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生語文學習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學習;興趣;情感;思維;視野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2-0245-02
在當今高科技網絡時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已經深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給現代教育帶來了很大的變革。《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的建設應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注重讀書、積累和感悟,注重整體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時應密切關注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因此,信息技術的運用,給教育的手段、方式、效果等帶來全新的變革,它改變了小學生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優化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
一、興趣的激發
《語文課程標準》建議: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針對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形象、具體的文字、圖像、聲音把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出來,用色彩、情感、疑問等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人教版《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借小竹排順流而下,帶領學生觀賞景色秀麗的江南水鄉美麗的風光,體會作者歡快的心情,萌發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一年級新生,對江南水鄉是陌生的,如何讓學生能感受到水鄉的美麗、肥沃,以致愛上水鄉?信息技術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新課伊始,筆者通過播放江南水鄉的風光(密密的樹林,綠油油的禾苗,蹦跳的魚兒,清脆的鳥鳴,竹排在清澈的水中暢游等畫面),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你為什么這么羨慕,看了畫面你想說什么等等問題。通過觀賞畫面回答老師問題,可以說學生已經對江南水鄉有了一番視覺和情感的沖擊,調動起學習的興趣了。接著學習課文就水到渠成了。
古人云:“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只有當學生對其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才會樂意去學,才會去積極思維。可見,恰當的運用信息技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教師用大量的資料口頭介紹效果要好上很多。
二、情感的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要“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應該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滲透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同時還要求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王二小》一課講述抗戰時期小英雄王二小的英勇行為,本課學習目標除了識字寫字,還有是學習王二小的機智勇敢,表達對王二小的崇敬之情。這樣的題材有一定歷史背景,離學生的生活遠,單單憑借文本要到達學習目標有一定困難。因此,筆者先介紹歷史背景,認識“兒童團員”、“掃蕩”等詞,弄懂其中含義,然后學習課文內容。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文本的基礎上,體會到敵人的殘忍,激發對王二小的崇敬之情呢?在學習課文一二三自然段后,筆者播放了動畫片《王二小》假裝為敵人帶路,最后被敵人殺害的畫面,伴隨著《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聲,筆者和學生已淚流滿面。再回到課文最后兩段:“突然,四面八方響起……就殺害了小英雄王二小”;“正在這時候……消滅了全部敵人。”學生在朗讀時前后情感明顯反差很大,前一部分低沉,為失去王二小感到無限惋惜,后一部分高昂,為消滅全部敵人、為二小報了仇感到痛快。學生的情感隨著畫面,隨著歌曲,隨著朗讀,自然流淌、奔瀉,做到形真、情深、意遠,達到心靈的“喚醒”。
三、思維的促進
筆者十分贊同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兒童是用形式、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運用,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性,充分利用信息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生動的音視頻圖像,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一年級下冊《識字6》是一組數量詞歸類識字。教學時筆者通過把數量詞分類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圖畫之中,讓學生在感受美麗景色的同時,認識事物,認識表示事物的漢字,初步感知數量詞的用法。其中,學生對“一畦秧苗,一孔石橋”感到陌生,提出質疑,為什么不用“一棵秧苗,一座石橋”?此時,最佳方法就是運用多媒體的畫面幫助思維,師圖示并講解:“一畦”與獨立的“一棵秧苗”數量上是不同的。“一孔石橋”指一個孔洞的石橋。通過圖示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讓學生在認識事物的同時認字,既能避免單個字的抽象認識,又能激活兒童大腦中的事物形象,增強形象性、生動性。這就是多媒體技術的魅力所在,它不僅能激活兒童大腦中的事物形象,增強形象性、生動性,同時還能促進兒童思維朝著更大膽、更豐富的方向不斷延伸。
四、視野的拓寬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大力推廣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在各學科課程中的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更有力的學習工具。”信息技術通過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多樣化的方式呈現大量信息,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兩極分化 原因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iscussion on the Polarization of Primary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LU Gang
(Yixing Youtang Primary School, Yixing, Jiangsu 214246)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we find language learning students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relatively common,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 the result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have a very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after learning, so we need to for language learning in primary polarization analysi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causes of polarization formed primary language is analyzed, proposed a series of response measures.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polarization;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1 小學語文學習兩極分化的分析
