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三字經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2012年10月,“國培訓計劃”中小學骨干教師研修項目云南師范大學初中語文班的學員們到昆明十中跟班研修,聆聽了昆明滇池渡假區實驗學校張莉敏老師的名課《名著推薦與閱讀:閱讀方法之人物評析三字經》,收獲頗豐,以課例研修志之。
【主題描述】
“名著導讀”是人教版語文的重要欄目。古人云: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名著閱讀即為本。設計這一欄目,引導學生閱讀名著,接觸人類精神高端,享受高峰體驗,“以期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引導他們愛讀書、讀好書、會讀書,達到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融會貫通、相輔相成的目的”,為學生奠定自己的精神地基。
關于名著導讀的處理,有的學?;蚴谴致蕴幚?,一點一說,學生讀一遍了事;或是干脆把這一環節略去不提。稍好一些的學校倒是建議同學買買書,也沒有具體的指導。這使語文新教材的“名著導讀”旨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思考能力與欣賞能力的初衷大打折扣。因此這樣一個問題就擺在教師面前: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名著導讀的過程中,是否要在利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知識拓展,進一步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閱讀?
【案例描述】
本節課使用的教材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冊閱讀指導名著推薦與閱讀《西游記》,學生對象為昆明十中求實校區七年級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1.了解名著《西游記》的主要內容,培養閱讀興趣;2.結合作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特點;3.懂得對名著進行情感體驗,結合名著談感受。
針對第一點目標,依靠教材就可以完成,因為教材中提供了相的資料,而對于第二、三點教學目標,就只能依靠知識的拓展來完成。本課所預想的知識拓展的方式有兩種:1.人物評價的方法介紹2.回答學生所提問題。而知識的拓展并不是獨立的,而是貫穿在以教材為基礎和主導的學習中。
【教學過程】
教師以《西游記》人物評價、作者及《西游記》簡介來導入:唐僧——心慈面善,菩薩心腸;肉眼凡胎,八十一難,功到自然成。沙僧——憨厚老實,少言寡語;埋頭挑擔,任勞任怨;流沙河畔,金身羅漢。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代小說家,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繹西游?!段饔斡洝肥撬拇竺?,一百回,西天取經,修成正果。浪漫主義杰作,最著名的虛幻神魔小說。從十九世紀開始,它被譯為日、英、法等十來種文字流行于世。引出了本課的話題——《名著推薦與閱讀:閱讀方法之人物評析三字經》。
環節一:評說西游——行走在取經路上
唐僧評說:堅定的信念,向善與大愛,向西向西再向西,無為與大勇。
時尚評說:唐僧肉眼凡胎,不能上天入地,不能除妖降魔。但是作為取經隊伍中的“領頭大哥”,他無疑是稱職的。他用他身上的佛性去召喚出三個徒弟的佛性,以堅強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成功地實現了既定目標。
環節二:人物評析的方法之一——全
優點與缺點全面評價,現象與本質全面剖析。如評析孫悟空:
1.孫悟空哪些方面分別體現了“物性”(動物特點)、“神性”和“人性”?
取名:悟—吾心
回目:第一回?搖靈根育孕源流出?搖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四回?搖官封弼馬心何足?搖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十五回?搖蛇盤山諸神暗佑?搖鷹愁澗意馬收韁
第三十三回?搖外道迷真性?搖元神助本心
第六十七回?搖拯救駝羅禪性穩?搖脫離穢污道心清
第八十三回?搖心猿識得丹頭?搖姹女還歸本性
情節:九九八十一難,修成正果。
2.他取經前后有何變化?
