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越來越高,女大學生是明日社會精英,全社會對他們寄于了厚望,他們的婚戀觀更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婚戀觀是對男女兩性之間婚姻關系的基本觀點和基本看法,折射出人的戀愛價值取向的基本特征。目前,在校女大學生的平均年齡在18-22歲之間,他們生理和心理都已經趨于成熟,有了戀愛的需求。本文通過對福州地區四所大專院校的300多名女大學生進行調查,進一步了解了女大學生的婚戀觀后,發現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且這些問題對女大學生的就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對女大學生婚戀觀的分析
1.戀愛動機不純。根據調查數據,37.65%的女大學生認為戀愛的目的在于心理、生理的正常需要,把戀愛當做享受,并沒有考慮結婚;31.25%的女大學生認為戀愛是一種體驗,是大學階段必須經過的;16.27%的女大學生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能戀愛就戀愛,不能戀愛就分手;14.86%的戀愛可以填補在大學期間的生活空白。由此可見,當前,女大學生的戀愛動機多種多樣,呈現出動機不純的現狀。
2.網戀較為盛行。近年來,網戀比較盛行,對過去較為傳統的相識、相親、相戀的有所改變,《2006 年中國婚戀服務市場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有一千多家網絡婚戀網站,還有一些是專門為大學生量身定做的,女生多于男生。通過調查數據分析出,79.26%的女大學生正在進行或曾經有過網戀,12.35%的女大學生表示曾經同時有過與多位異性進行網戀,90%網戀的目的在于尋求刺激,填補心中空白,0.4%的女大學生曾經因網戀而發生意外,如懷孕、欺騙等。由此可見,近年來,網戀得到了不少女大學生的垂青,且大有越來越盛行的趨勢。
3.擇偶標準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當前,“君子”、“才子”、“財子”成為了女大學生追逐的目標。調查數據顯示,有52.3%的女大學生選擇“君子”,32.2%的女大學生選擇了“財子”,只有15.5%的女大學生選擇了“才子”。可以看出,受各種社會風氣的影響,當前女大學生的擇偶標準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他們把“君子”和“財子”放在了各項擇偶標準的前面,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
4.性觀念呈現出保守與開放并存的特點。通過對我們的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得出,69.31%的男大學生和58.63%的女大學生認為婚前可以有,但是有45.21%的大學生認為應理智對待婚前;31.26%的男大學生和59.32%的女大學生認為婚外是不道德的,應受到良心譴責和法律制裁;74.25%的大學生對性解放等問題持有無所謂的態度;34.68%的大學生認為發生了性關系就一定要結婚。因此可以看出,當前大學生的性觀念呈現出保守與開放并存的特點。
二、女大學生婚戀觀對就業的影響
1.戀愛影響學習,進而影響就業。通過調查得出,85.69%的女大學生正在戀愛或者曾有過戀愛,那些沒有戀愛過的女大學生也表示有著比較強烈的戀愛愿望;92.65%的女大學生認為大學期間學習第一;22.45%的女大學生認為戀愛不影響學習;86.26%的女大學生認為戀愛會影響到學習;45.36%的女大學生認為可以較好的處理好學習與戀愛的關系,但是也有54.64%的女大學生認為不能較好的處理學習與戀愛的關系。女大學生如果把過多的時間放在戀愛或娛樂上,必然會影響到自己的學習,甚至造成不愿學習、不想學習、且學習成績下滑,最終導致就業本領不高,就業實力不強的局面,這就為自己將來的就業埋下了障礙。
2.婚戀觀影響就業觀。2011年11月,“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了“2010年中國城市婚戀觀念與方式調查報告”顯示:其中7成受訪者認為做得好真的不如嫁得好。另外,還有高達4成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對婚外戀持寬容態度,小三不應再被人人喊打。雖然這組數據不是針對女大學生的,但是也容易影響到女大學生的就業觀。這和對福州地區四所大專院校女大學生調查顯示的數據并無太多差異,即32.2%的女大學生選擇了“財子”,這一以物質為主的婚戀觀直接導致女大學生選擇經濟實力較強的男性作為婚姻伴侶,更容易導致女大學生拜金主義的產生,即尋找工資待遇較高的崗位,這對女大學生的就業觀產生了不良的影響,也給和諧社會的建設帶來了一定壓力。因此,這對女大學生來說,不良的婚戀觀導致他們錯誤的婚姻觀,錯誤的婚姻觀導致他們產生錯誤的就業觀。
3.不能實現個人價值和理想。1990 年,國家對中國婦女社會地位進行了一次調查,在涉及到女大學生就業的目的這一問題時,數據顯示,愿意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占比例為69.35%,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的占比例55.91%,希望在經濟上能夠獨立的占比例32.46%,維持家庭和自己生活的18.32%,充實自己的12.32%。從數據分析結果我們可以得知,女大學生更渴望在社會中體現個人價值,就業的經濟型動機較弱,社會性動機和自我價值動機較強,希望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反觀現在大學生婚戀觀的現狀,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戀愛行為和婚戀觀點都會對將來的就業產生重大影響,如果不對那些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及時引導,就會使得女大學生不能為將來個人價值和為社會做貢獻鍛煉才能,更不能最終達成自己的就業目的了。
