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紅帽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小紅帽》一課是人音版音樂教材中第三課的學習內容,在備課中,相對于前兩課的內容,歌曲的篇幅一下子明顯增長,難點節奏增多,但是《小紅帽》的故事對學生而言,耳熟能詳,又能給課堂增添不少的亮點。根據《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鼓勵全體學生進行音樂創造。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以故事的導入為出發點,通過節奏的朗讀,歌詞的誦讀,表演的創編,達到學習新歌的目的。仔細推敲,課似乎有些老套,但是新課程實施至今,經驗不少,問題也不少,新課程下音樂教學中音樂的魂無法擯棄。并不是每一節課都適合“大刀闊斧”,經典保守也不失音樂課堂教學的魅力。
二、思考問題
1、新課程下的音樂教學,教師到底放手了嗎?
2、開放式的音樂教學,何為開放?
3、教師如何處理課堂中的"意外事件"?
三、案例描述
在導入新課的時候,借助多媒體課件圖文聲像的形象性,《小紅帽》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學生,教學鋪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按照課前的教學設計,在緊接的節奏練習中,節奏的難度較之前幾課有了很大的提高,為了讓學生能掌握牢固,一遍遍的反復練習,很多學生的臉上流露出了些許的無奈,和剛才聽故事時的專注相比,我隱隱約約感覺到了些壓力。這節課也許并沒有預計的那么好上。不管怎樣,課還是要繼續。
一段不算長也不算短的“堅持”后,新歌的教學正要開始,學生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發,我正想播放《小紅帽》的錄音,一只小手高高的舉起了,是費怡晴?!澳阌惺裁词聠幔俊蔽易叩剿媲?,這是一個平時很乖巧的小孩,“老師,我會彈這首歌!我學習電子琴的時候,已經學會了!”此時我的心里豁然開朗,我怎么就沒想到用這個方法來導入呢?“是嗎?老師請你為大家來演奏這首《小紅帽》好嗎?”教室里一片沸騰。
(課堂隨想:我忽然領悟到,平時常常在接觸與學習的動態生成型教學就這樣在我的課堂里自然而然的生成了。現在的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天下”,師生之間是平等而民主的關系,應該給學生“說”與“做”的權利,表達自己的看法觀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隨時捕捉學生的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使學生的學習更有主動性,真正把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于是,費怡情在我的電子琴上開始了演奏,雖然由于沒有事先充分的準備而有些緊張,但是學生們聽的很認真,并抱以了熱烈的掌聲,另我更驚喜的是,還有三個學生也是校藝術學校電子琴班的,他們也會彈這首曲子,于是,另外三位小朋友也相繼演奏了《小紅帽》,四遍音樂的相繼演奏,讓學生對歌曲已經有了很完整的音樂形象。于是,靈感繼續在我腦海中閃現。
師:老師想請這四位小朋友做小老師,來帶領小朋友學習這首歌曲,行嗎?
生:好?。ń淌依镆黄瑲g騰?。?/p>
師:下面老師就把課堂交給你們,老師也做你們的學生。
四位小老師在一番的討論后,開始分工合作教學,形式居然多種多樣,有領一句跟唱一句的小老師,也有為歌曲設計表演動作的舞蹈小老師,無論是擔任小老師的學生,還是其他學生,每個人都很投入,他們成了課堂真正的主人。
(課堂隨想:課堂不是封閉的空間,而是開放式的無限的空間,當課堂中出現了與教師原本的教學“套路”不吻合的地方,是“扼殺”學生的想象與觀點,形成某種既定的“統一答案”,還是鼓勵學生說完,教師給予肯定?是按照教參教案去上課,還是讓學生充分的表現自己的感受與理解…我終于知道,讓學生去講比教師給出標準答案的效果要好,教師及時的給予一個鼓勵的眼神或一句肯定的話,對學生而言比什么都重要。)
有了小老師的幫助,課堂上學生很專注,因為在座的學生都是發自內心的佩服會彈這首歌的小朋友,在他們的天真的心靈里,老師會的東西小朋友也會,該是多么另人值得敬佩的事情呀!于是,在他們的世界里,歡樂與喜悅在一點一滴的悄悄蔓延,而此刻的我呢,也坐在了學生中間,做起了他們的學生。坐在我旁邊的小朋友一直在偷偷的看看我,然后轉過頭去,帶著他滿足的微笑繼續他的學習。也不知什么時候下課的鈴聲響起了,窗外的天空風高云淡,而留在我腦海里的孩子們那真誠與自信的笑臉,久久揮之不去……
四、課后反思
魯迅先生曾說“紙上得來終膚淺,心中悟出始覺真”。我想自己在教學設計時是絕沒有想到過,課會是這樣的一個結果。無疑,這是一堂典型的生成型課堂教學,學生們演繹的《小紅帽》是課堂學習的升華,是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的極好表現,我們新課程所追求的不就是這些嗎?當然,這要歸功于那位費怡晴同學,還要歸功于我對那位學生的鼓勵。設想,如果沒有她給我的啟示,我不會對課臨時來個這么大的改變,放棄預先設計的教學,而完全被學生牽著走;如果我沒有對她的肯定,而是毫不留情的否定,她肯定會有逆反情緒,恐怕從此對音樂課失去興趣。正是對她的"獨出心裁"給予肯定,并巧妙地加以引用,才有后面精彩的場面,才會生成出如此精彩的一堂課。
