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針對大學生理財情況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西華大學各學院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包括文科、理科、工科和藝術專業的在校本科生。本次發放問卷80份,收回68份,問卷有效率85%。調查文件采用單項選擇方式來回答問題,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消費來源、消費結構以及自己的理財觀念和能力等幾個方面。這些問卷內容從不同角度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和消費觀。
二、調查數據分析
某高校網站bbs上發表一百兩百貧困戶,四百五百剛夠用,千兒八百是扮酷,兩三千是大戶。這的確是當今大學生消費的真實寫照。
三、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消費結構不合理
[關鍵詞] 大學生群體消費觀念財商培養
[中圖分類號] F713.55 [文獻標識碼] B
大學生是社會中的消費主體之一,他們有著這個群體特有的消費意識和特點。大學生作為走在社會前沿的一代人,他們新型的消費觀也必將備受矚目,新型消費觀可能從中衍生,并引導未來社會的消費主流。與此同時,他們一些超前的理財觀念也漸漸引起人們的審視。理財作為一種技能也越來越被人們所了解,在以后的社會中,理財將作為一種作用不容小覷的能力,體現在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一、大學生消費的總體情況
在物質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社會全體的消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目前,大學生已經成為消費群體中的一支“主力軍”,其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從一定角度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將在一定程度上主導著未來經濟的發展。
(一)大學生月生活費情況的結果反映
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大學生群體的消費水平也日益提高。與以往相比,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逐年增加。這就意味著,大學生的消費基數在不斷增大,消費能力也在不斷增強。正在大學生消費領域中,我們發現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攀比消費、奢侈消費、炫富消費等。消費觀念正確與否對于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從月生活費的相關情況能從一個方面體現大學生在消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大學生月生活費總額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生活費水平集中在800~1500元這個區間內,生活費水平在800元以下的占樣本總體的8%,1500~2500元的占14%,2500元以上的僅占2%。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大致位于800~1500元這個水平上。大學生生活費水平分布相對較為集中。
當今大學生越來越傾向于獨立自主,也更加有意識地培養自身實踐能力,正因如此,大學生生活費來源的渠道也越來越廣。比如一些大學生在課余時間會去做兼職,一方面可以賺取學費,另一方面也鍛煉了自身的實踐能力。還有一些學生通過自身努力獲得了一定金額的獎學金或助學金,或者采取勤工儉學的方式來賺取生活費用并且鍛煉自己。
大學生生活費來源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生活費來源還是以父母供給為主,但相比歷年情形,大學生通過做兼職方式來賺取生活費也成為了一種趨勢,其中22%的大學生表示曾有過兼職經歷。4%的大學生通過獎學金助學金或得了一定資助,2%的人以勤工儉學的方式作為獲取生活費的主要來源。
(二)大學生消費支出結構的調查
社會在不斷向前發展,大學生的消費結構也在發生著改變。總體來說,大學生消費的去向主要分布在食宿、購物、交際等方面。但相比較以往,大學生消費更加多元化,這與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分不開。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主要消費還是用于餐飲食宿方面,這一比例占到總消費額的59%,總消費額的18%用于交際娛樂,在近年來,這一比重正有所增長。通訊網絡費用占到大學生總消費額的13%,這一比例也正在逐年增長。此外,總消費額的10%用于教育學習。
(三)大學生的“預付消費”
