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村科普工作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成立領導機構
接到“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任務后,我們立即成立了扶綏縣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協調領導小組,由縣委分管科協的副書記任組長,政府聯系科協的副縣長任副組長,縣科協主席、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縣科技局以及各鄉鎮一名分管領導(科協主席)為成員,協調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科協,由縣科協主席擔任辦公室主任,縣科協副主席擔任副主任,成員從縣科協干部中抽出,在協調領導小組的指揮下負責具體工作的實施。
二、“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情況
1、元月10至12日,縣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已對“科普惠農興村計劃”中所擬在十一個鄉鎮建立的科普活動站進行場地選址。即整合各鄉鎮原有的文化站,成立科普活動站,單獨騰空1—2間場地面積在40—60㎡作為科普活動室。
2、在村級制作科普宣傳欄。128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共131塊,擬整合現有的村委會村務公開欄,基本為磚墻結構,有擋雨裝置。
3、村級落實兼職管理員1名,由村委、居委會定工干部兼任。
現各村已配有科普員一名。
4、目前已購置電視機(29吋)11臺,影碟機11臺;定做閱覽臺(桌)250張,方頭櫈500個。
三、前期經費投入
縣財政已落實配套經費3萬元,這批經費已安排購置電視機、影碟機、制作閱覽臺、方頭櫈等。
四、問題和建議
1、經過近3個月的宣傳和發動,群眾對“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有了初步了解,認為“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是實實在在為農民排憂解難的好事,群眾參與的熱情高漲,迫切希望上級科協領導能夠抽出時間多到基層走一走,看一看,指導各地“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實施工作,真正抓出成效。
一、成績顯著 二、取得經驗
1、超前安排部署。《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是科協的一塊品牌工程,市科協領導十分重視,幾年來均超前謀劃,早作安排,多次在不同的會議和場合強調,要求縣區早安排,選準項目,培育項目,精心指導,做好項目申報材料的搜集、整理、完善工作,力爭每年取得更好成績。××縣在這方面做得好,提前幾個月安排項目,多次向市科協領導匯報項目情況,初稿形成大樣后,多方征求意見,親赴亳州,請市科協領導把關,并對材料不斷修改完善,做到從容不迫,按時完成項目申報任務。
2、精心指導。市科協領導對縣區的項目申報初稿材料親自審閱,嚴格把關,懇切提出意見和建議,有力促進了項目材料的完善和提高。
3、按時報送。縣區申報的材料匯總后,市科協認真篩選,優中選優,安排專人,及時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材料的后期完善工作,并按時報送材料到省科協,受到省科協的表揚。
三、存在不足及改進注意事項
1、協會項目需提供本縣統計局“農民近三年的平均純收入”證明原件。
2、省科協對產品的質量認證審查的很細致、認真,明年的申報項目市科協要重視,嚴格要求,縣區選項要慎重,注意篩選。
3、嚴格按照推薦表的“填表說明”進行填表,材料附件詳實可信,能證明表格的內容,明顯多余的東西不要。要有目錄,編頁碼,方便查找。
4、不符合“填表說明”幾個要件之一的材料,為不合格或不具備資格的材料,將被淘汰。
5、因項目的三種類型均需“獲得縣級以上科普工作獎勵”,作為必備條件,所以,建議市科協在每年全省項目申報前,即每年的3、4月份前,命名或表彰一批市級科普工作單位和個人,以促進我市項目的申報。
一、目標任務和實施原則
(一)目標任務
通過開展“科普惠農興村計劃”,促進首都現代農業發展,繁榮鄉村旅游,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壯大農村科普服務隊伍,助力首都新農村建設。
在“十一五”期間,利用“以獎代補、獎補結合”的方式,每年評比、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的、有較強區域示范作用的、輻射性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致富帶頭人、農業科技服務專家、專業技術指導員等先進集體和個人。
(二)實施原則
1.統一標準,公平競爭。凡符合推薦范圍和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均可申報,全市統一評審標準,公開評比、公平競爭。
2.差額評選,兩級審核。由各區(縣)科協負責按照評審標準和辦法,對五類項目進行初評,擇優報審;市級專家評審組進行終審,確定給予獎勵支持的名單。
3.以獎代補,獎補結合。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評選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開展科普惠農活動,進行經費補助和獎勵。獎補資金主要用于獎勵和補助先進集體和個人購置科普資料和設備,以及面向農民和農村青少年開展培訓講座、展覽、引進推廣新技術和新品種等農村科普活動的支出。
4、全國先進,擇優推薦。按照中國科協、財政部下達的全國“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名額,從市級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中擇優推薦參加全國“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評選。
二、推薦范圍和條件
(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推薦范圍:正式登記并通過年檢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推薦條件:
