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化學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課時)
一.知識教學點
1.溶液、溶質、溶劑的基本概念
2.溶液在工農業生產中的一般應用
二.重、難、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1)培養學生利用比較的方法去認識事物的能力。
(2)建立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溶質、溶劑三者間的關系。
2.難點:(1)了解溶液的形成過程。
(2)培養學生對于實驗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疑點:透明是不是溶液的宏觀特征。
4.解決辦法:
(1)通過學生對于實驗結果的比較、分析可以歸納總結出溶液的概念,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對于實驗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利用掛圖(或模型),通過對溶液形成過程的分析,可以使學生從微觀上認識溶液。
三.教學過程
[講解]:本章重點研究有關溶液的知識,那我們先來了解溶液的概念。
[板書]:一.溶液
[教師活動]:演示實驗7-1:把泥土、植物油分別加入少量水中,振蕩后靜置。
[板書]:實驗7-1
剛加入水時
振蕩
靜置
泥土+水
上下分層
渾濁
又上下分層
植物油+水
上下分層
渾濁
又上下分層
[提問]:實驗現象有何異同?(啟發引導學生總結)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并填表。
[總結]:1.剛加入和靜置后,均上下分層。
2.振蕩后液體變渾濁。
[板書]:1.懸濁液:由固體小顆粒懸浮在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懸濁液(或懸浮液)。
2.乳濁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濁液(或乳狀液)。
[講解]:懸濁液渾濁是因為固體小顆粒引起的;而乳濁液變渾濁是因為液體小液滴引起的。
[目的]: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的能力。
[教師活動]:繼續演示實驗7-1:將蔗糖、食鹽分別放入少量水中,振蕩后靜置。引導學生描述實驗現象。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并對實驗現象加以描述:蔗糖、食鹽加入水中,在振蕩后液體澄清,靜置一段時間后也不會發生變化。
[設問]:為什么蔗糖、食鹽溶于水后和前面所做兩個實驗現象不同呢?
[講解]:(可利用彩圖或畫簡圖)把蔗糖溶于水,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擴散,隨著振蕩,蔗糖分子就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間;同理,食鹽溶于水,也是構成食鹽的小微粒(Na+、Cl-)均一分散到水分子中間。
[目的]:利用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使學生從微觀世界認識以上實驗。
[總結板書]:3.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4.溶質:被溶解的物質。
5.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129-130有關溶液溶質和溶劑的內容,思考:(1)如何根據溶液名稱來確定溶劑跟溶質?
(2)理解溶液概念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練習]:(1)教材P131第二題。
(2)區別以下液體是不是溶液:
a.硫酸銅溶于水;b.牛奶;c.高錳酸鉀溶于水;d.醋。
[目的]:加深學生對溶液、溶劑及溶質概念的理解。
[教師活動]:通過學生練習發現問題并隨堂解決,啟發學生總結:
[板書]:注意:a.溶液并非全是無色,無色不是溶液的特征。
b.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
溶劑體積≠溶質體積+溶劑體積
c.水為溶劑,不論多少,水均為溶劑。
2.溶液的應用
[學生活動]:自己閱讀教材P132,并用語言概括(舉例說明)。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總結,并啟發他們舉出更多生活中的實例。
[板書]:(1)在溶液中反應可加快反應速度。
(2)溶液對動植物生理活動有很大意義。
如:生理鹽水、眼藥水、CO2的輸送。
四.布置作業
1.教材P134第3題
2.判斷:
(1)溶液是均一、穩定、透明的混合物。