時尚評說:孫悟空從吳承恩筆下不斷惹禍的“壞小子”到后來除妖降魔的“革命斗士”。
他的變化告訴我們:取經的過程實則修心的過程,將本能的“我”去掉,蛻變成社會的自我,將社會的“我”去掉,蛻變成道德和價值的自我,這就是成長的意義。
環節三:人物評析的方法之二——入
走進作品,分析細節;揣摩意圖,解讀情節。
如評析豬八戒:貪吃、貪睡、貪色、貪功、貪圖享受,丑得公然、丑得明白、丑得公開、丑得本色、丑得轟轟烈烈,不以為丑的喜劇性格,凡夫俗子的人生追求,性情之清醇,生命之本真,生活之簡約。
時尚評說:悟能雖稱“八戒”,但他始終“戒”得不徹底,“戒”得不情愿。可是在行走的途中,八戒卻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由一個好逸惡勞的懶漢豬,變成了一個一心向佛的好和尚。
看到八戒,讓我們更明白:平凡也是幸福,戒去缺點就接近成功。
環節四:人物評析的方法之三——出
讀出自己,讀出社會。
課堂作業:對沙和尚用第三種方法寫時尚評析。
最后,張老師用阿里巴巴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馬云的話結束課文:“我自己最欣賞的團隊是唐僧師徒。唐僧是一個好領導,他知道孫悟空要管緊,所以要學會念緊箍咒;豬八戒小毛病多,但也不會犯大錯,偶爾批評批評就可以;沙僧則需要經常鼓勵一番。這樣,一個明星團隊就可形成?!?/p>
【案例分析】
(一)對學生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
在教學中,采用“人物評析三字經”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豐富課堂的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自然而然地擴展到名著,把學生帶進名著世界。除此之外,還要逐步向學生介紹各種閱讀方法,如讀書之前先翻翻前言、后記和目錄,對書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略讀和精讀相結合;做點讀書筆記,可以寫摘要,做批注,列提綱,制卡片,畫圖表,寫心得等。后面的名著導讀包括全書的介紹、閱讀建議、精彩片段以及對這些片段的點評,實際上是起個示范作用,引導學生從這樣幾個方面來開展有效的課外閱讀。不同類型的書,要介紹不同的閱讀方法。
(二)如何“導讀”
教材中每部書前的“導讀”,教師宜作適當補充。關于閱讀方法,我們可以采用開交流會的形式讓大家相互交流、激活。教師主要補充、指導學生如何自我管理、監控,如何寫思考性、研究性文章,或提供相關信息,解答閱讀時的困惑。教師的導讀還應包括對“思考與探究”的引申和點撥。
(三)把握較好知識教學的“度”,還要把握好閱讀的“量”
毫無疑問,激發高層次閱讀興趣,把學生帶入名著世界,讓他們掌握閱讀的方法是“名著導讀”的首要任務?!懊鴮ёx”重在“導”,導得巧妙,導得吻合學生心理,導得時機恰當,導得學生愛讀、會讀、視閱讀名著為最高精神享受,應是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通過必修課的學習,學生要“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p>
由此引發思考:五冊必修課本每冊介紹兩部名著,中外各占一部,共計10部。這還達不到《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之要求。課程標準建議教師發揮創造性和積極性,根據學生實際以及個人特長自主選擇。我們可以也應該讓學生參與選擇,最簡便實用的辦法是開學生推薦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了解來向其他同學推介名著,在相互推薦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確定所要閱讀的名著。這樣做,不僅能激發閱讀興趣、激活思維情感,而且最能保證學生的介紹權、推薦權、選擇權,更吻合學生實際。
(四)把握好閱讀時機
什么時候“導”是非常重要的,把握不好時機,往往讓學生感覺沒時間讀、沒興趣讀、讀而難入、讀而無果。實踐中我們發現,假期是最好的閱讀時間,我們也有明確的規定:選好一本好書,做好讀書筆記。
(五)設計導讀程序
每部書的導讀又可分為三個部分:背景介紹、作品導讀、思考與探究。我進行了一些嘗試:
首先,對學生講明名著導讀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閱讀名著對語文學習和自己終身發展的積極作用,讓閱讀名著成為每個學生高中階段學習的必修課。
其次,還要講求一些方法和操作步驟等,調動一切切有利因素為名著的學習與閱讀服務。作為自由閱讀的篇目,但學生一旦選定篇目,就定下來不許改變,堅持讀完整的一部,老師記錄學生選定的篇目,并在每次自由閱讀時記錄學生閱讀的進度(頁數),以此督促閱讀。
其三,以評價促閱讀。這里的評價主要是過程性評價,指在上述兩點的基礎上作的閱讀進展情況的評價。評價的主體主要是學生、老師和家長,評價的要點是閱讀的態度、進度和收獲。我們也可精選名著中的經典片段,設計好問題,將其引入試卷,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積極性。
這期留學預警指出,最近一個時期,連續發生自費出國留學人員合法權益受損害的事件。為便于廣大留學人員了解相關情況,避免遭受損失,將有關情況予以通報。希望出國留學人員加強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事先通過多種渠道全面了解國外情況,尤其是國外學校的資質、信譽等。若選擇出國留學中介辦理留學,要選擇重質量,守信譽的留學中介,同時,應審慎簽訂出國留學合同(協議),最好要求與留學中介簽訂由教育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制訂的《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委托合同(示范文本)》。
