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體育興趣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十足的信心,是培養學生興趣的動力。學生學習信心不足,自卑心重,懷疑自己學習潛力,這樣不可能產生學習興趣。在教師的愛護、信任下,使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強。教帥對學生抱有期望,信任并施以關注和愛的情感,使他們得到重視,即使各方面條件比較差,信心不足的學生也能得到各方面的發展。
1.2讓他們多一些表現和發揮的機會。如果課堂提問或需要示范,表演時,易答題可讓他們先回答,簡單動作可讓他們先來示范(每節課后要先提出下節課學習內容以便讓學生預習)。討論辯論時總是讓他們積極參與,注意傾聽他們的發言。給學生更多的機會體驗運動樂趣,培養他們的學習信心。
1.3接近他們,溝通思想,師生心理相容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喜歡這位教師,也會喜歡這位教師所授的課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因此,我在教學中常利用課余時間與他們談心。
2利用教材本身引發學生的興趣
2.1教材的趣味性。根據體育教學特點,從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的角度來看,具有濃厚的興趣教材內容,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冬天,北方的冰雪課,天氣雖然寒冷,氣溫經常在零下三十幾度。但是,廣大少年、兒童不畏嚴寒,積極參加冰雪活動。夏天,南方的游泳也是如此……體育教材中各項球類運動、田徑、體操、武術、游戲等都是青少年喜愛的運動項目。所以教師要充分地選好教材,要根據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地區季節特點等來選擇一些娛樂性、趣味性強、競爭性激烈、受學生歡迎的教材來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2.2教材的實效性。一個好的體育教材,能夠滿足學生的直接體育需要。體育活動中項目很多,涉及的場地、器材、設備等方面的問題也很多。體育教學要根據學校的具體條件、氣候特點、學生實際,選擇一些鍛煉身體行之有效的內容。如爬山、游泳、打拳、做操、越野跑游戲等,以及發展身體素質的教材,如俯臥撐、引體向上、雙臂屈伸、立定跳遠、縱跳摸高、仰臥起坐等。這些練習內容,不需要復雜的設備條件,同樣可以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經過短期的教學實踐,學生容易看到自己鍛煉效果,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2.3教材的知識性。體育教材,無論是田徑、體操、球類、民族傳統體育等,各項運動都有自己的技術特點,其動作結構必須符合人體生物力學的原理。教學中教師的示范動作、講解動作要領都必須準確無誤,突出動作特點。特別是講解過程中,教師能涉及學生所學過的數、理、化、生物等方面的知識,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啟發學生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動作。能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開發智力,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積極性。
3充分發揮教學的藝術性來提高學生運動興趣
體育課,教師要想圓滿的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掌握一個動作或者完成某個練習,僅憑講大道理或生硬的強迫命令,往往是無濟于事的。教師必須掌握教學的藝術性。
3.1教材的儀表和教態。教師穿著整潔的運動服、和藹面孔、舉止端莊大方,給學生建立一個好感,對學生有很強的感染力。
3.2教師的示范與語言。學生喜歡看教師做動作。特別青年教師干凈利落的示范,往往使學生產生羨慕的心情,對所學的動作躍躍欲試。教師在講課時的語言要精煉、生動形象或幽默有趣,能激發學生對所學動作的興趣。
3.3保護幫助與場地器材。合理的保護與幫助,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掌握動作的信心,同時,也能加速掌握動作要領。所以,教師要注意合理的站位,把握好幫助的時機和保護的手法,既不影響學生完成動作,又給學生營造一種安全感。平整而又寬闊的場地,整潔而又規范的器材、設備、清晰的線條,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刺激,使學生產生良性反應,感到美的享受。學生愿意在優美的環境中從事各種身體練習。
4體育教學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一個教學班,幾十名學生,不僅性別、年齡、身體狀況、性格不同,而且他們對體育課的態度和體育項目的愛好也不同n教師不僅要統一安排教材內容,而且還要考慮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的原則。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特別是那些愛好體育,又有一定運動專長的學生,要關心和指導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才能更深刻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5充分利用教學靈活性激發學習興趣
體育課,要提倡多組練習的組織形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教師在加強個別指導的同時,要有計劃地培養體育骨干。例如:一堂籃球課,既有新授,又有分組復習,結合個別指導,穿插教學比賽等,使整個課堂教學展現生動活潑的運動場面。我們不必擔心不好組織,不要怕“亂”,要相信學生自己能管好自己。我們在小巷里不是也經常看到成群的孩子,自發的有組織地進行各種游戲嗎?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既培養了他們的組織能力,又激發了他們對體育課的興趣,也確實發揮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
6小結
