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美術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存在問題
問題一:對課堂生成的預見性不夠,教案的撰寫“寫、用”脫節。
所謂計劃,既包括意料之中的計劃,也包括預料之外的計劃。只有預先做好計劃,才能在那些意外發生的時候有額外的選擇,來確保課堂活動的順利進行。那些用于教學的工具也需要事先準備好,才可以在使用的時候隨手拈來。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必須隨時做好教學過程偏離原定計劃的準備,對學科問題的深入掌握有助于更好地解決問題。
問題二:沒有備學生,忽略學生主體。
教學中應具有課程意識,學生意識,開放意識,問題意識。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要改變教學目標中只重視認知目標,而忽視能力與情意目標的現狀,重視學生的發展。認識到自己的主要職責在于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定的教育情境,營造良好的精神氛圍,把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使學生自主地從情境和互動中去形成知識,喚起學習者的學習需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加強教育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
二、分析問題
教師的備課不是為了“預設”,是為了“生成”。給學生更為廣闊和自由的空間,才能真正地放飛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意識。
編寫美術教案的目的主要在于:
第一,整合美術課堂教學活動的進程。由于美術教案是對美術課堂教學的內容組織、過程設計、教法實施等的總體設計方案,因此它對課堂教學起著全面統整的作用。
第二,增進教師對美術教學目標與程序的思考。由于撰寫美術教案時,教師必須設想多種教學活動,并明確體現在教案的圖文中,因此能促使教師對教學目標與程序進行全面、系統、深刻的思考。
第三,記錄教師對美術教學觀念的理解及班級教學活動情況,并以此為依據,設計今后的美術教學活動。
第四,了解課堂美術教學活動情況。通過美術教案,人們可以了解與討論課堂教學活動的情況及可能存在的問題,便于在以后的教學中改進。
教學過程是集知識傳授、師生合作、多樣方式、時間安排、需求評定、課堂評估以及責任心于一體的綜合性過程。該過程本身的特點已經顯示出了教學本身的復雜性,缺乏規劃的教學過程必定是一個反復摸索、極為忙亂、盲目樂觀的過程。大量的、細致的計劃是良好教學的關鍵。另外,深入了解學生的需要,將有助于教師做好計劃。
三、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一:教師的備課不是為了“預設”,是為了“生成”。
就教師而言,要努力做有思想的備課者,設計有創意的教案。如果只是為寫教案而寫,寫、用脫節,就失去了寫教案的意義。教師可以通過備課兼收博取,培養用多學科知識解決所任學科問題的能力;在備課信息的儲備上,不僅是量的增加,還要有質的提高,更要有思想地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自身的知識更新。不僅要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而且要備好自身的情緒、情感、風度和儀表等。這樣,才能生成獨具個性的、有創意的教案,才能消除“臉譜化”“模式化”的弊病;教師的備課能力也能不斷生成和提高。
解決問題二:在備課時注重花時間去琢磨學生,琢磨活生生的課堂。
1.教師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鼓勵探究與創新,教師更多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在備課時就注重花時間去琢磨學生,琢磨活生生的課堂,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與“不教”、“講”與“不講”、“幫”與“不幫”的“度”的掌握,也是對教師的要求。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將“學與玩”、“制作與創造”相結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興趣出發,培養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重視思考的過程和綜合信息的交流,關鍵要有新奇的創意,讓學生變得積極、主動起來。教學過程對學生造成的感受是學生能否積極學習的關鍵。興趣是學習的基本動力之一,美術課程應突出美術教育的趣味性,充分發揮美術教育特有的魅力。
2.在美術教學中把其他學科知識帶到到美術課中,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巧妙融合。新教材、新課標使美術課必須會涉及到其他學科或其他范疇,基礎美術教育既要關注美術本體,更要關注教育功能。因此美術課程要努力與其他學科的內容和廣泛的社會生活發生聯系,增加自身的綜合性和多樣性,并以次增加美術課程的魅力。
四、思考與拓展
1.加強集體備課,優化教案。教師可以通過經常性的集體備課,進行全員的交流研討,提倡實事求是的找問題,杜絕回避問題的現象。集思廣益,科學揚棄、優化教案,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課前多說課,課后多寫教后感。教師通過課前的說課錘煉教學語言、把握時間的分配、發現并修正教案中的不足……通過寫教后感,反觀教學實踐。在反思失敗和教訓中,獲得“吃一塹,長一智”的啟迪;在反思成功和經驗中,感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意。
3.提升教師反思的內涵。 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通過與教師的互動交流,我們看到教師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第一、尋找具科學性又具藝術性的教學行為,通過反思將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閃光點。如:成功的教學行為是在什么樣的情境下發生的?背后支撐它的教學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學策略是什么?
