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教育裝備調研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 現狀
目前,全區各中學均有理化生實驗室和儀器室,大多配備了專職管理人員,目前還有3所中學實驗室管理員是由物理教師兼任,2所中學實驗室管理員是由學校撤并教師分流時由數學學科教師轉崗擔任。各中學的實驗室面積不盡相同,條件好的學校一個學科有2~3間的實驗室,條件差的學校一個學科勉強只有1間實驗室,而且裝備的情況也不一樣,但基本能達到開設學生分組實驗的條件。各中學的實驗器材相對老舊,有的器材跟新教材不配套,直接影響了實驗教學的質量。
在條件比較好的達標學校,有的已采用無紙化辦公,實驗課和實驗通知單全部采用網上預約,并且都設有物理、化學和生物探究實驗室。
2 存在的問題
從檢查的情況看,各中學存在的問題盡管有所差異,但仍有一些共性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1 實驗室、儀器室的管理
1)部分學校實驗室、儀器室比較簡陋,實驗器材陳舊,衛生條件差,桌面和地上都是飛塵,個別學校還存在用電安全隱患(如實驗室的電路電線等)。
2)個別學校實驗室沒有專職管理人員。實驗管理人員有的是由相關的學科教師來兼職的,有的則是由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科以外的其他學科教師來擔任,導致實驗管理人員連實驗器材、藥品的名稱都不懂,更不清楚儀器設備擺放的位置。實驗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意識差的情況,制約著學校實驗教學的開課率,開足開齊實驗課的要求難以達到。
3)實驗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檢查發現,有的學校管理人員的賬冊填寫不規范,賬、卡、物不相符;有的學校器材的存放位置設置不合理,如同樣是刻度尺,卻存放在不同樓層的不同儀器室;有的學校實驗器材有所損壞,實驗管理人員卻未能及時發現并盡可能修復;有的學校雖采用無紙化辦公(實驗通知采用網上預約),但是實驗管理員辦公用的電腦卻處于故障狀態,無法啟動。另外,多數學校損壞的儀器設備沒有及時報損、報廢,也導致了賬卡物不相符。也有個別學校,儀器室中有些新購置的器材尚未啟封、啟用。
4)條件好、準備申報一級達標的高中校,物理學科都設有探究實驗室,配置了8套(包括教師機)DIS實驗器材。但是個別學科的探究實驗室有老師的辦公用品,教師機的顯示器也無法工作。現場抽查溫度傳感器的使用,管理人員用了10分鐘都無法操作得出數據;抽查力的傳感器雖然可以測出數據,但是發現計算機的運行速度比較慢。從使用記錄上看,有的探究實驗室一學期只使用了1次,有的探究實驗室桌面也有較多的飛塵,說明閑置時間較多。
而條件較好、準備申報二級達標的高中校,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科雖配置有探究實驗室,但只配有4套DIS實驗器材,沒有學生電腦,教師機也沒有相應的數據采集器的驅動程序。這說明有的學校裝備DIS實驗器材只是用來擺設和應付檢查,并沒有真正的發揮其效用。
2.2 在教師開課方面
1)授課教師的實驗通知單、記錄單填寫不完整,而且單據的數量偏少;在部分學校只看到分組實驗的通知單和記錄單,而演示實驗的通知單和記錄單幾乎看不到。這些現象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教師的實驗課沒有按要求開齊、開足。當然,不同學校、不同教師的情況不一。
2)教師的實驗通知單和實驗教學記錄單填寫存在著實驗器材與實際實驗器材不相符現象。這可能有三種情況,一是授課教師不清楚學校實驗室的器材情況,以課本實驗裝置的需求來要求實驗管理人員準備實驗器材;二是授課教師想根據自己的真實意愿(實驗創新,可能效果更佳)來選用實驗器材;三是授課教師隨意填寫、應付檢查。
3)教師填寫實驗通知單和實驗教學記錄單也存在自相矛盾,與實際不符。如有的教師實驗通知單中填寫溫度計數量是8支,而該實驗教學記錄單中填寫溫度計的數量卻是20支;有的教師同一個實驗的通知單和記錄單中所呈現的班級不相吻合,通知單填寫的是一個班級,而記錄單填寫的卻是另外一個班級;還有一所學校教師填寫的實驗通知單和記錄單都是分組實驗(分12組),但是抽查學生實驗操作時卻連5套器材也無法湊齊。
2.3 在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方面
1)學生實驗操作不規范,甚至是錯誤的。如抽查學生做《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實驗時,出現了學生在使用前一直甩溫度計(把體溫計的使用方法跟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混淆了,當然現場中也看到有的溫度計中的液柱出現斷截現象)、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燒杯底部和側壁、讀數時把溫度計從水中取出來進行讀數等現象;抽查學生做《探究長度測量的方法》實驗中,有一所學校的學生還不懂測圓的直徑的方法,直接把刻度尺壓在圓上測量直徑,記錄測量結果時也沒有估計值;抽查學生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學生不知道白紙張的用途(在紙上畫出物和像以及玻璃板的位置,從而判斷出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關系);抽查學生做《探究串聯電路的電壓》實驗中,有的學生沒有注意電壓表的“+”“-”接線柱和量程,有的學生把電壓表串聯在電路中測電壓等。
2)學生動手實驗能力不足。如學生要把溫度計用細線系好掛在鐵架臺上時,溫度計掛不住;在做電學實驗時,學生都沒有把導線先按順時針方向彎折,導致導線都擰不緊,甚至脫落;在做《探究速度的變化》實驗中,學生手忙腳亂、顧此失彼,有點不會用秒表等。
3)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沒有養成。如在填寫實驗記錄時,有一部分學生不是按照實驗桌上教師準備的器材填寫實驗器材名稱,而是按照課本的實驗裝置填寫器材名稱。如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學生的實驗器材是平面鏡成像演示器(套裝),而學生在填寫實驗器材中卻填寫有蠟燭、火柴(根本沒用蠟燭和火柴)。在做電學實驗時(如串并聯電路),學生都沒有先畫實驗電路圖就馬上連線(連接電路),無法具體了解所連接電路的對應情況。
