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統計學原理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獨立學院學生的統計學學習現狀
學生缺乏對于統計學的興趣,很多經管類專業的學生在思想上意識不到統計學的重要性,并不太重視統計學的學習。獨立學院的學生數學基礎相對比較差,并且經管類專業的生源大多是文科生,對于數據、公式、原理的理解和學習普遍存在“畏難”情緒,也不善于數理類課程的學習。授課的普遍經驗是學生對于描述統計學部分的學習很輕松,但是對于以概率論為基礎的推斷統計學部分的學習則是“叫苦連天”。講授推斷統計學部分的內容時,可以看到學生茫然的表情,似乎完全跟不上老師的節奏;下課后,不少學生向老師抱怨“好難,好難”。經管類專業的統計學課程是36-54學時,在這有限的課時里,要完成經典統計學的大部分內容———描述統計學、概率分布、抽樣分布、區間估計、假設檢驗、線性回歸的授課,時間已然不太足夠。更何況,學生在高中對于排列組合的學習并不深入,甚至很多文科生反映他們完全沒有學習過排列組合的內容;在大一只學習了微積分,并沒有開設概率論相關的課程。因此在講課的過程中還需要補充一些教材之外的基礎知識,不僅時間不夠用,而且學習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1.2獨立學院教師的統計學授課狀況
在教學內容方面,由于課時限制和學生基礎薄弱,教師能夠按計劃完成教學計劃已屬不易;由于學生普遍反映統計學學習太難,一線的授課教師迫于教學質量評估的壓力,不得不刪減掉一些比較難的知識點。這就使得教師講課的內容不得不局限于教材基礎知識,而缺乏對于基礎知識的延伸和對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手段方面,由于現在的年輕教師授課過度依賴于多媒體,雖然展示了生動形象的圖片、視頻等,也能用動態的方式展示圖形的變換。但是多媒體授課很難幫助教師把握好授課的節奏,尤其是統計學這種需要深入理解的學科,其結果是導致學生很難透徹理解基本原理和方法。
2獨立學院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2.1教材選用不太合適
獨立學院的很多課程在教材使用方面都和母體院校保持一致,統計學教學使用的教材也不例外。然而,母體院校本身就是偏重科研,在教學方面也偏重于理論教學;而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定位是應用型人才,在教學方面也更應偏重于應用能力的培養。而且,獨立學院的學生相比母體院校的學生來說,基礎較差,學習同等難度的教材肯定會很吃力。因此,簡單的套用母體院校使用的教材肯定會導致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沖突的現象。許多教材都是重理論、輕應用,太過注重講述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推導和計算過程,而缺乏經濟與管理領域的相關案例,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無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2.2教學形式單一
目前獨立學院對于統計學的教學大多仍是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講授式”教學。教師單向灌輸式的向學生介紹基本方法及其推導,缺乏學生的全身參與,就會使得課程更加枯燥無聊。而現在的學生都是思想活躍、個性活波的90后,一味的“填鴨式”教學不僅會使他們失去學習興趣,甚至會引起他們的反感。
2.3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
經管類專業的統計學課程由于課時或者教學條件的限制,在統計學教學方面,只注重課堂上教師的單向講授,只是機械的向學生灌輸理論和相關公式,沒有把統計學的授課和相關專業課程有機結合起來,甚至出現很多個專業在統計學授課時用同樣案例的現象。這導致學生們在學習了一個學期的統計學之后,對它的印象只有“和高數一樣難”,“一大堆公式”,而不知道學習這門課有什么用,該怎樣用。
2.4考核方式簡單
如今統計學課程的考核仍是采用傳統的閉卷考試方式,考試的內容主要是計算分析附帶一堆數據的題目。這樣的考試主要考察學生對基礎理論和基礎方法的掌握,卻很難考察出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在“掛科”和評獎學金的壓力下,學生最關注的還是試卷上的一個分數,他們希望取得高分,所以在期末時會拼命的通過習題進行演練,這個過程當然也能帶來強化基礎理論的效果。但是更真實的情況是,只要學生練習足夠多的習題,即使他完全不會運用這個知識點,仍然能在試卷上按照早已經熟記的步驟和公式寫出解題過程,仍然能取得不錯的分數。很顯然,這樣的考核方式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相沖突的。
