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現代美術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民間美術的審美性
民間美術的審美性在人們的腦海中一直是極富藝術形態的,其具有獨特的造型藝術、色彩藝術等,比如民間美術的剪紙、刺繡等就體現了“吉祥如意”之情,其圖案多為富有意象化的福娃,燕子等,在色彩上普遍采用傳承中國喜慶歡樂氣氛的紅色,總而言之,民間美術具有獨特的審美性。
1.2民間美術的民俗性
民俗是一種特定的文化現象,不同的民族各具民族風俗,是對人們社會生的一種不同詮釋,而這種詮釋,卻成就了民間美術另一種藝術特征,例如,民間美術中的風箏、年畫等,早就不僅僅是原有的功能和形態,而是經過民間美術的雕琢,成為了一種特殊的民俗文化形態,在祈福、祭祀等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人們用色彩豐富的風箏來驅走一年的霉運,用年畫娃娃來祈禱來年的福氣,這些都體現了濃濃的民俗風情。
1.3民間美術的實用性
民間美術來源于民間文化,因此一直保持著民間生活最原始的形態,民間美術的“本元性”使其與人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所以民間美術是生產者的藝術,是將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面以藝術的形態來展現。如在民間飲食文化中,面花成為了民間藝術造型的典型,這是一種用簡單的面來創造藝術形態的一種方式,體現了濃濃的生活氣息。
2民間美術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啟示
2.1造型設計啟示:道法自然
造型和形象是藝術設計的第一大特征,而中國民間豐富的藝術造型是非常值得現代藝術設計借鑒的,由于民間美術造型講求視覺獨立性,其獨特性體現在其取材和造型體系不僅僅來源于單純的自然取法,而是在其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一種自由而又隨意的創作過程,作者通過作品將其觀念暗寓其中。現代藝術在造型上可以充分借鑒民間美術的造型。首先,在設計思想上,應充分借鑒民間美術“不拘一格“的造型風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能是創作靈感的源泉,再通過主觀的審美進行二次創造,使民間美術融入現代藝術設計中,形成獨特的風格。其次,在造型的取材上,可以借鑒民間美術的造型意象,為冷硬的現代藝術設計增添些許生活氣息和人文情懷。
2.2色彩運用啟示:配色鮮艷
色彩是藝術設計的精髓所在,現代藝術設計在色彩上也要借鑒民間美術色彩的精髓之處。民間美術源于民間生活,民間生活隨著時間的變遷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征的色彩,例如我國的年畫、剪紙、皮影、木偶、臉譜刺繡等都呈現出色彩豐富的文化底蘊。中國的五色觀源于傳統的五行觀念,將“東、西、南、北、中“的空間觀念搭配五種色彩,形成東方主青色,西方主白色,南方主赤色,北方主黑色,中央主黃色的獨特五行色彩組合。其次,中國傳統的文化觀念將“吉祥如意”也延伸到了色彩中,以“紅紅綠綠”來體現吉祥如意,譬如節假日的年畫,對聯等,都以紅色作為主色調,突出節日的紅火熱鬧。這種將風俗愿景與藝術形式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能感受到節日的喜慶吉祥,更能體味濃郁的藝術氣息。
2.3創作觀念啟示:保留民族性
西方傳統美術的基礎就是模仿再現真實的客觀對象。這種觀念起源于古希臘,作為美學體系,則確立于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完善了真實的概念,以透視、解剖、明暗等科學法則充實了再現客觀對象,描寫真實的藝術表現手法,使模仿客觀對象確立為傳統美術不可動搖的基礎,一直延續了幾百年。
隨著科學技術在19世紀的迅猛發展,傳統藝術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照相術的發明和普及對模仿寫實的藝術構成了強烈的沖擊,藝術家感到震撼和危機,紛紛尋找新的出路。而東方藝術的適時傳入,讓西方藝術家大開眼界,認識到非寫實的、平面感的、表現性的繪畫同樣有著獨特的魅力,他們奉為經典的模仿藝術僅僅是眾多的藝術觀之一。于是以塞尚為代表的后印象派畫家開始強調主觀精神的表現。到了20世紀,這種觀念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表現派、超現實主義等藝術流派的出現,他們或者著力于表現強烈的自我心靈感受,或者強調于潛意識的客觀描繪,把過去傳統寫實的審美標準放到了并非那么重要的位置,充分表明了現代美術表現心靈真實的特征。
二、美的標準出現多樣化
傳統西方美術的基礎和標準是模仿客觀現實世界。人們在兩千多年的藝術史中,逐步建立起一種統一的、絕對的美的標準,這就是真實和優美,對人們的審美影響極為深遠的結果。
