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雙擁工作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加強組織領導,切實落實擁軍工作。
1、歷屆鎮黨委、政府都高度重視雙擁工作,切實把雙擁工作納入我鎮社會經濟發展和民兵預備役建設的總體規劃,作為事關全局,涉及長遠利益的大事來抓,結合本鎮實際,著重抓好相關部門工作。成立了黨委書記任雙擁領導小組組長、由班子其他同志任成員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雙擁辦公室在黨委辦。根據形勢和上級要求,每年結合共建單位和自身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擁軍工作計劃。開展形勢多樣,豐富多彩的國防教育活動,為我鎮改革發展、穩定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城關鎮黨委、政府通過邀請縣人武部和縣消防官兵為廣大員工作消防專題講座、對新進大學生進行準軍事化訓練,在“八一”期間組織黨員、干部到紅色革命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增強雙擁意識,提高雙擁工作水平。此外,城關鎮黨委、政府還定期組織退伍軍人、現役軍人家屬趣味運動會,收到社會各界好評。
同時,對軍烈屬、革命傷殘軍人、優撫對象實施了隨叫隨到服務,對生活困難的軍烈屬家庭高比例報銷醫療費運。同時,監督鎮屬各單位、各營業窗口對部隊、軍人實施“綠色特別通道”,主動上門服務,業務辦理一切從簡,實行快速辦理,積極為部隊提供用電方便,城關鎮黨委、政府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定期開展關愛軍烈屬活動,先后走訪城鄉軍烈屬200多人次,以“民事直說”為平臺,組織退役軍人和現役軍人家屬開展“民事直說”會議,健全“說、議、辦、督、評”工作機制,以基層黨建為引領切實為退役軍人和現役軍人家屬辦實事、辦好事。
(二)國防教育深入人心,雙擁工作社會化、制度化、經常化。
1、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和基地,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我鎮國防教育以學校為重點,從學生抓起,每年在六一兒童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深入香泉小學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活動,開展植樹造林等形式多樣的創建活動。
2、武裝工作是國防后勤的戰斗堡壘,抓好武裝工作,提高全民的國防意識,增強軍民關系,有著直接的重要意義,鎮人武部每年都要進行民兵整組訓練工作,和綜合性應急演練,每次參加軍訓人員都不低于60人左右,軍事訓練不僅提了民兵的整體素質,同時增強了全民的國防觀念。每年的民兵訓練,同時也對縣一中學生進行軍訓,抽調骨干到學校組織學生進行軍事訓練,灌輸國防知識,學生軍訓,接受國防教育達100%。
3、把征兵工作作為開展雙擁工作的大好時機,利用廣播,電視,墻報,黑板報,宣傳標語在全鎮各村、社區大力宣傳國防法、兵役法、兵役條例、優撫政策,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每年積極踴躍應征入伍青年達預征對象的100%,為我鎮輸送優良兵員提供了有力保證,每年都超額完成征兵任務,每年受到上級表彰。我鎮每年送兵日都要舉行莊嚴的送兵儀式,歡送新兵入伍。
4、抓硬件設施,強化宣傳力度,為把雙擁工作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在我鎮各村等活動中心安裝了室外LED顯示屏,長期播放宣傳標語。近年來八一建軍節,我們利用廣播、張貼宣傳標語,把地方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緊密結合,增強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優撫工作扎實有效,雙擁工作有序開展。
1、我鎮有60歲以上老復員軍人20人,傷殘軍人6人,退伍軍人349人。近年來,優撫工作重點突出,效果明顯,在認真發放優撫對象各種定補和撫恤金的同時,認真地為優撫對象解決三難問題,三年來共解決優撫對象生活難,治病難,住房難問題共26戶,全額發放定補。
2、慰問工作有序開展,我鎮每年在元旦、春節、八一期間,在鎮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下,認真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發放慰問品、慰問金。4年以來共走訪慰問5次,發放慰問品5萬余元。