3獨立學院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3.1選擇或開發合適的教材
前幾年的統計學教學采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編寫的統計學經典教材,該系列的教材內容全面、邏輯清楚,為很多高校所采用。然而該教材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來說難度偏大,偏重于對統計學原理和方法的講解,而缺乏詳實的經濟管理領域的例子。近兩年來我們采用國外學者主編的《經濟與商務統計》作為教材,該教材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并且包含有豐富案例,這些案例都是來源于經濟與管理領域,有些案例是講述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了難題之后怎樣運用統計學的思維進行解決的。較簡單的教學內容能夠減輕學生在學習中的心理負擔,豐富的案例能讓學生真切地意識到統計學的實用性,并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2建設學生參與型課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從教學方式上來說,要多種教學手段并用,樹立“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進行互動式教學。具體來說,在教學中不能單純采用教師講授的灌輸式授課,要結合采用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方法。案例教學法中,通過精心準備的案例,對學生進行逐步引導,培養他們應用統計學的理念和方法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在項目教學法中,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項統計調查任務;讓學生作為任務主體,通過獨立完成任務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
3.3改革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手段
統計學對于經管類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一種工具,他們沒有必要很清楚具體的統計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也沒必要把公式背得滾瓜爛熟,更沒必要擅長把數據套進公式進行計算。他們只需要知道什么樣的情況下應該采用什么樣的統計學方法解決問題,統計的結果代表什么含義就可以了。所以在經管類統計學課程的教學中,應該強化基本原理的講解,弱化公式的推導和統計計算。教學手段上,不應該過度依賴于多媒體教學,應當結和板書與多媒體教學,并增加上機課。統計學的內容理解起來比較難,如果全部采用幻燈片授課,學生對于上課內容無法深刻理解,當然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了。板書教學會放慢課堂節奏,給予學生更充分的思考和理解時間,并且步驟清晰,更方面學生進行復習。上機課主要著重于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講解相關統計軟件的使用,并讓學生動手操作,加強技能的訓練。
3.4考核方式多樣化
考核方式不應該只是期末閉卷考試,描述統計學部分可以采用書面報告的形式進行考核。撰寫格式規范、層次清晰、圖表結合的報告是對于一個大學畢業生最基本的要求,可以找一些與本專業相關的案例和數據資料讓學生進行分析整理并撰寫分析報告,以此來培養和考核學生撰寫規范的統計報告的能力,也可以考察學生對于統計圖表的應用能力。
4總結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護理人員每個季度各科室各項報表,各科室護理統計記錄,包括入院資料匯總、出院登記、門診病人統計匯總等。收集我院由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間發表于國內公開雜志的護理方面論文80篇中,剔除未涉及統計方面的論文,隨機抽取50余篇。對統計工作的特點進行分析,并針對目前其所出現的統計分析、統計描述、統計推斷等方面的問題,予以探討。