參考文獻:
從明令禁止到默許,再到公開允許大學生結婚,大學校園的戀愛觀經歷了“動蕩”的歲月,而大學生對性的態度也漸變。對此,浙江省委黨校社會學教授曹文彪表示,異性相吸本屬社會性自然需求,無可厚非,但不應放縱,特別是在高校學生群體中,正確的引導應大于一味的“輸”導。另外,他指出性教育不宜過早,也不應僅停留在生理學層面。
日租房成為大學生“消費”場所
除了餐飲店、超市、KTV,日租房已越來越成為大學生的一個“消費”場所,其中,大學情侶是主要的消費群體。
“最便宜的日租房,有意者請致電”、“設施齊全,有獨立衛生間,干凈衛生”、“短租,精裝修,超值”……短短百米路,記者看到在樹上、電線桿上、商鋪外墻等地鋪天蓋地的貼有“日租房”廣告。同樣多的還有圍繞在大學周圍的賓館、學生旅社。
據悉,這些旅社定價在50~150元間不等,遇到圣誕、情人節等特殊節日價錢還會有所上調。
據調查,學校周圍的旅社、日租房、月租房確實頗有市場。記者采訪了一些學生后了解到,學生情侶為過“兩人世界”營造浪漫氣氛的占近五成,另外,還有同學聚會、考研復習等也占有相當比例,也有少數是情侶“脫離”宿舍長期同居。
從愛情禁錮到自由開放
然而五十年前,別說“同居”,就算是拉手走校園也是被視為違紀的。
據了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學里沒有任何關于愛情的浪漫記憶。按當時的規定,所有高校都嚴禁在校大學生談戀愛,甚至把“在校學生嚴禁談戀愛,違者退學”的校規寫進了學生守則。
“那時候,男女同學之間說話都很少,即使互有好感,也是‘地下鴛鴦’,活動高度保密。”畢業于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化學系的黃老回憶道。
進入80年代,受到以瓊瑤為代表的港臺文藝作品的影響,校園戀情漸漸浮出水面。直到90年代,大學生的戀愛觀開始有了重新的定位。如今,曾經為大學生們設置的愛情樊籬已在時光的歲月里不知不覺地倒塌,大學校園里的愛情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行。
“現在擇偶的第一標準是健康、人品,而傳統的已不是最重要因素。”中國紅娘婚戀研究中心調查顯示,在相親中選擇異性的重要因素中,僅有6%的人認為很重要。
大學戀愛:是晚宴還是快餐?
有大學生說,大學里談戀愛是一種“能力”的培養,是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一種方法,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也有人說,大學生談戀愛是一種體驗,是現存為數不多的無憂美好時光。
那么,“被傳說”的很美好的大學戀愛在當事人眼中又是怎樣一番滋味。
據上海某高校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重戀愛過程高于重視結果”的認同率竟高達70%以上。“大學戀愛真正能走到最后的還是少數,但如果沒能在大學期間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是有遺憾的。”
正是因為這種“即樂”的想法,也導致目前校園愛情存在過于“快餐”的情況。
根據《2010相親現象對大學生婚戀觀影響調查報告》顯示,只有29%的大學生認為戀愛應以結婚為最終目的,大多數人則只是抱著嘗試的心理去戀愛,甚至有10%的大學生認為大學戀愛只是一場游戲。
在采訪中,也有大學生不無避諱的說,過去讀書太壓抑,想在大學談場戀愛,來個徹底的放松。另外。也有不少人表示大學戀愛純粹是因為空虛、寂寞想找人“陪”。
關鍵詞 現代大學生 婚戀觀 特點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86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s a reserve force of China's development and the subsequent strength, its development all the time not aff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 College Students' love and marriage is an important performance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study the value of marriage and love for college students. Study the statu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love and marriage view,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and then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appropriate concept of love and marriage.
