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shù)篇優(yōu)質教師學生管理工作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fā),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違紀學生的管理和教育已成為目前我院學生管理的關鍵點,盡管違紀的僅是個別學生,但其行為不僅給自己的學習、生活帶來重大影響,在大學學習生涯留下終身遺憾,且對周圍學生產(chǎn)生不良影響。實踐證明,做好違紀學生的后期教育與管理工作,只要教育有方,引導得法,可調適違紀學生的心態(tài),幫助學生認清錯誤,重新找回自我,重塑一個講文明守紀律的新人。
一、我院東校區(qū)2010年受處分學生基本情況在2010年中,我院東校區(qū)高職共有13名學生受到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處分,其中:1人受到留校察看處分,2人受到記過處分,2人受到嚴重警告處分,8人受到警告處分。在所有受處分的原因中,因考試作弊和曠課而受到處分的學生占了92%;從違紀學生個體來看,有的學生是因一次性違紀受到處分,如打架、考試作弊等,而有些學生因多次出現(xiàn)違紀情況累積而處分,如曠課處分等。
我院學生的違紀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1.
打架。學生由于年輕氣盛,自我意識較強,個性突出,遇事容易頭腦發(fā)熱,情緒沖動,使意識處于麻痹狀態(tài),無法有效控制自己,心理承受力不足,心胸狹隘,往往采取挑釁的方法,借題發(fā)揮,看到別人做了一點兒對自己不利的事,馬上進行報復。為一點兒小事產(chǎn)生糾紛,失去理智,大動干戈,出手傷人。
2.未經(jīng)請假,擅自離校或離崗、曠課。由于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紀律觀念淡薄,自由散漫,無組織無紀律,有事不向老師請假,無故曠課,或在教育教學實習中擅自離崗。
3.考試作弊。有的學生入校后,不適應授課方式和學習方式,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到考試就采取作弊方式蒙混過關;有的學生見其他同學在考試中作弊輕而易舉,取得不錯成績,久而久之也抱著僥幸心理考試作弊;由于考試成績對學生評優(yōu)、就業(yè)等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有些學生為了取得較好成績,在虛榮心理的驅使下在考試時作弊。
二、對違紀學生轉化的對策
1.做好違紀學生心理調適,幫助他們塑造良好心態(tài)。違紀學生受到紀律處分大都情緒低落、悲觀失望,心理上會產(chǎn)生許多變化,感覺受到學校的處分,在人前抬不起頭,走不出自卑的陰影。在這種情況下,注意與存在自卑心理的受處分學生進行溝通,公平、耐心地對待這些受處分的同學,要主動接觸他們,為其思想轉化打通心靈渠道,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而不應該歧視、疏遠他們,讓學生體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注。有一位著名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曾說“:教育、挽救后進生與培養(yǎng)尖子生一樣意義重大。”我們對待犯錯誤而受處分的學生,應以平等友愛、互相尊重的心態(tài)去接納他們,具體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適。
通過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用關注感動學生,觸動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克服自卑,抬起頭來,化解埋怨情緒,以正常的心態(tài)投入新的學習中去。
一、時間安排
(一)每月初,組織1次全處行政學習會。
(二)每月中旬,各黨支部組織1次黨員學習會。
(三)其他沒有統(tǒng)一安排的工作周,各行政科室以周四下午為固定學習時間組織學習會;各支部及處屬各部門自行安排相對固定時間組織學習會(每月不少于2次,內容不限、參加人員不限)。
二、學習要求
(一)政工科每月初根據(jù)市局責任書規(guī)定的學習專題以及時事或本處實際制訂本月度學習安排。
(二)各支部或行政科室及處屬單位根據(jù)處月度學習安排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同時,還要結合工作實際,強化干部職工的政治理論、文化知識和業(yè)務技能的學習。學習中提倡采用討論形式,發(fā)揮每位參加學習者的積極性。
(三)處綜治辦、安全辦等機構,處工會、共青團、計生協(xié)會等群團組織,都要根據(jù)自身職能,及時、足額地組織相應的學習教育活動。
三、注意事項
(一)學習會要做好簽到記錄工作,并于每月底將各自當月的學習開展情況(含內容、簽到等)按照規(guī)范表格的要求報處政工科,列入處學習臺帳。支部組織的黨員學習(活動)內容列入本支部“四個好”臺帳。
【關鍵詞】高職 學生管理 柔性管理
