。每個模塊規劃出對應的學習情境如下表2:
三、基于服務過程的《國際貨運操作》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一)引導文教學法
本課程在宏觀上采用引導文教學法,提出引導問題,通過核心問題的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分析引導文所給出的重要信息,自己制訂工作計劃,實施和檢查。按六步法來做: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
本課程共設計引導12個,每一學習情境結束,按引導文布置工作任務,學生自主完成任務。以國際海運出口貨運為例:
1、資訊階段:掌握海運出口業務流程、掌握關鍵環節相關操作程序、掌握訂艙、租船,保險,報檢和報關知識。閱讀第四個學習情境中所簽訂的貨代合同。
2、計劃階段和決策階段: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搜集資料,將所采各個環節操作流程、內容和工作要點作成PPT。制定工作計劃,以公司為單位分別完成工作計劃表。
3、實施階段
(1)實施過程:訂艙操作(班輪還是租船);保險(險種選擇);報檢、報關(程序和證書);貨物出運(集港時間,交貨方式);費用結算;貨運事故處理。以上實施過程應進行單證填寫,費用計算和溝通交流。
(2)《操作指南》:查閱教材或參考書;參考工作筆記;通過福步論壇尋找前人的經驗以及提問求解: http:///
4、檢查與評估階段
(二)角色扮演法
該課程中業務流程對于從業者非常重要,在流程中往往有多個參與主體。為了加深學生對于各主體參與方式、主要主要工作內容的掌握,將通過角色扮演來進行強化。可以讓學生扮演托運人、人、承運人等角色來進行信息傳遞、單證流轉和合同簽訂等。通過角色扮演來熟知工作的流程和主要工作職責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
航空貨運角色扮演法舉例:由部分學生扮演海關、檢驗檢疫局、保險公司和航空公司相關人員,部分學生扮演出口商委托的貨代從業人員,模擬辦理相關業務的過程,以此來提升職業技能。
(三)案例討論法
采用案例教學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結合教學上的討論法來進行。比如,在講到索賠時,先把索賠的程序和注意事項一一列給學生,并進行詳細講解,然后再提供一個有關貨代索賠的案例,讓學生自己閱讀案例內容,結合學過的知識,進行思考,最后分組討論和發言,再由老師來進一步總結。采用這種方法能夠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開展積極的討論,可以發揚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通過案例,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目的,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探索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可以不斷地啟迪學生,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并且做最終的總結。學生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能夠鞏固知識。
參考文獻:
[1]《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開發探索與實踐》編寫組: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開發探索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運輸作業實務這門課程是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是從事運輸作業崗位工作的必修課程很多學校都會開設的課程,如何培養符合社會企業所需的運輸業務人才,我們中職學生的學習定位應該在哪個層面,是我們必須探討和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現行的運輸作業實務課程的教學現狀
1、缺乏實踐性訓練。在現行的運輸作業實務課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在業務操作上都呈現出技能操作水平偏弱的現象。用于實踐教學的硬件設施薄弱,導致教學環境局限于教室,對于運輸作業這門技能操作性強的課程,在這種純理論教學的環境中,根本無法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更談不上有效教學和達到讓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目標。
2、課堂教學模式過于陳舊。課堂教學模式停留于課室,處于教師為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沒有根據課程內容合理選擇教學實施的場所和教具、視頻等,因此也就只能停留于傳統的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
3、教學不能理論聯系實際。運輸作業實務課程的教師大多數是學校到學校,沒有運輸實踐工作的經歷,在講授實務實訓課程時顯得很飄渺。甚至有些老師講了多年的運輸作業實務課程,卻沒有真正填寫過運輸合同、運輸單據、投保單據等單證,教師自身的技能水平沒能滿足企業對學生的技能要求。
4、教學評價方法片面。在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比較注重結果性評價,忽略了過程性評價,然而這種評價方式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會給學生造成一些誤區,認為卷面成績高就代表學好了運輸這門課程。
二、基于模擬公司的《運輸作業實務》課程教學模式
1、“模擬公司”教學理論。模擬公司教學模式是指以模擬公司為載體,以企業經營活動為主線,學生以職業人的身份,以團隊合作的方式,按照實際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式方法具體行事,在經營體驗中構建知識、技能、情意,進而形成綜合職業能力的一種實踐教學模式。
2、基于“模擬公司仿真教學模式”的實施。基于模擬公司的仿真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采用模擬公司教學模式要確定學生能力的培養,選定教學內容,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環境,完善評價體系。
