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團隊拓展訓練方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摘 要:初中體育教學想要實現教學質量的強化,那么開展一定的拓展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拓展訓練不僅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體育知識,也可以進一步加強其體育鍛煉。首先針對拓展訓練的具體內涵作了闡述,然后就初中體育教學中拓展訓練的滲透實現提出幾點方法建議,希望可以對初中體育教師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初中體育;拓展訓練;內涵;方法建議
拓展訓練從其本質意義上來說,就是在既定訓練內容之外的一些拓展項目。拓展訓練的概念最初起源于企業管理,后來逐漸滲透到其他行業。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單純對學生進行課堂常規教學,那么對于學生的體育素養提升效果并不顯著。在融入拓展訓練之后,通過針對性、專業化的拓展,可以讓學生的體育素養得到進一步提高,從而推動初中體育教學的進步發展。
一、拓展訓練
拓展訓練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其本質意義已經產生了一定的變化。當前在教育活動中,對于拓展訓練的理解,普遍認定是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之外的拓展,即利用超出課堂的內容ρ生進行訓練,從而培養學生某些方面的能力。在體育教學中,主要教學內容是球類運動、田徑和武術這幾類,而新課標對體育教學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既可以對這幾個傳統項目巧妙利用實行拓展訓練,也可以結合學校的教學資源實際創設全新的項目實現拓展訓練,以便促進學生體育素養的提高強化。
二、拓展訓練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實現
1.構建拓展訓練方案
要想將拓展訓練切實滲透到體育教學當中,就一定要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拓展訓練的方法進行詳細編制,確保在課堂上進行拓展訓練時能夠有的放矢,不至于出現盲目教學的情況。構建拓展訓練方案,需要從拓展訓練目的、拓展訓練項目、實施流程、活動評價等方面出發,詳細完善地編制出具體的拓展訓練方案。比如,在進行籃球項目的教學時,這一教學項目既要求學生自身具備良好的籃球技能,也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團隊配合意識?;@球技巧可以通過課堂的籃球教學實現,而團隊意識則可以通過拓展訓練進行培養。對此,就可以編制詳細的拓展訓練防范,具體
如下。
拓展訓練目的:培養學生團隊配合意識,然后學生能夠在籃球項目中加強團隊配合,減少單打獨斗。
拓展訓練項目:小組綁腿跑競賽。
拓展訓練實施流程:先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從身高、運動能力以及團隊意識等方面出發,將學生劃分為4個小組。然后讓學生橫向排成一列,利用專門的綁腿用具將相鄰學生的腿綁在一起。之后,先進行單組限時跑,規定距離,讓每組學生輪流進行限時跑。在限時跑完成之后,再展開小組競賽跑,讓四個小組同時開跑,最先達到終點的小組獲勝,對獲勝小組與最后一名設定不同的獎勵和懲罰。
活動評價:先對學生拓展訓練的具體成績作出總結,然后指出學生在拓展訓練中存在的不足,同時還需要點名表揚部分做得好的學生,以此樹立榜樣對其他學生形成激勵。
2.拓展訓練具體實施
在編制了詳細的拓展訓練方案之后,最為重要的任務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具體實施拓展訓練。方案編制是比較簡單的,只需參考條件作出計劃即可。而要實際實施則會面臨不少意外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實施拓展訓練時靈活應變。
