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wǎng) 精品范文 中國古代史論文范文

中國古代史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shù)篇優(yōu)質(zhì)中國古代史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fā),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中國古代史論文

第1篇

中國當代文論“失語癥”的病因即“失根”,即丟失了中國幾千年文化傳統(tǒng)的根基與命脈。醫(yī)治中國當代文論由“失根”而導致“失語癥”的藥方,就是重建有民族特色的,適應于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實際的文藝理論體系。而建設這種新的文藝理論體系的重要資源之一就是體現(xiàn)中華文化精神的古代文論。本文著重探討了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的三個途徑。

【關鍵詞】 失根 當代文論 古代文論 現(xiàn)代轉(zhuǎn)換

二十世紀中國現(xiàn)當代文論建設基本上走的是“西化” 路線。尤其是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當代文學理論更是進入了一個眾語喧嘩的時代。許多西方理論從精神分析學、原型批評、新批評、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到后現(xiàn)代主義、后殖民主義、女性主義等,被一波又一波地引進到中國,偌大的中國成了西方理論的“實驗場”。而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用西方話語或觀點來解釋中外文學現(xiàn)象。仔細審視之,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眾語喧嘩的時代,我們聽到多是形形西方文論的叫賣聲,卻唯獨缺少我們民族自己的聲音。正如一些學者指出:“近百年來,中國人一直在追蹤外國人的理論與批評,忙于學習,把握外國人的新說”①,“長期以來,中國現(xiàn)當代文藝理論基本上是借助西方的一整套話語,長期處于文論的溝通和解讀的失語狀態(tài)中。”②

“失語”成為中國當代文論的顯著特征,而“失語癥”也成為當代文論的一種癥候。究其病因,我們認為當代文論“失語癥”的病因即“失根”,就是它丟失了中國幾千年文化傳統(tǒng)的根基與命脈。它的理論框架、話語系統(tǒng)、思維模式等都從西方移植而來,缺少自己民族的個性。而沒有民族個性的文論是不能處于與西方文論平等對話的地位的,只能生活在二十世紀西方文論的陰影之下。故有學者指出我們唯有“重新鍍亮自己的理論個性,以理論的民族性來贏得理論價值的世界性”③,只有鮮明民族性的理論,才能在多元化的世界文論格局中占據(jù)一席之地。

醫(yī)治中國當代文論由“失根”而導致“失語病”的藥方,就是重新建立有民族特色的,適應于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實際的文藝理論體系。而建設這種新的文藝理論體系的重要資源之一就是體現(xiàn)中華文化精神的古代文論。但是由于古今語境、文學樣式、文學功能等的變化,我們不能生搬硬套地將中國古代文論的概念、范疇及原理等套用于當代文論的建設上。我們必須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和意識來闡釋古代文論,實現(xiàn)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耙灾袊糯恼摓榛A實現(xiàn)現(xiàn)代轉(zhuǎn)換,重建我們自己的文論話語,正是根據(jù)這個‘失語癥的論斷開出的藥方’”④。

那么如何進行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從而建設有民族特色的當代文論呢?我們認為可以有以下三個途徑:

一、繼承古代文論的人文主義和審美主義傳統(tǒng),建構“有根”的當代文論

中國古代文論的發(fā)展源遠流長,具有許多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其中儒家文論的人文主義傳統(tǒng)和道家文論的審美主義傳統(tǒng)對古代文學發(fā)展產(chǎn)生了相當深遠的影響,也是建設當代文論的重要精神資源。

