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yōu)質軸對稱圖形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fā),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對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二課時的內容,主要教學”軸對稱”的知識。整節(jié)課,設計了五個大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對稱、感悟對稱、理解對稱、并且在欣賞的活動中體驗對稱美。
第一個活動是讓學生動手剪剪,在剪一剪中體驗對稱圖形的特點,對對稱、對稱圖形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第二個活動,設計的是讓學生“找一找”,在各種圖形事物中找一找那些是對稱圖形,那些不是對稱圖形?在找的同時,感悟到對稱圖形的特點,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對稱,到處都有對稱的事物。
第三個活動是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對稱軸,進一步理解對稱及對稱圖形的特點,接著,出示正方形、長方形、和五角星,讓學生找對稱軸,由于可找很多條對稱軸,讓學生感悟到同一個物體有不同的對稱軸,感覺到對稱的奧妙.
第四個活動,在學生了解了對稱及對稱圖形后,讓學生跟著圖片一起欣賞各種對稱物體、圖形。把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對稱及對稱圖形在課堂上進行抽象、概括后,又回到現實生活,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判斷生活中的對稱,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數學,同時,進行了美的熏陶。
第五個活動,是對學生學習的課外延伸,讓學生設計一個對稱圖形,打扮我們的教室,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力。
整節(jié)課的設計,遵循了以下原則:
一、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
皮亞杰的兒童智力開發(fā)階段理論認為:小學生主要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能力較差,也就是說形象思維活躍,邏輯思維較弱。因此,對于對稱的概念及特點,我是從直觀的,而且是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所發(fā)現的,也順應了現代教學觀念,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或體驗一種學習過程時,其聰明才智得以發(fā)揮出來,任何一種學習都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
二、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原則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小學生所學的數學都是生活中數學的抽象。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應用數學。采用以生活為源,給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學生學習的材料是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剪的窗花是用于裝飾環(huán)境的;欣賞的內容也是生活中常見的。體現了一種觀念,數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
目標:
1、通過剪一剪的實際操作,體會到軸對稱圖形的主要特點。
2、在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礎上,能正確判斷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并找到對稱軸。
3、通過剪、畫\說找的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抽象和空間想象能力。
4、通過對實物及相關圖片的欣賞,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對稱美。
課前準備:每生準備二張彩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猜圖形。
1、出示一組軸對稱的圖形,請同學猜一猜,完整的是什么?
2、說說你為什么這樣猜?
3、揭示答案。看你猜得對不對,謎底馬上揭曉。
4、看這些圖,你發(fā)現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了解軸對稱圖形的一般特點,對稱軸的兩邊完全一樣。
理解對稱軸及對稱圖形的含義。
5、假如要判斷一張紙是否是軸對稱圖形,你怎么判斷?
二、找一找,畫一畫。
1、請你歸歸類。
小組討論:哪些是哪些不是,為什么?
2、小組反饋交流。
三、欣賞。
1、你能帶著今天學的知識來欣賞嗎?
2、欣賞完了,你想說什么?
四、找生活中的對稱。
1、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對稱的圖形、物體,你能說一說嗎?
2、馬老師發(fā)現這樣一個現象,你能幫馬老師解釋一下嗎?課件出示倒影的圖片。
五、剪一剪。
1、想設計一些對稱圖形嗎?來打扮我們的教室。
想一想,打算怎么剪?
課件出示了: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五邊形、平行四邊形
我啟發(fā)學生:這些平面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稍停)別忙著發(fā)言,先想一想,軸對稱圖形有什么特點?要知道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可以怎樣做?