比如,上文所設計的拓展訓練方案,在實際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向學生說明所要實施的拓展訓練項目的具體內容以及綁腿跑的規則,確保學生理解到位。其次,在分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意愿,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分組需求。再次,在開展拓展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個小組的協調,尤其是一個小組在進行訓練時,教會要督促其他小組進行熱身或是原地踏步練習,避免其站在原地成為看客。最后,在實際訓練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保護,避免在拓展訓練中造成學生受傷。比如個別學生在跑的過程中出現了扭腳,這時教師應該即時暫停,讓扭腳的學生退出,讓其他學生繼續訓練。
3.拓展訓練教學評價
在體育中進行拓展訓練,適當的教學評價也是不可缺少的。針對上述的綁腿跑拓展訓練,在完成小組競賽之后,教師就可以展開訓練評價。首先,讓每個小組的學生進行自評,主要是對競賽成績作出評價,同時要分析其中的具體原因。即獲勝的小組要自己分析為什么能獲勝,失敗的小組要分析自己為什么失敗。其次,在每個小組自我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總結歸納,從而得出拓展訓練的核心思想,即團隊配合,并且結合每個小組的成績點明團隊配合的具體效用。最后,教師要從拓展訓練回歸到籃球教學上,讓學生明確籃球運動同樣需要團隊配合才能取得
勝利。
拓展訓練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實現,需要教師從拓展訓練方案編制著手,加強拓展訓練的實施和評價,確保其能夠在教學活動中發揮出最大效用。
參考文獻:
公司團建拓展訓練方案范本三篇
公司團建拓展訓練方案一
設計思路與原則
本次培訓將按照團隊組建—磨合—成長—成熟4個模塊進行設計。
第一階段創建營:尋找個人及團隊激情根源打破成員內心隔閡設立團隊核心;
第二階段熔煉營:建立團隊信任營造團隊溝通平臺化解團隊沖突;
第三階段挑戰營:打破自我設限尋找團隊潛能團隊自我目標設定與突破團隊協作配合;
第四階段卓越營:允許將領導權交給其它人鼓勵團隊以外的聯系容納意見分歧打破常規。
培訓流程
07:30-09:30【集合出發—前往****】
09:30-12:30【團隊創建—打造卓越團隊】
12:30-13:30【補充能量—午餐、休息】
13:30-16:30【景區游覽—**特色體驗】
16:30-17:00【總結分享—合影留戀】
卓越團隊--創建篇
項目名稱:破冰起航
項目介紹:破冰就是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創造良好的溝通氛圍,激發熱情與斗志。通過精心設定一系列的團隊游戲認識自我,了解團隊并快速融合在團隊之中。
團隊建設:通過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所有學員平均分配成若干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的男女比例均等、互相熟悉姓名。主動尋找自己的團隊,快速進入狀態。
卓遠團隊--熔煉篇
項目名稱:激情百分百
項目介紹:這是一個以團隊為中心的組合競技項目,項目包括:鼓動心聲、不倒森林、管道傳球、激情節拍。各小組,通過完成4個激烈有趣的團隊項目,考驗每個團隊成員之間的默契程度、溝通協作能力。
培訓目標:在大家認為不可能的情況下,達到可能的成功效果;時間一眨眼即將過去,一項任務都很難完成,何況四項呢?那就來體驗一下團隊的力量吧!我們不但能夠完成,而且比想象的還要成功,來體驗一下挑戰的刺激吧!一切皆有可能!讓你的想象變成現實,讓你的思想變為行動---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卓越團隊--溝通篇
項目名稱:急速六十秒
項目介紹:在一個限制區內(封閉的環境)放置了30張未知的數字信息;各組成員的任務是在四次進入限制區的機會,每次60秒的時間內把場內一個繩圈內1-30的數字信息卡片按照依次全部的要求交給培訓師;限制區內只允許一名隊員活動。
培訓目標:
1、體驗高速度的配合,體驗團隊成功的極大喜悅;
2、團隊內合理分工、有效計劃、強大的執行力;
3、團隊的智慧是個體的差異,只有能將個體的不同
4、聚在一起,這些差異將給團隊帶來極大的智慧;
5、競爭不是目的,雙贏可能才是最佳的選擇;
卓越團隊--挑戰篇
項目名稱:龍舟競技
項目介紹:龍舟競技又稱賽龍舟、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中國歷史上一種具有濃郁的漢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于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
培訓目標:要求隊員之間要相互信任,并合理利用信息進行團隊協作與配合,提高隊員組織、溝通和協作的能力和技巧。
卓越團隊--娛樂篇
自由騎馬:圈內騎乘
動物觀賞:馬、駱駝、鴕鳥、奶牛、梅花鹿、小白兔、山羊、山雞、孔雀、野鴨等。