語文教學中的兩極分化是指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一部分學生語文成績很好,學習興趣足并且學習積極性高,因此這部分學生的語文成績會越來越好;而另一部分學生由于本身語文成績差,再加上部分教師的嚴厲批評,所以這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不高,從而導致這部分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越來越差,進而與學習好的學生之間產生兩極分化。
兩極分化會導致學生語文成績好壞的差距越來越大。我們都知道成績差的學生其語文運用能力不足,嚴重影響了語文教學的效果,然而成績好的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就一定好嗎?其實不然,一般我們所說的“成績好”是指學生考試分數高,但是語文學科是一門以應用為主的學科,因此分數高不一定代表語文能力高。由此我們看出,目前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兩極分化問題,不管是對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對成績差的學生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兩極分化會嚴重影響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
另外,分析兩極分化時我們發現,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兩極分化現象并不明顯,然而在學生升入三年級以后,學生學習的兩極分化現象會越來越明顯。因此,我們知道一定有一些特定的原因在影響著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兩極分化現象。
2 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兩極分化現象產生的原因
2.1 學生自身的因素
學生自身的因素又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學生自身心理方面的因素,其二是學生個體行為差異因素。
第一,學生心理方面的因素。首先個體是不斷發展的,個體發展過程中其心理特征會發生變化,表現在小學生身上就是:隨著個體成長小學生自主意識有了很大提高,獨立性得到很大發展,此時小學生會表現出一定的固執,會由于某些小事而喪失語文學習興趣,從而影響到其自身的語文成績。其次,隨著個體的不斷發展,小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差異逐漸加大,較低的智力水平會直接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習效果。
第二,學生行為方面的因素。首先,隨著個體的發展其學習習慣會發生改變。一些小學生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自身成績的進步;而另一些小學生會形成不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其次,學習方法的掌握程度。進入小學三年級以后,部分小學生會逐步掌握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然而,也有部分小學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造成小學生之間成績的巨大差異,進而產生兩極分化。
2.2 學生自身以外的原因
學生自身以外的影響因素主要來自教師和學校。
第一,教師方面影響學生兩極分化的因素有以下幾點:首先,教師存在錯誤的教學理念。我們都知道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然而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的學生的自主性,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合理。因為小學生自主意識不高,所以課堂中小學生不會主動與教師進行交流,而此時教師卻過分重視課本講授的教學方法,忽略了能夠增強師生交流的課堂活動的運用,從而使語文教學變得枯燥,難以取得效果。最后,教師的評價方式存在錯誤。現階段,部分教師評價學生的好壞主要依據學習成績,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就是“好學生”,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就是“壞學生”。這種評級方法太過片面,忽略了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成長,進而加重了學生之間的兩極分化。
第二,學校方面的因素。閱讀是提高語文成績的重要方法,學生在學習中除了要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外,還要多進行課外閱讀,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運用能力,這就要求學校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然而現階段部分學校沒有建立完善的圖書資源庫,所以學生無法得到更多的課外讀物,因此學生的閱讀訓練也就無從談起,從而影響到學生的語文成績,產生兩極分化。
2.3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擔負著很重要的責任。一方面,現在大多數的小學生為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父母對其過分溺愛,所以學生從小就缺乏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當孩子進入小學以后,父母意識到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此時習慣的養成已經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了,父母就把這個責任推給了學校。另一方面,一些學生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或者留守兒童,父母為了生計在外奔波,使得其對于學生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疏忽,家庭教育方面幾乎為空白,由于缺少家庭教育正確的引導,使這些學生在學習基礎以及學習習慣方面處于較為劣勢的地位。甚至有一些家庭特別困難的農村學生,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漠不關心,所以導致這些學生在學習上缺乏積極性,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2.4 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因素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語文課程教學中的全面實施,其對小學語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更注重課堂的開放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實踐性,因此新課程改革不僅對學生,而且對老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給予了老師更大的發揮空間,如果老師沒有認真備課,上課內容刻板、不生動,則很難吸引學生,久而久之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新課程改革后的語文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參與性,這使得一些思想懶惰的學生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3 避免兩極分化產生的對策