從學校現狀來看,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重視提高學生自主鍛煉的能力,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教師應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認真研究教法、學法。通過各種方法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濃厚興趣,使他們自愿去活動,愉快地去活動。培養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進行學校體育課目的性的教育,從理論上提高認識,使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沿著豇三確的軌道持久的鞏固下去。【摘要】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好”和”樂”就是指興趣愛好。一個對體育課不感興趣的學生,會因為體育活動需要付出較多的體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反之,如果他對體育課有濃厚的興趣,在學習中必然精神飽滿,積極主動。
關鍵詞:職業中學體育課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興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夸美紐斯也曾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興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
職業中學學生已進入青春期,其身體形態、機體的代謝功能都已日趨完善,他們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氣,能較好地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斷地趨向成熟,但是職業中學學生還具有好動、好勝、自控能力不強等特點。我們應根據以上特點盡量將課堂教學設計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這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也是貫徹素質教育精神的重要體現。下面我就職業中學體育課如何激發學習興趣談幾點體會:
一、設計引人入勝的“導入”。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學生還會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從而促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所以老師應根據職業中學學生的心理、生理、知識特點,精心設計好導入,一開始就充滿趣味,讓學生興趣盎然,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我經常引用名人名言、體育明星、體育新聞、體育故事、體育幽默等進行導入。例如,在進行背越式跳高的教學導入時,我演講了我國跳高名將朱建華的故事,既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創設寬松情境,營造良好氛圍。
精心設計、布置一個寬松的練習環境和良好的鍛煉氛圍,能夠誘發學生對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引導學生較快地進入角色。比如在教排球移動時,我沒有單純地進行移動教學,而是在教之前,用繩子兜住球,兩人一組進行一個投一個躲的游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練習了腳步移動,然后再把移動步法融于游戲練習中,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提高起來了。
三、建立良好的課堂人際關系。
課堂人際關系是教學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群體心理關系,是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基礎。人際關系民主、融洽的班集體,必然洋溢著和諧、友愛的氣氛,師生以舒暢、愉快的心理投入教和學,形成積極的體育教學心理氣氛,也就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人際關系疏遠或敵視,課堂心理氣氛必然緊張、沉悶,造成消極甚至對抗的體育教學心理氣氛。教師情緒過于熱烈會偏離教學的目標,過于緊張會造成過高的焦慮,過于松弛會導致學生的膩厭和乏味。教師一旦進入課堂,就要自我調整,盡力擺脫各種不良情緒的籠罩,進入教學的角色。課堂人際關系中,師生關系是起主導作用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課堂里其他的人際關系,影響著課堂心理氣氛。師生關系民主平等、感情深厚、課堂上情感交流、信息反饋暢通,易產生共鳴效應,就能促成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總是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等。
四、善于適時地激勵學生。
1、寬容式激勵。職業中學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產生矛盾是可能發生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容人之短,不懷成見,老師的寬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決矛盾、融洽師生關系的基礎。其次,教師對學生應熱情教誨,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牙還牙”的辦法必然激化矛盾,嚴重影響課堂教學,同時也損壞了教師自身的形象。我曾遇到一個剛從外校轉入的學生,在第一次上體育時,上課鈴已經響了,他才匆匆忙忙地趕到操場,手上還拿個面包。這種情況誰也看不過去,但我并沒有訓斥他,而是當著全體同學的面說:“某某同學可能確實餓了,為了上好體育課先充一下饑,但飯后不能立即激烈運動哦。”那個同學非常不好意思,趕緊收好面包,站到隊伍里。在以后的體育課上這個同學格外賣力,對體育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影響式激勵。職業中學學生中有的行為懶散,但影響式激勵能使學生的懶散行為得到收斂。影響式激勵主要表現在教師自身的模范作用上。課堂上,如果教師懶懶散散,學生就會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如果教師嚴于律己,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學生就會模仿老師,嚴格要求自己。教師的表率行為,具有很強的感召力。因此上課時,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能示范的盡量做示范,能參加的練習盡量參加,所以在我的課上基本沒有躲懶的現象,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很高。