教育部通報的三起留學案例是:
一、我赴瑞士私立學校留學人員利益受損害
2003年9月,教育部曾留學預警,提醒赴瑞士私立學校留學應慎重。近來,赴瑞士私立學校留學人員利益受損害事件仍時有發生。如,有的學生在國內交了學費尚在等待簽證時就被告知學校已倒閉。有的學生到學校上課僅幾周,學校便宣布破產。還有個別酒店管理學校,只為留學人員提供很短時間的在校學習,然后即安排到餐館進行“實習”,實際上由于語言不過關,這些學生往往只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成了廉價勞動力,不可能達到出國留學的目的。
為此,提醒準備赴瑞士私立學校留學人員。第一,務必全面了解瑞士私立學校的實際情況。據了解,根據瑞士相關法律,瑞士私立學校屬企業性質,在工商管理部門進行商業注冊。聯邦教育行政部門沒有把這類學校納入其管理范疇,也不承認這類學校學生的畢業文憑。這些私立學校一旦宣布倒閉,學生可到法院,由法院進行裁決。第二,要警惕關于瑞士私立學校的各種虛假宣傳。某些酒店管理、工商管理、財經金融學校以及語言學校多是在當地工商管理部門注冊的私立學校,但卻常常冠以“大學”或“學院”名義進行招生宣傳。某些媒體和留學中介也參與虛假信息。如瑞士EIEC國際教育中心( EU LINK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 早在2005年2月就已倒閉,但該校的招生廣告至今仍出現在國內某知名網站和某留學中介的招生網頁上。第三,應通過多種渠道了解擬留學學校的實際情況,對互聯網上的招生宣傳信息務必仔細確認。建議通過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 )了解瑞士學校相關信息。另外,留學人員到達瑞士后要及時到中國駐瑞士使領館登記。一旦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應采取法律手段維護權益,必要時尋求使領館協助。
二、澳大利亞一教育機構違規辦學
據澳大利亞有關部門通報,澳大利亞皮利普公司(Pillip Australia Pty Ltd),又名墨爾本技術學院及高中部(Melbourne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High School),曾在維多利亞州進行“聯邦海外學生教育機構與課程名單(CRICOS)”注冊,成為可以在維多利亞州對海外學生授課的機構。但是,該機構嚴重違反了澳大利亞“海外學生教育服務法案(ESOS Act)”, 被聯邦教育部取消其“聯邦海外學生教育機構與課程名單(CRICOS)”注冊資格,不準其再招收海外學生或刊登招生廣告(該校目前已關閉)。據了解,經各方共同努力,原在該機構學習的中國留學人員,已得到妥善安置。但是,該機構在悉尼開辦的分校(已倒閉),未按法律在新南威爾士州注冊,屬非法機構,若有學生選擇該非法機構就讀課程,其利益不受澳大利亞“海外學生教育服務法案(ESOS Act)”規定的“海外學生學費保障計劃”的保護,學費無法退還。
為避免出現類似問題,澳方特別提醒中國留學人員在選擇澳大利亞教育機構時,務必核查其是否獲得“聯邦海外學生教育機構與課程名單(CRICOS)”有效注冊。留學人員可登錄澳方官方網站( cricos.dest.gov.au ),查詢經合法注冊的學校資質,選擇“聯邦海外學生教育機構與課程名單 (CRICOS)” 中的學校,并全面了解澳大利亞留學政策和留學生利益保護途徑等重要情況。
三、選擇波蘭波茲南酒店管理學院留學要慎重
【關鍵詞】 泛長三角 人力資源 區域一體化
一、泛長三角背景下安徽省的戰略目標和定位
“泛長三角”的概念是2008年初總書記在視察安徽時第一次明確提出的,即以上海為龍頭,把江蘇、浙江和安徽三省全部納入該經濟區。在泛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進程中,安徽省以其廉價的勞動力、土地、自然資源以及緊貼長三角、輻射內陸中原地區、交通發達的地理優勢,成為協助長三角由勞動密集成本導向向資源密集技術導向轉型、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和資本轉移的最重要、效益最高的地區。安徽的重要戰略任務就是“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主動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不斷加強同兄弟省份的橫向經濟聯合和協作”。為保證安徽省在泛長三角區域中的分工與合作的順利進行,安徽省委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優先位置,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建設人才強省。
針對以上發展目標和定位,下文將從人力資源總量、教育發展狀況、人口流動情況和就業人員三次產業分布四個方面出發,結合安徽省目前人才儲備、分布現狀以及經濟發展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對比泛長三角其他省市人力資源發展現狀,來分析安徽省目前人力資源發展現狀和主要問題,并從人力資源培養、流動、配置與合作角度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安徽省人力資源現狀及問題解析
1、人力資源總量