新時期以來,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墒鞘袌鼋?jīng)濟的浪潮也嚴重攪亂了人們內(nèi)心的平靜,人們注重金錢名利的追逐,卻淡漠道德價值的失落。而這種不良風氣同樣影響到了文學界。如我們近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以“貧血的青春美文”為時尚,以“美女作家”、“身體寫作”為賣點等。有人曾描繪世紀末中國文學及文學批評是“詩人死了”、“長篇小說在喧嘩與騷動中墮落”、“報告文學等于廣告文學”、“沉默與聒噪的文學批評”等等,其產(chǎn)生的原因則是一些文人在商品大潮前迷失了自己,“他們由產(chǎn)生失落、困惑、焦慮、浮躁、憤怒直到放棄理想、責任、操守、良知、道德,以極其庸俗的精神和相當卑劣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嶄新的歷史舞臺上”⑤。顯然,文學界這種“精神的潰敗”和“道德危機”現(xiàn)象是不利于當代文學的健康發(fā)展,不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的。因而我們應以關注當今人們的精神困惑為立足點,從解決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所存問題的角度來建構當代文論。如果從這個立足點和角度出發(fā),那我們就應該把張揚人文精神作為建構當代文論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應該說儒家的人文主義傳統(tǒng)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如儒家主張以道德為本位的詩學觀,強調(diào)文藝對理想人格的塑造,主張真善美統(tǒng)一等都極富現(xiàn)代意義。正如蔣述卓先生所指出的:“在注重人的精神道德取向,面向社會現(xiàn)實,提升人類靈魂等方面,古代文論是相當有成就的。孔子、孟子、莊子、陳子昂、韓愈、白居易、李贄等人的文學思想,都是出于對社會、人類精神狀況的憂慮與關懷提出來的,其針對性、批評性與建設性的意義都是不可低估的?!雹?在繼承儒家人文精神,弘揚中華文化傳統(tǒng)方面,現(xiàn)代新儒家為我們做出許多有價值的嘗試和貢獻。他們植根于儒家的精神傳統(tǒng),將中國古代文論的某些有效范疇,用現(xiàn)代意識和話語加以闡述,并致力于新儒家文化詩學的建構。“新儒家的詩學理論,不是浮游無根的仿制品,而是遍潤中華文化的靈根和神髓的話語場。”⑦現(xiàn)代新儒家對古代傳統(tǒng)的闡述與轉(zhuǎn)換,無疑對于我們建構當代文論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中國古代的審美主義傳統(tǒng)是源于中國古人與天地和諧共處的心態(tài),依據(jù)佛老哲學而建立起來的。它體現(xiàn)為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追求言外之意、自然天成的審美理想等。如果我們能將這些優(yōu)良傳統(tǒng)加以繼承,融入到當代文論中去,不僅糾正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矯情為文”、“廢話詩”的不良傾向,而且能使當代文論更具民族特色。

二、轉(zhuǎn)換古代文論的有效范疇,吸取傳統(tǒng)文學批評手法的特點,建構有中國特色的當代文論

古代文論現(xiàn)代轉(zhuǎn)換能否成功,關鍵在于應用,即我們能否將經(jīng)過轉(zhuǎn)換后的古文論應用到對當代文學的批評實踐中去。我們認為這項工作是可行的。因為“中國古典文論的文本不是封閉的,并且從來沒有過片刻的封閉,它一直呈現(xiàn)為開放狀態(tài),并且它永遠向未來敞開,永遠無盡地接納無盡的闡述者對它無盡的讀解,并且釋放出無盡的意義?!雹喈斘覀円援敶说囊庾R去對古代文論進行闡述時,實際上我們就已經(jīng)賦予了古代文論的當代意義。前人已經(jīng)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例如王國維將“意境”理論成功轉(zhuǎn)換,他的“境界”說就是從古代文論中提煉出來的,還有魯迅的“白描說”、朱光潛的“詩境論”說等等。

此外,中國古代文論中許多概念與范疇根本不須刻意轉(zhuǎn)換,就能自然而然地融入當代文論,成為當代文論體系中的一部分,如氣勢、感悟、主旨、意象等等⑨,這都證實了古代文論在當代文論建設中的重要價值。