傳統的小學音樂教育,過于強調基礎音樂知識的傳授和基本音樂技能的培養。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一開始我過分注重學生節奏練習的掌握程度而忽視了練習的方式方法,學生的厭煩情緒可見一斑,此刻的我已很難輕松的駕馭課堂,正是有了學生出現的這個和諧的小插曲,才使課堂教學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新課程理念指導我們,課前的備課不再是光備課還要備學生,而我在這一節課正是缺乏了這一點,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實踐中,生成課程較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它要求教師不能做教材的奴隸,不當高高在上的說服者,也不只是"教書匠"而是學習資源的開發者、研究者,在后來的學習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成了學習音樂的主人,老師成了學習的合作者、積極的旁觀者。教室成了自由的天地,歡樂的海洋。
五、問題討論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課程實施,課程實施的主導因素是教師,教師角色的轉變直接關系到課程實施的效果。新課程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必然改變教師的工作方式。
1.轉變課程觀,進入課程編制者的角色
新課程倡導一種課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師重新認識自己的角色。教師再也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家長等共同建構新課程的合作者;教師再也不是被動的教書匠。而是在平凡的教學中善于反思、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的新課程主動的構建者。
2.立現代學生觀,進入學習指導者的角色
現代學生觀的依據之一是多元智能理論。這一理論指出,人人都擁有言語、數理、空間、音樂、活動、自我、交往等七種智力,每個人的智力各具特點,都有自己的強項。它啟示我們應從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種方式去發現人、培養人。應該相信所有學生都有藝術的潛質與追求,都會有一定的發展。在以創造為生命的藝術活動中,應讓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表達個人情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的角色,從過去音樂知識、技能的權威,傳道授業的主宰者,轉變為學生喜愛音樂的引導者和學習音樂的指導者。教師是學生在審美情境中的審美伙伴,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親密朋友。教師通過教學意圖和策略等影響學生,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并提供主體活動的天地,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在這里,轉變教學方式是關鍵,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就要為學生提供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廣闊天地。
年級:適合湖南省編教材第四冊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的:1.通過即興接龍游戲,培養學生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鞏固已學的音樂知識,促其掌握并運用。 2.提高學生聽辨八度以內單音的能力,聽記簡單節奏的能力和即興律動,即興歌表演能力。3.考查學生對音樂 主題(以聲樂為主),樂匯熟練程度,對音樂的接受、反應能力是否敏捷。4.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知識、練 技能,開發智力,發展創造力。5.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意識和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
教具準備:錄音機,磁帶,紅綠燈卡片,唱名頭飾,兒歌卡片,節奏卡片,歌單,律動譜。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入場就座,師生問好, 用談話式引入課題并板書,即興接龍游戲。
二.即興默唱接龍
教師出示一張正面畫著紅燈,背面畫著綠燈的卡片,學生看到紅燈就默唱,看到綠燈就接下去放聲唱。歌 曲《小紅帽》。
附圖{圖}
四.即興節奏記譜接龍。
要求:教師念兒歌,學生聽后每人一小節或兩小節,把兒歌的節奏記錄下來。教師邊念兒歌邊出示卡片。
附圖{圖}