安徽省是人力資源大省。人口方面,截至2010年末,安徽省總人口5950.1萬人,在全國排名第八位,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科教方面,安徽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醫科大學等理工農醫齊全的眾多高校,每年為本省、本區域乃至全國都輸送了大量的優質人才;科研方面,截至2010年末,有包括中科院在內的科研機構2078個,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辦機構607個,從事研發活動人員9萬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7.4萬人,科研實力雄厚……這些優越的條件為安徽地區經濟發展所需的勞動力、高低端人才、科研人員等的供給和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客觀環境和雄厚的條件。
但是,由于安徽經濟發展條件相對落后,人們生活水平和工資水平以及福利待遇都相對較低,每年有很多人力資源外流,而本省發展所需的高端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尤其是以創新企業家、科研人才和優秀企業員工為代表的戰略人力資源,卻很難從外省引進,由此產生了巨大的人力資源供求缺口。據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2011年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本省每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才數僅為全國平均數的60%。隨著泛長三角產業往本省的轉移,以及本省優勢產業的發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生物化工行業、裝備制造工業、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對高端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旺盛,高端人才也成為該行業突破創新的重大瓶頸。
2、教育發展情況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5―2010年)公布的數據,安徽省近幾年來普通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學校數和畢業生數逐年穩步增長,普通高中學校數和畢業生數,以及每10萬人口高中階段在人數呈波動上升趨勢,而初中和小學的這三個指標由于近年來人口的控制都在逐年下降,每10萬人口幼兒園平均在校學生數基本仍然是逐年上升。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家長更加注重幼兒園等學前教育,高校升學率也在逐年增長,實現了本省教育的穩步發展和高素質人才存量的逐年增長,這為本省乃至本區域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備人力資源。但是,與其他省市橫向比較來看,安徽省在人口受教育程度上還遠遠落后于其他省市。筆者對2009年泛長三角四個省市及全國的人口受教育程度進行了比較發現:安徽未上過學的人口所占比重明顯大于另外兩省,而高中和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比重卻明顯小于另外兩省;上海是這幾組數據中,小學以下人口所占比重最小而高中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最大的地區。這一方面顯示上海人才濟濟,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本;另一方面,激烈的競爭可能會埋沒部分人才,而其工業發展所需的廉價的勞動力也可能會因此產生缺口。安徽作為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在通過發展教育、培養人才來提高自身的人力資源整體水品的同時,也要善于利用泛長三角其他省市的人力資源優勢,積極改善就業待遇,吸引泛長三角其他省市過剩的高端人才。此外,安徽省可以充分發揮廉價的勞動力優勢,做好勞務輸出,助力泛長三角地區的發展,同時增加自身的非農收入。
3、人口流動情況
據安徽省近幾年統計年鑒顯示,安徽省每年有17%以上的人口流向省外半年以上,若以15―64歲作為有勞動能力的人員,以2009年數據為基準,則在安徽省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中,大約23.07%的人口流向外省。在這些人口中,有70%以上主要流向了江蘇、浙江和上海,這進一步論證了區域人力資源協同開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泛長三角其他省市是承接安徽流動人口的重要基地,為安徽省人口外出打工提高收入創造了有力的條件。在目前普遍出現“用工荒”的情況下,安徽省人員外流的穩定性也為其他省市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勞動力。但是,統計數據顯示安徽省“十二五”時期仍然是勞動力就業的高峰期,2010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6%,尚存在很大的就業壓力。
4、就業人員分布