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批評手法也對當代文論的建設有重要意義。在中國古人看來,文學作品是文質(zhì)、情理、形神統(tǒng)一的生命形式。故古代的批評手法注重評點者自我整體感悟,注重直覺性與即興性,主張留給讀者更多的審美感受與空間。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著名批評家李健吾先生的文學批評就具有傳統(tǒng)批評手法的特點。他的批評文字大多源于直覺的美感,來源于印象、感悟的自我體現(xiàn),他的批評是一種鮮活新穎的文體,大多讀過李健吾文章的人都能心動一時,久久難忘。當代也有許多人嘗試這種傳統(tǒng)手法,如李國文評點《三國演義》、王蒙評點《紅樓夢》、肖云儒評點賈平凹的《高老莊》等。這說明傳統(tǒng)的批評手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果我們能將這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批評手法融入當代文學批評中,無疑會給當代文論增色不少。

三、深入研究中西文化的異同,通過中西對話與融合,建構具有開放性的當代中國文論

古代文論與西方文論的對話與融合也是建構當代文論的一個重要途經(jīng)?!霸谛畔?、交通空前發(fā)展的今天,所謂當代意識不可能不被各種外來意識所滲透。事實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種文化的影響下發(fā)展成熟的”⑩,所以我們的當代文論,就應該是一種開放性、包容性的體系。我們應該既不排斥西方文論,也不忽視中國古代傳統(tǒng);我們要以當代中國人的眼光、當代意識來闡述它們;以指導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為出發(fā)點來整合它們,使之形成具有新形態(tài)的思想和話語。其實我們的祖先早就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如禪宗就是中國古人用自己的傳統(tǒng)與印度佛教對話而形成的。而現(xiàn)當代一些學術大師們,如朱光潛、宗白華、錢鐘書、王元化等,都在整合中西文化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這說明這種整合是確實可行的。這可行性就在于一些西方文論與中國古代文論是有相通之處的,如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美學與莊子的道家美學思想等之間的暗合等。而在這種整合中產(chǎn)生的新的思想與話語既是古代的,又是現(xiàn)代的;既是中華民族的,又是國際性的。而在這種整合中建立起來的開放性文論既有助于它走向世界,也能讓世界更了解中國。

(責任編輯:呂曉東)

① 錢中文:《在夕陽的輝煌與新世紀的曙光之中》,《中外文化與文論》,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1輯,第3頁。

② 曹順慶:《文論失語與文化病態(tài)》,《文藝爭鳴》,1996(2)。

③ 歐陽友權:《面向21世紀的文藝基礎理論》,中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4)。

④ 朱立元:《走自己的路—對于邁向21世紀的中國文論建設的思考》,《文學評論》,2000(2)。

⑤ 陳耀明:《中國文學,世紀末的憂慮》,《新世紀》,1996(2)。

⑥ 蔣述卓:《論當代文論與中國古代文論的融合》,《文學評論》,1997(5)。

⑦ 侯敏:《有根的詩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頁。

⑧ 楊乃喬:《中國古典文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文學理論學刊》,2001(1)。

第2篇

關鍵詞:道教戒律尊重生命保護環(huán)境

土地沙漠化、海洋泛赤潮、水資源枯竭及水污染、南極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地球變暖、酸雨的面積不斷擴大、沙塵暴步步緊逼、森林資源銳減、生物物種加速滅絕、動植物資源急劇減少、洪澇災害、干旱災難、大氣污染、人炸、生態(tài)失衡、……,進入二十世紀以來,人類社會從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對自己所賴以生存的地球憂心忡忡、惴惴不安,每天各種各樣的有關環(huán)境方面災難性的消息報道令人類惶惶不可終日,大有坐在即將噴涌爆發(fā)的火山頂上等待一蹴而滅的恐懼、驚愕。有關環(huán)保方面的話題及行動,成為人類的世紀話題之一:

科學家認為,未來人類生存最大的挑戰(zhàn)是生態(tài)環(huán)境。今天的地球在生態(tài)方面已經(jīng)超負荷了。在新的世紀里,人類必須更有效地運用水源、能源、土地和原料等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是關系到全世界人民幸福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問題,也是全世界各國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國政府的責任。

