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頂崗實習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目前,高職高專院校對教師的選擇,仍以學歷為主,比如我校,自02年開始,已大量招聘了一批擁有本科、碩士學歷的教師。近兩年又有不少博士畢業的高才生進入我校進行執教。這些教師,都是年輕老師,大都“從學校到學校”,沒有企業一線的具體經驗,理論研究水平很高,但在實踐教學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高職高專院校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評價,仍過分重視教師的學術理論水平,導致教師資深的發展也是重視學術理論而輕視實踐能力。重教師系列高級職稱的獲得而輕反映綜合知識與能力的職業資格的獲得(現行政策下獲得較為困難),使高職高專院校的實踐教師師資更為缺乏。
對于實踐教師的缺乏的問題,我校非常重視,并積極尋找對策。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就是其一。堅持“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內培外引,專兼結合”的原則下,我校把加強專業教師的培養工作,作為加快“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根本措施。具體實施方法就是教師到企業實地參加實踐學習。對此,我校特制訂《教師到企業實踐管理暫行辦法》: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促進我院教育教學改革和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加快提高教師隊伍的雙師素質,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2.1參加企業實踐的對象及時間要求擔任專業教學任務的專任教師(包括實習實訓教師)每三年必須有六個月及以上時間(可累計)到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參加實踐鍛煉;擔任基礎課教學的專任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根據工作需要應定期到企業、高校進行學習調研,不斷改進學院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
2.2教師到企業實踐的主要內容
2.2.1了解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產業發展趨勢等基本情況。
2.2.2熟悉企業相關崗位(工種)職責、操作規范、員工工作標準及管理制度等具體內容。
2.2.3學習所從事專業在生產中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新方法。
2.2.4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和員工工作標準,不斷完善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積極開發校本教材,切實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2.2.5積極參與企業研發、技術改造、技術服務、企業管理等工作,服務社會,促進經濟發展。
3頂崗實習中遇到的問題
對于我校教師到企業實地頂崗實習,在實際的初步實施中,難免會遇上一些問題:
3.1學校對到企業頂崗實習教師的管理不到位對于到企業頂崗實習的教師,原則上就是要作為企業的員工,實地工作,因此在校內就沒有教學任務,也就不必到學校報道。對于教師的實習安排,基本上就是一學期沒有課程安排,全部在企業實習。在這么長的時間內,教師與學校處于脫離狀態,學校無法掌握教師實際實習的情況,對于教師能否按時上崗,能否在既定的時間內完成預定的實習目標等等的問題,都沒有及時解決。對此,我認為學校應成立專門的督察小組,對教師的實際實習情況進行監督指導,解決在實習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并及時向學校反饋,使教師的頂崗實習達到最好的效果。也為后續教師到企業的頂崗實習提供指導意見。
3.2企業對此不夠重視教師頂崗實習的單位,有些是學校聯系,有些是教師自己聯系。這些單位對教師到自己單位的頂崗實習持不管不問狀態。一者,教師的頂崗實習對企業可能并無大的益處。特別是剛從高校畢業的教師,根本沒有實際操作的經驗,需要進行培訓和指導,企業抽出人員作為培訓師傅,會影響企業的生產,卻不能給企業帶來實際的效益,企業不愿承擔這樣的損失。二者,多數企業認為教師到企業實習,僅僅是走過場,對教師的態度比較客氣,也就不會對教師嚴格要求。教師開始還能自律,時間久了,就會養成自由散漫的習慣,對自己的實習不夠認真、專心,最后無所獲得滿意的效果。3.3某些教師自己的態度不端正多數教師對學校安排到企業的頂崗實習持歡迎態度。學校每學期調整教學計劃,讓部分教師到企業鍛煉,是一個來之不易的鍛煉機會,教師對此格外珍惜,更希望能借此機會,提高自己的能力,既有理論,又有實際經驗,對自己今后的提高非常有幫助。所以,到企業實習的教師珍惜時間,把握機會,前方百計想辦法能夠實際操作,提高動手能力。但是,不排除少數教師,在學校監管力度不夠,企業又不管的縫隙中,充分發揮得過且過的懶惰本性,初到企業露露臉外,其余時間一律浪費在個人的消遣上。
4應對措施
要想使教師的頂崗實習獲得預期的效果,達到我們培養雙師型教師的目的,必須要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
4.1適當給企業一定的補償在現在的市場經濟下,企業十分重視經濟利益,教師到企業實習,不但不能帶來利益,反而造成一定的損失,是企業不想見到的。所以,企業可能不愿教師去,即使愿意接收,也是持與此無關的態度,對教師的實習無法提供方便。教師到企業的實習可能會碰到預想不到的困難,不能盡情的發揮。學校應該給企業適當的補償,或者能夠出部分費用,請企業有經驗的師傅給我們的教師給預指導和幫助,想必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4.2學校加強管理及和企業的溝通學校應該派專人成立督導小組,定時到企業進行督察:檢查實習教師是否按時上崗,是否有早退現象,實習期間態度是否認真,能否完成既定的任務等等。對于自律性不是很好的教師,更應該對其完成督導的作用。定時和企業溝通,實習教師在平常的表現如何,對教師起到實時監督的作用。
實踐教學是高職高專院校的重要教學環節,高職高專院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實際操作、動手能力的培養,也在想盡辦法解決實踐教學環節中的各種不足。我院為解決實踐教師缺乏的問題,出重拳下狠力出臺各種政策,對于教師到企業的頂崗實習非常的重視,雖然計劃初步實施有不可預見的困難和問題,相信在我院領導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越辦越好。
摘要:實踐教學是高職高專院校的重要教學環節,我院為解決實踐教師缺乏的問題,把加強專業教師的培養工作,安排教師到企業頂崗實習作為加快“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根本措施。
關鍵詞:實踐教學頂崗實習“雙師型”師資
參考文獻:
[1]賈景德.高職人才培養中實訓教學的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3(2).