㈠完善城鄉低保制度。城鄉低保工作以加強規范化管理和爭創全國基層低保工作規范化建設先進單位為重點,進一步完善低保申請、入戶調查、民主評議、審核審批程序。強化家庭收入核算,倡導誠信求助,加強動態管理,切實做到公平施保,應保盡保,應退即退。扎實推進分類施保,對重點保障對象實行重點保障。密切關注生活必需品價格變動對困難群眾生活的影響,建立與經濟增長和物價水平相適應的保障標準增長機制,適時調整提高保障標準、發放臨時補助。協調配合有關部門落實水電、住房、醫療、教育等配套救助政策。組織低保對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再就業。不斷創新救助機制,完善救助政策,規范救助行為,形成以城鄉低保為基礎,以其它社會救助和社會幫扶為補充的社會救助方式,實現城鄉社會救助一體化、組織網絡化、管理社會化,最大限度保障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㈡提高五保供養水平。認真貫徹落實《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完善五保供養配套政策,嚴格審批條件和程序,落實供養責任和待遇。建立五保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強化服務理念,優化管理服務機制和制度。大力開展模范福利院創建和提檔升級活動,提高農村福利院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㈢優化醫療救助制度。按照便民救急的原則,改進救助方式,采取比例救助與定額救助相結合,事后救助與事前、事中救助相結合,大病住院救助與慢性門診救助相結合的救助方式,資助農村五保戶、農村低保戶和重點優撫對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市低保對象參加醫療保險,確保參合率和參保率達到100%。加大城鄉貧困群體大病醫療救助力度,降低救助門檻,取消病種限制,提高救助標準。
㈣完善城鄉居民臨時救助制度。對因病、因殘、因災等各種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現暫時困難的家庭,給予非定期、非定量的臨時救助,著力緩解城鄉困難群眾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
㈤完善城鄉自然災害救助制度。加強救災應急機制建設,細化救災應急預案,建立鄉鎮街道辦事處災情速報網絡,明確災情速報職責;制定自然災害救助規程,規范災害救助申報審批程序,將救災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確保撥付及時、專款專用;建立健全災害救助檔案,按救災卡發放救濟款物,確保因災倒房當年恢復。
㈥加強流浪乞討救助工作。認真落實救助管理機構基本規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基本規范,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服務“四城聯創”活動,做好生活無著的流浪未成年人、危重病人、傳染病人、精神病人等特殊困難人員的救助、勸返和護送工作。
㈦繼續實施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工程。籌集資金、扶持200戶以上住危房的農村困難群眾興建住房。
二、深入推進城鄉基層民主建設,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實的民主權利
㈠加強村民自治工作。對新一屆村委會成員進行培訓。認真貫徹執行《湖北省村民委員會工作規范》,建立健全村民委員會相關制度,提高村級組織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深入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鄉鎮(村)”創建活動,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各項制度,創新機制,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的作用。認真研究解決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中出現的突出問題,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㈡推進城鎮社區建設。創新城鎮社會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扎實開展“和諧社區”創建活動,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導輻射作用,進一步營造和諧社區創建氛圍。加強對鄉鎮集鎮社區建設的指導,逐步改善社區辦公、服務、活動用房。大力發展社區社會化服務,拓展社區服務領域,提升社區服務水平。開展社區管理服務信息系統建設試點。規范社區工作經費投入和人員管理。實行“費隨事轉”,堅持社區工作經費與社區工作目標考核掛鉤。
㈢深化農村社區建設實驗。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以“一村一社區,社區設小區”為基本模式,扎實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實驗,重點探索建立公共服務、互助服務和志愿服務相銜接的社區服務體系,繼續探索“一村多社區”或“跨村建社區”的建設模式和農村社區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工作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
三、認真做好雙擁優撫安置軍休工作,全面維護社會優撫群體的合法權益