五.即興聽音接龍
指名8個學生分別扮演8個唱名,教師彈奏音階的上行或下行,或由8個唱名組成的簡短旋律,8個學生聽后 很快按順序排列好。
六.即興唱歌接龍。
要求:①由教師開頭,每一個接唱者在五秒鐘內接唱出一句現成的樂句。②后一個人接唱的第一個音必須 是前一個人的最后一個音。③每一個人所接唱的樂句彼此不可重復出現。④接唱者音要準,節奏要穩,旋律要 通順,以上違者被淘汰。
附圖{圖}
要求:每個小朋友按律動譜的節拍表演四個動作,一個樂句一個動作。這四個動作要連貫、流暢、符合節 奏,每個同學所表演的動作和主題要避免重復。如:放學回家(收書、課本,背書包,排隊,與伙伴拉手趕回 家);上學遲到(洗漱,吃飯,看表后趕快跑,遲到了喊報告);還有跳繩;拔河;打球等。指名上臺隨音樂 表演。全班同學評議,誰表演的最精彩。
八.歌表演即興接龍
1.提問:我們已經學習過哪幾首新疆民歌:(《娃哈哈》、《我愛雪蓮花》)。
2.復習歌曲《我愛雪蓮花》(出示歌單)
3.誰能表演一下新疆舞的基本舞步和動作呢?(指名表演)
4.引導學生分析歌詞含義。
5.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動作(每組一個樂句或一段歌詞)。
6.以組為單位選送一個同學上臺進行即興歌表演接龍。
九.老師小結本堂課活動情況,肯定學生的成績, 鼓勵為主。下課。
專家點評
此教案通過生動活潑的即興接龍游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聽音、聽節奏的能力和記憶力,以及對音樂的 敏捷反應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即興歌表演能力;同時由于接龍游戲需要互助協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集 體主義意識,是一個一舉數得的好教案。
年級:適合湖南省編教材第四冊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的:1.通過即興接龍游戲,培養學生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鞏固已學的音樂知識,促其掌握并運用。 2.提高學生聽辨八度以內單音的能力,聽記簡單節奏的能力和即興律動,即興歌表演能力。3.考查學生對音樂 主題(以聲樂為主),樂匯熟練程度,對音樂的接受、反應能力是否敏捷。4.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知識、練 技能,開發智力,發展創造力。5.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意識和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
教具準備:錄音機,磁帶,紅綠燈卡片,唱名頭飾,兒歌卡片,節奏卡片,歌單,律動譜。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入場就座,師生問好, 用談話式引入課題并板書,即興接龍游戲。
二.即興默唱接龍
教師出示一張正面畫著紅燈,背面畫著綠燈的卡片,學生看到紅燈就默唱,看到綠燈就接下去放聲唱。歌 曲《小紅帽》。
附圖{圖}
四.即興節奏記譜接龍。
要求:教師念兒歌,學生聽后每人一小節或兩小節,把兒歌的節奏記錄下來。教師邊念兒歌邊出示卡片。
附圖{圖}
五.即興聽音接龍
指名8個學生分別扮演8個唱名,教師彈奏音階的上行或下行,或由8個唱名組成的簡短旋律,8個學生聽后 很快按順序排列好。
六.即興唱歌接龍。
要求:①由教師開頭,每一個接唱者在五秒鐘內接唱出一句現成的樂句。②后一個人接唱的第一個音必須 是前一個人的最后一個音。③每一個人所接唱的樂句彼此不可重復出現。④接唱者音要準,節奏要穩,旋律要 通順,以上違者被淘汰。
附圖{圖}
要求:每個小朋友按律動譜的節拍表演四個動作,一個樂句一個動作。這四個動作要連貫、流暢、符合節 奏,每個同學所表演的動作和主題要避免重復。如:放學回家(收書、課本,背書包,排隊,與伙伴拉手趕回 家);上學遲到(洗漱,吃飯,看表后趕快跑,遲到了喊報告);還有跳繩;拔河;打球等。指名上臺隨音樂 表演。全班同學評議,誰表演的最精彩。
八.歌表演即興接龍
1.提問:我們已經學習過哪幾首新疆民歌:(《娃哈哈》、《我愛雪蓮花》)。
2.復習歌曲《我愛雪蓮花》(出示歌單)
3.誰能表演一下新疆舞的基本舞步和動作呢?(指名表演)
4.引導學生分析歌詞含義。
5.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動作(每組一個樂句或一段歌詞)。
6.以組為單位選送一個同學上臺進行即興歌表演接龍。
九.老師小結本堂課活動情況,肯定學生的成績, 鼓勵為主。下課。
專家點評
此教案通過生動活潑的即興接龍游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聽音、聽節奏的能力和記憶力,以及對音樂的 敏捷反應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即興歌表演能力;同時由于接龍游戲需要互助協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集 體主義意識,是一個一舉數得的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