組織機構健全、產權明晰、遵紀守法、管理規范;會員農戶在100戶以上,擁有一項或多項適用技術,在科學普及、技術推廣、協會管理方面具有較強的示范帶動作用;會員年均純收入高于本區縣農民年均純收入20%以上;在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專業技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面成效顯著,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二)農村科普示范基地
推薦范圍:經市、區(縣)科協正式批準命名的農村科普示范基地
推薦條件:
有明確的科普工作規劃和年度任務目標;具有綜合標準的科普活動場所和科普設施;開展科普活動經常化,每年受益群眾1000人次以上;推廣的實用技術基本形成產業化優勢,在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專業技能方面,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三)農村科普致富帶頭人
推薦范圍:長期面向廣大農民開展科普工作,為提高農民科學素質、依靠科技為農民致富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村科普帶頭人和科普志愿者。
推薦條件:
在農村開展科普工作連續3年以上;在組織開展農村科普工作和依靠科技帶領農民致富增收,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專業技能方面,能夠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得到當地農民群眾的廣泛贊譽。
(四)農業科技服務專家
推薦范圍:長期致力于服務“三農”,為農業生產發展、農民增收致富、農村面貌改變提供技術支撐,并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
推薦條件:
服務“三農”工作連續2年以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相關科技項目促使農民增收致富,或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受到當地農民的廣泛贊譽。
(五)專業技術指導員
推薦范圍:長期在農村專業技術服務第一線,對農民日常的農業生產給予全面、及時、具體的指導的區縣、鄉鎮專業技術人員。
推薦條件:
在基層開展專業技術服務工作3年以上;與服務對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服務關系;并在提高農民科學素質、生產技能水平以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方面成績顯著。
三、實施程序
(一)每年7月初,市科協下發評審通知。
(二)區(縣)科協按照通知精神,通過本區(縣)的主要媒體廣泛宣傳,向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和廣大農民公開評審信息,凡符合條件的組織和個人,均可申報。并根據推薦條件及地區特點,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對區(縣)內所有的申報材料進行初審,最終確定向市科協和市財政局推薦的名單;并將推薦名單在區(縣)的媒體公示10天,廣泛征求意見;公示期滿無異議的,由區(縣)科協和財政局在8月20前,將正式推薦名單和相關材料上報市科協。
(三)市級專家評審組對所有上報項目進行終審。終審期間對上報項目進行隨機抽查,如發現有弄虛作假等情況,則取消該項目3年內參評資格,并減少所在區(縣)下一年度參評數額比例。評審結果在市級媒體公示10天,公示期滿無異議的,授予年度“北京市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年度“北京市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四)市科協將組織專家對“北京市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年度“北京市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個人”進行工作檢查。
(五)市財政資金對北京市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給予表彰和補助,市財政局于次年年初將預算指標批復區縣財政局。
(六)市財政局、市科協在次年年底前對項目驗收,區縣科協、區縣財政局于次年10月31日前將驗收報告及資金使用情況上報市科協。
四、有關要求
(一)統一認識,加強領導
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是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提高農民科學素質,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區(縣)科協和財政部門要高度重視,統一思想,領導干部要親自掛帥,并要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協同有關部門共同組織實施,保證計劃順利實施。
(二)廣泛宣傳,正確引導
受表彰的“北京市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北京市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個人”是廣大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和科普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要把對優秀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和農村科普帶頭人評比篩選過程與普及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廣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進一步激發廣大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和科普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激發廣大農民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全社會共同關注農村科普工作。
(三)客觀公正,加強監督
評比推薦是實施“計劃”的關鍵環節。各區(縣)要保證評比的公平、公正、公開,對推薦對象進行認真篩選,優中選優。要建立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機制,廣泛接受社會各方面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