當今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發生著改變,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也不再囿于時間的框架,超前消費的形式也開始為大學生所接受,一些大學生也已經開始嘗試“預付消費”。“預付消費”和超前消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超前消費具有很強的享樂色彩,是一種不值得推崇的消費方式。而預付方式是一種健康的新型消費方式,其有利于經濟的發展。
大學生對預付消費的看法
調查結果顯示:僅有6%的大學生堅決反對預付消費,有33%的人對預付消費持無所謂的態度,26%的大學生認為預付消費要視家庭經濟情況而論。所占比例最多的大學生認為,預付消費可以接受,但要引導其理性消費。
二、大學生理財的總體情況
大學是了解理財的起步時期,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階段。大學階段的財商培養和演練尤為重要,它將在日常生活中成為一種理財習慣。理財對人的一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大學生完成財富累積、實現自身價值和投資目的是可以通過學習理財而實現的。沒有科學、適當的理財,我們的生活必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理財投資,對于精神財富相對富有,而物質財富相對匱乏的大學生來說是一項很重要的生活技能,也是一種鍛煉自身適應社會的實踐能力的途徑。
(一)大學生對理財的認識情況
如何更好的理財是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在大學生中也不例外。走在社會前沿的大學生已經開始對理財有一定的認知。甚至有些大學生己經開始嘗試自己理財,接觸一些簡單的理財產品,通過自身實踐來進行理財訓練。
大學生理財目的的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顯示,大學生最主要的理財目的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為將來做準備。有23%的同學理財目的是盈利。17%的大學生理財是為了今后消費更合理。由此可見,大學生理財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有效管理金錢的能力,為以后的理財道路打下基礎。另外,由于大學生可利用資金較少因此也有部分大學生希望通過理財獲得盈利,改善生活。
大學生對理財產品的認識情況
圖6反映了大學生對理財產品的認識情況,由圖可知,有71%的大學生只知道有哪幾類理財產品,具體不了解。15%的大學生一點也不了解,9%的大學生比較了解,而只有5%的大學生很了解,并且掌握一些投資理財方面的技術。以上表明,大學生對理財產品缺乏了解,理財知識欠缺,理財能力薄弱。若要提高大學生理財能力,應該提高大學生對理財產品的認知程度。
(二)大學生理財能力的現狀
大學生理財已經不是新生事物,大學生理財的現狀也將關系到大學生理財觀的形成。作為“社會精英”的大學生,理財能力的培養也是尤為重要。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理財觀,不僅有利于大學生個人適應社會的能力,更有利于推進整個社會的理財進程順利運行,社會經濟蓬勃發展。
大學生理財能力自評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在大學生對自身理財能力的評價中,僅有8%的人認為自己已經具備很好的理財能力,73%的人認為自身理財能力一般,19%的人認為自己的理財能力僅僅是一般。認為自身理財能力一般的還是大多數,說明從大學生自身角度看,大學生群體的理財能力一般。
(三)大學生的理財需求
理財在近些年來形成了一股熱潮,不知不覺間,理財已經成為了一個話題、一種趨勢甚至成為了一項事業。大學生已經接觸到了理財這個概念,然而要培養大學生的理財能力,就要清楚地掌握大學生的理財需求。
大學生對理財能力的重視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普遍對理財能力的需求較大。有15%的人認為理財是一種生活必需的技能,73%的人認為理財的作用很大,僅有6%的人認為作用不大,6%的人認為無所謂。
另外,通過走訪調查我們了解到,一些大學生已經有了相對明確的未來理財規劃,他們的理財需求較為明朗。他們表示,建立家庭賬戶體系,實現家庭現金管理是理財能力的一種體驗。而對外投資理財要考慮到理財產品的風險度和自身的承受程度,合理規劃資產配置,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和投資方法。
三、對大學生消費和理財中出現的問題的綜合分析
經調查分析,從整體上看,大學生消費比較理性,但也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比如攀比心理、沖動消費、他人引導等。
(一)大學生的消費觀念的問題反映
1.消費差異性的體現。在此次社會調研中,我們發現大學生群體中不同學生的消費觀念也不盡相同。在大學生月總消費量的統計中我們發現,76%的學生消費水平在800~1500元,僅有2%的學生每月消費在2500元以上,由此可見,大學生普遍能夠理性消費,消費觀念也比較正常,盲目攀比,追求奢華的現象只是個別存在。另外,消費水平相對較低的現象主要體現在農村和城鎮群體中。這一現象也在一定層面上反映了城鄉收入和消費水平的不平衡。