我們的祖先在生存斗爭中十分注意改善環(huán)境與保護環(huán)境。“精衛(wèi)填?!?、“大禹治水”、“女媧補天”就屬于以神話傳說形式流傳下來的這一類活動。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保護環(huán)境者當數(shù)黃帝,據(jù)《史記·五帝本紀第一》卷一:黃帝“時搏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jié)用水火材物?!彼抉R遷在《史記·殷本紀第三》告訴了我們“網(wǎng)開三面”的故事:尚湯還在作諸侯的時候,一天,“湯出,見野張網(wǎng)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wǎng)?!瘻唬骸?,盡之矣!’乃去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wǎng)?!边@是古代君侯保護鳥類的最早記載。據(jù)載,大禹具有良好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澤不入網(wǎng)罟,以成魚鱉之長。”(《逸周書·大聚解》)。周文王臨終之前囑咐武王要加強山林川澤的管理,保護生物,因為國家治亂興亡都要仰仗生態(tài)的好壞。他說:“山林非時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長;川澤非時不入網(wǎng)罟,以成魚鱉之長;不麛不卵,以成鳥獸之長。是以魚鱉歸其淵,鳥獸歸其林,孤寡辛苦,咸賴其生?!保ā兑葜軙の膫鹘狻罚╋@然古人已經(jīng)懂得在向自然界索取資源時,一定要有節(jié)制,要注意時令,要按一定的季節(jié)進行捕魚、獵獸的生產(chǎn)活動。公元前11世紀,西周王朝頒布了《伐崇令》:“毋壞屋,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這是中國古代較早的保護水源、動物和森林的法令。周景王二十一年,鑒于國庫吃緊,國家打算鑄金幣。卿士單穆公表示反對,認為單靠鑄錢幣的辦法并不能解決國庫虧空的問題,因為鑄錢所需金屬原料要靠挖掘山林而得。而破壞山林是使不得的:“若夫山林匱竭,林麓散亡,藪澤肆既,民力彫盡,田疇荒蕪,資用乏匱,君子將險哀之不暇,而何易樂之有焉?”單穆公講的很明白:如果山林資源枯竭,沒有虞衡的管理,水泊不出產(chǎn),人民無力生產(chǎn),田地荒蕪,物資匱乏,君長只有忙于應付危險局面,哪有安樂可喜呢?這是針對統(tǒng)治者而言的,中心思想是把保護山林川澤和國計民生聯(lián)系在一起了?!秶Z·伯陽父論地震》曰:“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無所演,民乏財用,不亡何待!”伯陽父認為水土通氣,土地潤澤,人才可以利用它來種植谷物。水土不通氣,土地死爛成了臭泥,不能種植谷物,缺乏財用,國家也就滅亡了。

儒家有“天有好生之德”思想??鬃诱f:“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論語·陽貨》),這里所謂的天是指生生不已的自然之天,人、天、地、萬物與自然都是一體的,保持和諧相通,《中庸》曰:“萬物并齊而不相害,道并齊而不相?!薄!疤斓刂?,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禮記·郊特牲》云:“陰陽合而萬物得?!边@種“并齊”、“合”表達著“天行有常,不為桀存,不為紂亡”(《荀子·天論》)的客觀規(guī)律,表明合理開發(fā)利用資源應有節(jié)度。因而孔子反對濫用資源:“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保ā墩撜Z·學而》),《論語·述而》記載孔子“釣而不網(wǎng),弋不射宿”,孔子站在道德倫理的高度要求人們愛護自然界,他說:“伐一木,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孝經(jīng)》)曾子發(fā)揮孔子的這一思想:“樹木以時伐焉,禽獸以時殺焉”。(《禮記·祭儀》)。亞圣孟子說:“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保ā睹献印けM心上》),建議粱惠王讓老百姓:“五畝之宅,樹之以桑”。(《粱惠王章句上》)“五畝之宅,樹墻下以桑?!保ā侗M心章句上》)雖然這是一項經(jīng)濟主張,但其中包含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他說:“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保ā读换萃跽戮渖稀罚┻@里,孟子告誡統(tǒng)治者,“仁民愛物”,重物節(jié)物,才可能維系人類的持續(xù)發(fā)展。可見,孟子主張發(fā)展經(jīng)濟是和保護環(huán)境、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相提并論的?!对娊?jīng)·周頌·時邁》有“懷柔百神,及河喬岳”的說法,即對百神、河川和大山都要善待。