2分析
2.1醫學信息統計的本身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第一,多樣性和個體性。由于信息數據源自個體病人,病人本身的個體差異性導致了醫學信息的多樣性。雖然某些信息可能對臨床護理或治療極為重要,但患者出于對自身隱私的保護而拒絕回答,尤其是在既往史方面。其二,難控制性。比如在研究某種人自身性免疫性疾病的時候,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整體生活環境、飲食狀況都明確了解,但是每一個患者的生活不可能是模式化的。針對傳染性疾病,雖然有季節性和地域性的特點,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患者的來源仍具有較大的分散性,這就造成了歸類總結的難度加大。成本增高。其三,長期性,患者病情的好轉、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時間上的跨度可能極大,而患者不可能長期處于住院狀態,從而增加了后期工作的困難。在實際的工作中,存在醫學統計學的信息失真,主要表現為:①統計信息中的信息偽造,主要表現在某種疾病的治愈率及藥品的有效性。②統計信息的遺漏:如醫院醫療事故及投訴記錄低于實際情況。③統計工具的誤用、濫用。如由于信息的理解偏差導致統計設計不合理,分析軟件使用不當,導致信息轉化失真等。
2.2科研論文中統計學應用不當的情況
2.2.1統計設計不合理。
在得出有說服力的結論之前,統計設計的合理性、正確性尤為重要。不同的統計設計方法有不同的合理使用范圍。統計設計的選擇和使用必須要與后期解決的問題無原則上的漏洞。如果這個標準本身存在瑕疵,則期后期結果的說服力可能大打折扣。我院藥劑科為比較A、B兩種藥物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與內分泌科合作,按隨機原則挑選出68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別設定對照組,安慰劑組,A、B兩種藥物再分別再設高劑量組和低劑量組。6周后觀察血糖變化。在統計方法的選用中,采用兩因素兩水平的析因設計。兩因素為兩種不同的藥物,兩水平為A和B兩種藥物不同的服用劑量。通過統計學檢驗,主要回答三個問題:①不同的藥物之間在控制血糖水平方面是否存在差異?②藥物和所對應的服用劑量之間是否存在交互作用?③同種藥物,服用劑量的不同是否在控制血糖方面存在差異?本文認為上述設計雖無明顯漏洞,還需要注意到:析因設計中的主效應是某因素各單獨效應的平均效應,當析因設計存在因素間交互作用時,主效應并不能反映出該處理因素的真實作用,在此例中,就需要考慮到A或者B藥在劑量因素的某個處理水平上的效應。
2.2.2兩組沒有可比性。
某作者通過長期的調查、隨訪,探討家屬的探視及精神的關懷對重癥顱腦損失患者后期精神癥狀的發生是否存在關聯。實驗組1的家屬對患者予以無微不至的生活照顧及心靈關懷。實驗組2的家屬相對冷淡,在生活照顧的時間上明顯縮短,對心理的關懷也較為膚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存在的問題是患者的后期預后是與其各自的治療密切相關的,治療的相同是基礎。其二,即使同樣是重型顱腦手術后患者,其身體素質,受傷情況的不同,后期的預后就有可能不同。其三,精神關懷、照顧缺乏量化標準,怎么算是無微不至,怎樣才算是相對冷淡?從而使得該研究的說服力欠佳。
2.2.3統計描述方面。
在許多關于相關性分析的文章中,人們的關注點可能還主要是在P是否<0.05上,但其實,應該根據(r相關)值的大小,來說明二者是否存在高度的相關性。例如某論文中統計非甾體類藥物與血清白介素濃度的相關系數(r=0.397,P<0.05)。結論認為二者之間呈高度相關性。但本文認為其表達不夠科學嚴謹。因為在相關系數的假設檢驗P<0.05的情況下,直接說明的是兩者之間是否存在線性關系,具體到是高度相關還是低度相關,取決于r的具體數值。一般認為相關系數≥0.7算是高度相關,0.4≤相關系數<0.7為中度相關,相關系數<0.4為低度相關。
2.2.4統計推斷方面。
一般而言,當我們所得的P<0.05時,其意義在于兩事物來源于不同的整體,存在差異,但并不能客觀的說明本身差異的大小。例如我院皮膚科比較A、B兩種治療方法對銀屑病的治效果。最初設定為A法的療效優于B法。認為若經過統計計算,結果為P<0.001時,A法極顯著優于B法;若得到P<0.01或P<0.05時,則認為A法顯著或稍微優于B法。本文認為所得結論有失真實。失真的原因是就是對P值的理解不準,統計學上P值的大小只能反映兩者相同或不相同,是否來源于同一整體。P值越小,越說明兩種治療方法本質上不同,治療效果的不同,但是并不能直接反映其效果的優劣。