㈠全面落實優待撫恤政策。確保各類優撫對象的撫恤補助優待經費及時足額發放,切實保障優撫對象生活水平與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健全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制度,資助重點優撫對象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將重點優撫對象納入大病醫療救助體系。選送部分重點優撫對象到上級優撫醫院集中治療,鼓勵各類醫療機構對優撫對象就醫予以優先和照顧。認真做好義務兵家屬優待工作。貫徹落實湖北省優撫事業單位規范化建設標準,加強市軍休所、烈士陵園建設。大力開展“關愛老功臣”活動,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切實解決優撫對象看病難、住房難和生活難問題。
(1) | | | | | | | |
到 欄目查看更多內容 >>
㈡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全面推行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安置,確保按期完成年度退役士兵安置任務。把退役土兵職業技能培訓納入職業教育或社會再就業培訓體系,扎實開展退役士兵就業技能培訓,積極推薦退役士兵就業。全面落實退役士兵自謀職業在就業、養老、醫療和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做好軍休干部、無軍藉職工的接收安置和政治、生活待遇落實工作,深入開展創建“和諧軍休家園”、“和諧軍休家庭”活動,為軍休干部提供優質服務。
㈢大力開展雙擁創建活動。進一步加強對雙擁工作的領導,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和雙擁宣傳,拓寬雙擁工作領域,充實雙擁活動內容,豐富雙擁活動形式。落實對駐宜部隊和官兵、傷殘軍人等優撫對象的社會優待,協助人事、勞動部門安置好駐宜部隊隨軍家屬,落實好待業隨軍家屬生活補助費,解決好隨軍子女入學入托問題。廣泛開展軍民共建活動,互惠互利,軍地共謀發展。認真調查研究軍隊退役人員的思想、生活現狀,采取多種形式,抓好教育,落實政策,解決困難,依法維權,及時化解不穩定因素,確保軍隊退役人員群體的穩定。
四、加快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滿足社會特殊群眾的福利服務需求
㈠大力發展老齡事業。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老齡工作的意見》(都發[XX年]20號),針對老齡工作和老齡事業面臨的各種矛盾,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促進全市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一、民政工作
1、繼續落實市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鞏固現有工作成績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規范化管理,全力維護困難群眾最基本的生活權益。做好對低保對象的動態管理,做到“應保盡保”。確保扶持資金的落實到位,并繼續采取有效形式,保證各項扶持資金按時、足額地發放到低保對象手中。協調好有關部門,采取得力措施,進一步解決好困難群眾醫療、住房、子女讀書等問題,保障特殊困難家庭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拓展低保工作內容,進一步加大對低保對象的關懷和教育力度,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同時盡可能地在其他方面給予傾斜扶持,確保全鎮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有保證。
積極開展好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廣泛開展宣傳發動,把傳宣活動推廣到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深入千家萬戶,讓社會熱心人士主動捐資捐物,嚴格按制度辦事,規范操作,堅持自愿的原則,進一步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認真做好春夏荒救濟、冬令救濟等定期救濟和臨時救濟、醫療救濟等工作,解決好困難群眾的燃眉之急。加強“慈善愛心超市”的管理,做到有專人管理,有制度管人,有明晰帳目,有社會監督。通過利用“慈善愛心超市”這樣一個平臺,不斷激發市民扶貧助困的熱情,讓全社會的人齊來關心困難群眾,最終讓困難群眾得到真正的受惠,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經常性開展扶貧捐助活動,確保“慈善超市”的正常運作。
逐步拓展“慈善一元捐”行動,不斷擴大“慈善一元捐”多功能募捐箱的投放力度,讓全社會每一個人在不影響捐贈人生活水準的前提下,“自愿捐獻,多捐不限”,將每個人的愛心以小額捐款的形式,在全社會形式一種互助互愛的慈善潮和群起扶助弱勢群體的良好社會氛圍。
2、認真做好退伍士兵安置和職業培訓