3.1 努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雖然小學生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但是這種意識還不強,因此依靠小學生自己轉變語文學習的興趣是很難的。所以,教師和學校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
首先,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改善這一現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進行知識的交流,更重要的還在于情感上的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平等對待成績好與成績差的學生,切不可過分關注成績好的學生,而忽視成績差的學生。學生感受到平等之后,便不會產生消極低沉的情緒,從而其語文學習也就更有效果。
其次,教師要多鼓勵成績差的學生。我們要改變以前對成績差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方式,要更多地采用談話、鼓勵等教育方式。教師要針對成績差學生的優點進行表揚,肯定學生哪怕十分微小的進步,從而逐漸幫助學生建立自信,進而提高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3.2 教師要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第一,小學生都是活潑好動的,單調的課堂講授會使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采用課堂講授為主、課堂活動為輔的教學方法。我們都知道課堂活動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而在小學課堂中過多的課堂活動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課堂活動變成“鬧劇”。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是要將課堂講授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然后輔以適當的課堂互動,以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新課改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法。因為在小學生學習生活中,成績好的學生會習慣性地湊到一塊,學習差的學生會湊到一塊,如果教師讓學生自主分組就會加速兩極分化的產生,所以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分組,不要按照成績分組,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兩極分化。雖然合作學習會使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但是在小組中成績好的學生會很容易成為“焦點”,成績差的學生很容易成為“背景”,因此教師要適當增加對成績差的學生的關注,多給他們鼓勵與機會,從而幫助他們融入集體中。
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分層教學。由于學生自身程度不同,使得他們對于新課程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樣。大多數老師對于教學的態度就是滿足大多數人的需要,然而這種態度可能會加劇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兩極分化現象。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嘗試應用分層教學。按照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進行分層,程度相近的學生在同一層次,這樣教師就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教學,這樣有助于小學語文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3.3 學校要加強自身硬件設施的完善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學校就是學生的另一個家,因此學校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學校要加大對圖書資源的引進開發,在學校內建立小型的圖書館,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外閱讀機會,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4 結語
小學教學中的兩極分化一直以來都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熱點,并且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所以嚴重的兩極分化會對學生以后的成長以及教育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避免兩極分化現象的出現,具體而言,我們要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變教師教學方法,改善學習教學設施等方面入手,針對不同班級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措施,通過與家長、學生之間的密切配合,避免兩極分化問題的產生。
參考文獻
[1] 徐芝梅.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3(6).
[2] 鄒卡卡.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避免學生兩極分化[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09(7).
[3] 陳常惠.小學生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的成因與對策[J].考試周刊,2012(26).
1、每天的四個“1小時保障”
每天保障做一小時的語文或數學寒假作業;
每天保障一小時的無負擔課外閱讀;
每天保障一小時的英語自學;
每天保障一小時的戶外活動或運動。
2、計劃與非計劃
如無特殊情況,每天必須完成以上計劃;
每天的計劃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靈活自由安排;
如果因外出經濟、回鄉下度假等意外安排,可臨時不予執行;
可以偶爾睡懶覺,但不要影響當日計劃的實施。
二、學習計劃
1、不參加語文、數學的培優,不請家教,相關課程自己獨立完成。
2、語文課程計劃
7月份完成暑假作業,8月中旬前檢查、改正,查漏補缺;
把自己的藏書系統再讀一遍,重點讀經濟、百科知識大全、漫畫、中外名著導讀等叢書;
假期可以自己買三本自己喜歡的任何書籍;
把以前稍顯薄弱的閱讀題的規范回答、錯別字系統復習。
3、數學課程計劃
7月份完成暑假作業,8月中旬前檢查、改正,查漏補缺;
假期完成五年級《奧數提高班》的自學,基本掌握其要領,有選擇性挑選典型題目做。
自己注意計算細心化的糾正。
4、英語課程計劃
英語學習能力和成績一般,要重點加強學習興趣和能力的培養;
把三年級和四年級的學校課本系統復習一遍,每天堅持聽劍橋英語的磁帶,時間不限;
假期把以前記得的英語單詞都記在小本子上,分類匯總;
若有興趣、有機會,可以把語音和音標接觸、鞏固一下,盡量保證發音標準。
三、活動安排
1、隨父母至少省內出去經濟一次,爭取省外經濟去一次;
2、至少去鄉下親戚家2次,體驗生活,其中爺爺家族親戚去一次,外公家族親戚去一次;
3、每天保障一小時的戶外活動或運動,散步、溜(!)冰、找小朋友玩等,要注意安全;
4、每兩天至少幫家里做一件家務事(10分鐘以上),洗衣服、擇菜、簡單做飯等;
5、一個人嘗試獨立在家呆1-2天;邀請同學或者小朋友在家玩若干次,并獨立招待;
6、每周玩電腦2小時左右,重點加強打字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