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家庭醫生宣傳工作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本轄區內有13.4萬名居民,其中有明確診斷為國家6大類精神障礙的人數為: 名,在管人數 人,非在管人數 人,并建立檔案錄入國家重精網管理。
2020年本轄區的管理工作計劃如下:
一、一年工作計劃:
制定一年工作計劃,明確一年的工作任務與目標。根據上級的指示精神和本轄區的現實情況,確定工作方針、工作任務、工作要求,再據此確定工作的具體辦法和措施,確定工作具體步驟。根據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偏差、缺點、障礙、困難,制訂預定克服的辦法和措施,以免發生問題時,工作陷于被動。在實踐中進一步修訂、補充和完善計劃。
二、排查工作
每年一次排查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并常態化排查工作。及時發現新患者,及時與鎮、區慢病、派出所聯系,并及時更新患者信息。收集沒有明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診斷,但有危險性傾向的人員信息,再建議其立即到上級專科醫院診斷治療的同時,上報區精神病防治專業機構。
三、新發現患者的檔案建立和錄入
及時為每一名新發現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建檔登記的內容包括患者及監護人姓名和聯系方式等基本情況、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發病時間、既往診斷和治療情況、既往主要癥狀、生活和勞動能力、目前癥狀、服藥依從性、自知力、社會功能情況、康復措施、總體評價及后續治療康復意見等。
四、接受家屬咨詢工作及宣傳工作
每年兩次對家屬進行教育培訓嚴重精神障礙方面的知識及政策。鼓勵和幫助患者進行生活功能康復訓練,指導患者參與社會活動,接受職業訓練。與病人家屬進行交流,發放精神病科普宣傳資料,講解精神病人護理知識,消除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歧視和誤解。
每年四次宣傳重精方面的相關知識。進一步加強精神衛生知識的宣傳,以多種形式開展健康教育,積極普及《精神衛生法》等法律知識。
五、隨訪工作
對于納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隨訪4次,其中面對面隨訪2次,病情嚴重者應每月隨訪一次。每次隨訪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衛生、用藥和家庭護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導患者服藥,防止復發,及時發現疾病復發或加重的征兆,給予相應處置或轉診,并進行危機干預。
六、健康指導工作
作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家庭成員,應該掌握一些對患者的護理知識,這樣才會幫助患者早日擺脫疾病所帶來的困擾。每季度隨訪患者時指導家屬和病人正確認識堅持服藥的重要性。定時定量服藥,不擅自停藥和減藥。
七、免費體檢工作
為確保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項目順利開展,逐步建立綜合防控措施,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健康干預,有效降低危險行為,提重精神障礙患者與其家庭的生活質量,結合實際,制定免費體檢工作計劃。
出于保護患者的隱私同時為緩解我轄區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體檢時的排除心理以及緊張感,我院借助老年人體檢工作一同進行,體檢主要分一般狀況,生活方式,一般查體,各臟器功能。以及重要的輔助檢查。
因每年上半年老年體檢量多,檢驗科室工作量超負荷,加上重精患者的病情多變性,重精患者的體檢集中在患者量少的下半年進行,如有特殊情況上半年也可以做體檢。
八、評估工作
每季度為管理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做病情評估,防止患者發生傷人毀物事情發生。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在納入管理的時候,由區級及以上專業醫療機構進行一次全面評估,檢查患者的精神癥狀和軀體疾病,為確定嚴重精神障礙的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并做危險性評級。評級共分五級,對三級以上的患者會同鎮派出所及村居干部進行重點管理,監督其及時服藥、必要時住院治療。
九、家庭醫生簽約
認真學習上級主管部門的各項政策,進一步加強精神衛生知識的宣傳,以多種形式開展健康教育,積極普及《精神衛生法》等法律知識。認真執行家庭醫生職責,為有需求的簽約服務對象提供各項服務。開展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運用適宜技術,進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為簽約居民建立健康檔案,按規范進行動態管理,執行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各項規范和制度,為有需求的簽約服務對象提供與上級醫院的雙向轉診、專家預約和專家會診服務。
十、組織管理工作
按上級要求制定工作計劃、排查計劃、宣傳教育計劃等各項計劃,明確衛生院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醫生、護士等工作人員職責,建立建全隨訪制度、排查工作制度、雙向轉診制度等各項工作制度,做好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評估工作、健康指導工作、家庭醫生簽約,免費體檢工作等管理工作。
十一、檔案管理方面
所有檔案一式兩份,個人信息表內容及地址、電話有變化的,按要求更新。沒做體檢的患者應在體檢通知單里寫明不做體檢的原因并簽字放入檔案里。
十二、應急處置
按上級要求成立應急處置小組,明確職責及工作流程,及時安全高效完成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應急處置工作。
在現場臨時性應急醫療處置完畢后,衛生院醫護人員應每天隨訪一次。連續2次隨訪病情穩定后可停止隨訪。如果現場臨時性應急醫療處置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應及時與派出所聯系轉到精防機構精神科門診留觀或精神科緊急住院治療。
十三、雙向轉診工作
雙向轉診分為上轉和下轉。
上轉: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鄉鎮衛生院轉診至精神病專科醫院。下轉:由精神病專科醫院轉診到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轉診對象為轄區內患有嚴重精神障礙的常住人口。