3 原因分析
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學校實驗室、儀器室簡陋,實驗器材陳舊的問題,主要都是教育經費投入的問題,雖無法一時全部解決,但也是可以基本滿足實驗教學的需要。
對于實驗室和儀器室管理混亂、實驗管理人員業務不精的原因關鍵在于人,只要領導重視、加強培訓、管理到位、賞罰分明,這種現象是可以消除的。
關于開齊、開足實驗課的問題,在實驗器材允許的條件下,主要的癥結就在于授課教師。學校領導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對實驗課的管理和督查,規范實驗教學,不要流于形式、應付了事。
學生的實驗素養與是否開齊、開足實驗課有很大的關系(當然跟老師的規范教學也有關系),只要每一位教師都能按要求開好實驗課,學生的實驗素養自然會得到提升。
4 整改建議
1)學校應加強對實驗室、儀器室以及實驗器材、藥品的建配工作。教育主管部門也要經常督促檢查,加大投入的力度,真正做到硬件達標,管理規范,服務教學。
2)加強對實驗室和儀器室的管理以及對實驗管理人員(特別是轉崗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安排專職、專業人員擔任實驗管理人員,提高實驗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3)教師要開齊、開足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實驗通知單和記錄單應規范填寫。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規范需加強指導和訓練,加強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和科學素養教育。
關鍵詞: 教科研; 問卷調查; 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 G62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1-0161-02
引言
在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英語教師的教科研素養是小學英語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如今,課改已十余年,小學英語教師教科研現狀如何?為此,筆者借本區小學英語教師教研活動的機會,對來自于碑林區四十多所學校的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42份,回收有效問卷42份。之后又和部分區內骨干教師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了細致地統計與研究分析。
一、碑林區小學英語教師教科研現狀
(一)基本情況
1.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職務
目前,小學教師職稱分為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和職稱待定。小學高級屬于中級職稱,小學二級及一級均屬于初級職稱。調查發現當前碑林區小學英語教師絕大多數是初級職稱。42份調查結果中,高級教師8名,占19%;一級教師24名,占57%;二級教師4人,占9%;待評6人,占14.2%;其中初級職稱占了總數的67.7%。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區小學英語教師職稱偏低,而在小學,英語教師職稱晉升困難的問題極大地影響了他們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也不利于小學英語教師隊伍的穩定和發展。
2.從事英語教學的途徑
我們針對小學英語教師的從教途徑也做了調查,從中發現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小學英語教師來源的不一致和不均衡。47.6%的教師來自于正規示范院校英語專業,23.8%的教師來自于非師范院校英語專業,還有28.5%的教師是從學校非英語學科轉崗。可見我們小學英語教師這只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和師資水平還有待提高。
(二)工作狀況
1.任教的年級數:
在調查中還可以看到各個學校的小學英語教師任教年級數情況不一,普遍存在跨課頭現象。下表反映了我區小學英語教師擔任不同年級英語課程的情況。
表中數據表明,絕大多數教師擔任的授課年級在2-4個,擔任兩個年級的教師人數占35.7%,三個年級的占21.4%,四個年級的占21.4%。所帶年級越多,對教師的備課、授課、批改作業、課堂指導等教學行為影響就越大,嚴重影響到英語課的教學質量。
2.課時量
按規定,小學英語教師的周課時量應為16節左右,為此我們對實際工作中小學英語教師的課時量做了調查。
表中數據顯示了達到16節課時量的教師占19%,18-20節課時量的教師占19%,10-12節課時量的教師占9%。調查結果說明,有近五分之一的教師周課時量偏多,有盡十分之一的教師還有其他課程的授課任務。
3.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為了了解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本次調查設置了多項選擇,羅列了7個有代表性的問題,請各位被調查教師針對自己工作崗位中實際存在的問題進行多元選擇。具體結果如下表:
從表中數據看出,認為班額過大的教師人數占到調查人數的85.7%,69%的教師認為課時不夠,61.9%的教師選擇了教師少、工作負擔重。這三方面的問題是教師反映問題較多的,說明了我們小學英語教學現在確實存在班額過大、課時任務大,教師少、負擔重等嚴重問題。
(三)教科研狀況
1.校本教研情況
我們讓教師們根據各校和自身的情況對校本教研情況進行了多項選擇。針對校本教研的形式和校本教研中需解決的問題分別做了如下統計:
在校本教研中,69%的教師采取過總結反思的形式,59.5%的教師采用過集體備課的形式,35.7%的教師采用過理論學習的形式,而課例研究、三課和課題研究的形式只占到19%、4.7%和16.7%。
