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互聯網域名管理辦法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互動網站:域名經濟 中國
域名的角色
40年前,人類世界誕生了“虛擬新世界”――一個叫“互聯網”的無邊疆信息社會。在這里,人們分享彼此之間的信息,實現了“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個人”之間的溝通。
而實現這種信息溝通的技術工具,就是一種在1983年被開始應用,稱為“域名系統(DNS)”的尋址技術體系。這個域名系統,現在由ICANN(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所統管。全球目前一共有248個國家和地區頂級域名(英文縮寫ccTLD)和22個通用(類別)頂級域名(英文縮寫gTLD),目前尚有16個語種的多語種域名(英文縮寫IDN)已批準測試,預計2010年全球可以正常訪問,其中包括“.中國”(簡、繁體)域名。
不過,進入信息社會的人們找到互聯網的“中央管理機構”ICANN時,認為一旦找到了這個機構,所有的互聯網問題就都可以迎刃而解的想法其實不太對。因為ICANN在關于自己的角色中有一個很有趣的聲明,它除了說自己是干什么的之外,主要都在說自己“不負責什么”:“不負責內容控制、不負責阻止垃圾郵件、不負責上網。”總之,它讓大家明白自己是一個角色很有限的機構。倘若要提國際上“對互聯網的管理”,除了ICANN之外,還有管技術標準的I-ETF,管知識產權的WIPO,管標準的ISO,還有互聯網協會ISOC、W3C、國際電聯等等。因此,如果有人提出“打破美國互聯網域名與地址分配機構對互聯網管理的壟斷地位”這樣的觀點,估計是有點問題,因為ICANN對互聯網的管理從來沒有取得過壟斷地位。
ICANN的監管
當然,自從ICANN成立以來,它已經依據同域名注冊商簽訂的《注冊商認證協議》RAA里面的合同條款要求,提前同多家注冊商解約。例如:2009年11月25日宣布同三家注冊商解約,一年來還有同兩家涉及案件公司(其中一家是由中國人注冊的公司Onlinic)提前解約。而在2008年10月3日,ICANN給北京新網互聯等兩家公司發出違約通知書,要求他們“限期15天解決域名數據庫(Whois)調查工作”。這兩家注冊商違反了ICANN注冊商認證協議RAA中的第3.7.8款,這個條款要求注冊商“……接到任何人有關已注冊的域名的聯系信息不準確的通知后,相應的域名注冊商要對投訴的不準確問題采取合理的步驟進行調查。如果注冊商掌握了被投訴域名信息不正確后,注冊商應該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修正。”如果北京新網互聯等兩家公司無法修正上述通知中違反合同條款行為,可能采取包括終止合同的措施。
由此可知,ICANN的域名體系是通過監管注冊商依《注冊商認證協議》的條款而實現的。
中國的監管
我們再回顧一下歷史:1997年5月30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互聯網絡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授權中國科學院組建和管理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同年6月3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成立,.CN、域名開始接受注冊申請。1999年,第一批ICANN注冊商開始在中國市場開展注冊活動。換句話說:在中國市場上,有國外公司負責運營管理的通用(類別)頂級域名,例如.com、.net等,也有作為我國域名注冊管理機構CNNIC管理的域名,例如,.CN、中文.中國等。而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是我國的域名管理機構,負責制訂中國互聯網域名、地址等資源的管理及國際協調政策。現在我國最重要兩個部門法規,《中國互聯網絡域名管理辦法》、《部關于調整中國互聯網絡域名體系的公告》就是出自工信部。具體地講是:
1.頒布中國互聯網域名注冊管理機構目前已經有兩個域名注冊管理機構:一個是“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獲授權管理我國互聯網絡域名體系中3個“中文域名”\(其中,中文.cn是過渡狀態\、7個三級“類別域名”(其中和分別授權中國教育網、中國國防類別注冊網管理)、1個.cn“二級域名”、34個三級域名“行政區域名”,合計46個頂級域名。另一個是中編辦“中央編辦機關服務局事業發展中心”,獲授權負責運行管理和維護“政務”和“公益”兩個中文頂級域名,但是現在好似又改名稱為“政務和公益機構域名注冊管理中心”。
2.頒布中國互聯網域名類別例如,增加了英文“類別域名”適用于中國的國防機構;增加了“政務”和“公益”兩個中文頂級域名:政務――適用于黨政群機關、政務部門等;公益――適用于非營利性單位。
3.公布獲準從事互聯網域名注冊的服務機構截至2009年5月,獲準從事域名注冊的服務機構審批公示共有70家。它們有兩種渠道獲得批準:一是直接拿ICANN的gTLD注冊局批準協議申請備案;二是由中國互聯網域名注冊管理機構(例如CNNIC)審核通過,再報給工信部核準才能公開從事審核經營范圍內業務。工信部在從事互聯網域名注冊服務機構報審中規定:超出審批范圍將依《中國互聯網絡域名管理辦法》第五章罰則,發出罰單、公示,把罰款上交國庫。自2002年《中國互聯網絡域名管理辦法》頒布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首份罰單是2009年3月13日公示的,處罰單位是“銘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存在超范圍經營的違規行為:罰款三萬元。
