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人口老齡化調查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我市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
老年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而且老年人口的高齡化速度持續加快,勢必對經濟、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產生深遠影響。這些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老年撫養比上升,加重了勞動年齡人口的負擔,老年人養老金支出總額將不斷增大;二是人口老齡化改變了消費人口和生產人口之間的比例關系,而消費結構的變化必然影響到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就業結構、投資結構等的變化,從而引起整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變化,催生老齡產業的興起與蓬勃發展;三是老年階段慢性病取代了急性病和傳染病,成為健康的主要威脅,醫療模式向側重長期保健和疾病預防方面轉變,高齡人口的增加將導致醫療保障資金的迅速增加;四是空巢老人、獨居老人和高齡老人不斷增加,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逐步弱化,將引起代際關系在供養方式、居住方式、照料方式、交往和溝通方式等方面的變化,家庭養老功能部分向社區和社會養老轉移已成為必然,導致社會化養老服務需求不斷加大;五是在老年人占總人口比例不斷攀升的情況下,老年人群體對社會穩定的影響越來越大。
二、我市老齡事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面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市委、市政府以及民政、社保等職能部門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制定了一系列的老齡政策,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提高老年人社會福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近幾年,我市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各項政策不斷得到調整、補充和規范,已漸成體系,在實踐應用過程中得到了較大發展,也取得了較好成績。但總的說來,該體系尚不完善,與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形勢、老齡事業的總體要求和老年人的期盼與需求還不盡適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基本養老保險空賬運行。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試行的是現收現付加部分積累的統帳結合制度,由于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時,政府沒有承擔相應的轉制成本,個人賬戶中的資金被挪用去發放當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十幾年來一直處于空帳運行狀態,財政承受的現收現付運營方式的壓力很大。
二是老年社保總體水平不高。我市老年社會保障體系已基本覆蓋了城鄉全體居民。盡管能夠將沒有社會養老保障的老年人全部納入在內,但當前能夠實行的只是廣覆蓋、保基本的低水平保障,與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相比,與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相比,城鄉居民養老金基數太低,僅能起到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
四是老年社會救助能力偏低。當前,嚴格的城鄉低保準入制度,將部分處于貧困線邊緣的老年人排除在外,且由于老年醫療保障整體水平較低,少數老年人家庭還存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而在社會慈善事業還沒有完善的社會捐贈法規、未形成穩定的善款籌集和增值渠道,在老年社會救助方面的能力還偏低。
五是公共服務力度仍需加大。我市實行老年社會優待政策以來,受到了廣大老年朋友的普遍歡迎。但由于受當前公共服務能力的制約,再有,由于部分服務場所屬于非政府投資主辦或控股,在對老年人提供免費、優惠服務方面,還缺少必要的財政資金支持,因此對老年人的優待力度還比較小。
三、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幾點建議
據專家分析預測,2020年2050年,我國將進入加速老年化階段,預計到2050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將達到31%以上。我市老年化進程相對全國來得會更早,來勢會更猛,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民生目標,營造關心關愛老人的社會氛圍,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高度重視老齡事業,促進老有所養制度化、常規化。白潮來勢很猛。老齡問題不僅僅是老年人個人、老年人家庭的問題,而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必須著眼于社會長期穩定發展,充分認識解決老齡問題的艱巨性、長遠性,在現階段老齡化形勢相對緩和的條件下,未雨綢繆,做好各項基礎性工作,以迎接人口老齡化高峰的到來。一是加強政策研究。吃透國家關于養老、醫療保險等相關政策的精神,制定符合我市實際的普惠政策,逐步完善養老金支撐體系。一方面,建立多層次的基金籌集模式。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鼓勵和指導有條件的單位建立企業和職業年金,鼓勵個人參加商業養老保險、增加養老儲蓄,構建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對社會養老事業的投入,建立科學合理的城鄉低保準入制度,將部分處在貧困線邊緣的老年人納入到保障范圍中。加快醫療體制改革,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擴大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面,改革公費醫療制度,提高城鎮居民大病醫療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統籌水平,提高醫療費用報銷比例。二是加快設施建設。建議市及各市區政府拿出部分資金,抓緊對現有養老設施進行升級改造,特別是對一些農村敬老院,要由市民政局制定統一的改造標準,統一進行資金調撥和改造驗收,進一步強化養老服務機構承載能力。要有計劃地投資興建一批示范性老年設施,根據實際需要,修建集居住、休閑、文化、康復、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頤養中心、養老院、敬老院等。對一些閑置的場地如空閑的托兒所、小學、培訓中心等,可轉辦成為養老設施。三是加大扶助力度。完善社會敬老優待政策,適當擴展優待項目,適度擴大優待人群,以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便捷、優惠的社會敬老優待服務。制定社會慈善事業發展和社會捐贈免稅減稅政策,增強社會參與慈善事業的責任感,建立穩定的善款籌集和增值渠道,拓展慈善資金勸募方式,拓寬老年社會救助面。建立貧困老人應急救助制度,對因突發事件陷入特殊困難(如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老年人給予應急救助。