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是一個周期性工作,每年都有一大批三年級的學生參加頂崗實習,與頂崗實習管理產生的業務數目非常繁多,包括學生信息,實習企業信息,崗位信息,學生實習工作記錄,學生實習周記,教師評價,學生自我鑒定,企業評價,學生頂崗實習成績等。本管理系統肩負著管理學生從頂崗實習前的崗位選擇,實習期間的學生工作管理,學生頂崗實習后的成績鑒定。(1)本系統涉及的用戶比較多,除了學校內部的管理人員,班主任和學生,還有實習單位的管理人員。(2)學生頂崗實習的規范化管理,涉及比較多的業務流程,包括實習安排,實習跟蹤,實習評價等。(3)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涉及的業務在時間和空間的跨度上也比較大。總述以上問題,本系統目標如下:(1)系統功能完備,它要涵蓋從合作企業審批,學生頂崗實習崗位調查和篩選,實習安排,實習跟蹤,實習評價的業務流程。本系統提供的功能越完備,它就越能給相關工作人員減輕不少的工作負擔,從而大大提高了頂崗實習管理工作的效率。(2)人機交互時,盡量減少人工的手工輸入操作;系統界面要美觀友好,易于操作,在網頁的布局上要做到整個網站的風格相同。(3)數據共享高,因為本系統是有多個部門共同工作的,它不僅要為本系統提供服務,也會為系統外的用戶提供數據。所以應該避免在多個部門之間造成的信息孤島現象。
2業務功能分析
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業務:(1)基礎信息管理,其業務包括學生信息管理、教師信息管理、實習班級管理。該業務只要是管理各種基礎信息,方便管理人員對信息的調用和查詢。(2)實習企業管理,其業務包括企業注冊和企業審批,主要是對學生頂崗實習企業進行資質審核,審查企業是否符合學生頂崗實習要求。(3)實習安排,其業務包括實習申請、企業崗位與學生匹配、實習分配、工作計劃。(4)實習跟蹤管理,其業務包括實習日志、實習跟蹤、總結報告,主要是對學生實習過程進行過程跟蹤和管理,及時了解學生在實習中的狀況。(5)實習結果管理,其業務包括評測學生、評測教師、評測企業、家長意見反饋,主要是對學生實習完成后,對實習進行多方評價。
3系統體系結構設計
本系統是應用于學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的系統,用戶有教師,在企業參與頂崗實習的學生,企業工作人員,實習學生家長,為了方便不用用戶能夠在不同地方都可以登陸到本系統進行操作。同時,也考慮到在系統維護方便,系統在升級時的難易程度,在節約成本的前提下,本系統采用基于B/S的體系結構來進行設計的,這樣使用本系統的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地,通過網絡便捷地來訪問本系統。
4系統功能架構設計
本系統是有基礎信息管理、實習企業管理、實習安排管理、實習跟蹤管理、評價結果管理、系統管理6個部分組成。本系統的總體功能架構如圖1所示。
5功能模塊設計
5.1基礎信息管理功能模塊設計。模塊設計了教師信息管理類、基礎信息管理界面類、班級管理類、學生信息管理類等4個類,實現了對教師信息、班級信息、學生信息的管理。5.2實習企業管理功能模塊設計。模塊設計了企業注冊信息管理類、實習企業管理界面類、實習企業查詢管理類、企業審批管理類、學生信息管理類等5個類,實現了對企業注冊信息、企業審批信息的管理5.3實習安排管理功能模塊設計。模塊設計了實習申請信息管理類、實習安排界面類、工作計劃管理類、實習分配管理類、企業崗位與學生匹配管理類等5個類,實現了對實習申請信息、實習工作計劃信息、實習安排信息、企業頂崗實習申請信息的管理5.4實習跟蹤管理功能模塊設計。模塊設計了實習跟蹤界面類、實習周記管理類、實結管理類、企業考勤管理類、工作表現管理類等5個類,實現了對學生周記信息、學生總結信息、學生考勤信息、工作表現信息的管理5.5評價結果管理功能模塊設計。模塊設計了評價結果界面類、企業評測學生管理類、企業評測教師管理類、教師評測學生管理類、教師評測企業管理類、家長反饋信息管理類等6個類,實現了對企業評測學生、企業評測教師等信息的管理。5.6系統管理功能模塊設計。模塊設計了專業部管理類、用戶管理類、專業管理類等4個類,實現了對專業部、用戶管理等信息的管理。
6數據庫的概念設計
這里主要運用概念模型來對本信息管理系統進行設計,系統實體關系圖。作為定稿實習系統的重要構成,數據庫按照企業信息、學生信息、頂崗實習分配等相關信息對數據進行處理。在數據量增加的時候,數據庫系統必須確保當前所掌控的所有數據存儲環境的安全性,有規律的對數據庫檢查,并及時修復漏洞,讓用戶放心的進行操作。