校本教研中,61.9%的教師解決過教學法設計問題,40。4%的教師解決過教學重難點問題,33.3%的教師解決過新課改理念問題,僅有2.3%的教師解決過課標要求問題,7.1%的教師就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開展過教研。
2.理論學習情況
教育科研理論對教學實踐和科研工作具有指導意義,只有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和科研工作才是有效和可行的。所以,小學英語教師要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我們針對小學英語教師的理論學習狀況進行了調查。數據表明,不管采取什么形式,經常進行理論學習的人數均未超過40%,最高比例的學習形式是上網瀏覽教育教學博客,也只占到35.7%。看來,我們教師的主動學習意識和行為還有待提高。
3.個人教科研能力和情況
良好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廣大教師進行教育科學研究、探索教育科學規律、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以下是我區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調查情況:
從表中能看出,全體教師都能參與到不同等級的教研活動和培訓中,但教研的水平和能力偏低。71%的教師參與過課題研究工作,40.4%的教師主持過不同級別的課題研究工作,但僅有19%的教師在省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或獲獎。
二、反思與建議
從本次調查的結果看,目前我區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及教科研現狀還存在諸多問題。基本情況方面主要表現在教師專業職務普遍較低,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和師資水平有待提高;工作方面主要表現在任教課頭多、課時量大且存在非專職現象,班額大、教學任務重;教科研狀況方面主要表現在校本教研的形式單一、研究的范圍較窄,教師的理論學習意識和主動性較差,個人的教科研能力較低等。
鑒于目前的現狀,我們建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育行政部門應從英語專業畢業學生中招聘小學英語教師,并盡量保證小學英語教師的專職性。同時,加大對小學英語教師的在職培訓力度,提高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盡快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
2.加大教學管理的力度。
學校的分管領導應幫助英語教師解決大班額情況下工作量大、課時少、跨年級教學等教學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定期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調研,采用聽課、說課、評課等方法及時向教師反饋所獲得的信息和提出相對應的措施;同時加大校本研修的力度,通過“實踐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為教師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
3.加強教研指導工作。
教研機構應在現有教研三級體系的基礎上,繼續完善教研制度,定期開展各種教研活動,多請有經驗的高校專家和教學名師下一線進行實質性的指導;同時還應加強對各中心教研組活動的指導,加大骨干教師的培訓力度,充分發揮他們的橋梁作用,使他們成為課改中課堂教學的導向員、教師的排頭兵;課堂教學動態的傳遞員、教研員的好參謀。
【關鍵詞】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對口就業;工作模式
Explore and Practice of the Trinity Working Pattern of Post Practice Graduation Project
and Job Suited Employment
ZHANG Xiang YOU Wen-ming ZHOU Yi-jun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Yangzhou Jiangsu 225012,China)
【Abstract】Post practice and graduation project are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pla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ob suited employment is an important employability index.It established the trinity working pattern of post practice,graduation project and job suited employment.Firstly,we should give top-level design and build systemic operating mechanism on post practice.Secondly,increase the strength of reform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support graduation project which comes from enterprise.Thirdly,set up standard process of post practice,encourage students to stay and work in post practice company.Schools,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are also obtained benefits for each other.