Key words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view of marriage and love; characteristics
1 現代大學生婚戀觀概述
婚戀在《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婚姻與戀愛,其實質就是指男女關系之中的婚姻與愛情關系。在愛情和婚姻的辯論關系中,愛情和婚姻是相輔相成的。愛情在男女之間的存在是極其微妙的。愛情是自由男女之間的牽扯,而婚姻則是愛情轉換為親情的轉換器。①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婚戀觀既不是“唯精神論”,也不是“唯論”,而是人類情感發展的辯證統一。從倫理學層面看,婚戀作為異性之間特殊的親密交往方式,存在著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之間的差別。馬克思說:“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限制著全部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進程。”
2 現代大學生婚戀觀的特點分析
隨著現在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獲取有關婚戀的各種信息的渠道是豐富的,也是多元化的。據有關新聞媒體的報告,自從國家不再獎勵晚婚晚育之后,便有大學生請假回家結婚現象的發生。正是這樣的政策和政策下大學生的反映,使得我們對當代大學生婚戀狀況的表現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在下文中我們分析一下現代大學生婚戀觀的特點:
2.1 戀愛動機的盲目性與單純性并存
與80、90年代的人們相比,當代大學生處于心理素質比較低,承受能力比較差的階段。超過80%的學生都是在心理狀況還沒有達到一個較好的情況之下,在自己還沒有能夠充分準備的情況之下,僅僅只是由于周圍的朋友都談了戀愛,或者是由于自己內心的孤獨孤單狀況才去談戀愛,而不是在心理上充分準備了之后才進入愛情的狀態。同時,有少數的同學與多個異性同學保持多角度模糊曖昧的關系,她們的心理表現更加的模糊,難以掌握。有些則表現為展現自己十分具有魅力。在愛情雙方的互不了解的情況之下,僅僅只是憑借著男女之間的孤獨感從而促成男女關系。這樣的狀況會導致愛情雙方極易出現問題。在上述的調查研究數據中,我們可以知道現在的大學生的婚戀觀受到經濟方面的影響較少,對于感情的真摯性重視較高。②
2.2 擇偶條件的理性因素多于感性因素
在一項男女雙方的擇偶因素影響的調查報告之中顯示,長相外貌(64.7%),是否具有共同語言(33%),經濟能力(41.7%)成為男同學和女同學在選擇人生伴侶方面共同的考慮因素。對于容貌的要求,則男生比女生的要求要高。這表明今天的大學生選取愛情目標趨于理性,在重視感情生活的同時也考慮到了物質條件和物質基礎,當然,當代大學生并不以物質基礎作為決定婚戀的因素,他們更加傾向于情感。當代大學生更加強調的是志同道合,有一定的共同語言和感情基礎。
2.3 性觀念在日趨開放中有堅守
大學生的婚前研究一直深受人們的重視和關注。據有關數據表明,大學生對“性解放”和“性自由”的認同感在逐步的增強。這闡明今天的大學生對婚前完全認同并且采取松弛、默契的態勢,古代的性觀念在產生扭轉,但也不能把大學生的自由觀念等同于庸俗的性自由觀。男女之間對性觀念也有不一樣的觀點。眾多女生希望男方對要負責任,不能僅僅為了貪圖一時的享樂和。她們對愛情和婚姻的嚴苛程度比男方要高很多。③
2.4 戀愛結果的理想化與現實的沖突
婚姻對于眾多大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未知的事物,有些同學對其已經有了一定的思考,但是眾多同學仍是呈現出迷茫的狀態。據有關的數據分析中,78%的學生認為婚姻和愛情是必不可分,相輔相成的,愛情是以走向婚姻的殿堂為勝利的。只有20.8%的男孩和25%的女孩選擇愛上一個未來的婚姻。大學生的婚戀態度是復雜的,多變的。一方面他們認識到了婚姻和愛情的不同,對于婚姻和愛情采取不一樣的態度和方式面對;另一方面,大學生也能夠正確的處理婚姻與愛情之間的關系,正確的認識婚姻和愛情中出現的問題和差別。普遍認為婚姻是責任的象征,受到親情,經濟等方面的影響。
2.5 戀愛關系不穩定,矛盾、糾紛頻發
有很多盲目的愛是不穩定的,是畸形的。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同學認為可以冷靜并且理智的解決愛情糾紛問題,可以正確的處理戀愛關系中的問題。可是少數同學會在戀愛關系中失去自我判斷的能力,會在戀愛關系中出現過激的行為和方式,會對愛情的對方依靠過度,以至于喪失了自我,從而成為對方的附屬品。一旦對方拒絕自己的感情便會引發自己情緒失控。據有關調查表明,情侶雙方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之時,有超過5%的同學稱他們會去報復另一方,超過10%的同學會陷入戀愛關系而沒有辦法解脫。著些少數人群在大學校園中是不穩定的因素,這些群體的出現會導致校園暴力事件和頻率的增加,會導致校園自殺案件的增多,不利于校園健康安全的發展。④
大學生婚戀觀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的婚戀觀受到眾多要素的影響,而且是眾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大學生的婚戀觀影響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活動和為人處世特點。大學生的婚戀觀會受到各種各樣的影響,其形成和發展也是一個值得深究的話題。大學生的婚戀觀的形成不僅僅是需要學校的關注的,也是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共同重視。當然,作為未來希望的引導者,也就是教育者而言,要在遵循大學生的婚戀觀的基礎上積極有利的引導大學生婚戀觀朝著向上正確的發展。
3 結語
總而言之,大學生的未來關系到了中國的未來。因此大學生的婚戀觀的糾正對于大學生的未來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就以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作為研究對象,希望能夠通過這個視角給現代大學生的婚戀觀起到一定的積極正面的引導作用。本文僅僅只是簡單的論述了一下現代大學生的婚戀觀,尚未從深度上去剖析,但是未來,筆者會在本文的基礎上繼續深入研究,以來補充本文的不足。
注釋
① 羅晴.大學生婚戀觀的調查分析與教育[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1).
② 陳小瓊,崔小璐.大學生婚戀觀對高校德育工作的影響及對策[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