道教在保護環(huán)境方面所制定傳授的戒律,也可供我們在保護環(huán)境方面作借鑒。

第一:愛惜、尊重一切動物的生命是道教思想主旨之一。道教戒律中,始終把“戒殺生”作為主要大戒。因為道教認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靈性,即有道性,由于悟性有早、遲之分,所以修道階次有快、慢之別。

六朝時的道經(jīng)《太上洞玄靈寶智慧定志通微經(jīng)》中的“十戒“第一戒便是:不殺,當念眾生。劉宋道士陸修靜在其《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愿儀》中,把”守仁不殺,憫濟群生,慈愛廣散,潤及一切”作為“十戒”的第二戒。其所撰《受持八戒齋文》,更以“不得殺生以自活”作為八戒清齋的第一戒。《初真十戒》第二戒:不得殺害含生,以充滋味,當行慈惠,以及昆蟲?!墩f十戒》第二戒:不得殺生屠害,割截物命。除此而外,《洞神經(jīng)》中“五戒”之第一戒說:目不貪五色,誓止殺,學長生?!稛o上秘要》卷四十九說:勿殺傷含氣?!鹅`寶仙公請問經(jīng)》中“太上十戒”之第七戒說:不得殺生祠祀六天鬼神?!渡?nèi)教經(jīng)》卷九所述“升玄九戒”之第四戒說:手不得殺害眾生,跂行蠕動含血之屬,皆不得殺?!独暇f一百八十戒》中的第四戒規(guī)定:不得殺傷一切物命;第九十五戒規(guī)定:不得冬天發(fā)掘地中蜇藏蟲物;第九十七戒規(guī)定:不得妄上樹探巢破卵;第九十八戒規(guī)定:不得籠罩鳥獸。《中極戒》第一百一十二條規(guī)定:不得熱水潑地致傷蟲蟻。《老君說百病》有:探巢破卵是一病。刳胎剖形是一病。不但自己不殺生,即是別人殺生為了自己,自己也有責任不食,《老君說一百八十戒》中第一百七十二戒:若人為己殺鳥獸魚等,皆不得食。第一百七十三皆:若見殺禽畜命者,不得食。

第二:愛惜、尊重植物的生命。道教認為植物和人一樣具有生命靈性,在某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下,它也能夠修煉成仙。如傳說中的花仙、樹仙、桃仙等,在古代人們將桃木、葦草、荊棘、艾草、薰衣草等植物賦予神秘的力量,認為它們可以辟邪驅(qū)瘟,故掛在門窗、墻角。后來對植物的崇拜進一步加深,便出現(xiàn)了掌管農(nóng)作物的神――社神、稷神、神農(nóng)氏。其實將植物奉為神的現(xiàn)象很多,如道教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有古樹、神樹、神草,所以在道教戒律中對植物亦加以保護。道教最早的經(jīng)典《太平經(jīng)》專門對禁止燒山林作了理論闡述:

天上急禁絕火燒山林叢木之鄉(xiāng),何也?愿聞之。然,山者,太陽也,土地之鋼,是其君也。布根之類,木是其長也,亦是君也,是其陽也?;鹨辔逍兄L也,亦是其陽也。三君三陽,相逢反相衰。是故天上令急禁絕燒山叢木,木不燒則陰中。陰者稱母,故倚下也?!短珮O真人說二十四門戒經(jīng)》中的“二十四門戒”第十八戒規(guī)定:人不能無故采摘花果,毀壞園林,否則就會下地域,受吞鐵丸之苦。《老君說一百八十戒》中的第十四條要求:不得燒野田草;第十八條要求:不得妄伐樹木;第十九條要求:不得妄摘草花?!睹盍纸?jīng)二十七戒》中也有“不得燒野山林”的規(guī)定。《中極洞真智慧觀身大戒經(jīng)》中第六十一條說:不得無故砍伐樹木;第六十七條說:不得以火燒田野山林。:

第3篇

關鍵詞: 中國古代文學教學 知人論世法 汪端

文學是人學,是研究人類心靈的歷史。古代文學是與古人對話,古人的作品,尤其是詩文作品,往往是他們心靈的某種展露,知人論世,結合人物生平來解讀作品,更能深切地體會作者的心境,因此,在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中,知人論世尤為重要。人詩互證或人文互證,無論對作家還是對作品的理解都將更為深入,會讓學生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以汪端為例。冠以才女之名,汪端的名字光芒四射,她寫有《自然好學齋詩鈔》,編有能與男性選家選本媲美的《明三十家詩選》,人們提到汪端時也多贊其詩才,但是,我們在讀汪端詩歌之時,卻發(fā)覺汪端詩中多用“影”“煙”,給人的感覺孤冷、縹緲,內(nèi)心的孤獨寂寞呼之欲出。當我們將汪端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聯(lián)系起來,把她還原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去體味她的喜怒哀樂,感受她的內(nèi)心,就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汪端,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幸運的才女汪端在生活中的種種的不幸,親情、愛情都是殘缺的、不完整的。

從古代才女的角度,汪端是幸運的,蔣寅在《一代才女汪端》中說:“許多閨秀詩人、畫家由此就被埋沒了,只有少數(shù)人能幸免。清代中葉的女詩人汪端可以說是一個尤為幸運的才女。”[1]然而,外表的光環(huán)難掩內(nèi)在的孤寂,從這個角度說,汪端又何其不幸。汪端得以嫁給頗有才名的陳裴之,“論者有金童玉女之目”[2]。然汪端詩歌中卻不見有閨閣琴瑟和諧方面的詩。汪端詩歌題材多見擬古及詠史之作,最典型者為《張吳紀事詩》25首。汪端往往借詠史表達自己的倫理觀念、歷史評價,論古代才女也是重道德評價,她盛贊宋代節(jié)婦韓希孟而貶抑蔡文姬,稱:“平生不誦胡笳曲,三復巴陵節(jié)婦詩?!保ā墩搶m閨詩十三首和高湘筠女史》)[3]又論花蕊夫人云:“摩訶池上萬花開,百首宮詞絕世才??上М斈昶D一死,題詩甘入宋宮來。”(《論宮閨詩十三首和高湘筠女史》)這是對花蕊夫人屈節(jié)事宋的婉轉(zhuǎn)批評?!蹲匀缓脤W齋詩鈔》卷六《讀十國春秋吊前蜀昭儀李舜弦》又以花蕊夫人來反襯李舜弦的忠貞。她的詩集中很少涉及自己的個人生活,論者以為脫去脂粉氣,難能可貴。然女子寫詩毫不涉及自己的生活是否本身就不太正常?同樣為才女的李清照,其詞作離不開自己的生活與感受,與汪端形成強烈對比。

聯(lián)系汪端生平細節(jié)可知,汪端一生連連遭受失去親人的打擊,親情的不足是造成她內(nèi)心孤寂的一方面原因。汪端相關之生平事跡,可參見陳文述《孝慧汪宜人傳》,此文八千余字,極為詳贍。汪端生于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其父汪瑜(?—1809),性寬厚,自號天潛,母梁應鋗,系出名門。汪端幼年早慧,七歲時即頌《春雪詩》,見者莫不驚賞,得名“小韞”;又聰穎強記,曾誦讀木玄虛《海賦》、庾子山《哀江南賦》兩遍,即默念不誤一字,其資賦特異,又好學不倦。汪端八歲時,母親去世,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汪端十六歲時,長兄初卒于四川軍營,未幾父親也因傷痛過度而奄逝。汪端由姨母梁德繩教養(yǎng)。她嗜書如癡,父母見背之后,更終日獨處一室,握唐人詩默誦,眾人稱其“書癡”。她涉獵甚廣,尤精史學。姨父許宗彥與之論史,曾因辭屈而笑稱其為“端老虎”。陳文述嘗以僻典考之,皆能應答如流。汪端年幼即從高邁庵受學,焚膏繼晷,孜孜矻矻,故于此間積累學力,奠基深厚。汪端對少女生活的回憶中,與姨丈讀史論評的時光,最令她終生懷念。