3、期望式激勵。在體育教學中,表現特別好的學生,最大的期望莫過于得到教師恰如其分地評價和鼓勵。有某些過失的學生,最害怕的莫過于受到教師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況,正確的做法應是:該表揚的就實事求是地給予表揚,并提出新的期望,免勵其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我經常讓表現好的學生做示范,擔任組長,從而帶動其他學生。對有過失的學生論述要適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激發其補缺改過的動機和行為,我從不對有過失的學生諷刺、挖苦。
五、努力提高教學能力。
我國的學校體育通過十五年來的改革,已經走出了傳統的教學體制,正走向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新教學體制,我們拓展了學校體育的目標,豐富了學校體育的內容,改進了學校體育的方法,為教師教學能力的發揮開辟了新的天地,使我國學校體育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通過改革,傳統的教育體制已經向開放的新體制過渡,新的過渡性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正在實施之中。然而在傳統的教育體制下出現的學生愛體育但不愛上體育課的問題卻依然存在。在新的課程標準中突出強調:“……要使課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并在其中設立了三個層次的遞進目標:一是課程目標,其中第二點指出:“要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二是領域目標,其中運動參與目標的第一點指出:“要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這也就是要求學生對體育要有一定的愛好和興趣;三是水平目標,它指出“學生要對體育與健康課表現出學習興趣”。可見本次體育教學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但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和習慣,在新的課程標準下還沒有實際的、可供大家操作的東西。為此,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并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就非常值得研究了。
2.研究方法
2.1文獻法
通過閱讀文獻,就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和習慣的問題,獲得了如下的觀點:⑴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和體育鍛煉的習慣是體育教學成果的一個重要標志;⑵在體育教學中選擇與確定體育活動內容對于培養從事體育活動者的興趣、愛好和習慣十分重要;⑶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并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應把課內體育和課外體育活動結合起來;⑷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是養成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習慣的前提,是終生體育的基礎;⑸要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和習慣,我們必須從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體育課入手;
2.2實驗法
以體育課為重點,從教材、組織教法、學習目標、課堂氛圍等方面入手進行對照實驗。(實驗中每課時時間均為45分鐘)
2.2.1同一教材,不同鉆研深度的實驗;(教師不同,時間相同:上午第三節課)
實驗教材:急行跳遠,5課時教學(每課時教學一個動作環節,第五課時復習四個動作環節;);
實驗對象:初二兩個班男生共40名,隨機分成兩組(每次課都按第一次課的分組進行教學);
實驗組:教學中,教師以遠度點評技術,逐步完成四個基本動作環節的教學;復習課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點評最差的動作環節讓學生提高;
對照組:按照正常的教學順序(助跑、起跳、騰空、落地)進行教學;
2.2.2同一教材不同組織教法的實驗(教師相同,時間不同:同一日期的下午第一節課和第二節課)
實驗教材:耐久跑練習(1課時);
實驗對象:初一兩個班女生共40名,隨機分成兩組;
實驗組:對20名學生進行隨機排序,在跑進過程中跑成一路,在800米跑進過程中進行輪流排頭跑。方法:開始后,最后一名學生加速跑到排頭,此時的最后一名學生開始加速到排頭,如此輪流進行排頭跑;(時間:下午第一節)
對照組:20名學生弧線站立起跑,自然跑完800米;(時間:下午第二節)
2.2.3多層次學習目標與單一學習目標的實驗(教師相同,時間不同:同一日期的下午第一節課和第二節課)
實驗教材:跨越式跳高練習,3課時(均為復習課);
實驗對象:初一兩個班男生共40名,隨機分成兩組(每次課都按第一次課的分組進行教學);
實驗組:對20名學生根據平時掌握的情況,按能力進行分組,對不同組別采用不同的學習目標進行練習;(時間:下午第一節)
對照組:對20名學生采用單一的學習目標進行練習;(時間:下午第二節)
2.2.4不同課堂氛圍的實驗(教師相同,時間不同:同一日期的下午第一節課和第二節課)
實驗教材:自由選擇項目練習,1課時;
實驗對象:初一兩個班學生共80名,隨機分成兩組;
實驗組:自由活動中,教師積極參與其中一個練習項目,與學生共同練習;
對照組:教師不參與任何活動;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討論與分析:
興趣,是人對外界環境一定的現象與事物在認識或實踐中產生的心理傾向,它表現出具有的積極情緒,導致行為上愛好某項活動,從而養成行為習慣。興趣離不開具體的對象。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選擇與確定體育活動內容對于培養從事體育活動者的興趣、愛好就顯得十分重要。
