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掛牌督戰工作匯報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3-4月第一書記駐村開展工作情況:
1、大力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做好流動人員排查、防疫知識宣傳、轄區消毒工作。
2、通過入戶、打電話、發微信等形式,了解務工需求及產業發展需求,修正國服系統相關數據。
3、對接農科局,上報50產業扶持金使用情況說明。
4、協助李成運處理坎邊地罰款事宜。
5、統計本村農產品并上報。
6、辦理我村養殖合作社土地備案及防疫合格證書。
8、協助辦理健康證明。
9、幫助辦理市域外醫保備案,向市衛計、醫保、民政等局咨詢市外醫院就醫費用墊付問題。
10、向鎮領導、幫扶單位、市包片領導反映我村、等戶的特殊情況及辦理合作社相關手續遇到的問題,請求幫忙協調解決。
11、協助村兩委開展“緝槍治爆”、基層組織測評等工作。
一、工作安排部署情況
教育局召開“控輟保學”工作會議后,于3月23日上午10時召開了學區人員、學校校長會議,傳達學習了局里會議精神,安排部署了學區工作。
(一)關于控輟保學工作
1.學習了*教發[2020]55號文件精神;
2.同包片人員、學校校長簽訂了控輟保學工作目標書;
3.要求學校立即召開班子成員、班主任會議,安排部署“大訪視”,詳細精準摸清底數,做到精準施策。
4.分村、分組、分工,分任務,開展“大訪視”;集中時間,集中精力,3月27日前必須完成走訪,完成造冊上報;
5.學區人員參與帶頭,一同走訪,做好監督,做好記載,做好情況反饋;
(二)關于教師清理清查工作
此項工作由學區分管的***同志全面負責,各校按*教發[2020]44號文件嚴格執行,做好宣傳,并借有利東風,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層層傳道壓力,開學讓教師按時返崗上班;對交流借調人員,如實填報表冊,按指定時間上班學區匯總。
(三)關于疫情防控工作
1.繼續落實好零報告制度;
2.各學校要隨時掌握監控好目前未返甘的1名教師和2名學生,返甘后要及時上報局疫情辦,督促做到14天的居家隔離;
3.做好疫情防控物資的采購和儲備工作,為順利開學做好充分的必要準備。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1.各學校在3月23日都召開班子成員、班主任會議,對教育局、學區會議精神做了及時的傳達,安排部署了本校工作,會議精神得到了很好落實;
2.通過學區包片人員的反饋和各校認真細致的排摸,全學區目前存在輟學風險的學生有23人(很可能2人,可能21人),這些學生大都是家庭原因,有隨母親出走的,有父母離婚了的,有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有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得,也有厭學的,學校正在想法設法做工作,采取“一對一,人盯人”的辦法,動員各種力量,掛牌督戰,保證在六月底前清零,完成控輟保學工作任務。
3.在籍不在校學生,目前全學區有308人(其中,借讀278人,休學22人,殘疾5人,其他2人);借讀學生中,學區內借讀74人,縣內外借讀204人。借讀證明、休學手續全部齊全,班主任姓名、聯系電話都能取得聯系。
4.教師隊伍清理清查情況
全學區共有教師262人,目前借調1人,交流輪崗13人,手續齊全;離崗創業2人,都辦理了離崗創業手續。其余教師全部在崗從教。
5.疫情防控情況
唐河縣是全省12個重點非貧困縣和20個掛牌督戰縣之一,有117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5555戶、34424人,目前仍有3609戶、6857名貧困群眾未脫貧。
唐河縣貧困人口最大的特點是貧困程度深,全縣建檔立卡貧困群眾中,老弱病殘、鰥寡孤獨、憨傻癡呆占比74.5%,因病、因殘致貧達88.8%,特別是剩余的6000多未脫貧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達90.9%,失能、半失能人員占53.1%。同時,全縣還有檔外五保戶7089人,脫貧監測戶和邊緣戶1740人,都存在返貧、漏評風險。
為在收官之年確保全勝,并為全面小康輕裝上陣,在確保所有貧困戶“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沒有問題的基礎上,我們查短板,強弱項,最終排查出特困人員徹底脫貧是“木桶”中最短那一塊板。為此,我們把集中供養作為脫貧攻堅“一招制勝”的法寶,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從2018年起,全力探索實施“五保集中供養”新途徑,到今年實行“四集中”兜底保障全覆蓋,唐河縣實現了從最初“兜住最貧最困之人”到確保“應兜盡兜”的轉變。