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汪端年十七,歸陳裴之,姨母諄諄教誨,以為雖有才名,仍應謹守婦德,善盡孝道?;楹蟮耐舳斯汇∈匾棠附陶d,孝道、婦德兩不缺失。據(jù)陳文述言,汪端事親至孝,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汪端姐姐汪筠殂謝,陳文述病重。時汪端年二十三,虔誠立誓焚香持齋四年,夫妻分房而居,以求佛佑,后陳病果然痊愈。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汪端因選著《明三十家詩選》,用功過度,竟得難寢之疾。汪端所生兩子,長男孝如早夭,次男孝先體質(zhì)羸弱,汪端憂子嗣不廣,故遍訪賢淑,為夫納妾。雖為夫所堅拒,但汪端以繁衍嗣續(xù),照顧長輩為由,訪得王紫湘。王氏賢惠,端比擬為“朝云”,陳家香車寶馬,載之以歸,陳裴之特為她建別院,金屋藏嬌,汪端則專心著述。其不妒之婦德,為時人嘆賞。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汪端年三十四,陳裴之客死漢皋,年僅三十三,可謂英年早逝。子葆庸聞訊,哀慟逾常而成疾。面對夫亡子疾之痛,她遂師事道師閔小艮(公元1758-1836年),潛心修道。汪端卒于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12月18日,相傳臨終之際“語畢,白氣蜿蜒作,旃檀香氣,自臥家達于大門,經(jīng)十三層屋而上升,乃瞑目不語,若入大定”[4]。