作為當今高職院校的主力軍,90后有著獨特的性格特點:他們思想活躍、富有激情,常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同時,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塑造了他們孤傲、脆弱的性格。從實踐來看,剛性管理模式忽視了90后新一代大學生的情感,束縛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利于大學生個性發(fā)展;相反,柔性管理的人性化不但能夠滿足高職院校學生多元的思維架構,而且更有利于90后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高職院校柔性管理內涵
高職院校柔性管理提倡將柔性管理盡可能制度化,并不是要擯棄制度,而是通過柔性制度柔化管理,即柔性管理的基礎和保障仍是學生工作的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管理。高職院校柔性管理要注重學生管理方式、管理機構和管理理念的提升。學生管理方式要向人性尊重和民主化、參與式管理方向轉變,擺脫原有嚴格管理模式;管理機構的設置強調“精簡有效”,提升學生管理人員專業(yè)素質;管理理念注重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強化服務意識。
與傳統(tǒng)的剛性管理方式相比,高職院校學生柔性管理的實施渠道呈現(xiàn)出多樣化特點,不再依賴權力這單一渠道,更多依賴大學生群體內心深處激發(fā)的創(chuàng)造力和主動性,關心學生群體的心理過程。同時,學生柔性管理不是通過約束來實現(xiàn)管理而是滿足人性的需求,具有激勵性。
總之,學生柔性管理是把學生管理目標轉化為學生群體自覺行動,采用非強制性手段,通過研究學生心理和行為規(guī)律基礎上在學生心中促生一種說服力。
二、柔性管理與學生管理的耦合關系
(一)本質相同
柔性管理和學生管理在本質上都以“以人為本”為出發(fā)點。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圍繞“育人”這一中心開展工作,以人為本思想在學生管理工作的具體化就是育人為本。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要突出學生在管理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參與,尊重學生的人格,更多地給學生以信任、激勵和成功欲望。而柔性管理在管理過程中提倡提高人、尊重人、發(fā)展人,從而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主動性,以人性化為標志、把人作為管理的核心。
(二)方式相同
柔性管理和學生管理都注重“情感性”。學生管理工作通過發(fā)揮情感的功能,尊重、關心、愛護大學生,使大學生從一個被動接受者到主動選擇者的轉變實現(xiàn)學生工作的管理目標,既注重思想交流的過程也關注情感交流的過程。同樣,柔性管理通過情感溝通解除管理雙方間的心理壁壘,使管理措施容易被雙方接納,從而形成推動組織前進的合理,即通過管理者的心與情管理。
(三)目標相同
柔性管理與學生管理的目標都是實現(xiàn)“自我管理”。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大學生既是管理的主體又是管理的客體,因此,學生管理中不利于學生自我管理的做法應該擯棄,對他們給予信任,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力,大膽放手,引導扶持大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學生根據(jù)工作任務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運用先進思想實現(xiàn)價值目標,從而有效實施自我控制、實現(xiàn)自我管理,學生管理人員能以最小的管理行為獲得最大管理效果。
三、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問題分析
(一)管理模式僵化,缺乏完善的學生管理體系
高校擴招后,高職院校學生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綜合素質較低,但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仍采用扣分制度等傳統(tǒng)管理模式,認為好的管理就是控制學生,不給學生話語權,要求學生循規(guī)蹈矩。盡管大部分高職院校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教師比較負責任,但隨著學生人數(shù)的增加、生源質量的下降、缺乏一整套完整的學生管理體系,給教師學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導致學生管理工作處于被動狀態(tài)。
(二)管理方式重控制輕服務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基礎不好,對于學習積極性不高,但情感豐富,樂于參加各種活動。學生管理者應找準切入點,發(fā)揮情感管理優(yōu)勢,利用學生重情感的特點,提高管理效益。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在組織學生參加活動過程中采取強制、控制等方式,而不是引導、營造氛圍指導學生參加活動。這種強制性的管理方式不但起不到良好效果,還可能引起學生逆反情緒。
(三)管理環(huán)境不協(xié)調