【Key words】Post practice;Graduation project;Job suited employment;Working Pattern
崗實習,是指職業院校按照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根據制定的教學計劃安排,組織在校學生到企事業單位的實際工作崗位進行的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環節旨在強化學生的專業能力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在專業對口或相近的工作崗位上,如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順利就業,已經成為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因此,如何將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和對口就業進行有效地組織、銜接和融合,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1 重視頂崗實習頂層設計,打造頂崗實習的綜合運行機制
1.1 成立頂崗實習(就業)工作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由院系領導和畢業班班主任組成,全面負責學院頂崗實習工作的組織、實施、管理和考核工作。學院與企業合作制訂頂崗實習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建立頂崗實習質量監督機制,對頂崗實習的全過程進行監督評價。學院選派認真負責、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擔任頂崗實習班級的班主任,頂崗實習人數較多的單位還安排輔導員擔任副班主任,明確頂崗實習期間的工作任務和職責要求,與企業聯系人全面對接,對本班的頂崗實習全程進行跟蹤管理與服務。
1.2 制定頂崗實習課程標準,制訂質量評價指標
校企雙方共同為頂崗實習學生的工作和學習情況考核,考核分兩部分:一是,企業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工作考核,占總成績的60%;二是,學校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報告進行評價,占總成績的40%。經過校企雙方的雙重考核,成績合格者可以根據學校的有關制度獲得相應學分,并獲得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簽發的《學生頂崗實習企業工作經歷記錄(證明)》。通過校企雙方嚴格的頂崗實習雙重考核體系的評價,使學生更加重視頂崗實習各個實踐和教學環節的學習,不斷提高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就業競爭力,有效提升了頂崗實習質量和成效。
1.3 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與頂崗實習對接機制
校企共建產教聯盟和教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學院與行業知名企業共同全面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共同制訂頂崗實習工作計劃,共同負責學生頂崗實習的組織、協調和管理。不斷加強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共同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創新了冠名班、訂單班和定向班等多種形式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按照互利互惠、協同育人、對口就業相結合的原則共同開展頂崗實習工作。學院將頂崗實習與評優評獎和年終考核掛鉤,全體教師都有義務幫助學生落實頂崗實習單位。
2 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畢業設計真題實做學以致用
2.1 實施“三對接”人才培養模式和“雙化”教學改革
學院緊緊抓住裝備制造業大規模發展的良好機遇,以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江蘇省品牌專業為龍頭,著力打造了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等重點專業,成功建立了品牌優勢明顯、專業特色鮮明的江蘇省重點專業群。目前學院已與省內外三十余家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成立了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群產教聯盟。學院堅持實施“課堂工場化、工場課堂化”的“雙化”教學改革,與企業合作申報科研項目、開發實驗實訓項目,讓教師和學生和參與產品研發和制造。真正實現了“專業對接企業、團隊對接項目、學生對接崗位”的“三對接”人才培養模式,最終使學院、企業和學生三方受益。
2.2 頂崗實習學生的畢業設計課題來源于企業生產實踐