2.消費行為受消費心理的影響也比較大。大學生普遍能理智消費,其在消費中各項支出分配為59%用于食品開支,13%用于通訊網絡,18%用于休閑文娛,10%教育學習。由此可見,大學生消費分配比較合理,大部分的消費用于食品支出。同時,相對于近幾年來的消費結構,大學生在休閑文娛方面的支出正逐年增加,這也體現出大學生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消費。由此體現出大學生消費心理較為積極,不合理的消費行為存在較少。
(二)大學生的理財觀念的問題反映
由于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特殊,他們有著不同于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大學生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和理財也會受到很大的制約。因此我們首先對大學生可支配費用進行調查并整理如下數據:91%的大學生表示對可支配費用的結余不滿意,一般大學生的可支配收入只占全部生活費的6%左右。
其中,我們也對大學生如何理財進行了問卷調查,有93%的同學基本局限于將生活費活期存入銀行,只有6%同學進行了理財投資。由此我們發現大學生理財存在如下問題:
1.理財觀念薄弱。家庭或者是獎學金、助學金的資助是絕大多數在校大學生生活費得來源,生活費的用途也普遍局限于把將錢存入銀行,支付生活費的開銷。不但花錢沒有計劃,甚至有的大學生奢侈浪費,缺乏創造財富和運用財富的觀念,不能夠深刻了解理財產品。因此,他們的理財意識相當匱乏,甚至可以說并不具備應有的理財觀念。還有同學認為理財就是炒股,基金,需要投入較高的成本,風險過大,這些都是對理財的誤區。
2.資金結構安排不合理。大部分學生在新學期開始時,或者把生活費全部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銀行,不考慮其他的投資渠道;或者把錢大量投資于風險較高的金融產品,不能很好地規避風險,行情不好時往往會帶來較大損失,導致以后的生活費也沒有著落。由此可見,大學生理財還存在著較強的主觀隨意性、極端性。
針對大學生理財問題我們認為大學生應該合理制定投資計劃,加強理財知識的學習,了解更多適合的理財產品。雖然大學生面臨的經濟局限較多,而投資理財產品收效又較低。但是大學生仍舊可以通過深入學習理財投資,合理規劃個人可支配收入,掌握理財技巧,不盲目追求過高的收益,最終獲得投資理財的益處。
[參 考 文 獻]
[1]丁妍華,杜瑋璐,李曉偉,李瑩瑩.當代大學生消費理財現狀調查與分析[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2(16)
[2]榮海平,武偉強.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分析[J].商業經濟,2014(22)
理財貫穿于人的一生,而大學時代是人生中重要的階段。大學時代應該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理財群體,在引領理財時尚、改善理財構成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理財知識的匱乏,許多大學生不僅不會理財,反而由于高消費,淪為“月光族”,甚至成為“負翁”。應對大學生消費出現的諸多問題,理財這堂必修課迫在眉睫地擺在了大學生面前。在校大學生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可在真正踏入社會之前修足“理財學分”,實現學業、財業的雙豐收。
一、大學生理財現狀分析
(一)性別不同導致消費差異,但理財觀念卻基本相同
本次回收的495份問卷中,男生占總數的38.18%,女生占61.82%。
1.消費情況分析
數據顯示,男女每月生活費為1000-2000元都占了50%以上,其次都為每月600-1000元,大約占30%;另外,生活費主要來源大都為家庭供給,男女分別占86.77%和91.83%。在消費習慣上,男女生之間存在一些差異,伙食費方面,男生選擇每月伙食費600-800元的最多占45.5%,而女生選擇每月300-600元的最多占51.63%。除去伙食費之外,男女其他費用支出差異較大,尤為明顯的是,77.12%的女生將較多的錢花在了衣物購買上面。而男生除了衣物購買之外,戀愛及聚會也花了較多錢,在網游與數碼產品上面花錢的男生所占比例也比女生所占比例高。由此看出,由于性別的差異導致了消費觀念與消費習慣的差異。
2.理財現狀分析
在記賬習慣方面,從來不記賬的男生占43.39%,女生占33.66%,而每天都記賬的男生只占7.41%,女生相對較多,占18.95%。總體而言,女生記賬習慣比男生好。
但在理財觀念與對投資產品的認識方面,男女生的回答大致相同。綜上所述,現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念受性別影響并不明顯。
(二)專業的差異使得理財觀念稍有差異,理財狀況幾乎無差異
本次回收的495份問卷中,經管類專業人數占總數的23.64%,非經管類專業人數占76.36%。
1.理財觀念分析
在記賬習慣方面,經管類學生中會記賬的人數占67.52%,非經管類學生中記賬人數占61.11%。經管類學生記賬比例略高于非經管類學生。在對理財必要性的認知方面,數據顯示經管類學生中認為大學階段理財有必要的人數為93.16%,相對應的非經管類學生中所占比例為88.1%。經管類學生所占比例依然略高于非經管類學生。綜合以上數據可以得出,經管類學生的理財觀念稍高于非經管類學生。
2.理財現狀分析