無論藝術家采用什么樣的風格和表現手法,作品都是具象的,統一于現實世界的,盡管期間不斷涌現浪漫派、寫實派、印象派等多種美術流派,但寫實仍然是它們不可動搖的基礎。宏觀地看,由于寫實這一至高無上的模式的影響,這些美術流派在美術變革歷程中的變化微乎其微。以塞尚為首的后印象派開始著眼于主觀精神的表現,他們發現主觀感受變化無窮,只用真實優美的客觀形象是遠遠不能表達的。客觀真實固然感人,但心靈的真實更具感染力。優美使人愉悅,丑陋同樣使人震撼。
三、現代美術的價值在于發現和創造
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現代工業社會的形成,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認識觀念都在發生變化,這種理性精神已失去了原有的權威性,各種非理性的、精神分析說都紛紛向它挑戰。現代精神下產生的藝術觀念大大拓展,人們不再拘泥于模仿現實,而在藝術觀念、藝術表現手段、藝術語言等領域積極地探索和創造。人們認識到,美術中最有價值的不是它的技巧和內容,而在于不斷發現和創新,藝術體現的是現代社會的創造性思維。美術的歷史本身就是在創造和發現中前進的,只不過由于歷史的條件局限,19世紀以前的美術進展緩慢,基本上都是美術風格上的變化,對于藝術的表現形式始終缺乏本質的變革。而美術史的前進過程就是在否定已有風格基礎上進行的,新奇又有創造性的東西備受人們關注。正是這種創新的特性,畢加索把人體肢解,并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組合,結合非洲黑人的木刻藝術,把觀賞者帶入一種全新的創新境界。而后來的藝術家則更是前進了一大步,他們擯棄了傳統藝術技巧、繪畫方法和工具材料,積極發揮主動性,大膽開拓新的媒介領域,打破了美術與美術、美術與其他學科的界限,開辟了現代美術百花齊放的新局面。四、現代藝術過程化
在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里,生產力低下,生活范圍狹窄,人們總是醉心于永恒的基業、永恒的關系。在這種僅僅能滿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社會,人們尤其看重的是結果,卻從不看重過程。基于此,傳統藝術也只注重最后的作品,對于創作的過程并不怎么關心。
而在現代社會里,生產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科學技術不斷改變著社會的物質生活和人們的精神生活,生活節奏大大加快,短暫性、新奇性和多樣性已成為現代社會的特點。短暫和新奇與過程是緊密相連的,因為過程意味著向未知的領域探索,就像人類對生命和生活本身的認識一樣,生命的價值并不在死后產生,而在出生到死亡這一變化過程中蘊含。人活著的時候,不斷有很多的目的和追求,一旦死亡,一切目的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追求生命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同樣,藝術家更看重藝術的創作過程及過程中所得到的感受和體驗,而把結果看成是次要的東西。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流行于美國的行動畫派,以及后來的行為藝術等都是在這一現代藝術觀念中產生的。
五、現代藝術生活化
在傳統藝術的觀念中,藝術和生活被視為兩個不同的范疇,普遍認為藝術高于生活。藝術具有非功利性的特點,屬于精神生活的范疇;而生活是人們的現實存在,屬于物質范疇。在傳統社會中,一部分人分離出來,專門從事藝術活動,其他人則從事物質創造。這種劃分長期以來占據了人們的頭腦,被視為天經地義的準則,但這種劃分割裂了生活和藝術的聯系。
現代社會應當是更完善、更高級的社會。現代社會的人也應該是精神和物質結合的完善的人。生活本身就可以是藝術。這種“藝術就是生活本身”的觀念在20世紀下半葉的西方藝術中追隨者眾多。他們認為,生活是生命過程的體現,生命過程就是不斷追求,不斷滿足,再不斷追求,以求新的滿足的過程。在這種不斷創造、不斷超越的過程中,人們體會著種種微妙感受,這才是生活的終極目標。而藝術的本質同樣是對生活中前所未有的事物進行創造和發現,藝術不應當是對現有的美的事物的模仿。既然生活與藝術的本質都在于不斷地創造和發現,那么如果人們以審美的態度對待生活,從中創造和發現前所未有的事物,生活本身其實也就成為了藝術。于是,在這一觀念的指導下,有的藝術家開始從生活環境和工業產品中選取物品和素材,這就是波普藝術,波普藝術是對現代工業社會的肯定,對社會現實的重新關注,對現代生活的直接反映。它是藝術走向生活這一觀念的具體體現,也是抽象藝術之后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思潮。
[摘要]與傳統美術模仿再現的審美特征相比,現代美術的審美標準更加多元化。本文透過現代美術紛繁復雜的表象,從多方面論述了現代美術的特征,以期對讀者在鑒賞現代美術作品時能夠找到現代美術的規律,從而能夠理解、欣賞現代美術作品。
