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生復習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制定合理的復習計劃
每位同學應該根據這次復習的課程,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期末考試科目多,內容龐雜,很多同學復習起來感覺到千頭萬緒,無從下手。這就要求我們根據學科特點制定出適合于自己的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對后幾天的學習作出詳細、科學、合理的安排,以便心中有數。當然,光有計劃還不夠,還需要同學們集中精力,充分利用時間保證計劃的落實。那么時間哪里來呢?有人說一個用“分”計算時間的人,比一個用“時”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出59倍!魯迅先生正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上,把一些零散的時間“焊接”起來,才鑄就了令人羨慕的豐碑。我們要充分利用點點滴滴的時間,爭取多記幾個公式,多背一段文章,多溫習一遍老師在課上講的重點,保持這樣的“擠”的恒心與韌勁,才能把有限的時間變成無限的力量!
二、完整的看一遍教材,理清知識要點,構建知識網絡。
我們平時學習的時候,大腦中接受的是相對單一的知識點,一學期下來,許多同學會感到頭腦里裝了很多東西,很多很亂。所以在考前我們應該將平時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整理、歸納理清教材的思路,完整地把教材看一遍。這樣我們能夠在頭腦中構建起一個知識網絡,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便于知識的提取。
三、明確重點,攻克難點,側重疑點。
在對知識點進行梳理的時候我們應抓住重點、難點和疑點。對于重點應吃透,并盡可能在實際中進行運用。對于難點則要努力攻破,一方面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理解,另一方面同學之間可以加強交流,在交流中解決這些難點。而復習更重要的是查漏補缺,對于一知半解的疑點決不可輕易放過,任何問題在我們的頭腦中都不應是模棱兩可的,可以準備一本本子把平時的練習中所出現的錯誤都記錄下來,再進行一次分析,以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
四、講究方法,適當做題
復習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方法也許適用于不同的人,我們應在實際運用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同時應注意不斷地變換自己的復習方法。有時我們常會感到一種本來十分靈驗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后變得不再靈驗了,這就要求我們及時地改變方法,以不斷提高復習的效率。當然復習時適當地做題是必不可少的,可心選做不同類型的題目,在練習中使知識點得到了鞏固,運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調整心態,考前虛心考時自信
在復習時,要有虛心的心態,意識到自己還有許多不明確的知識點,還有沒完全掌握的技能方法,這樣才能在復習時深入鉆研,仔細琢磨。而在考試時同學們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努力放松自己,以必勝的信心,坦然面對考試。在復習的最后階段,我們可以將一些期末的練習題當作正式的期末考試,利用它們來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并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自己的應試技巧,從而使自己在走進正式考場時能進入一個狀態。
一、精心設計,梳理復習內容,優化復習程序
數學復習課怎么設計,顯然它和新授課有著明顯的區別。復習課應該堅持突出重點,精講精練。復習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過的知識,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1.制定的復習目標要有具體性和針對性
目標要具體。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號,例如“通過復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這樣的目標顯得太空洞,到底培養學生的哪些習慣,卻不是很清楚。一堂數學課只能按實際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某一方面的能力,太多會適得其反。目標針對性要強,目標中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要求需準確,三者之間不能混淆。如小學數學中統計圖表的復習,要將學過的統計表和統計圖進行強化和分化,防止相關或相似知識產生混淆。制定復習目標時,應注意和前面新授課中發現的問題結合起來,以利于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2.將數學知識點串聯成知識網、知識樹
復習階段應該制定好復習教案,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安排時間,合理設計內容,認真備好每一節復習課。不能搞題海戰術,更不能以教師一人講題目來包辦課堂。首先,要把教材體系中的相關數學知識進行再現,基本的數學概念,公式,方法,應該讓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并加以強化。然后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將這些基本的數學知識進行系統總結,分析,形成“知識樹”;將分散,缺乏系統性和條理性的知識,形成一個清晰的知識網絡,這也會使學生明白復習課不是可有可無的。如小學數學中的解方程中包括了用字母表示數,解簡易方程,解方程和用方程解決問題等。串聯好的知識網絡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去理解,掌握和運用。
3. 優化復習結構,精講精練,有效指導
復習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要做到把握重點,分散難點,練習的設計要有代表性。練習題的選取和設計要注重題目的難易程度,太簡單,沒有思考練習的價值,起不到復習的目的;太難,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傷害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選擇練習的時候,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的具體情況來定。處理好教師講解和學生練習的關系,教師不可一口氣講解的太多太雜;要盡可能多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予學生更多地自主復習的機會,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自己進行獨立思考。
二、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
1.重視課前的復習導入,喚起學生的興趣
數學復習課的內容大多是學生所熟知的,缺少了新鮮感。為避免學生產生學習倦怠,教師要掌握導入的技巧;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同樣會被課堂學習所吸引。要注重營造一種寬松、和諧和民主的學習氛圍,利用生動有趣的言語巧妙導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以最佳的學習狀態投入到復習中來。例在復習“千米和噸”這一單元時,可以從學生們生活實踐入手,詢問周圍同學的身高和體重,讓學生明白生活中離不開這些長度和重量的計量單位。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創設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特定情境。例如,在上低年級的復習口算時,可以創設“木偶王國”開展運動會的情境,把每道口算題設計成運動項目,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比賽,小學生很興奮,學習的熱情特別高。這樣,既有效地減少學生對于復習舊知帶來的疲勞感,又能在輕松的氣氛中開展教學活動中,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復習階段,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各不相同,教師有時難以控制復習進度,小組學習是解決這一難題的好方法。例如:小組開展編寫數學小題目來考考大家。因為每組學生都確立了明確的學習目標,他們在學習中把個人競爭變成小組競爭,形成組內合作、小組競爭的局面,增強了集體榮譽感,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強化了學生的學習的動機。通過小組學習,學生間互相啟發和交流,發揮群體協作的精神,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復習采用分層教學
改變傳統的復習方法和形式,復習課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小學生年齡特點,要有自主性、科學性、新穎性、系統性和針對性。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的特點,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因材施教,在提問、練習和布置作業時,可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采取分層設計,結合學生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做一些針對性較強的練習和對學生比較薄弱的環節進行有效地復習,避免機械重復,勞而無功。這樣每個學生各有所得,真正實現復習的目標,最終達到提高復習的效果。
三、與學生認真交流溝通,及時而有效地進行總結
一、 質量守恒法在解題中的應用
質量守恒即物質質量在發生化學反應前后不發生變化.