第二、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歸因分析。如:教學中遇到了什么問題?這個問題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原因是什么?我如何解決這類問題?
近年來以計算機為主的信息技術發展十分迅猛,有人曾風趣地形容信息技術發展的速度之快就如你剛從商店里抱出最新配置的電腦,你的這臺電腦轉眼間就落伍了,因為店內新到的電腦就在你前腳踏出商店的大門時悄悄地又升級了。是的,我們常常為花了好大努力剛弄明白這個應用軟件是怎么一回事,更新版本的軟件就又出來了,殺毒軟件的更新速度之快更是以月、周、日進行升級換代。信息技術的這種高速變革和發展是不是能給我們的教育工作方式帶來一點啟示呢?就拿教師備課寫教案來說,我們通常習慣于在紙上寫教案,那么這教案是否也能像電腦軟件一樣可以經常性的升級呢?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嘗試用電腦書寫教案和管理教案,感到借用電腦這個現代工具寫教案不僅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而且教案還能在教學工作中隨時及得以升級。
一、實現原教學資源的再利用。
相信多數的美術教師都有同感,由于中學美術每星期就一節美術課,如果學校的規模不大,初中各年段都只有一個教師擔綱,每年只要教材不變,授課內容幾乎都是一樣的,教案年復一年的寫著,美術教師多數的時間卻消耗在毫無創新的書寫上,有時為了應付學校常規管理檢查,還不得不將教案寫的八股一些、規范一些。另外,在教案本上寫教案,往往一個學期結束了,教案也舊了,來年要上這一堂課,多數教師也不會去翻找舊教案,還得按照書寫教案的要求標準再重復勞動,造成原有資源的浪費,而用電腦寫教案具有可以隨意增添、刪除,存貯容量大的特點,它能很好地保留原教案里教學的精華,刪除自己認為不太滿意的地方,增加更合理的教學手段和先進的教學方式到教案中,特別是美術課需要備一些范圖,在電腦上進行繪畫和圖畫資料的插入都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教師的勞動就從過去的反復爬格子,不斷的書寫轉化為以提高教學效果的創造性勞動中來,教師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設計教案,查找資料上,大大節省抄抄寫寫無謂的勞動。
著名畫家徐悲鴻曾有名語:“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畫可采入者融之”。這名話雖談的是畫法,但也同樣適合指導教師備課,用電腦管理和書寫教案對原教案中佳者守之和對不佳者棄之,未足者增之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二、互聯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 21 世紀教育委員會指出:“新技術使人類進入信息傳播全球化的時代;它們消除了距離的障礙,十分有效地塑造明日的社會”。不難看出以計算機為主的新技術將改變我們原有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電腦管理教案為新技術的應用提供極大的便利。
1、 共享網上信息資源
過去教師書寫的教案相對封閉,所開發、應用的資源也十分有限,往往就是教參之類有限的幾本書,雖然也可以去圖書館找資料,但是中學教師繁重的工作量,圖書館資料的難找和不全,倘若不是很重要的課,如公開課、匯報課等,很多教師一般很少去書店、圖書館找資料。而用電腦書寫和管理的教案,只要一根電話線,我們就能很快地進入因特網神奇的網絡世界。我們可以登陸相關網站看看同行的教案、論文,下載美術教學所需的圖片資料并以他人的教學經驗啟示自己,去探索屬于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在諸多相關信息的不斷碰撞中,構架起開放的教學模式。我們還能下載自己所需要的資料,拓寬我們的教學空間,用互聯網資源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這對我們現在正在實施的新課程提出的打破過去過分強調學科中心原則,提倡知識的綜合性、兼容性、應用性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2、網上交流、教研
因美術學科屬于小學科,在校美術教師一般僅為一至二名,勢單力薄,過去學校搞的是應試教育,對非統考科都比較不重視,將音、體、美小三門簡單地劃在一起教研,美術教師難以分享群體的智慧,在這種情況下采取橫向的網上交流形式,可以登陸相關網站共享互聯網資源,參加網上論談,同行之間也能彩互相用電子郵件交流,以此拉近了同行之間的距離,大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交流,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局部走向整體,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使教案更趨豐富,充實。
三、實際效益