(2)均一、穩定是溶液與濁液的本質區別。
(3)某濃度的食鹽溶液,取出部分后,剩余的濃度變小。
作者:佚名來源:不詳時間:2006-12-15:38:00人:中國教案站
減小字體增大字體
§6.1鈉
【教學目標】
1.知道鈉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掌握鈉的化學性質。
3.知道燒堿的工業制法和電解的概念。
4.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以及分析、歸納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的教育和訓練。
【重點】:鈉的物理性質和有關的化學性質。
【難點】:通過鈉跟水反應的實驗,推測鈉的性質。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引言]:在第四、五章里,我們學習了最外層電子數分別為7和6的鹵族元素和氧族元素,它們都是非金屬元素。觀察元素周期表,我們不難發現在107個“席位”中,非金屬元素只占了16個,大部分是金屬元素。我們有必要學習一下金屬元素的知識。這一章,我們先學元素周期表中最左側的一族金屬元素。它們是,它們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可溶于水的堿,所以這6種元素稱為堿金屬。
[板書]:鋰(Li)、鈉(Na)、鉀(K)、銣(Rb)、銫(Cs)、鈁(Fr)
原子結構示意圖(略)
[提問]:堿金屬元素原子結構的共同點。
[指出]:堿金屬元素最外層的電子數都是1個,容易失去而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所以堿金屬元素化學性質很活潑。這節課我們主要討論鈉的性質。
[板書]:第六章堿金屬
6.1鈉
[介紹]:鈉的存在。
[實驗]:6.1(學生據此推測鈉的物理性質。)
[板書]:一、鈉
1.物理性質
銀白色固體,有金屬光澤,很軟,比煤油重,比水輕
[實驗]:6.3(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推測鈉的性質及反應產物)
[副板]:浮:鈉比水輕;
游:受到推力,說明鈉與水反應生成了氣體,氣體的推力使小球四處游動;
響:存在氣流;
紅:反應后的溶液呈堿性
球:反應放熱,使鈉熔化而變成閃亮的小球,說明鈉的熔點很低。
[實驗];6.4(檢驗反應生成的氣體)
[板書]:熔點低。
2.化學性質
(1)與H2O反應
2Na+2H2O2NaOH+H2+Q
[實驗]:6.2
[板書]:(2)與非金屬反應
點燃
2Na+O2Na2O2(淡黃色)
[觀察]:被切開的金屬鈉表面呈銀白色,在空氣中很快變暗。
[板書]:常溫下,4Na+O22Na2O(白色)
點燃
2Na+Cl22NaCl
點燃
2Na+SNa2S
[提問]:鈉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里?
[板書]:(3)與酸反應
2Na+2H2O2NaOH+H2
NaOH+HClNaCl+H2O
2Na+2HCl2NaCl+H2(反應太劇烈,不能用以制取氫氣。)
(4)與鹽反應
[設問]: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產物是什么?
[實驗]:
[板書]: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Cu(OH)2+Na2SO4
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
3.用途(略)
[作業]:(略)
第2課時
[板書]:二、過氧化鈉(Na2O2)
電子式:(略)
[實驗]:在盛有過氧化鈉粉末的試管里滴幾滴水,用香棒檢驗氣體。
[板書]:(1)2Na2O2+2H2O4NaOH+O2(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實驗]:蓬松的棉花上灑上過氧化鈉粉末后,滴一滴水(不能多)。
[指出]:該反應是放熱反應,生成的氧氣使棉花燃燒更旺。
過氧化鈉是強氧化劑,可以用來漂白織物、麥桿、羽毛等;在呼吸面具和潛水艇里,過氧化鈉還可以供給高空和海底作業人員使用,這是為什么?
[板書]:(2)2Na2O2+2CO22Na2CO3+O2
[提問]:a、鈉著火能否用水或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
b、工業上如何制取過氧化鈉?
[指出]:過氧化鈉會灼傷皮膚,熔化時與易燃物或某些有機物接觸,立即發生爆炸,使用時注意安全。
[過渡];鈉的另一個重要的化合物是氫氧化鈉,俗名叫燒堿、火堿、苛性鈉,是重要的工業原料。
[板書];三、氫氧化鈉(NaOH)
[實驗]:取少許NaOH固體,放在表面皿上,觀察。
[板書]:1、物理性質:白色固體,極易溶解于水(易潮解)
[指出]:NaOH可干燥某些氣體(除氯氣和酸性氣體CO2、SO2、HCl、H2S等)
[提問]:NaOH固體如何保存?