產業正本清源
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尤其是手機WAP網站這類應用的產生,對互聯網實名制及域名注冊實名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月9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報道了不法分子利用虛假信息注冊域名開展網上違法活動的情況。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作為我國域名注冊管理機構,堅決支持打擊網絡不良信息,并依法采取措施堅決治理域名注冊過程中存在的虛假信息問題。在國家有關部門的領導下,CNNIC宣布12月10日起在技術和人力方面投入資源,并將建立更完備的服務管理體系,提升域名注冊信息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將繼續配合相關部門盡快查處不良域名應用,同時研究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對于媒體反映的問題,已采取了以下措施:立刻停止媒體曝光的涉黃域名解析,終止其危害。迅速查實并查處CCTV曝光的注冊服務機構新網與名富網及新網商大煌網;啟動注冊信息核查專項治理工作。
根據6月4日中國首屆域名大會CNNIC《中國域名產業報告》介紹:2008年中國域名相關產業規模逾42億元人民幣,從業人數逾十萬。正如一些專家給“域名經濟”專版賀詞所言:域名是互聯網最重要的基礎之一,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生活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互聯網經濟時代,域名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經濟價值彰顯,域名產業是創新的朝陽產業。域名經濟是伴隨互聯網經濟發展形成的新領域、新產業。普及域名經濟知識,認識域名經濟價值,交流域名經濟實踐,促進域名經濟發展,是利國利民的有識之舉。置身新經濟的江湖,豈能缺失域名的利劍。
全球增長極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域名市場的增長極。
《中國域名產業發展報告(2015年)》(以下簡稱《報告》)指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在3.14億的全球域名注冊總數中,中國占3601.9萬個,約占全球域名注冊量的11.6%,僅次于美國,是全球第二大域名市場。其中,“.CN”域名總數為1636萬,“.COM”域名為1304.1萬,構成國內注冊域名的主流。
僅2015年一年,中國新注冊域名不低于2000萬個,.CN和.COM繼續穩居前兩位,.CN為注冊量最高的ccTLD,.COM則貢獻了域名增量的62%。
2015年域名市場直接交易規模約20億元,由域名帶動的網絡服務產業規模不低于200億元。域名主要用于網站等互聯網服務,因此會拉動建站、空間、郵箱、IP地址等關系密切的基礎性互聯網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新通用頂級域注冊規模中國領先。2012年,ICANN開放新gTLD項目,再次激發了整個域名業界對中文域名的熱情。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互聯網產業研究部主任劉越介紹,在首輪申請中,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多個機構提交了70份中文字符的頂級域申請,截至2015年末已有42個寫入根區。
截至2015年底,中國新gTLD注冊量占全球份額超過四成,貢獻了全球新gTLD增量的46%,且有進一步擴大領先的趨勢。“作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中國對互聯網域名的需求潛力巨大,中文域名的潛在需求和文化優勢將逐步顯現。”劉越表示。
但是在域名注冊量大幅增長的背后,卻是應用率較低的尷尬。《報告》指出,截至2016年6月,我國域名應用率僅為12.3%。“這反映出我國域名中的大部分是由域名投資人所持有,域名空置率較高,域名應用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他說。
同時,我國域名行業的服務業態相對落后。域名占有率最高的美國擁有一批圍繞域名開展特色經營、多元經營的商業機構,如 MarkMonitor、Iron Mountain、Nominum、Infoblox等。
而長期以來,我國域名行業主要停留在注冊、交易、建站服務等傳統業務模式,產品和服務同質化明顯,以價格競爭為主。在域名品牌保護、域名解析和安全服務等領域缺少特色經營,“與美國一些領先企業存在差距。”劉越指出。
安全隱患凸顯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域名總量高速增長的同時,域名解析帶來的互聯網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域名解析系統從設計之初就建立在互信模型的基礎上,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協作體系,也是互聯網關鍵環節。