新學年開始,我再次打開上個學年度的教案,結合新課程培訓中所學到的新理論、新的觀點,不斷地融合到原教案中,有的根據美術課上課所處的授課條件、授課場所的不同,寫出了不同版本的教案,如:欣賞課有在普通教室上,也有在多媒體教室上;寫生課有在教室寫生,也有在校外寫生,其課前的準備方法也不盡相同。總之,電腦書寫和管理教案,使我的每一勞動都在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尋求最佳的教學方法,不斷探索的創造性勞動中。
[活動生成背景]
午睡起床后,我發現幾個孩子頭靠頭趴在午睡室的地板上,嘰嘰喳喳,七嘴八舌地談論著,顧不上去各區角參加游戲活動,是什么引起孩子們這么大的興趣?我湊過去一看,原來孩子正圍觀劉帥小朋友鞋子里的一雙鞋墊。這可不是一般的鞋墊,是很精制的手工藝品——納花鞋墊。鞋墊上,紅紅的大公雞抬起版權所有頭盯著眼前碧綠的青菜,青菜的旁邊趴著一只悠閑自在的小黃狗,正虎視眈眈地看著公雞,使得公雞不敢靠近青菜半步,一只彩蝶飛舞著,好象在和公雞、小狗鬧著玩。色彩的強烈對比,形象的生動有趣,都是孩子們熟悉和喜歡的。你聽,這個問“這鞋墊看上去怎么這么漂亮?”那個問“這鞋墊是不是繡花針繡出來的?”“怎么和我們畫的畫差不多?”“徐老師,你會做嗎?”……
納花鞋墊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品,不僅制作方法別具一格,而且形式和內容富有濃郁的傳統文化色彩,清新、活潑、健康,富有創造性,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表達了廣大人民群眾美好的思想情感和獨特的審美趣味。從過去的“雙喜”圖、“牡丹富貴”圖、“連年有余”圖、“喜鵲登枝”圖等等,到今天又增添了許多兒童畫的內容,如:大象頂球、燕子雙飛、貓戲線團、桃梅迎春、小鴨戲水等,形式上具有強烈的裝飾特點,內容上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是幼兒感興趣的,因此,我根據幼兒藝術活動的指導要點,設計了關于納花鞋墊的美術欣賞活動。
[活動目標]
1、欣賞納花鞋底的裝飾特點:色彩的鮮明對比,內容的豐富多彩,對稱的和諧統一等。
2、了解納花鞋墊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品以及納花內容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3、能大膽表現自己對美的體驗,在創作過程中能夠分工合作,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收集納花鞋墊若干雙
一部分布置在供幼兒欣賞的展版上(布置時注意擺放的美觀及藝術化)
一部分分裝在花籃里,罩上紅手帕放在每組的中間,滿足幼兒仔細觀察的需要。
2、錄像帶,錄有納花鞋墊的制作過程
3、準備“叮當鞋墊作坊”五個工作室的創作材料。一、鞋樣室,二、剪樣室,三、設計室,四、涂色室,五、成品展覽室。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欣賞一些納花鞋墊
1、自由欣賞,互相討論
師:“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一些納花鞋墊,請你們看一看,說一說,覺得這些鞋墊怎么樣?”
評:活動一開始,老師就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使他們快樂的情緒得到渲泄,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這樣幼兒才能在活動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2、個別講述
提問:“你喜歡哪雙鞋墊?為什么?”
(引導幼兒從色彩和內容上去欣賞,與作品進行積極的對話,展開豐富的想象。)
提問:“我們喜歡的那一雙雙鞋墊的兩只鞋墊,看上去有什么特點?”老師邊提問邊將一雙鞋墊合在一起再打開。
師:這一雙雙鞋墊就像一幅幅漂亮、講究對稱的畫一樣,它們是畫出來的嗎?
二、了解納花鞋墊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工藝品。
1、“請你猜一猜,這些鞋墊是怎樣做出來的?”
2、觀看錄像,了解除納花鞋墊的制作過程
3、通過實際觀察、比較、討論,激起幼兒對納鞋墊人的敬佩之情。
提問:請你摸一摸,看一看,鞋墊的正反兩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師:請你們數一數,反面一共有多少個線疙瘩?一雙鞋墊要反復納多少次?“你覺得納鞋墊的人怎么樣?”
4、了解納花鞋墊的作用。
(1)實用價值
提問:“這些千針萬線納出來的鞋墊有什么用呢?”
(2)了解納花內容所寄托的美好祝福
提問:“誰知道鞋墊上為什么要納上一些動物、植物的形象呢?”
師:納花鞋墊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品。心靈手巧的人們,熱愛版權所有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美,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不但給人們帶來健康和美的享受,還將快樂和祝福送給了大家。
三、鼓勵幼兒創作鞋墊
1、向幼兒介紹“叮當鞋墊作坊”的工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