在按三次產業分的就業人員數方面,如表1,安徽省第一產業就業人員明顯高于全國水平而第三產業則明顯低于全國水平。而江蘇和浙江第二產業從業人員數最多,第一產業低于全國而第三產業高于全國,實現了三個產業就業人員較好的分布比例,上海從第一產業至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比例逐步增加,第三產業從業人員超過半數,可見第二、三產業是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主導產業,安徽省在非農產業上的發展明顯處于弱勢。安徽省在未來五年要實現“三次產業協調發展,農業基礎地位穩固,非農產業比重進一步提高”,就需要進一步發展第二、三產業,引導第一產業人員向第二、三產業轉移。近年來泛長三角地區其他省市非農產業向本省的轉移,為本省產業的優化發展、人力的合理流動和配置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就安徽省而言,對比本省近幾年主要年份三次產業從業人員分布情況可以發現,近幾年安徽省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三產業逐步上升,顯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農業人口解放出來從事于第二、三產業有助于發展非農經濟,創造額外收入,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但是,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所占比重仍然最高而第三產業最低,第三產業的發展主要依賴于高素質的、具有較強專業知識的人才。因此,在推進三大產業協調發展的進程中,構建合適的人力資源發展戰略,提高整個從業人員的素質,是刻不容緩的問題。
三、安徽省人力資源發展對策及建議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在泛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進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就業人員素質普遍較低,高端人才急缺,而從農業中解放出來的勞動力盡管每年有大批流入外省,仍有相當大部分由于學歷較低、就業機會稀少而面臨就業安置問題。要使安徽盡快融入泛長三角區域,順利承接泛長三角部分產業的轉移,就必須加大對人力資源的投入,制定合理的人力資源協同開發共享戰略,提高本省的人力資源水平。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人力培養方面
要提高本省的人力資源實力,首先要從人才培養方面著手,加大教育和科研投資的力度,同時要重視對普通勞動力的培養。具體包括:早日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提高大專以上學歷人口比重;大力發展“861行動計劃”中提出的支柱產業所需的高端創新型和專業人才,為技術的突破引領行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要加大對就業人口的技能培訓,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2、人力流動方面
結合安徽省和泛長三角其他區域的人力資源供求的實際現狀,安徽應發揮其比較成本優勢,輸出優質勞動力資源的同時,積極引進高端人才。一方面,要積極拓展就業渠道,完善就業人員流動機制,輸出勞動力資源,實現提高本省非農收入和滿足泛長三角勞動力需求的雙贏。另一方面,政府和企業要改善就業環境,完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積極引進、吸引和留住省外高層次人才,尤其是支柱產業和安徽省即將承接的泛長三角其他產業所需的人才。
3、人力配置方面
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安徽省要進一步提高經濟水平,實現非農經濟的發展,就需要牢牢抓住泛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契機,承接第二、三產業的轉移,同時合理配置三個產業的人力資源分布,將大部分人口從農業中解放出來,轉移至其他產業。這種配置要求政府和社會善加引導,千方百計增加就業機會,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一方面減輕就業壓力,另一方面也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
4、人力合作方面
要實現泛長三角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充分利用區域內有限的人力資源,區域內各省市必須要加強人力資源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共享機制。作為人力資源整體實力較弱的安徽省,更要加強同兄弟省份的聯系,不光在產業和經濟上實現合作,在人力資源的開發、培訓和流動、配置方面也要實現很好的合作。例如,高校之間互助合作,加強學術交流,實現優秀教師和教育資源的共享;完善勞動力輸入輸出合作機制,穩定就業渠道和勞動力的供給;實現高端人才的流動共享,在技術研究、產業轉化等方面進一步合作……安徽省作為泛長三角的重要一員,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勞動力資源、土地資源等優勢,合理引進兄弟省份的高端技術和人才,加強合作交流,共同助力泛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和經濟的發展。
(注:本文屬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AHSKF09-10D13)“戰略人力資源協同開發與泛長三角一體化”。)
【參考文獻】
[1] 安徽統計局:安徽統計年鑒(2004―2010)[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5―2010)[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
[3] 李玉江:區域人力資本研究[M].科學出版社,2005.
[4] 趙曙明:泛長三角人才培養、開發和流動機制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