許多高職院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時強化制度管理,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制度來約束學生,使他們被動的參加各種校園活動,而不是通過營造校園文化氛圍來引導學生、影響學生。校園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建設中一項基礎性、戰(zhàn)略性工作,可以影響各高職院校辦學實力、活力和競爭力。因此,根據(jù)高職院校專業(yè)設置特點成立職業(yè)性社團,營造相應的文化氛圍,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管理起到補充作用,利用可以利用的力量,引導高職學生進行自我管理。
五、構建高職院校學生柔性管理模式建議
(一)構建“矩陣式”學生柔性管理體系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生源不斷變化,學生剛性管理模式不能適應當前教育現(xiàn)狀。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必須采取柔性管理模式來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育人水平。學生柔性管理理念的推行依賴一系列制度體系的協(xié)調構建,從形式服務于內容角度來看,“矩陣式”管理模式強調信息共享和融通,更契合于學生柔性管理理念。如圖1所示。
在“矩陣式”學生柔性管理模式中,要使柔性管理模式得以系統(tǒng)化運行,學生處應維持其下屬獨立部門與各院系之間的擁有平衡權利,適當“放權”,鼓勵矩陣各成員之間直接接觸,協(xié)同工作,不但利于提升各成員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各成員之間進行資源共享和協(xié)調;其次,加強學生工作信息化建設,建立學生電子檔案,將學生工作各種服務作為界面,構建基于學生工作流的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確立“服務”本位的學生管理理念。
(二)理解尊重學生,協(xié)調溝通導向學生
利用情感對行為決策的正向引導作用是柔性管理的核心,協(xié)調溝通是柔性管理的有效途徑。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與學生之間應真誠的進行交流、溝通,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增加師生間交流,建立民主、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學生管理者要通過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進行感情投資,協(xié)調管理者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理解、尊重、信任學生。學生得到應有的理解、尊重、信任,就會把自己置身于管理之中,對管理者從心理上產(chǎn)生認同感、歸屬感,從而樂于服從管理,達到管理的目的。
(三)拓寬服務領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學生管理者應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以學生需求作為工作出發(fā)點,加大關心力度。目前,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強調的是管理而不是服務,我們應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推出滿足不同學生發(fā)展需求的各種服務和社團活動。比如可以建立學生咨詢服務部門,通過這個部門學生可以向指導教師咨詢生活、就業(yè)等各方面的疑問,尋求幫助;也可以向指導教師提出建議,學生管理者借此了解學生愿望,更好為學生進行全方位服務。
(四)建立學生柔性管理評價體系
我國高職院校專職輔導員大多數(shù)為非專業(yè)出身的本科生,多數(shù)以輔導員崗位作為跳板,很少作為長期職業(yè)。可以看出,高職院校輔導員制度尚不成熟,需要加強其專業(yè)化水平。首先,要增強輔導員崗位的吸引力,促進輔導員職業(yè)專業(yè)化。可以設立輔導員崗位晉升體系,讓從事輔導員工作的人員看到自己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有動力從事該項工作;其次,為提高學生管理水平,高職院校間建立一定范圍內的學生管理者協(xié)會組織,通過該平臺進行即時交流,以便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最后建立輔導員考評制度。以績效考核為核心,制定考核原則、確定考核方法,建立領導、學生、同事全方面的考核評價體系,并根據(jù)考核結果記性相應的獎勵和崗位晉升依據(jù),通過有效地激勵機制激發(fā)輔導員工作熱情。
作為柔性管理的前提和基礎,剛性管理為學生管理工作構建了基本框架,柔性管理是剛性管理的升華。因此,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堅持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兩個輪子一起轉原則,不斷完善剛柔相濟的學生管理方法,實現(xiàn)學生管理工作順利、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楊靜.對新時期職業(yè)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科學,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