學院要求頂崗實習同學的畢業設計課題內容,原則上來源于頂崗實習單位工作實際。學院遴選專業骨干教師擔任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同時根據各頂崗實習單位的具體情況,聘請實習單位的工程師、項目經理和技師等為兼職指導教師,或者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中選派專家擔任兼職指導教師。當某一單位頂崗實習學生較多時,除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遠程交流外,還定期或不定期的安排專業教師上門進行指導。頂崗實習學生能夠在完成企業生產任務的同時,又堅持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就將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2.3 畢業設計(論文)真題實做,學生能學以致用
學院鼓勵頂崗實習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真題實做,可針對實際工作崗位的生產過程,進行工藝方案與工藝裝備設計,學生通過畢業設計能夠學以致用。課題主要類型有:1)工藝與工藝裝備設計類;2)設備的維修及故障診斷方案;3)關鍵零件及產品的制造質量檢測及控制方法研究;4)CAD/CAM在頂崗實習單位的實際應用;5)產品的技術革新;6)模具、夾具、刀具的設計與制造;7)PLC及設備自動化改造;8)調研報告類。對于參加生產管理、倉庫管理、產品營銷、售后服務等類型工作的頂崗實習學生,可撰寫相關實習內容的調研報告。調研報告要求應體現調研的具體目的、對象、內容、分析、結論、預測、建議和措施等內容。調研報告應有實際數據支撐并盡可能做到圖文并茂,篇幅不少于3萬字,其中調研報告類的課題比例小于10%。
3 規范頂崗實習工作流程,校企合作共促對口就業
3.1 頂崗實習流程公開透明,學生和企業雙向自由選擇
學院在每年的10月1日之前,積極聯系企事業單位,當年的頂崗實習雙選指南,同時開設就業指導講座,指導學生將頂崗實習與對口就業相結合。10月―11月為集中性頂崗實習雙向選擇時間,學院每年都會聯系數十余家企業到學校開展頂崗實習雙選面會,學生自愿報名參加,事前通過頂崗實習雙選指南知道了單位的具體情況,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選擇企業。企業在初步確定了面試名單之后,也會邀請學生到單位來參觀交流,這樣學生能夠了解頂崗實習單位真實情況、崗位工作要求和未來職業發展愿景,企業也能從中挑選到合適的頂崗實習生,頂崗實習結束后,學生與企業簽約的比例較高。
3.2 頂崗實習協議合法規范,學生對職業崗位認同感強
學生和企業完成雙向選擇后,根據企業提供的錄用名單,學院組織企業和實習學生三方共同簽訂頂崗實習協議書,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明確三方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同時要求學生將頂崗實習的單位和具體崗位告之家庭。學院根據各單位情況和各專業培養方案要求,明確頂崗實習的目的、任務和要求,每年編寫頂崗實習手冊發給實習單位聯系人和每位頂崗實習學生,將頂崗實習課程標準、頂崗實習培訓計劃,畢業設計課題、程序材料、時間分配、實習崗位、考核要求和就業派遣等工作編入其中。校企雙方力促頂崗實習學生以企業準員工的身份進行工作、學習和實踐,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職業崗位的認同感。一般在頂崗實習協議結束前1個月左右,實習單位就會找工作表現較好的頂崗實習學生主動簽約。
3.3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和產教融合深度,實現高質量對口就業
為了促進頂崗實習轉化為對口就業,學院從源頭做起,與知名企業長期共建專業,共同開發課程教材,共建實驗實訓室和頂崗實習(就業)基地,很多企業將最新的生產設備放在學校供學生使用,有些企業還派有兼職教師在學院上專業課,學生在校內教學中就對這些企業的人員和設備非常了解,到企業實習后能夠很快適應工作崗位。學院推薦優秀學生在大一和大二時就到合作企業參加認識實習和跟崗實習,鼓勵學生將頂崗實習與定向就業結合,積極幫助特殊困難學生落實頂崗實習崗位。學院還與知名企業簽訂了獎學金協議,企業設立了專項獎學金,鼓勵實習生實習期結束后留在企業發展,從而完成從頂崗實習生到企業員工的無縫對接,實現了高質量的對口就業。
4 結語
從2009年學院開始實施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和對口就業三位一體工作模式,七年的實踐證明,受到了省內外知名企業的熱烈歡迎,長期與學院合作,給予了大力支持。學生能將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較高,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有了明顯提升,獲得了真實的職業體驗,鍛煉了工程素養,有效促進了從頂崗實習學生向企業準員工的身份轉變,基本上能無縫對接上崗,實現了畢業生高質量、高層次對口就業。據近3年的統計,有45%的畢業生是通過該工作模式簽訂了就業協議,學院畢業生年終就業率連續七年保持在98%以上,為產教聯盟的企業輸送了大量的新鮮力量,畢業生與地方企業簽約人數超過畢業生總人數的40%,不少畢業生經過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和對口就業三位一體工作模式的崗位鍛煉,已成為企業的業務骨干和拔尖人才。
【參考文獻】
[1]游文明,張翔,周軍,姚海濱.高職教育“三對接”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1):39-40.
[2]姚海濱,張翔,張承陽.基于理實一體化的高職數控技術專業“雙證融通”課程方案的開發及實踐[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15(3):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