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機電系實訓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實訓過程管理
嚴格的實訓過程管理對實訓質量起著一個監督、保障的作用??筛鶕嵱杻热荨⑿再|對實訓環節分散或集中進行。如:機電產品認知實訓中的講座、企業參觀等就可分散進行,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舉行。為保證良好的實踐動手效果,其他實訓建議停課在實驗室集中進行。實訓過程包括以下環節:實訓開題動員、實訓專題技術講解、學生集中設計和制作、實訓驗收答辯、實訓論文提交等。在實訓動員時具體告訴學生詳細的實訓時間安排、實訓內容、實訓檢查、實訓考核方式等,讓學生完全進入實訓狀態。根據題目難易程度和學生能力可把實訓專題講解放在實訓初或實訓中。如電子技術實訓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專業基礎實訓,那么最好在實訓初給學生具體講解一下每個題目的大致思路和實訓報告的撰寫方法。機械設計實訓和檢測與控制實訓可讓學生拿到題目后首先自行設計,在學生設計過程中發現問題后再針對問題進行講解。實訓過程中相應地安排指導老師在實驗室值班,負責學生考勤、答疑、指導和實驗室管理等工作。在此期間,學生按班次、時間段到實驗室分批設計和制作。一般,實訓最后幾天為實訓驗收或答辯時間。排好時間段,幾位指導老師共同驗收,根據學生做的實物進行提問。最后,學生提交實訓報告。實訓報告撰寫方法原則上同畢業設計論文寫法、格式相近。這也是為學生畢業設計的論文撰寫奠定基礎。
實訓耗材的可持續利用
對機電類專業來講,由于學生必須制作實物,因此實驗耗材開支較大。如果每次實訓都購買耗材,這將是極大的浪費。系統性的實訓內容安排已為循環利用實驗耗材做好保障。每一學期的實訓作品都是下一學期實訓的地基,猶如必須一步步做好底層才可以最后建造出金字塔來。如何在保證作品質量的前提下,合理、可持續利用實驗耗材是實訓管理中較難解決的問題。例如,從實訓性質來說,電子技術實訓和檢測與控制實訓主要讓學生做電路板來實現一定的功能,這兩個實訓的主要成品都是電路板。可以在這兩門實訓結束后,由實訓負責老師把電路板收集起來統一放在大紙箱里集中保管。機電產品認知實訓部分內容,如電子元件識別、電路板焊接就可以使用這些保存的電路板讓低年級學生練習,大大節省電子元器件的開支。機電產品認知實訓購買的電氣元件可以繼續為電氣控制系統實訓服務。當然,實訓中常用的各種電子、電氣元器件可以由實驗室早期統一購買,實訓時到實驗室領取并做好登記。不常用的,或有些特殊的,由學生提出申請,指導老師同意后方可購買。由于大學四年的實訓內容是系統性的,如果嚴格做好實訓耗材的進出管理,妥善保管好每一次實訓作品,都可重復、循環使用實驗耗材,為節約實訓耗材成本提供保障。四結論本文提出的機電實訓體系構建是根據我系對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和理論課程設置總結出來的。實訓體系的合理構建為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奠定基礎,滿足社會對高技術人才的需要。我們將在今后的實踐教學中根據各方反饋的信息加以調整和完善此實訓體系。
本文作者:李靜工作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
【關鍵詞】機電 實訓內容 實訓過程 實訓耗材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9-0006-02
應用型本科教育與研究型本科教育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工程型人才。而應用工程型人才的培養,必須以就業崗位所需能力為基礎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實訓體系。通過對我系以往畢業生工作情況的調查,大部分同學認為我系機電專業實訓環節基本足夠,但是實訓內容較為分散,僅僅注重了與課本理論知識結合,卻缺乏系統性、整體性,學生就業后很難適應工作崗位對技術的全面整體性要求。為培養企業所需人才,達到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必須對實訓進行改革。改革原則是以理論課程為基礎,以項目為導向,建立系統的實訓體系。
一 實訓內容安排
機電專業從大一到大四總共八個學期,其中,最后一學期為畢業設計,前七個學期每學期都安排1~3周的實訓環節。整個大學四年的實訓內容安排應以某個項目為主線,上下銜接,形成一個系統,如功能型機器人的設計和制作。同時要符合本學期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理論要求。具體的每學期實訓名稱、實訓周數安排詳見下表所示。
第一學期,新生剛剛入校,主要學習工程制圖這一門基礎課。對機電專業學生來說,對機械制圖的學習要求不亞于機械專業的學生。開展為期1周的機械制圖實訓,通過徒手
繪制機器人平臺和各基礎部件,讓學生掌握工程制圖的繪制方法和標準等。大一第二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AutoCAD、電子線路CAD等機械、電路繪圖課程,因此在本學期開設機電產品認知實訓,為期3周。此實訓的主要內容有:計算機繪制機器人模型、參觀工廠企業,邀請企業工程師開展講座,識別電子、電氣元件,學習焊接、綁線,制作簡易小電路板等。本實訓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真正開始進入機電實踐環節中,從最基本的基本功學起、練起,給學生建立一個機電專業的感性認識。第三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電工技術、電子技術等電路基礎課程。此學期實訓稱為電子技術實訓,實訓內容主要圍繞機器人的基本電路展開,如機器人尋線電路、避障電路、電機驅動電路、電源電路、音頻電路等。這些電路板的設計和制作是機器人最基本的電路。同時本學期還有一個金工實習,打破傳統的錘頭、鋼球等的實訓內容,根據功能型機器人改為機器人底盤、手臂、車輪、手、軸承等的加工。第四學期學生學習了機械原理、液壓與氣壓傳動、三維繪圖等課程,由此開設機械設計實訓,讓學生自主設計機器人模型,機器人可以采用不同的驅動方式,完成機器人二維圖紙繪制和三維動畫演示,該實訓為期2周。第五學期開設檢測與控制實訓,把本學期所學的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傳感器檢測技術、機電傳動與控制三門理論課綜合起來。學生可以根據能力大小自行完成機器人核心電路板的設計和制作,并為機器人增加功能模塊,如機器人尋跡、機器人顏色識別、機器人語音等。第六學期的電氣控制系統實訓主要針對本學期的PLC電氣控制技術展開,讓學生在機器人上增加氣動驅動方式、用PLC控制完成機器人夾持物品、機器人物料運輸等功能。第七學期安排機電一體化系統綜合實訓,需要把三年來學的專業知識綜合起來。學生把以前做的功能型機器人進一步完善和強大,然后根據老師擬定的機器人比賽規則組織機電專業學生舉行一場機器人對抗賽??傊?,把大學四年來學的所有知識綜合應用起來,為第八學期的畢業設計做好鋪墊。