興趣是一種心理傾向,愛好是一種行為的積極表現,而習慣則成為生活中的“自然”行為。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是在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意義認識的基礎上促進對此項目發生興趣、愛好,以致形成了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成為生活節奏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體育教學在重視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不能忽視學生對從事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和養成鍛煉的習慣。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按照新的課程標準,不斷挖掘體育教學的潛能,使其獲得綜合效益,為學生的終生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體育教學還應同體育鍛煉、運動訓練和運動競賽等基本途徑相互配合,在嚴格執行新的體育教學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習慣,共同實現學校體育的目的任務。
學校體育教學的目標是按照課程標準完成學校體育教學任務。這一系列的基本組織形式就是體育課。因此我們必須從體育課入手,來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和習慣。體育課是以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新課程標準》為上課標準,體育教師要選擇適合的課程內容,深入研究課的類型、特點、任務、要求,改進組織教法,并采用同課外體育相配合的手段備好課、上好課,促使學生對體育有興趣、愛好,并養成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
3.2實驗結果與分析(實驗結果與分析僅從學生的課堂表現和練習情況進行)
3.2.1同一教材,不同鉆研深度的實驗結果與分析
3.2.1.1實驗結果:實驗組練習積極,練習次數可達5~6次/課,平均成績達到3.73米;對照組的練習比較平淡,練習次數可達3~4次/課,平均成績達到3.46米,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每次課上練習的興奮性較高,而且每次課都有積極的態度和較高的興趣,對動作的掌握較快,平均成績比對照組高0.27米。
3.2.1.2結果分析:以遠度點評技術的急行跳遠教學是教師深鉆教材的結果。教師通過鉆研,抓住了教材的娛樂性所在,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吸引和帶動學生積極進行練習,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培養了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
3.2.2同一教材不同組織教法的實驗結果與分析
3.2.2.1實驗結果:實驗組練習興奮性較高,能積極參加并堅持到練習結束,練習后恢復較快,平均成績比對照組高8~20秒;對照組興奮性不高,思想上有畏懼情緒,有中退者,練習成績一般;
3.2.2.2結果分析:實驗組根據練習項目枯燥的特點和學生不愿練習的實際情況出發,在組織教法上大做文章,給練習賦予了一定的情節或象征意義,激發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對此項目的愛好,因此在取得較好練習效果的同時,達到了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和習慣的目的。
3.2.3多層次學習目標與單一學習目標的實驗結果與分析
3.2.3.1實驗結果:實驗組學生練習動機水平較高,積極,有一定的興趣,練習次數比預計的要多1~2次,成績比對照組同等素質的學生高6~9厘米;對照組練習積極性不高,只能完成教師固定的練習次數,練習效果不明顯;
3.2.3.2結果分析:實驗組采用多層次的學習目標教學,充分發揮了目標的導向與激勵作用,有利于學生滿懷信心地去努力實現目標,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采用單一的學習目標教學,對較好的學生要求太低,難以激發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興趣,對較差的學生又太高,容易使他們喪失練習的信心,從而失去對此項目的愛好,它只適于中等學生。
3.2.4不同課堂氛圍的實驗結果與分析
3.2.4.1實驗結果:實驗組的學生在自由選擇項目的活動中,凡教師參與練習的項目,學生練習積極性較高,選擇此項目的學生也多,堅持練習時間較長;對照組的學生開始練習時,對自己選擇的項目有點積極性,但練習幾次后,大部分學生都退出了此項目的練習,開始選擇別的項目。
3.2.4.2結果分析:實驗組的學生練習積極性高、興趣大,是因為在教師的參與下提高了此項目的教學氛圍,從而增強了學生對此項目的練習積極性和興趣性。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學生對參加學校體育的興趣、愛好和習慣的形成,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采用綜合“治理”的辦法。首先應樹立在體育課中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要求和促使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習慣的觀念;其次在新的課程標準與的指導下,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的積極性,要大膽改革課堂教學,選擇合適的課程內容,采用有效的手段,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和愛好,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
4.2建議
4.2.1教師在備課時要深鉆教材,挖掘教材的娛樂性,抓住魅力做文章,用其來吸引和帶動學生積極練習,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愛好。
4.2.2教師要研究組織教法,根據教材特點,研究怎么教學生才愛學、樂學。
4.2.3要采用多層次學習目標教學。教師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適宜的學習目標。適宜的學習目標具有導向、激勵和評價的功能,它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