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后勤管理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優化后勤管理工作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條件
后勤員工為學生及老師營造了良好的校園環境,幫助學生培養責任意識與審美意識。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開發學生的智能,從而擴大知識面。教學設備的配備,符合科學標準,有助于學生心理的良好發展。例如,干凈的教室、衛生整潔的食堂以及規范的衛生制度等等。所以,良好的后勤工作服務也同樣可以達到教人、育人的目的。
2.優化后勤管理工作可以調動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
老師在教學中需要沒有后顧之憂,所以,老師的工作、生活環境的改善對教育也有很大意義。做好老師的后勤工作,有助于老師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教學上,這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老師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3.優化后勤管理工作使有限的教育資源得到更高的效益
后勤管理不僅為學校的發展提供物質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資源得到最大的利用效率。在有限的資源環境下,使其充分發揮增值效果,從而為辦好一流的學校提供服務。
二、如何優化后勤管理工作
1.加強設施建設,優化學習和生活環境
后勤工作的管理大多依賴于一定的硬件設施,所以,硬件設施的好壞往往是后勤管理工作得以進行的物質基礎。例如,學生的學習環境、居住環境、飲食環境等因素,都會涉及后勤工作的管理,每一項工作都會涉及多方面的細節因素。首先是學習環境,教學樓的設施、水電是否足夠安全,應急通道是否暢通等問題;其次就是居住環境,床位的安排是否妥當,水電的供應是否充足;再次就是飲食環境,餐具及桌椅是否齊備,飯菜是否可口等等。這些在很多人看來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這些小事也是需要專人去負責的,這些細微之處就反映了后勤工作是否做得完善,是否真正把學生的需要落到實處。所以,在住宿制小學,應該注意考慮到基礎設施的每個細節,保證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生活和學習。
2.完善制度建設,優化管理手段
后勤工作的管理手段是不可或缺的,雖然擁有比較完善的硬件設施,但是有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是必需的。因此,高效的執行力和科學的管理是保證學校后勤管理得以順利展開的基礎。類似于教學中所使用的電腦、多媒體、教具以及課桌椅等,學生宿舍水電的維修檢查,這對后勤管理人員來說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教室斷電情況的發生,后勤人員能否在第一時間尋找原因并進行檢修;宿舍的停水問題,維修人員也需要及時處理……這些都關乎學生的日常生活,所以,后勤管理人員需要在工作中對這些問題進行不斷完善。效率和質量是后勤工作所強調的,責任到個人,解決問題的時間以及向上級反映的渠道問題都需要相關制度進行嚴格約束。
3.提高人員素養,優化管理意識
后勤服務的對象是寄宿學生,而寄宿生賴以生活的場所需要良好的硬件設施,因此,硬件設施的好壞對學生的寄宿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甚至可以說,良好的硬件設施就是良好寄宿生活的一半。首先,要加強學校食堂建設。學校食堂建設關系到寄宿生的飲食問題,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寄宿生離開父母和家庭,要在學校里獨立生活,吃飽飯、吃好飯能讓寄宿生減少對家庭和父母的思念,進而安心學習。同時,科學豐富的飲食對正在成長身體的學生來說也非常重要。其次,要加強宿舍建設。宿舍是寄宿生就寢和課余生活的重要場所,良好的寄宿條件和溫馨的宿舍氛圍有利于學生的休息,減少學生對寄宿的抵觸情緒,讓其安心于寄宿生活,最終促進其學業的提升。要特別重視宿舍文化的建設和創新,良好的宿舍文化能夠促使宿舍內成員的團結互助,在學生心理產生家的歸屬感,相反,不和諧的宿舍氛圍會導致宿舍內矛盾重重,不利于學生安心學習。第三,要加強學生活動設施建設。寄宿生飯后活動場所僅僅局限于學校內,如果沒有豐富的活動器材和形式多樣的活動內容,單一而乏味的活動會滋生偷盜、學生矛盾等不良行為,因此,豐富的活動器材和多彩的活動內容是后勤建設的重要方面,對寄宿制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有重要作用。
二、整章建制,加強后勤管理制度建設
制度是行動的指引和監管,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寄宿制學校的良好運轉離不開后勤服務工作的高效有序,想要做好后勤服務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項后勤管理制度。本文認為可以將后勤管理制度分為三個大塊,即飲食安全管理、宿舍安全管理和水電暖基礎保障管理。飲食安全管理方面,要從食堂工作人員檢疫、食材進料監管、食品加工流程、飯菜留樣等方面確保飲食安全;宿舍安全管理方面,要從就寢制度、宿管值班制度、學生執勤制度、宿舍文化建設方案等方面入手,將學生的住宿安全放在首位,用制度確保宿舍安全;水電暖基礎保障方面,要從學生的需求和寄宿制學校的有序運轉入手,將水電暖維修、故障排查、日常維護等內容納入到管理制度當中,為常規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只有建立完善了管理制度,后勤工作才能夠有序高效的開展。
三、提升后勤人員專業素養