水上活動:水上自行車、小天鵝、水上飛索、單人皮劃艇、水上飛碟、快艇、水上竹筏等。
射箭飛鏢:男士弓、女士弓、飛鏢、飛盤、斗牛機、打氣球等。
卡丁車:賽車手的前身,體驗F1的飚車感覺。
協力車:考驗人之平衡性與協調性。
各種球類:乒乓球、籃球、羽毛球、排球、網球等
康樂活動:卡拉OK、手動足球、臺球、象棋、圍棋、麻將、飛鏢、投籃機,WII電子游戲等。
公司團建拓展訓練方案二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員工是一家企業基礎,是一家公司的基石。此次,**戶外大本營特別為**單位職工策劃了一場戶外拓展訓練活動方案,達到增強團隊凝聚力,增強團隊協作的能力。
活動主題:凝聚你我,打造“贏”團隊
活動目的:通過這次團建打破部門之間的隔閡,改善部門之間的交流,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參與人員:各部門成員
活動地點:**田園農莊、**島**農莊、**農莊、**果蔬、**農莊
活動流程:
8:00-9:00集合前往活動基地(自駕或大巴)
9:00-9:30破冰起航,熱身分組,活躍氛圍
9:30-10:40拓展項目:無敵風火輪??简灲M織成員的主動性,建立集體節奏對團隊的重要性,個人與團隊的默契度。
10:40-12:00拓展項目:畢業墻。自我管理與定位,幫助他人進步和成長,甘于人梯的精神,團隊配合與協作
12:00-13:30在農莊用餐及午后休息
13:30-14:30拓展項目:勇闖雷區。增強自信,挑戰自我,堅強的韌性和毅力是關鍵
14:30-16:30四項娛樂活動:真人cs、射箭、劃船、新奇車
16:30-17:00活動總結,學員分享,合影留念,開心返程
公司團建拓展訓練方案三
課程心路:本著心理挑戰最大、體能冒險最小的原則設計,每項活動對受訓者的心理承受力都是一次極大的考驗,再通過專業培訓師的引導,達到熔煉團隊、完善人格的積極作用。
行程安排
08:30—09:30集合,前往****拓展訓練基地
09:30—10:30破冰熱身活動目的:初步形成團隊氣氛
10:30—12:00共同進退、*行萬里,活動目的:團隊分工,團隊創新,溝通,團隊協作,團隊承擔,步調一致
12:00—13:30午餐休息。(色香味俱全的中餐,十人一桌,九菜一湯)
13:30—15:00熱身游戲,高空斷橋,活動目的:潛能開發,突破與挑戰
15:00—16:00穿越電網,活動目的:團隊凝聚力打造
16:00—17:30畢業墻,活動目的:團隊凝聚力打造,團隊承擔,生死與共,企業團隊感恩
17:30回顧總結、發表感悟,合影留念。帶著一天最真實充滿幸福的記憶,快樂的心情啟程返回!!!
關鍵詞:民族觀教育 人際交往訓練
中圖分類號:G4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b)-0169-01
1 研究的目的意義
少數民族地區普通高職院校中,少數民族學生人數占據一定比例,民族觀教育是此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與民族類院校相比,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的少數民族學生人數又較少,民族觀教育相對不受重視,教育方式、方法也不夠靈活。同時,高職高專類院校學生素質與本科類院校相比又存在著一定差距。民族觀教育形式切忌單一、死板,需要建立更有趣、更靈活地教育方式的相關研究。
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正是一所少數民族地區的高職類院校。在該校中,少數民族學生有“抱團”現象,尤其是預科一年期間,與漢族同學交往較少,小型沖突時有發生。沖突的表象是民族問題,表象之下其實隱含著民族觀問題、人際交往心理及技巧等多方面的問題。為減少少數民族與漢族同學的交往沖突,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技巧,促進民族和諧,進行民族教育觀及大學生人際交往訓練是必要的。
2 研究的理論依據
有學者提出,民族觀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部分,同屬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進行民族意識控制。還有學者系統的提出了“民族意識控制理論”,這一理論認為民族意識,是民族問題和社會控制的中心內容。其中就主要包括了對民族知識的認知和決策意念。同時,有學者認為民族觀教育也就是一種民族認同、民族意識內化的過程。
人際交往訓練,作為團體心理咨詢的形式,主要的理論依據有學習理論、群體動力學理論、人際交往理論、人際溝通理論等。其中學習理論,尤其是行為派學習理論受認知心理學的影響,認為人的行為受到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的交互作用,觀察學習不等同于模仿,具有認知性。