由以上生平可知,享年僅四十六歲的汪端,經(jīng)受了喪母、喪兄、喪父、喪子、喪姊、喪夫的一連串打擊,其內(nèi)心的傷痛將何以堪。

汪端不僅缺失親情,愛情也處于缺失狀態(tài)。翻遍所有有關汪端生平的記載,對汪端的評價都是才女,有關汪端容貌的記載只字未見,這于常情不符。同樣是才女的晚明女子葉小鸞,其母沈宛君為其作傳,稱其“修眉玉頰,丹唇皓齒,端鼻媚靨,明眸善睞,……比梅花覺梅花太瘦,比海棠覺海棠少清”[5],極盡夸獎之能事,何以為汪端作傳、作序之人皆不提及其容貌?只有一個可能,汪端相貌并不美,至少不是美女類型。所以單從外貌而言,汪端難以得到風流才子陳裴之的心。汪端夫陳裴之字孟楷,又字小云,生于書香門第,早年即有文名。汪端所津津樂道的夫妻之間的和美生活也只是“花落琴床春展卷,香溫簫局夜談詩”(《丙子孟陬上旬與小云夜坐以澄懷堂集自然好學齋詩互相商榷偶成二首》),他們是談詩的伙伴,陳裴之所向往的絕對不是一個整天談論學問的人,何況汪端的詩學風格與陳家并不合拍。陳裴之之父陳文述為人一向追慕袁枚,風流自賞,又有女弟子三十多人,當時擬為袁枚,陳裴之難免不受父親影響,從其《香畹樓憶語》中自述“余取次花叢,屢為摩登所攝”[6]可見其風流生活之一斑。《自然好學齋詩鈔》中有一詩題為《小云嘗與余合選簡齋心余甌北三先生詩手錄存行篋中今冬檢理遺書偶見此本感題于后》,可見汪端曾與丈夫一起選性靈派詩,然考之汪端所編《明三十家詩選》,她對袁枚性靈的先行者明代公安三袁無甚好評,三袁詩不入選,且在凡例中稱公安詩流于佻俗,批評之意至為明顯。汪端論詩重人品、重雅正,以此推知,袁枚詩自不會入她法眼,所以如果她不假意應付,在談詩方面與丈夫的共同語言也不會很多。讀汪端的《自然好學齋詩鈔》和《明三十家詩選》,感覺汪端是端莊的有德者,然缺少女子的細膩與柔情。有哪一個男子愿意每天回家閨閣中面對一位女先生?所以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為陳裴之父親抱恙甚劇,夫婦禱于神前,誓愿持齋,“自此夫婦異處者四年”[7]。四年的分居生活雖出于孝心,難說這不是一個借口。汪端于是夜選明詩,得不寐之疾,自以體弱不任中饋為由為丈夫娶妾。陳裴之初以孝親為由推脫,但首次見紫湘即“四目融視,不發(fā)一言”[8],繼則通媒妁之言,香車寶馬,隆重娶回家。紫姬出身青樓,才貌雙全,既滿足陳裴之儒雅的需要,又滿足他風流之需,于是陳裴之特在碧梧庭院筑香畹樓,金屋藏嬌,對紫姬的歡喜之情毫不掩飾,他為紫姬賦國香詞,一時領風流之殿。且說:“余素不工詞,吹花嚼蕊,嗣作遂多。”[9]紫姬使他開了作詞的先例,并一發(fā)不可收。此處透漏出,陳裴之與汪端夫婦幾年并未以詞唱和,汪端并未激發(fā)陳裴之為她寫詞的沖動,汪端處處以德要求自己,也不屑寫詞,與趙明誠李清照夫婦相比自可見出汪端愛情生活的貧乏。論者皆贊汪端不妒,試想哪一個女子愿與別人分享丈夫?汪端所剩的只有大婦的空殼和有婦德的美名。汪端極為聰慧,她又怎會看不透這一點,能夠維持陳裴之及全家的敬重即為目前最大的成功。陳裴之為紫姬所寫首首情深意濃的情詞不知汪端看后作何感想,她的詩中竟然未見絲毫透漏,為了生存,她在心中埋葬了一切,她內(nèi)心的委屈將何以堪。

陳裴之去世后,能夠保證她在家庭中地位的唯一的兒子孝先又驚悸失常,于是汪端只好取悅翁姑,由之前的不信教改為篤信道教,并在生活中運用她的聰明才智解決陳文述遇到的一些問題,成為陳文述的左膀右臂。

如此解讀,我們對汪端的了解就更為全面,對汪端詩歌題材內(nèi)容的形成原因了解也更為透徹。在古代文學教學中,運用知人論世法,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所學內(nèi)容,而且可以教給他們知人論世、人詩互證的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1]蔣寅.一代才女汪端[J].文史知識,2000,(09).

[2][清]梁德繩.明三十家詩選序[清].汪端.明三十家詩選·卷首[Z].同治十二年蘊蘭吟館重刊本.

[3][清]汪端.自然好學齋詩鈔·卷三[M].同治十三年刻本.

[4][清]陳文述.孝慧汪宜人傳.汪端.自然好學齋詩鈔·卷首[M].同治十三年刻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成人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观看 | 五月深爱婷婷 | 在线色国产 | 在线小视频 | 国产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 亚洲第8页|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 成人在线亚洲 | 亚洲综合综合在线 | 五月一区二区久久综合天堂 |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免费电影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 久久久青草| 在线观看毛片网站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 九九视频在线看精品 | 五月婷婷丁香花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级片免费 | 亚洲精品片 | 自拍偷拍二区 | 久热这里只精品热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久久最新精品 | 在线播放你懂的 |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久久综合99 | 亚洲欧美小视频 | 精品999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久久久 |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 小草影院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图片 | 亚洲精品在线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