轉診疾病種類為、1、精神分裂癥2、情感性精神障礙 3、偏執性精神病4、分裂情感性精神病5、癲癇所致的精神障礙6、中度、重度、極重度精神發育遲滯以及伴有精神障礙的精神發育遲滯。
工作要求是1.堅持知情同意原則,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屬的知情選擇權。2.對轉診不合作的患者,應盡量爭取家屬的支持,必要時與街道殘聯、社區工作站工作人員和患者單位聯系,協助轉診。3.患者表現暴力、攻擊、沖動、傷人或自傷,有肇事肇禍傾向時,可聯系轄區派出所協助轉診。特殊或緊急情況可與上級專科醫院聯系。
十四、失訪、死亡患者的管理
失訪、死亡患者單獨管理。應在國家網里及時準確錄入失訪,死亡日期,死亡原因,并制作表格報至相關部門。
十五、做好保護患者隱私工作
家屬要求保護隱私的,應尊重家屬意見,做好保護隱私措施。
在國家越來越重視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工作的背景下,在院領導的關心和培養下,期待2020年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工作取得好成績,得到轄區居民的認可,再上一個臺階。
一、工作開展情況:
1、基本情況
全鄉一共有12個村1個居委會,轄區總人口343540人,累計建檔 333030人,建檔率達 96 %,2018年新建檔 417人。年初制定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計劃,明確任務目標,進一步落實責任,制定了嚴格的考評制度。
2、培訓與督導
每季度按期開展了一次培訓與督導。培訓有通知、培訓課件、簽到表、照片。督導有記錄及報告。針對市級開展的督導對存在的問題有整改措施和整改報告。各村衛生室均開展了電子檔案信息的維護與更新,檔案清理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及時完成了流入人口的建檔及服務工作。
死因監測
2018年1.1--12.26共上報死亡人數500人,死亡率達6.7‰ ,死亡登記冊及死亡醫學證明書填寫規范完整, 且蓋有公章 。各村衛生室均與各村(居)委會開展了死因信息核對,公共衛生科與派出所開展了死因信息核對,同時開展了補報工作。每季度開展了村級督導與培訓工作。
心腦血管管理
2018年心腦血管系統中上報信息26例,報告卡填寫完整,信息錄入一致。
腫瘤管理
2018年腫瘤系統中上報信息42例,報告卡填寫完整,信息錄入一致。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
全鄉在冊患者145人,報告患病率4.2‰,2018年現在管患者141人,各村均按期開展了隨訪工作,紙質資料齊全,并有隨訪照片。并同步完善了國網系統信息錄入工作。2018年7月9日開展了一次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篩查及診斷工作,新增患者7人,2018年11月2日再次開展了一輪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篩查與診斷工作,新增患者14人。2018年累計新增患*人。轄區內均已開展了年度體檢工作,信息已錄入系統。
地方病監測
于今年5月份在全鄉范圍內按期開展了5.15碘缺乏病、氟中毒及腫瘤宣傳工作;于6月20日、 6月21日,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和**衛生院的一起來到村開展了硒監測的90份糧樣和90份發樣采集以及30戶問卷調查工作;6.27到村和村醫一起進行了30份土壤采樣工作。9月份到鶴峰口村入戶開展了10戶家庭的燃煤污燃型氟中毒的調查與統計工作。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
于2018年6月、11月分別組織全鄉村醫開展了專題培訓會,截止12月26日共完成簽約223100人次,
二、存在的問題:
健康檔案:
1、檔案利用率不高,由于公衛平臺和門診系統未對接,未形成資源共享。
2、一般人群的動態記錄有待進一步加強管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強工作匯報和溝通協調。定期向領導匯報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服務工作開展情況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動加強與部門間的信息溝通。
2、全面篩查疑似精神障礙患者。進一步做好線索摸排,及時組織復核診斷,提高檢出率。同時完善在管患者的年度體檢工作。
3、加強各部門協作,同時將外出患者按規定向流入地外轉。
4、加強村級督導與培訓。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
一、自身缺點剖析
過去,一度受西方自由主義思潮的負面影響,表現在工作生活上,有下列幾種現象:一是自由散漫,吊兒啷當,得過且過;二是做什么事不認真,馬馬虎虎,粗心大意;三是對待患者及其家屬工作不夠周到,態度不夠熱誠,作風不夠扎實;四是缺乏上進心,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鈡”的念頭,失去了遠大的理想與報負。
當然,辯證地客觀地全面的看待自己,自己身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優點,比如頭腦比較聰明,接受新生事物比較快,悟性好。同時,內心比較善良,樂于幫助別人,古道熱腸。
二、工作打算
領導上讓自己到社區門診部工作,一是說明領導對自己的信任,在基層鍛煉自己;同時也是組織上給了自己重新表現自我,修正自我的機會。因此,我有信心和決心做到以下幾點:
1、熱情服務,情系群眾
強化服務意識,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一切為了社區居民,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全身心撲在本職工作上,立足本職工作崗位,創造一流工作業績。
2、上門宣傳,營造氛圍
極配合社區醫療服務領導開展宣傳工作,不宣傳工作做到居民群眾的家門口。主動的深入社區、深入家庭,開展多形式的宣傳活動,為居民群眾提供醫療知識咨詢服務。通過自己積極參與大張旗鼓的宣傳活動,使基本知識家喻戶曉。
3、堅持學習,提高素質
學習政治理論,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武裝頭腦,同時,刻苦鉆研社區醫療理論,學以致用,用扎實、專業的業務知識指導工作,通過政治業務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業務工作能力和基層工作能力。
4、轉變觀念,工作到位
轉變觀念,社區醫療服務從坐在單位等到轉變為上門服務,從單一的就診服務轉變為提供咨詢、保健、醫保、康復和治療全方位服務,由全部收費服務到部分項目減免費用服務,實現這種服務模式的轉變。加強與社區工作人員與轄區居民的溝通,使群眾享受到“家庭醫生”服務,確實享受到我們的周到服務。
5、不畏艱苦,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