二、扶持培育老齡產業,促進老有所養市場化、社會化。老年人群是夕陽人群,而老齡產業卻是貨真價實的朝陽產業。 不斷壯大的老年群體已成為一支重要的消費大軍,無論是對食品、飲品、保健品、醫療藥品、保健器械還是娛樂用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消費需求,形成了龐大的消費市場。從提高社會養老服務能力,推動老齡產業理性發展著眼,當前應抓好三個方面:一是制定發展規劃。把老齡產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長期規劃,列入服務業整體發展中綜合運籌,在制度規范、政策引導、計劃協調、經費支持、宣傳教育等方面,充分發揮好政府的主導作用。特別是在建設用地上早做打算,提前編制養老服務設施用地規劃,將養老服務項目需要的土地指標落實到空間布局上。各級政府設立的服務業發展扶持資金中,應安排給養老服務業一定份額,主要用于扶持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和政府購買養老服務。二是鼓勵社會投資。啟動社會投資機制,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實行誰投資、誰管理,依法進行經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要從多方面創造條件,包括給予政策扶持,支持老齡產業發展。如優先審批建設用地、享受減免稅政策、優惠貸款、優惠用水用電等,鼓勵養老社會福利事業發展。三是發展相關產業。隨著老年人需求層次的提高,養老服務形式和內容將逐漸走向社會化、多樣化。要順應老年人物質、文化消費等需求,引導支持各醫療機構開展老年護理、醫療保健、臨終關懷等服務,引導支持家政服務業,開展日間照料、文化娛樂、精神慰藉服務等等,切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鎮(街道)敬老院、老年公寓要努力擴大服務范圍,向居家老人提供日間托養、短期寄養、配送餐等服務,開放老年文體活動場所;完善服務功能,建立和完善集供養、寄養、社區照料和居家養老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養老服務體系,實現向區域性社會養老服務中心轉型。
三、著力規范老齡行業,促進老有所養專業化、規范化。當前為老年服務的大市場尚未完全形成,落實各項老齡政策,滿足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需要大力加強老齡行業的專業化、規范化建設。
一是制定行業規范。抓好養老服務機構的標準化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扶持培育行業組織,加強養老服務機構的自我管理能力。發揮民間團體的作用,建立居民與行政機關溝通的有效橋梁,將老年人的需要及時反映到有關部門,再針對需要對實行中的政策和規范及時做出調整。充分發揮各級衛生資源作用,加強社區和農村基層醫療隊伍建設,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降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和生活活動的失能率。
>>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調查研究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問題及對策研究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城鎮社區居家養老的可行性分析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老齡化背景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問題探析 人口老齡化下的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探析 老齡化社會背景下居家養老模式現狀及對策研究 人口老齡化視域下對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研究 人口老齡化與居家養老服務研究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中國農村居家養老模式的價值與保障對策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機構養老的現狀及對策分析 居住郊區化背景下城市老齡人口居家養老模式與環境需求問題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的現狀及對策 城市居家養老的社區服務現狀及對策思考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開封養老服務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社區養老模式初探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社區養老探討 老齡化趨勢下南京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虛置化”問題研究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現狀及對策研究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貴陽市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桂瑩,鄒焰,張憶雄,等.遵義市不同養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質量調查分析[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2,21(12):1-3.
[3]羅占廷,楊穎,郭梁.銀川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調查報告[J].統計與經濟,2011,25(6):43-46.
[4]黃莉.從制度與文化角度來審視和構建老年人口社區衛生服務[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62-69.
[5]田奇恒,孟傳慧.城鎮空巢老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探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28(1):30-33.
[6]王思斌.我國城市社區福利服務的弱可獲得性及其發展[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30(1):134.
[7]翟玲玲,江遙.城市居家社區養老模式淺析[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3(1):63-66.
>> 以房養老的困擾 “以房養老”的利與弊 “裸奔”的以房養老 “以房養老”的難度 養老金融的“以房養老”視角養老金融的“以房養老”視角 對以房養老的思考 “以房養老”的現實悖論 以房養老的中式分析 “以房養老”的法律解讀 “以房養老”的金融瓶頸 以房養老的“參考坐標” “以房養老”的難與易 國外非主流的“以房養老” “以房養老”的真正原因 “以房養老”的民法分析 “以房養老”的生機與冷遇 以房養老: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 “以房養老”一種新型的養老方式 “以房養老”:探尋中國養老模式的藍海 現行養老體制下“以房養老”模式的探討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4根據《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第八卷中的表8-2計算得
5根據《中國2012年人口普查資料》“全部數據表”中的表5-5計算得
6 中國日報網,財經頻道
7閻春寧,祝羅驍,張翔,張偉,上海市居民以房養老意愿研究,《價值工程》,2011年第一期
8p,中國養老金網,《上海城鄉居民養老意向調查報告》
參考文獻
[1]李偉.如何認識中國人口老齡化的五大嚴峻形勢[J].經濟參考報,2013.11
[2] 中國日報網,財經頻道
[5],中國養老金網,《上海城鄉居民養老意向調查報告》
[6]孟曉蘇.論建立“反向抵押貸款”的壽險服務[J].保險研究實務,2002
[7]葉劍平.房地產市場如何走出尷尬[J].城市開發,2006.09
[8]柴效武.反向抵押貸款在我國開辦的迫切性和可行性的評析[J].城市,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