[關健詞]模仿再現主觀表現標準多樣化過程化生活化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美術及其教育.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2.
[2]瓦爾特·赫斯.歐洲現代畫派畫論選.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5.
1.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學生對所學內容缺乏興趣我國現階段的小學美術課堂還存在以教材為主的教學方式,無論在教材的選擇還是課堂教學的設計上都缺乏創新意識,這就使美術課堂缺乏活躍的氛圍。小學生的課堂實踐是按照固定的形式開展的,長此以往會嚴重束縛小學生個性的發展,也就無法在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2.教學設備不夠健全,導致教學手段落后一些學校沒有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美術教學方面,這就導致美術課堂沒有完善的教學環境,同時缺少先進的教學設備。在教學過程中,單純依靠教師對新知識的講解,以教材中的范例為學習道具,小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專心致志地聽完并聽懂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因此,應用先進的教學設備改變教學手段,從而提高小學生對美術課堂的興趣,成為當下基礎美術教學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3.受固有教學模式影響,教學觀念落后由于受固有教育模式的束縛,即使新課程改革已經深入到學校教學的各個科目,但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思想依舊是一些教師的主流教學觀念,這就使教材的知識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設置與學生的實際需求脫軌。同時,固有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和教材為課堂中心的,教師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根據已有的教學經驗開展課堂教學,而忽略了課堂的主體——學生,這就使美術課堂毫無生趣可言,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內容不感興趣。
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途徑
1.創新課堂教學設計,突破固有教學模式的束縛,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第一,明確課堂的主體,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給予學生相對自由的發展空間,并為其創造相對放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要使現代繪畫藝術的創新意識完美融入小學基礎美術教學,就要求美術教師運用情境教學,創建美術課堂情境,從而提升小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2.豐富美術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只有不斷豐富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才能突破以往美術課堂教學的局限,將現代繪畫藝術融入小學生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教師豐富繪畫的具體內容,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3.提高小學美術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小學美術教師要想更好地將現代繪畫藝術的創新意識融入課堂教學,需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對現代繪畫藝術要有深刻的認識及見解,強化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為提高自身專業美術功底而持續“充電”,真正掌握現代美術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從而完成美術課的基本教學任務。第二,小學美術教師要實事求是,根據小學生的實際狀況和需求選擇相應的課堂教學內容,同時要充分尊重學生并關心學生,從而激發小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