20__年底我鎮退役的士兵有34人,我辦將組織召開退伍軍人座談會,針對退役士兵的思想實際,積極宣傳安置政策,讓退伍兵了解到當前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的新形勢。同時,進一步完善推薦就業機制,拓寬退役士兵和用人單位的溝通渠道,積極做好退役士兵推薦就業工作。切實做好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一次性補助金的財政預算,按時足額發放。并做好退役軍人住房困難調查核實及上報工作,切實想方設法解決困難退伍軍人住房問題。
我辦將把退伍士兵職業培訓工作納入重點工作之一,開展多種形式的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積極組織動員退役士兵參加2年以上職業技術教育,使每個退役士兵掌握一種以上技術技能,提升就業能力,力爭培訓一人、就業一人,使我鎮退役士兵各盡其才、安居樂業,力爭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率要達到80%以上。
3、繼續落實好優待撫恤政策
一要做好“三屬”、“帶病回鄉退伍軍人”、“復員退軍人”、“五老”、“參戰人員”的定期補助金的發放工作,每季度第一個月足額通過銀行發放到位,二要做好“革命傷殘軍人”的撫恤金發放工作,每半年第一個月足額通過銀行發放到位。三要做好年底前現役軍人及部分優撫對象統籌金的兌現工作。四要在“春節”、“八一”期間深入開展“愛心獻功臣行動”,召開各種類型優撫對象座談會,走訪慰問全鎮優撫對象及“三難”退伍軍人,組織“愛心獻功臣巡回醫療隊”對重點優撫對象進行送醫送藥活動。
4、繼續落實好雙擁工作
一要廣泛宣傳,增強廣大群眾愛國擁軍意識。利用“清明節”組織共青團、廣大師生學習宣傳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為民族獨立和解放無私奉獻的無畏精神。在“春節”、“八一”建軍節期間利用電視、宣傳欄、鎮報大力宣傳國防、雙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國防教育和雙擁工作深入人心;二要扎實開展擁軍活動。在“春節”、“八一”建軍節期間,走訪慰問駐地部隊及隨軍家屬。三要積極開展軍民共建活動。組織民兵精英到東莞軍分區開展體能、職能軍事訓練,組織中小學生到軍營參加“少年軍校”軍訓活動,不斷增強國防意識觀念。四要認真籌劃好“八一”建軍節大型晚會或召開全鎮退伍軍人大型會議,充分發揮“民擁軍,軍愛民”的融洽軍民關系。
5、繼續做好老齡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四川省老年人權益保護條例》和積極開展 “敬老月”活動,營造我鎮尊老、助老、愛老的良好社會氛圍。不斷推動我鎮老年人體育運動的發展,提高老年體育競技運動水平。
6、加強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范建設
一要抓好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村的創建 工作。二要抓好聯系點的建設,鎮村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與創建村(社區)建立相應的聯系點,通過加強督導,以點帶面,全面推進。三要抓好制度建設。各村(社區)重點健全重要事項預告制度、質詢聽證制度、責任追究制度、質量評估和檢查監督制度、定期審計制度等。四要抓好學習宣傳活動。
7、加強民政事業統計臺帳及民政信息報送管理
民政事業統計臺帳利用電子網絡化的方式、實行科學合理、準確實用的動態管理,與民政統計報表制度相銜接。我辦將指定專人負責,加強領導,做到填報統計報表數據全面、準確、及時。繼續做好及時定期向市民政局發報我鎮民政工作最新信息。
二、殘聯工作
1、繼續做好康復助殘工作
(1)繼續全面推行“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模式,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免費為精神病人送醫,發放藥物認真做好全鎮315名精神病人建檔立卡工作。
(2)繼續組織做好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落實好困難白內障患者扶助措施,爭取基本建成白內障無礙區。
(3)繼續做好重度殘疾人和精神病患者的醫療保障工作,并通過多渠道為困難殘疾人解決醫療難問題。
(4)繼續做好困難肢體殘疾人、聽力殘疾人、盲人輔助器具康復救助工作,組織開展好專項評估、鑒定等工作。
2、繼續做好殘疾人勞動就業與扶貧工作
鼓勵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參加市殘聯定期舉辦的殘疾人就業專場招聘會,定期向企業推薦有勞動能力和職業技能的殘疾人,協助企業招聘殘疾職工,不斷促進殘疾人就業的機會。
繼續加大困難殘疾人脫貧工作的扶持力度,切實解決“低保”殘疾家庭的“生活難”、“治病難”“子女讀書難”等問題。
3、繼續做好宣傳文體工作
在“春節”期間和“全國法定助殘日”活動中,繼續借助節日座談會、走訪慰問殘疾人等形式,深入了解殘疾人生活、工作情況,宣傳殘疾人工作的政策、法規。同時,認真開展好第十八次法定“ 全國助殘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