故從某種角度說,民族觀教育和人際交往訓練都是一種意識內化的過程。用人際交往訓練方法將民族認同、民族意識與個人行為、個人意識結合起來,改變民族交往中的認知方式,無論是人際認知還是民族認知。
3 研究的訓練方案
3.1 訓練方案的目標
由于人際交往是存在一定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所以交往的個體必然在交往之前就必然需要一定的情感和心理準備。在存在民族差異的人際交往中,民族意識和民族情緒便成為影響到個體交往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見,交往訓練的一大任務便是使參與成員理解民族情緒、民族意識對自身人際交往的廣度和深度有一定的影響,幫助參與個體做好心理上的接納準備。
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是人通過感覺器官感知外界事物的過程。在心理學中是指通過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象等心理活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即個體思維進行信息處理的心理功能。學生民族理論形成的過程也是一個通過外部環境和學校內部生活接觸老師、同學的過程,即概念形成的過程。所以人際交往訓練的另一項任務就是使參與成員在民族概念形成的過程中形成具有民族融合性的認知方式。
3.2 訓練方案的內容
本次訓練活動計劃安排4次,每周1次,每次預計1個小時。第一次訓練包括熱身活動“大風吹”、主題活動“滾雪球”和“同舟共濟”;第二次訓練包括熱身活動“我們一定是最棒的”和主題活動“團隊建設”、“大腦結構圖介紹”;第三次訓練包括熱身活動“心有千千結”和主題活動“信任背摔”、“飛越黃河”;第四次訓練活動包括主題活動“定向越野”。
3.3 訓練方案的實施
隨機抽取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高職班級4個,共192人實施前測。測試問卷為自主編寫問卷《民族觀調查問卷》及《大學生人際關系調查問卷》,根據問卷所得總分及關鍵題得分篩選出有同質性問題的學生40人,分成實驗組20人、對照組20人。實驗組20人參與四次訓練活動,訓練活動完成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共計40人參加后測,使用問卷同前測。測試后將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兩次的問卷得分進行整理錄入,使用spss20.0進行數據整理分析。
4 研究的結果結論
使用spss進行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實驗前后問卷得分差異并不顯著,主要原因在于樣本小。研究組參與人員較少,所以在選擇被試和實驗組上就有很大限制,不能選擇大樣本進行研究。在拓展活動訓練中,指導教師只有三人,所以只能選擇小樣本進行研究。這對數據的回收和分析有很大影響,特別是使用spss進行分析的時候,小樣本的前后測T檢驗以及實驗組和對照組的T檢驗分析結果顯著性不高。結果不顯著的另一原因是交往訓練次數少,四次拓展訓練導致實驗的深度和持久性只能顯現較為細微的效果。
數據分析結果并不顯著,但實施過程中在每次主題活動后的分享會上,大部分參與學生表示內心有所觸動,對團隊協作和與他人交流的方式有所感悟,并十分希望再次參與此類活動。組織者通過切身觀察,發現部分學生隨著參與時間的推移和次數的增多,參與訓練活動時情緒和態度有明顯變化,從被動到主動,從話少到熱情。
該研究的不足主要在于,作為研究主要內容的訓練活動,其項目不夠豐富、時間不夠持久。對參與學生的追蹤調查不夠全面,未對訓練以外的生活學習進行干預,不能形成立體教育系統。
參考文獻
[1] 趙小青.大學生交往能力的訓練[J].思想理論教育,2004(10).
[2] 姜艷.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訓練―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方案的設計與實施[J].科教文匯,2008(9).
[3] 張改葉.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訓練的團體輔導活動設計與實施[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7).
[4] 王紅麗.大學生人際交往團體訓練方法探討[J].交通高教研究,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