[板書]:2、化學性質
NaOHNa++OH-
NaOH具有堿的通性(略)。
[提問]:什么叫電離?
[板書]:電離:電解質在水分子作用下或熔化狀態下離解成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過程。(該過程不需要通電)
[講述]:NaO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以制造其他化工產品、生產紙漿、肥皂和洗滌劑等。
[板書]:3、用途:(略)
[設問]:既然NaOH這么重要,工業上如何制取NaOH呢?
[板書]:4、制法:電解飽和食鹽水
(1)電解:直流電通過電解質溶液而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
[實驗]:1、電解飽和食鹽水
2、檢驗氫氣、氧氣和OH-
[分析]:電解過程和電解原理
[板書]:(2)電解原理(作圖略)
a、陰極:與直流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
陽極:與直流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
[講述]:接通直流電源后,在電場作用下,帶正電的鈉離子、氫離子向陰極移動,帶負電的氯離子、OH-向陽極移動。
[板書]:b、電極反應
陰極上:
H+比Na+容易得電子
2H++2eH2(還原反應)
H2OH++OH-
陰極上H+不斷得到電子形成H2,促進水不斷電離成H+和OH-。由于H+轉化成H2逸出,導致溶液中OH-濃度大于H+濃度。因此在陰極附近,溶液呈堿性,即生成了NaOH溶液。
陽極上:
Cl-比OH-容易失電子
2Cl--2eCl2(氧化反應)
通電
c、電解總反應:
2NaCl+2H2O2NaOH+H2+Cl2
(3)陰極上陽離子得電子順序:反“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陽極上陰離子失電子順序:I->Br->Cl->OH->SO42-(NO3-)
[練習]:電解氯化銅溶液,寫出電極方程式和總方程式。
[介紹]:工業上電解食鹽水的方法
[作業]:(略)
§6.2酸堿中和滴定
【教學目標】
1.知道水的離子積。理解溶液的酸堿性和氫離子濃度、氫氧跟離子濃度的關系。
2.掌握一元強酸,一元強堿溶液PH值的計算。
3.理解中和滴定和原理;掌握中和滴定及其計算。
4.掌握酸堿指示劑的選用。
5.通過溶液酸堿性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對立與統一的觀點教育。通過中和滴定實驗對學生進行實驗測定、數據處理等科學方法訓練和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的培養。
【重點】:
1.溶液的酸堿性和氫離子濃度、氫氧跟離子濃度的關系。
2.一元強酸,一元強堿溶液PH值的計算。
3.酸堿中和滴定及指示劑的選用。
【難點】:中和滴定原理及操作。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大多數溶液往往呈現出不同的酸堿性。例如可樂呈酸性,而茶水呈堿性,肥皂水也呈堿性。溶液的酸堿性與水的電離有著密切的關系。
重要的化學性質和用途;
2.學會乙烯的實驗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重、難點】:乙烯的化學性質和加成反應
【教學方法】:結構推導、性質推測,實驗引導,驗證性質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引入〗:計算課本84頁12題
〖提問〗:該烴從分子組成上與乙烷有何差別?其分子的空間構型會有何變化?
〖講解〗:由于相對乙烷,它的氫原子較稀少,我們稱它乙烯
〖提問〗:去掉兩個氫原子,C原子為滿足4個價鍵,碳碳鍵將做怎樣的變化?
〖講解〗:引出C=C雙鍵和不飽和烴的概念及烯烴的概念
〖提問〗:乙烯分子的空間構型又會如何變化?
C-H鍵鍵角還會保持109028‘嗎?如何改變才穩定?