3對策
關鍵詞:學籍管理;Delphi;Oracle;數據庫
一、系統需求分析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在各行各業中應用的普及,利用計算機實現學生學籍管理是一個教育單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內容對于學校的決策者和管理者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用計算機來作學生學籍管理比人工管理更能體現查詢快捷、保密性好、安全性高、存儲量大、壽命長、成本低和效率高等優點;同時更便于管理和操作。
二、系統開發平臺簡介
根據我們對學籍管理系統和數據庫的需求分析,依據此系統符合規定的特點,考慮到界面的美觀和直接,以及數據庫的可行性和穩定性,我們對開發平臺作了如下選擇:
1.ORACLE8
Oracle8是一個面向Internet計算環境的數據庫,它改變了信息管理和訪問的方式。Oracle8將新的特性融入到了傳統的Oracle服務器之中,從而成為一個面向Web信息管理的數據庫。Oracle8支持Web高級應用所需要的多媒體數據,支持Web繁忙站點不斷增長的負載需求。Oracle8是唯一一個擁有集成式Web信息管理工具的數據庫。Oracle正在推動Java成為下一代應用的標準,它在各個層次,包括Oracle8服務器內的JavaVM,均支持Java。Oracle8將強大的新型功能引入到了聯機事務處理(OLTP)和數據倉庫應用之中。Oracle8還對Oracle數據服務器的幾乎所有方面給予了增強,全面改進了質量、可用性、性能、可管理性、多媒體數據類型支持和復制功能。
2.Delphi7
Delphi是Inprise公司開發的一個優秀的可視化軟件系統,是一個可視化的RAD(RapidApplicationDevelopment,快速應用程序開發)工具,使用了MicrosoftWindows圖形用戶界面的許多先進特性和設計思想,采用了彈性可重復利用的完整的面向對象程序語言(Object-OrientedLanguage)、當今世界上最快的編輯器、最為領先的數據庫技術。程序設計人員可以很快設計出自己滿意的界面,同時系統會自動產生程序原型。
四、系統物理設計
1.主界面
下圖是學籍管理系統的主界面,最上面的菜單是系統的各個模塊,菜單下面的大圖表是此系統經常用到的一些功能,這樣方便用戶的使用,并且考慮到了色彩的搭配和圖片的選擇。
2.系統登錄
為了此系統的安全性,根據用戶的需求,設置了登錄窗口,必須輸入正確的用戶名和密碼才能進入系統,并且根據用戶名選擇權限,即用戶能進行的工作。通過功能模塊來限制功能,有一些模塊是大家公用的,就是一些基本的查詢,只能進行查詢,沒有修改和刪除的權限,還有數據統計,另外又分為超級用戶,學生證管理用戶,學籍管理用戶,獎學金管理用戶。比如:要想進入學籍管理模塊,用戶名是aa,密碼是bb,此用戶只有權對學籍管理進行訪問。而超級用戶,它能對此系統的任何一個模塊進行查詢、修改、刪除。當你輸入正確的用戶名和密碼,然后系統會根據用戶所輸入的用戶名和密碼,給用戶所擁有的權限,點擊“確定”進入該系統。
3.學生信息導出
由于各地省教育廳自2002年開始備份學生數據,為在校生建立電子檔案,最后報到國家教育部,了解畢業生的準確數據,有利于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第一次進行電子注冊時,最開始工作是所有學生的基本信息都是由手工錄入的,由各學院根據字段要求負責自己學院的學生信息錄入,然后由學生工作處的專人負責把數據統一。而所有的考生號更是根據學生錄取時的新生名冊由學生手工查詢錄入的,增加了難度和煩瑣程度,而且容易出現錯誤。為了提高用戶的工作效率,將大部分工作簡化成選擇、確定,為數據查詢提供準確數據,使得查詢數據更為簡單,減少手工操作過程的失誤,減輕行政人員的工作負擔。因此,作了這樣一個學生信息導出,用戶可以根據所需要的數據字段進行選擇,然后選擇招生年、省份、標志(一般為普通本科)、錄取批次和錄取科類。這項工作化復雜為簡單,操作也比較方便,以后每年的新生數據將從此窗口導出進行編輯,然后上報省教育廳。
五、系統評估
學籍管理信息系統經過反復的調試,并讓相關負責的老師參加了試用,得到了各位老師的認可,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開發指標:
很好地實現了客戶端與服務器的交互性;
為使用者提供了直觀友好的交互界面,操作起來使流程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