接著,我讓學生從信封中拿出這幾個圖形,先動手折一折,再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在匯報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很活躍,讓我驚嘆。第一個學生說:“我們小組通過折一折,發(fā)現只有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其他三個都是軸對稱圖形。”他剛說完,有一個學生舉手說:“我發(fā)現老師課件上的平行四邊形短一些,而我們信封中的平行四邊形長一些,我覺得課件上的這個平行四邊形應該是軸對稱圖形。”這個學生觀察很仔細,于是我就說:“瞧,老師用剪刀把它的長邊剪短一點點,你再折一折,是軸對稱圖形嗎?”他折了折說:“不是軸對稱圖形。”
這時候,另一個學生快速站起來反駁道:“老師,你看,我把信封中的這個平行四邊形剪短了,把它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我忙走過來一看,果然是的,原來他把信封中的平行四邊形長邊也剪短了,剪成了菱形,很是出乎我的意料。既然出現了我課前沒有預料的情況,我不能避而不談,于是借機說:“你很愛動腦筋,很不錯,你剪出的這個平行四邊形的確是軸對稱圖形,因為這是一個特殊的平行四邊形,以后你們會知道,它叫菱形,四條邊一樣長。這個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但是我們判斷的是課件上的這個平行四邊形,通過折一折,它不是軸對稱圖形。大家明白
了嗎?”
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忙說:“老師,我明白了,也就是說平行四邊形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才是軸對稱圖形,‘試一試’中的這個平行四邊形不是特殊情況,所以不是軸對稱圖形。”三(7)班的學生真的是個個出色啊,于是,我又一次豎起了大拇指,再一次進行了表揚。
本節(jié)內容是湖教版第十一冊數學第96頁“軸對稱圖形”的內容。這個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各種平面圖形的知識以后來學習的。意在感悟各種平面圖形的數學美,為以后繼續(xù)學習幾何圖形打下情感基礎,并讓學生體會幾何圖形的美在生活中的運用,從而突出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教學構想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知識應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教師應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數學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著這一思想,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設計教案。
1.實踐探究,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整個教學過程始終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2.聯系生活,尋找軸對稱圖形。
在感知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征以后,讓學生在生活中找一找有沒有軸對稱圖形并出示圖片,欣賞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的美,從而讓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價值。
3.拓展思維,創(chuàng)設軸對稱圖形。
學生學完軸對稱圖形后,讓學生運用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設計一個花壇,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二能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進一步加深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體現了新課標、新理念。
教學目標
1.理解軸對稱圖形的含義,找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創(chuàng)造出軸對稱圖形。
2.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探索與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建立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2.能夠準確地判斷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并能找出它的對稱軸。
教具準備
對稱的剪紙作品,對稱的圖片,剪刀,彩紙等。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欣賞剪紙作品:
師:我班有許多同學參加了剪紙興趣小組,他們的作品多次參加學校的展覽,你們喜歡這些剪紙作品嗎?今天我?guī)砹艘恍┳髌?我們一起欣賞。(出示剪紙作品)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圖形中的對稱美。(板書課題:對稱圖形)
2.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剪一剪
師:同學們稱是一種美,那么我這兒有一幅圖,誰能把它補充完整,使它成為一種對稱的美。(出示一個畫了一半的花瓶。)
指生上來畫完整。
師:畫得對稱嗎?有什么好辦法能使它兩邊完全對稱?
師:我有一個好辦法。(師演示:對折這張紙,用剪刀沿花瓶的線剪下,展開,即得一個對稱的花瓶)
師:現在對稱嗎?
師:你們能不能剪幾個像這樣對稱的圖形?
生剪紙。
展示生剪的作品。
師:這些圖形都對稱嗎?怎么判斷它們是對稱的?(沿著一條直線對折,看兩邊的圖形是否重合)
師:像這樣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邊圖形能夠完全重合的圖形,我們叫它軸對稱圖形(補充課題:在對稱圖形前加上“軸”)。這條折痕所在的直線叫做對稱軸。
(2)折一折
師:我們已經知道怎樣判斷軸對稱圖形了,現在我們六人一小組,打開桌上的紙袋,動手折一折,找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它有幾條對稱軸,并畫出它的對稱軸,完成下面的表格。
生分組活動,并完成表格。
匯報活動結果,學生演示說明。
師:圓有多少條對稱軸,你能說說為什么嗎?(強調每一條直徑都是它的對稱軸)
匯報討論結果。
3.總結升華,拓展應用。
(1)師: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那么多軸對稱圖形,知道了圖形的對稱美。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這種軸對稱圖形?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軸對稱圖形,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就能發(fā)現。
(2)點評作品,全課結束。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