止目前,全縣已建成各類養老機構435所、床位16530個,已入住8251人,占應入住人員的112%;可以滿足“六種情形”群體和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需兜底保障對象等所有人員集中供養需求,可以實現縣有養老中心,鄉有兩所以上敬老院,村村都有幸福大院的全覆目標。
一、提升站位,加強領導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各級黨委、政府今年必須交出的合格“政治答卷”。唐河縣委、縣政府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高度重視特困群體兜底保障工作,今年以來,先后召開4次常委(擴大)會議,我和縣長數次調研算賬,查找入住積極不高的癥結所在,決定從政策上、布局上尋找破解難題的方法措施,并帶隊觀摩督導,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強力推進。我們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副書記和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的高規格領導小組,制定了《特殊貧困群體“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任務、壓實責任,為工作扎實開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二、明確任務,分類施策
我們堅持“應建盡建、應兜盡兜”原則,按照“1234”工作思路,強力推進“四集中”工作。“1”即一個目標,就是著力構建全方位、全覆蓋的“四集中”兜底保障體系,筑牢脫貧攻堅“最后防線”,夯實全面小康基礎。“2”即建好“兩院”,就是重點建好鄉級敬老院和村級幸福院,7月底前,每個鄉鎮至少建成投用兩所各容納100人以上的養老機構,其中至少有1所公辦敬老院;每個行政村原則上建成投用1所容納20人以上的幸福院。“3”即確保“三率”,就是通過落實“四集中”措施,確保全縣失能、半失能人員在鄉鎮以上敬老院入住率達到100%,已建成養老機構床位使用率達到80%以上,特困群體集中供養率達到60%以上。“4”即“四位一體”,全縣已經初步形成了以縣養老中心為龍頭、鄉鎮敬老院為主體、村級幸福院為重點、民營養老機構為補充的“四位一體”特困群體“四集中”供養模式。縣養老中心主要服務城區“四辦一鄉”集中兜底對象,鄉鎮敬老院主要服務失能、半失能兜底對象,村級幸福院主要服務不愿意離家較遠的特困群眾,民營養老機構主要服務有特殊需求的供養對象,真正照顧到了各類特困群體,實現了全覆蓋、無遺漏。
三、大力建設,狠抓管理
我們在縣財政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通過財政投資、申請專項債、社會融資等方式,整合各類資金近2億元,全部用于“四集中”建設運營。一是大投入建設。對新建鄉鎮敬老院和村級幸福大院每平米分別補助1200元、1000元,改建的每平米分別補助600元、500元,已建成的按照“三規范兩配套一提升”(即規范建設獨立衛生間、粉刷墻面、鋪設地板;配套生活必備用品和安全防護設備;提升居住條件)的標準進行改造提升,每間補助1000元。二是高水平運營。對入住養老機構的兜底對象,縣財政每人每月補助400元運營費;對失能、半失能兜底對象,每人每月分別補助護理費1200元、600元;對非特困供養人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入住供養機構每人每年補助1800元生活費,確保特困群眾入住后生活水平和幸福感“雙提升”。三是規范化管理。我們建立了三項管理機制:第一,協議進出機制。入住、退出簽訂協議,確保兜底保障對象生活時刻有管護主體;第二,全程監管機制。對兜底保障人員,堅持事前嚴格篩選,確保應兜盡兜,事中規范管理,確保困有所養,事后妥善安置,確保老有善終;第三,動態管理機制。入住人員建立“一人一檔”臺賬,隨時更新集中供養人員信息,確保養老機構高效運轉。
四、創新方法,鼓勵入住
針對部分特困群眾“集中供養就見不到錢”、“有病無法及時看”、“吃不好住不好”等顧慮,我們采取多種形式鼓勵入住,力爭實現應保盡保。一是發放“零花錢”。給入住供養機構的特困人員每年每人發放2000元“零花錢”,這項措施對存在觀望心理的兜底對象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二是讓特困人員試吃試住。由鄉鎮組織,邀請兜底對象先行免費入住,舉行熱烈的歡迎儀式,提高他們的幸福感,試住期滿后根據意愿簽訂入住協議。三是實行醫養結合。每個鄉鎮至少有一所敬老院與鄉鎮衛生院共建,衛生院院長同時兼任敬老院院長,解決了兜底對象就醫難問題,實現了“小病不跑腿、住院不出屋”。目前,我縣不少養老機構出現了爭相入住、排隊入住、“說情”入住的景象,入住特困人員最多的祁儀鎮開心老年公寓,已入住159人,全縣19個鄉鎮已經全部實現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村村全覆蓋。
五、專班推進,嚴格督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