目前,域名解析故障是引起互聯網安全問題的最頻發原因之一。一方面,針對域名系統的攻擊已成為全球互聯網安全最重大的威脅之一,DDoS攻擊、域名劫持、緩存投毒等安全事件頻發,具有影響范圍廣、破壞性強的特點。
據Arbor Networks統計,DNS是全球DDos攻擊的第二大目標。另一方面,域名體系的橋梁作用被惡意利用,成為攻擊互聯網的手段之一。如反射放大攻擊利用了DNS遞歸請求等特性,以較低的成本向網絡發動巨大的流量攻擊。
各國高度重視域名解析系統安全,提升域名系統的安全性已成為全球業界協作的發力點。針對域名“緩存投毒”、“域名劫持”等安全問題,ICANN等機構及多國不斷推動DNS安全擴展協議DNSSEC在根和頂級域的部署。目前,根服務器已全部部署了DNSSEC證服務,截至2015年底,已有80.3%的頂級域名服務器部署了DNSSEC。
回歸國內,我國域名系統存在多項安全隱患,遞歸解析服務問題突出。
《報告》指出,我國二級及以下域名服務安全狀況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問題。抽樣調查發現,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網站域名約60%以上的域名系統存在安全問題,僅有17%的域名系統為良好狀態。
重要域名系統存在的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嚴重依賴于境外開源解析軟件系統,采用境外開源軟件的比例高達52.6%;重要域名解析服務缺少必備的冗余備份機制,近80%的域名解析服務少于3臺解析服務器,且超半數處于同一網段內部;重要域名解析服務與其他服務的安全隔離較差,有11.87%的服務開啟了遞歸解析;域名解析系統對DNSSEC的支持率約有66%;對IPv6的支持率不足3%。
對此,劉越指出,各域名解析服務機構需要擴展節點部署范圍,分流攻擊流量,增強整體抗攻擊能力,并不斷加大安全技術研究,建立相應的災難應急機制,提供更可靠的解析服務。
管理辦法即將出臺
一直以來,ICANN作為域名的“大管家”,負責全球域名系統的管理和根服務器的協調。
2016年10月1日,美國政府將IANA職能管理權移交給全球互聯網多利益相關方社群之后,美國政府不再擔任對IANA職能的監管角色,IANA職能由ICANN及其新設立的子公司負責運行,并接受全球互聯網多利益相關方社群的共同監督與問責。
中國互聯網域名管理以許可為核心,形成部省兩級管理機制。其中,部管互聯網根服務器(含鏡像)業務、域名注冊管理機構業務的許可,省管域名注冊服務機構業務許可。
目前,我國當前的域名管理注重“注冊審核環節”,缺乏域名解析的事前和事中管理,域名解析系統的建設水平、安全管理能力參差不齊。往往是針對域名解析系統問題,事后調查原因應急處理,多年以來,行業多方呼吁加強對域名解析的管理。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互聯網處處長裴瑋介紹,工業和信息化部在《電信業務分類目錄(2015年版)》中增設了互聯網域名服務業務類別,為遞歸域名解析服務業務的準入約束、規范經營和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域名管理辦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政府網站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進一步落實網站備案信息真實性核驗工作方案(試行)》、《關于加強互聯網域名系統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為切實保證和促進我市互聯網絡和政務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安全發展,現對我市政府系統網站域名工作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1、嚴格執行政府網站域名規范。根據**號文件要求,行政機關政府網站英文域名要以"."結尾,中文域名要以".cn"結尾,并與本行政機關的合法名稱或簡稱相適應。事業單位域名以".cn"結尾,并與本單位的合法名稱或簡稱相適應,不能申請"."域名。各單位政府網站應按上述規定采用規范的域名,目前還未使用規范域名的,請及時向中國互聯網中心(CNNIC)指定的注冊服務機構重新申請注冊域名,并將變更后的域名報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備案。
2、建立域名注冊審核、注銷報備制度。各單位在注冊啟用新域名、廢止舊域名之前須經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審核,填寫《政府系統域名注冊、注銷備案表》。7月31日前,請各單位將各自目前在用域名及域名的注冊情況進行匯總,填寫《政府系統在用域名情況統計表》,報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3、建立域名管理責任制。各單位要進一步強化域名管理工作,指定域名管理責任人,明確職責,建立域名管理臺帳,做好域名維護和續費工作。如發現域名被冒用搶注等問題,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并及時上報。
4、加強域名系統安全防護和應急工作。按照"誰運行、誰負責"的原則,加強對本單位運行管理且對外提供服務的權威、遞歸域名解析系統和域名注冊系統的安全防護和應急工作,確保本單位所屬域名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確保域名注冊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