二 實訓過程管理
嚴格的實訓過程管理對實訓質量起著一個監督、保障的作用??筛鶕嵱杻热?、性質對實訓環節分散或集中進行。如:機電產品認知實訓中的講座、企業參觀等就可分散進行,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舉行。為保證良好的實踐動手效果,其他實訓建議停課在實驗室集中進行。實訓過程包括以下環節:實訓開題動員、實訓專題技術講解、學生集中設計和制作、實訓驗收答辯、實訓論文提交等。在實訓動員時具體告訴學生詳細的實訓時間安排、實訓內容、實訓檢查、實訓考核方式等,讓學生完全進入實訓狀態。根據題目難易程度和學生能力可把實訓專題講解放在實訓初或實訓中。如電子技術實訓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專業基礎實訓,那么最好在實訓初給學生具體講解一下每個題目的大致思路和實訓報告的撰寫方法。機械設計實訓和檢測與控制實訓可讓學生拿到題目后首先自行設計,在學生設計過程中發現問題后再針對問題進行講解。實訓過程中相應地安排指導老師在實驗室值班,負責學生考勤、答疑、指導和實驗室管理等工作。在此期間,學生按班次、時間段到實驗室分批設計和制作。一般,實訓最后幾天為實訓驗收或答辯時間。排好時間段,幾位指導老師共同驗收,根據學生做的實物進行提問。最后,學生提交實訓報告。實訓報告撰寫方法原則上同畢業設計論文寫法、格式相近。這也是為學生畢業設計的論文撰寫奠定基礎。
三 實訓耗材的可持續利用
對機電類專業來講,由于學生必須制作實物,因此實驗耗材開支較大。如果每次實訓都購買耗材,這將是極大的浪費。系統性的實訓內容安排已為循環利用實驗耗材做好保障。每一學期的實訓作品都是下一學期實訓的地基,猶如必須一步步做好底層才可以最后建造出金字塔來。如何在保證作品質量的前提下,合理、可持續利用實驗耗材是實訓管理中較難解決的問題。例如,從實訓性質來說,電子技術實訓和檢測與控制實訓主要讓學生做電路板來實現一定的功能,這兩個實訓的主要成品都是電路板??梢栽谶@兩門實訓結束后,由實訓負責老師把電路板收集起來統一放在大紙箱里集中保管。機電產品認知實訓部分內容,如電子元件識別、電路板焊接就可以使用這些保存的電路板讓低年級學生練習,大大節省電子元器件的開支。機電產品認知實訓購買的電氣元件可以繼續為電氣控制系統實訓服務。當然,實訓中常用的各種電子、電氣元器件可以由實驗室早期統一購買,實訓時到實驗室領取并做好登記。不常用的,或有些特殊的,由學生提出申請,指導老師同意后方可購買。由于大學四年的實訓內容是系統性的,如果嚴格做好實訓耗材的進出管理,妥善保管好每一次實訓作品,都可重復、循環使用實驗耗材,為節約實訓耗材成本提供保障。
四 結論
本文提出的機電實訓體系構建是根據我系對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和理論課程設置總結出來的。實訓體系的合理構建為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奠定基礎,滿足社會對高技術人才的需要。我們將在今后的實踐教學中根據各方反饋的信息加以調整和完善此實訓體系。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職;機電專業;企業文化;教學改革
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也在不斷的改革,中職學校在滿足自身發展的同時要適應國家的教育改革形勢,做好教學改革,提高教學的專業性與實踐性,才能有利于專業人才的培養。
一、改革現有的教學體系
機電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做好基礎的理論知識儲備外,還要注重實踐的應用。
(一)增加機電教學的實訓課
在機電專業中,實訓課應該占有很大的比重,學生在第一學年學會基礎的理論知識后,就要把更多的時間放到實訓課應用與社會實踐中。很多學校的實訓課比重太少,增加實訓課的時長,添加必備的實訓應用設備,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人們生活離不開機電的應用,鐵軌的焊接、管道的疏通、門窗的安裝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機電的運用。若一味的口頭講解抽象的理論知識,只會禁錮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改革中,我們可以借助實物模型并對之加以分析講解來減少學生的理解難度,用直觀的實物模型,來啟發學生的想象,逐漸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1]增加實訓室建設的投入,加大實訓課教學的比重,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利用實訓室資源深入了解機電專業知識的魅力。
(二)引入生產應用的實踐環節
機電專業課程的開展不應該單單的用頭腦想象某些專業知識,只有讓學生身處第一線,引入生產應用的實踐環節,加強與企業文化的對接,才能更好的達到機電專業課程開設的目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應架空于實踐,在生產實踐應用的過程中更能深刻的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中職學校在建立自己實訓室的同時,還要多多組織學生參觀工廠,第一時間接觸并了解企業的需求和文化,在工廠的生產車間里體會機電專業生產的知識性,并在實際的觀察過程中,深化所學到的理論知識。