(1)確定學生能力的培養。在運輸作業實務課程教學中應用模擬公司仿真教學模式,旨在為物流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仿真的工作環境,讓學生能夠感受企業的工作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
(2)教學內容的選擇。根據工作崗位的要求及其必備的技能,確定教學內容如下:
①創建運輸公司:體驗運輸作業、選擇運輸方式。
②公路運輸業務:體驗汽車運輸、辦理接單業務、計算公路運輸運費、調度安排、配裝貨物。
③鐵路運輸業務:體驗鐵路運輸、計算鐵路運輸運費、辦理鐵路貨物接單業務、配裝貨物、處理鐵路貨運事故。
④航空運輸業務:體驗航空運輸、辦理接單業務、計算航空運費、處理航空貨運事故。
⑤水路運輸業務:體驗水路運輸、辦理接單業務、計算水運運費、水運提貨出貨、處理水運貨運事故。
⑥集裝箱運輸業務:認識貨柜、計算集裝箱運輸運費、辦理接單、裝載貨物、處理集裝箱貨運事故。
3、模擬公司仿真教學模式下采用的教學方法
(1)模擬訓練法:任課教師事先精心策劃好的與真實公司運營環境極為貼近的各種模擬訓練活動滲入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吸取從書本上難于獲得的知識與技能,并通過這種模擬訓練來不斷修正及磨練學生的行為使之逐步成熟。
(2)任務教學法:課程指導教師將在每一模塊的實訓中,根據需要選擇一個又一個的“工作任務”下達給各公司,由此來“引導”及“控制”整個訓練流程及訓練節奏。學生可以通過完成教師設計的“工作任務”來掌握專業課程的知識與技能。
(3)角色扮演法:模擬公司內部設置不同的職業崗位,學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開展相應的業務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將根據活動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4)設計教學環境:教學環境是教學活動能夠有效開展的保障,不同的教學環境會對教學的有效性造成不同的影響。運輸作業的基本工作環境就是我們教學環境設計的依據。
運輸作業實務課程的教學環境以運輸實訓室和校外企業為主。教師以物流企業運輸崗位的工作流程為導向,結合本課程的知識點,教學對象(學生)的情況整合優化課程內容,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掌握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通過到物流企業頂崗實習,學以致用,鞏固所學的技能知識,更學習了企業的先進技能與理念。
(5)教學評價:①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主體包括教師、學生、企業和社會。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可以側向于以學生的操作技能。把物流企業評價員工的標準融入學生的學習評價標準中,從企業與社會的角度去評價學生。
②評價角度多元化:可以從學生的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專業能力、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專業素質等多角度多方向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③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教學評價應“嵌入”到教學的全過程,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僅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運用知識在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水平,重視規范操作、安全文明作業等職業素質的形成。
三、基于模擬公司的《運輸作業實務》課程教學模式的實施框架
教師必須根據真實物流企業的運輸崗位設置與技能需求,以職業技能模塊式組合,并在模塊的基礎上,進一步設計出各模塊的項目任務、活動及其相應的工作事項等,即以“模塊――項目任務――活動――工作事項”組合成對應課程的實訓模塊。在實訓模塊教學當中,要求學生通過“確定項目任務――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檢查評估――歸檔或結果應用”五個階段來完成工作過程,直接在公司仿真環境中模擬各個工作崗位的運營業務活動。
下面以《運輸作業實務》這門物流專業的核心課程教學為例來闡述模擬公司仿真教學模式的應用。
1、準備階段:(1)根據運輸行業的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務內容,結合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對其進行提煉和整合,重組《運輸作業實務》的教學內容,分為“創建物流公司”、“公路運輸業務”、“鐵路運輸業務”、“航空運輸業務”、“水路運輸業務”、“集裝箱運輸業務”、“國際多式聯運業務”七個模塊,每個模塊下設計對應的項目任務、活動、工作事項。(2)建立“第三方物流模擬公司”管理中心:功能主要是對各“模擬公司”進行管理、聯接、協調,保證各“模擬公司”嚴格按照操作規則辦事,保證各“模擬公司”的業務交往能正常運作。(3)營造一個與現實第三方物流企業盡可能相似的仿真職業環境。
2、確定項目任務: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先由指導教師把“任務書”下達到各模擬物流公司,并進行必要的前期培訓。然后各模擬公司召開工作會議,認真解讀、討論、分析任務,明確任務目標及其要求等。
3、制定計劃:由各模擬公司制定出完成任務及活動的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流程和環節,教師在技能實訓過程中適時地點撥及指導學生。
4、實施計劃:學生確定各自的角色,并按制定的計劃開展工作。在這期間,指導教師要下到各模擬公司了解各模擬公司的運作情況,了解學生出現的問題,并給予及時的引導及點撥。
5、檢查評估:根據評價表,在各模擬公司實施計劃當中,指導教師將組織一個由學生直接參與的評估小組有序地對各模擬公司完成情況進行相應的評價。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估,學生間互評,教師對任務完成的整個過程進行綜合評價。
6、歸檔或結果應用:各模擬公司在訓練中會產生和形成不少的訓練記錄及訓練成果,對這些記錄和成果,很有必要把它們按一定的分類進行歸檔。
四、基于“模擬公司”的仿真教學模式的保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