數據顯示,經管類學生中會理財的學生有12.82%,其中會在開學時做好財政預算的有10.26%,會通過理財從現有財政上獲得最大利潤的有2.56%。而非經管類學生中會理財的學生有12.97%,其中會在開學時做好財政預算的有7.41%,會通過理財從現有財政上獲得最大利潤的有5.56%。通過數據可以發現不管是經管類還是非經管類學生,目前能夠理財的學生都很少。理財結構方面數據的差異說明經管類的學生對于理財更慎重、理性一些,非經管類的學生則更大膽一些。理財狀態方面的數據顯示對資金使用沒有規劃的學生中,經管類學生占20.51%,非經管類學生占24.07%,經管類學生對資金的使用情況略好于非經管類學生。在對投資產品的了解方面,數據顯示出經管類學生好于非經管類學生,這應是專業差異所造成的。然而在對投資產品的嘗試上,經管類學生與非經管類學生的差異很小,說明專業的差異并沒有對實際理財狀況產生大的影響。綜上可得,無論哪種專業,目前大學生的理財狀況均不樂觀,專業的差別也幾乎未對理財狀況產生影響。
(三)年級高低影響理財觀念,對消費情況影響不大
本次回收的495份問卷中,大一學生占總數的6.67%,大二學生占12.93%,大三學生占49.49%,大四學生占24.65%,研究生占6.26%。
1.消費情況分析
通過調查數據顯示,大一、大二學生每月生活費在600-1000元和1000-2000元的比例大致相等在40%左右,而其他年級學生的每月生活費在1000-2000元的占較大比例,并且生活費基本都是由家庭供給的,只有少部分是靠自己勤工儉學和課外兼職。而對比不同年級學生的消費情況則可以發現,衣物的支出大約都占了50%以上,不同的只是高年級學生的衣物支出相對于大一、大二來說有所增加。另外,戀愛支出、聚會支出、圖書或音像制品支出以及數碼產品支出基本都隨年級的增加而增加,這些支出都與年齡段有直接聯系。由此可以發現,不同年級學生的消費情況以及消費觀念存在差異,但總體來說大學生消費情況差異并不大。
2.理財現狀分析
剛進校園的大一同學有60%都認為大學生理財很有必要,而隨著年級的增加,大多數人都是認為理財只是較有必要。而對于記賬習慣這一問題,“每天都記賬”的人數比例由大一的30.3%逐漸下降到研究生的9.68%,而“記個大概數目”和“從來不記賬”的人數比例則相反的逐漸增加。這就說明在剛進學校時多數同學還是考慮到了理財這個因素,可能隨著大學生活的推進以及各種專業學習、社團活動的增加,就讓大多數人忽略了理財這一問題,還會抱有“記賬也沒用,記不記賬都是這樣花錢,不夠花了父母也會給”的這種想法。由此看來,大學生的理財觀念和實踐情況與年級高低還是有一定聯系的。
二、大學生理財時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來源基本上全部依靠家庭
大學生們一般很少考慮更多的融資渠道,獨立謀生能力差,絕大多半大學生依然不具備獨立的經濟來源,必須依賴強大經濟后盾――父母來維持生活。
(二)支出沒有計劃,主觀隨意性強
大學生們用錢沒有計劃,糊里糊涂,控制不了自己的花錢習慣,導致每月的收支不能平衡,該節余的錢,不知不覺流失了。從分析結果來看,大學生除伙食費以外的開銷都集中在衣物、各種聚會及通訊費上。
(三)理財意識淡薄
很多大學生絕大多半資金來源于家庭或者是獎學金、助學金的資助,資金的用途也簡單局限于把錢存入銀行,繳納學雜費和支付生活費的開銷。花錢沒有計劃,有的甚至奢侈浪費,合理創造財富和運用財富的觀念非常淡薄。
(四)理財模式較單一
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有些同學的理財方式只局限于每天記賬,多余的錢也只是存入銀行卡中,而不會去想著“錢生錢”。一方面,他們認為自己的資金有限,而能獲利的理財方式可能需要大筆的資金;另一方面,他們認為投資理財存在風險,自己不愿意冒險。另外,一些同學可能認為自己所擁有的資金賺不了大錢,所以沒必要花費時間精力去研究如何理財生錢。
三、提高大學生理財能力的對策
(一)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許多人認為,理財就是生財、發財,只有那些腰纏萬貫的人才需要理財,對于沒有經濟收入的大學生來說理財太過遙遠。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理財貫穿于我們的一生,它可以教會我們如何賺錢、花錢、管錢,使我們的錢財處于最佳運行狀態,從而提高生活質量。要想積累更多的財富,那么我們就要踏出理財的第一步:走出理財誤區,樹立正確的理財觀。
(二)學會記帳和編制預算
這是控制消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只要你保留所有的收支單據, 做一個簡單的T 型記帳簿,抽空整理一下, 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 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 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 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支出, 對癥下藥, 對今后的開支做出必要的修改, 達到控制的目的。
(三)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考慮到大學生可供支配的資金數量有限,投資產品應有較低的門檻和較強的資金流動性。另外,大學生無法將太多的時間用在理財上,所以應選擇操作簡單,容易上手的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