(三)增加職業資格認證學習
近年來我國的企業十分注重素質教育,在培養學生專業的實踐經驗的同時,也不能忽略職業資格證書的考取。社會上對人才要求的標準也有所增加,各種專業證書已經成為每個學生求職的敲門磚。[2]學校開設的課程要與學生的職業資格證書掛鉤,多多開設有利于職業資格培訓的課程,鼓勵學生考取機電專業相關的職業認證,也增加了學生選擇企業的機會。
(四)注重學生的實踐實習
深入基層的實踐實習是十分必要的,學校要考慮機電專業的實踐特點,為學生多多提供實踐進工廠的機會,在完成基本的理論知識學習后,帶領學生多多參與實踐實習活動,組織學生集體實踐學習,并鼓勵學生自主實習,在基層的生產車間里學習機電的專業技能,更好地與企業需求相結合,與企業文化相適應。
(五)完善實踐學習的考核體系
在開展實踐實習的同時,學校還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考核,建立全面的考核體系,提高實踐實習的有效性。實踐考核體系的制定要與學校的課程安排與教學任務相適應,明確考核目標、建立合理的考核結構,豐富考核內容,做全面的考核報告分析。
第一,實踐考核要與人才培養的目標相適應。機電專業主要是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實踐考核體系的確定就要考慮學生的專業技能,鼓勵學生多多學習實踐技能,將理論知識學以致用,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全面的技術人才。
第二,實踐考核體系的確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多元化的模式。也可以引入企業的考核模式,讓學生提前適應企業的要求,更好的融入企業。機電專業開設了很多不同的課程,每個學生擅長的科目和技能是不同的,不能只針對某一種技能進行考核。要根據每個學生自身的特點與能力,設置多重考核模式,讓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點與優勢。
第三,注重實踐考核的評價功能。實踐考核體系的應用是為了更好的檢查督促學生的實踐效果,因此,做好實踐考核體系的同時還要注重及時的考核評價。在一定時期的考核結束后,要做好考核報告分析,鼓勵表現優秀的學生,同時要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教育幫助,保證實踐考核的實用性。
二、建立高質量的教師團隊
教師對于學生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教師的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教育水平,因此,組建高質量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對于機電專業的教學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完善課程體系,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組建一支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團結協作、有持續發展后勁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3]教師的學歷、專業技能是學校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優質的教學隊伍能夠增加學校的教學業績、提高學校的聲譽,有利于學校更好的發展。中職學校的發展更要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與學生分享學習的經驗,帶領學生向更好的方向進步。
三、以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為教學核心
中職機電專業教育目標突出了職業崗位的重要性,旨在滿足學生就業需要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行為能力。[4]職業教育的開設是為給社會提供專業的職業化人才,機電教學的改革除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外,還需注重學生的個人素質與職業道德的教育,培養全方位的職業人才,才能更好的為進入社會做好鋪墊。課程的開設要符合職業培養的目標,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也不能忽視個人能力的培養。除專業的實踐技能培養外,學生的思想素質、職業道德都要納入到教學的改革體系中。改變過去單一的授課模式,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找到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
結語
中職學校的教學改革是時展的必然要求,為了使機電專業的中職學生能夠在社會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十分重要的。要將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增加實訓室學習的比重,在基層的生產實踐中更好的感悟機電的專業知識,注重個人職業資格認證的獲取,鼓勵更多的學生參加實踐實習,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以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為教學核心,加強教學改革,為社會培養出專業的機電人才。
參考文獻:
[1]華春蔚.試析中職機電專業教學改革創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3).
[2]藍曉雨.對中職機電專業教學改革創新的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