〖展示模型〗: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資源/化學圖片/烴結構和反應式/10.gif">
〖提問〗:對比乙烷和乙烯分子中鍵的參數,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乙烷(C2H6)
乙烯(C2H4)
鍵長(10-10米)
1.54
1.33
鍵能(KJ/mol)
348
615
鍵角
109º28ˊ
120º
〖師生活動〗: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引導得出結論:C=C的鍵能和鍵長并不是C-C的兩倍,說明C=C雙鍵中有一個鍵不穩定,容易斷裂,有一個鍵較穩定。(由于C=C雙鍵在形成時,新成鍵電子云受原有C-C單鍵頭靠頭重疊的電子云的影響,只能肩并肩重疊)
〖學生活動〗:書寫乙烯分子的電子式和結構式
〖講解〗:書寫注意事項和結構簡式的正誤書寫
正:CH2=CH2H2C=CH2
誤:CH2CH2
〖引言〗:目前衡量一個國家的工業化水平的標準有三個方面:(1)鋼鐵工業(2)汽車工業(3)乙烯的產量。可見乙烯工業生產的重要地位,因為它是許多藥品、合成材料等產品的母體,與石油工業的發展緊密相連。那么,在實驗室如何制取乙烯呢?我們一般要研究反應原理、裝置原理和操作原理三個方面。
〖講解〗:實驗室常用乙醇來制取乙烯,介紹乙醇分子式和結構式以及分子中的羥基及羥字的來源(氧、氫各取一半)
〖投影〗:一、反應原理
1、由乙醇變成乙烯,從分子組成的角度看,還應有什么產物?(水)
2、要從乙醇分子中去掉一個水分子,應選用什么試劑?它在反應中起了什么作用?用量又如何呢?
3、從有機物反應的特點來看,你認為要使反應快些,應用什么條件?
為何要控制溫度在1700左右?(不同溫度,產物不同)
4、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反應后的混合液為何會變黑,有時還會聞到刺激性氣味?
(先炭化,碳再和濃硫酸反應產生SO2)
二、裝置原理
1、應選用怎樣的裝置制取乙烯呢?與以前學的哪種制氣裝置相似?
2、為何加入碎瓷片?
3、溫度計有何作用?溫度計的水銀球應插在什么位置合適?(瓶底、溶液中、液面上)為什么?
4、如何收集?
三、操作原理
1、安裝順序如何?(由下到上,由左到右)
2、混合液體時是將什么倒入什么中?為什么?(乙醇倒入濃硫酸中)
3、能否在量筒中混合液體?為什么?(否,混合時放熱)
4、實驗完畢,是先撤酒精燈,還是先撤導管?(先移導管后滅燈)
〖師生活動〗:邊投影、邊討論、回答、分析,邊講解,邊演示實驗
(第二課時)
〖引入〗:直接引入
〖演示實驗〗:1、乙烯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2、乙烯通入溴水
3、點燃乙烯氣體
〖投影〗:[思考討論]
1、看到各有什么現象?說明乙烯具有什么性質?
2、乙烯如何能制成塑料薄膜?
〖師生活動〗: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講解乙烯的化學性質
一、氧化反應
(1)燃燒
(產生黑煙是因為含碳量高,燃燒不充分;火焰明亮是碳微粒受灼熱而發光)
(2)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酸化目的是增強氧化性,因生成高錳酸)
二、加成反應
X—X
H—H
H—X(必須是氣體,有水則電離,無法加成)
H—OH(必須是蒸氣)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87頁加成反應概念,指出“生成別的物質”的含義應指“生成比原來飽和的物質”
〖過渡〗:塑料是高分子材料,乙烯是小分子,如何形成高分子?當然要連接
起來,如何連接?要靠聚合
三、聚合反應
〖講解〗:加聚反應的實質是:不飽和鍵的斷裂和相互加成
不論加成還是聚合,根本原因都是含有不飽和的C=C雙鍵
〖講解〗:高分子的命名不能用系統命名法,名稱“聚乙烯”來源于原料。
生活中用來包裝食品的塑料袋是聚乙烯,如果將乙烯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用氯原子代替,聚合后成為聚氯乙烯,它就不能用來包裝食品了,因為有毒。塑料在高溫或長期光照情況下,容易老化,變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