農村寄宿制小學由于地處偏遠,條件艱苦,加之經費短缺等原因,在教師的配置上不能夠完全滿足后勤工作的需要,這就要求現有的后勤工作人員不斷提升自我素養,勝任各項工作。首先,在人員安排上要科學合理。后勤人員因為其從事的工作比較瑣碎繁雜,也有許多體力工作,所以在在人員安排上,既要有中老年教師,也要有青年教師。其次,要定期對后勤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后勤工作中需要接觸電、水管、機械等器具,要求后勤工作人員掌握一定的機電知識,定期對他們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能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確保后勤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對宿舍管理教師進行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的培訓,提高解決宿舍矛盾的能力,形成宿舍文化創建能力,保證宿舍建設有序開展。第三,合理激勵后勤工作人員。后勤工作繁重而且比較臟和累,所以后勤人員時不時會產生抱怨和抵觸心理,做好后勤工作人員的心理調適和引導,同時科學的評價他們的工作,并給予一定的激勵,最終確保后勤工作人員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四、加強財務管理
后勤工作是學校正常運作的生命線和保障點,正如油一樣,學校的后勤工作需要資金的大量投入。學校經費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投入到了學校的后勤部門。正因如此,就更需要將資金花在該花的地方,讓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發揮它的作用。首先,學校要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嚴格控制資金的使用,從資金的使用起點到最終產生效益都要有嚴格的監管。其次,資金的使用要經過校委會的批準,杜絕領導拍腦袋決策,尤其是后勤資金的使用上,總務主任要經過多次論證之后拿出可行的方案,才能將資金落到哦實處。只有加強財務管理,在后勤工作中才能既不浪費錢財,又能合理使用資金,確保后勤工作的高效開展。
五、創新后勤管理理念
后勤管理工作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服務性”。為此,建設一支優良的后勤服務隊伍是做好后勤工作的首要條件。首先,作為領導,我們千萬不要擺架子,魯迅先生說:“俯首甘為孺子牛”,我們應做老師和學生們的“牛”———踏實懇干的服務人員,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指揮者。其實,我們越是放下架子、主動勤快地為同事們付出,就越會獲得大家的愛戴,有什么能比受到人們的愛戴更幸福的事呢?其次,要經常組織后勤工作人員進行集體學習和培訓,使他們端正思想,明確作為一名后勤工作人員,同樣也只是一名服務者,要樹立自身的服務觀念,正確認識自身工作的意義,變被動應付為主動進取,實現精神上的一大跨越,想教職工所想,做教職工所做,急教職工所急,以優質的服務態度、靈活多樣的服務形式為教育、教學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后勤工作亦然,而樹立后勤人員的服務觀念,強化他們的主動意識,這是搞好后勤工作的根本。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的標準也在逐步提高。所以,我們服務的水平和質量也要隨之提高。作為后勤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員都要認清這一形勢,更新觀念,努力營造服務工作的新局面。
二、搞好制度建設,提高工作效能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提高管理效能,就必須在人、財、物、事等各方面建立健全各項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例如,在管人方面,我們制定了《總務主任崗位職責》《食堂主管崗位職責》《鍋爐工崗位職責》等;在管財方面,我們制定了《學校財務管理制度》《財務審批制度》等;在管物方面,我們制定了《校產管理制度》《損壞公物賠償制度》等;在管事方面;我們制定了《校園管理規定》《宿舍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等。各項制度定好之后就嚴格按制度辦事,哪里有問題就找哪個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講人情,一視同仁。這樣既避免了遇事“臨陣抱佛腳”的現象,也不會使我們管理者陷入因人際關系而產生的“兩難”境地,從而很好地促進后勤工作的規范化,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開源節流,物盡其用
對于我們學校來說,錢和物都是極其有限的,如何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滿足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需要?這對我們后勤管理者來說是一個特別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而解決這一難題的最根本辦法就是開源節流,物盡其用。如何“開源”,增加學校的收入呢?我校結合實際從以下兩點入手,收到了很大的經濟效益:第一,實行學校后勤社會化。學校把小賣店、多余校內耕地等的經營權面向社會公開競標,每年可為學校贏利幾萬元,填補了學校運轉經費的部分缺口。第二,發動干部群眾捐資助學。幾年來,我校共收到捐資助學款12萬元。學校后勤管理不但要重視開源,更應注重“節流”。勤儉辦學是學校后勤工作的基本方針。為此,在管錢上,不論用錢多少,該“吝嗇”時就要“吝嗇”,可購可不購的就不購,能維修的堅決維修,能重復使用的絕不一次性使用,杜絕鋪張浪費;在管物上,必須做好各項校產的保管和維修工作,克服只管用不管修的現象,延長校產的使用壽命,其實這就是在數倍地提高教育經費的效益。但是,在為師生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需要用錢時,就要敢花錢,把小錢積成大錢,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做到錢盡其能,物盡其用。
四、增強預見,凡事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