例1有一批氫氧化鈉樣品,經測定含水質量分數為3%,并且還含有7%的碳酸鈉.取其中5 g樣品加入到100 mL濃度為2 mol/L的鹽酸溶液中,最后加入濃度為3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將溶液調至中性.問一共需要加入多少毫升的氫氧化鉀溶液?反應完成后將溶液蒸干,能夠得到多少克固體?
1.按照通常的解題思維模式,首先我們需要計算出5 g給定氫氧化鈉樣品中各個組分以及鹽酸溶液中氯化氫的質量和物質的量:
m(NaOH)=5 g×(1-0.03-0.07)=4.5 g;n(NaOH)=4.5 g/(40 g/mol)=112.5 mmol
m(Na2CO3)=5 g×0.07=0.35 g;n(Na2CO3)=0.35 g/(84 g/mol)=4.2 mmol
n(HCl)=100 mL×2 mol/L=0.2 mol=200 mmol
2.然后我們需要列出所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反應一:NaOH+HClNaCl+H2O;
反應二: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應三:NaOH+HClNaCl+H2O
3.最后在根據各個反應的物質的量計算出所需補加的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為79.1 mmol,即26.4 mL的3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然后進一步計算出所發生的三個反應中的固體物質的物質的量,即氯化鈉的物質的量,為112.5+4.2×2+79.1=200 mmol,質量為11.7 g.
以上計算方法復雜繁瑣,并且在計算過程十分容易出錯,如果利用質質量守恒法則是整個計算過程變得非常簡單:
1.我們首先解決第二個問題,很容易發現在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固體物質只有氯化鈉,由于反應過程中Cl-守恒,而Cl-又完全來自于鹽酸溶液中.所以我們只需計算出HCl的物質的量就可以直接得到最后所得氯化鈉的物質的量為200 mmol,進一步直接計算出所得氯化鈉的質量為11.7g;
2.然后利用整個反應過程中Na+的守恒,所以我們只需計算出所需補加的多少物質的量的Na+即可.用總的物質的量200 mmol減去給定樣品中Na+的物質的量(112.5+4.2×2) mmol,就可以直接計算出所需補加Na+的物質的量為79.1 mmol,進而計算出所需補加的氫氧化鈉溶液的量為26.4 mL.
二、 化合價守恒法在解題中的應用
化合價守恒就是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后,產物中正負化合價的總數相同.
例2有40 mL未知濃度的碳酸鈉水溶液,將其加入到60 mL濃度為1 mol/L的鹽酸溶液中,接著加入5 mL濃度為2 mol/L的氫氧化鉀水溶液,經pH試紙檢測溶液為堿性.然后用1 mol/L的硫酸進行中和,當硫酸的用量為2 mL時,恰好可使溶液呈中性.求該碳酸鈉水溶液的濃度.
1.按照一般的解題思路,我們依然需要列出所有的反應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KOH+HClKCl+H2O;
H2SO4+2KOHK2SO4+H2O;
2.然后根據所給定硫酸的量進行倒推,最后求出碳酸鈉的量,進而求出碳酸鈉的濃度為0.068 mol/L.
如果能夠將化合價守恒法運用于這道題目,那么解題的過程則會簡化很多,也不易出錯:
1.題目中給出最后溶液為中性,也就是說所涉及到的CO2-3, OH-, H+的化合價是守恒的,即:
2(化合價)×0.02(體積)×c(Na2CO3)(濃度)+1(化合價)×0.004(體積)×2(濃度)=1(化合價)×0.08(體積)×1(濃度)+2(化合價)×0.001(體積)×1(濃度)
通過一步計算便可以得到碳酸鈉的濃度為0.068 mol/L.
三、 電荷守恒法在解題中的應用
電荷守恒是指在化學變化中氧化劑得到電荷總數和還原劑失去電荷總數相等,一般會應用于氧化還原反應中.
例3有3 mol/L的硝酸溶液30 mL,與某金屬發生反應.反應完成后測得溶液中的硝酸根離子濃度為2.5 mol/L.一直硝酸被還原后生成的產物唯一,求還原產物是什么?
這類題目對于學生來說是屬于比較難的題目,乍看下去根本無處著手.但該類型題目所涉及到的反應為氧化還原反應,我們便可以想到利用電荷守恒法進行解題:
1.首先我們可以得知有0.09 mol硝酸參加反應,未被還原部分為0.075 mol,即只有1/6的硝酸被還原,5/6的硝酸未被還原.
2.然后我們可推斷出溶液中有5/6×0.09=0.075 mol 的金屬離子,也就是說1/6×0.09=0.015 mol的硝酸根得到了0.075 mol的電子被還原,即每個N+5得到5個電子,被還原成N0,即還原產物為氮氣.
四、 原子守恒法在解題中的應用
原子守恒即在化學變化發生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會發生變化.
例3同樣也可以利用原子守恒法進行解答:
設金屬為M,被氧化后呈+1價.1/6的硝酸被還原,5/6的硝酸未被還原,則可寫出化學方程式:
M+6HNO3Mn(NO3)5+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