7總結
本文報告采用面向對象的方法來對該系統進行需求分析和業務建模的。在頂崗實習的整個工作的各個業務流程中都會產生很多數據,而于數據的格式的相互轉換工作,它特別能夠幫助企業人員,學校和學生從繁瑣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提高了招生工作的辦事效率。
8展望
本系統的設計也可以滿足學生頂崗實習工作的需求,但對于學生頂崗實習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仍有大量的后期工作要做,本系統雖然在對實習的各個業務流程進行了管理,同時也對產生的各種數據進行管理,但本系統在數據發掘方便還有不足,不能通過系統分析出學生、企業、教師的各種潛在數據,這是以后該系統的努力方向,通過大數據發跡,作為以后頂崗實習管理的參考數據。
作者:翁建勛 單位:江門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
隨著校企合作不斷推進,以及教育主管部門相關文件的陸續出臺,實施高職畢業設計(論文)與頂崗實習并行的教學模式,已成為當前高職院校開展畢業設計教學的主要形式。頂崗實習作為學生職業生涯的轉型期,對塑造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和工作觀尤為重要。它既是校內綜合實踐教學的延續,也是學生從事社會工作的“首演”。頂崗實習能給高職畢業設計提供科學選題、真實素材、實戰演練、合理評價等優越條件,既成為了高職院校深化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的理想平臺,也是促進校企深度交融的有力抓手。然而,當前校企雙方盡管擁有強烈的合作需求,但因缺乏有力的共管機制,使我國高職院校畢業設計(論文)仍多采用“校內指導、校外執行”的教學模式。多年來,國內職業教育者也對高職畢業設計(論文)的管理模式、設計選題、過程控制、考核機制等進行了大量研究,但更多的是基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面對高職畢業設計(論文)與頂崗實習并行日趨普及的發展趨勢,構建基于校企協同創新的保質機制,將是我國高職院校實施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提升工程中首待解決的核心任務之一。
二、當前江蘇省高職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并行所存在的問題
1.畢業設計選題機制有待改進畢業設計(論文)選題是決定高職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能否和諧并行的關鍵環節。調研中發現,好多兄弟院校都能很好遵循“一人一題”的原則,并且也能緊密貼合所授專業。但出于頂崗實習單位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大多高職院校為避免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時間上沖突,確保畢業設計(論文)應有的理論深度,同時便于教學部門順利開展畢業設計,紛紛采用了提前啟動畢業設計的方案。盡管此種選題機制是建立在師生自愿互選的基礎上,而且大部分學生的設計題目也是來自于往年頂崗實習單位現場生產問題,這些仍將是導致畢業設計選題與現役實習崗位產生距離的根本原因,大大降低了實習單位的合作熱情。
2.雙師協同指導力度有待加強畢業設計(論文)與頂崗實習并行過程中,“校企雙師”指導對確保畢業設計質量的作用不言而喻,在走訪的大多院校中都已100%的配備到位。但受校企地域距離、課題崗位差異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校內指導老師、企業指導師傅普遍存在鞭長莫及的感受。校內指導老師由于指導學生多,教科研任務重,學生分散在全國各地,難以對學生提供有效的跟蹤指導。而對于企業指導老師,部分院校抱怨他們指導水平參差不齊,期望能聘請車間或工段的技術人員擔任。但深入剖析企業指導師傅指導不力的真正原因有三種:一種是畢業設計選題與頂崗實習內容存在差異,企業指導老師無充分時間提供額外指導;二是來自生產一線的企業指導老師因自身理論水平的限制,難以從理論角度給出高質量指導;三是目前企業老師指導屬于無酬勞動,也沒納入企業考核范疇。“校企雙師”協同指導不力,是導致高職畢業設計(論文)質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使學生不能正視實習崗位的技術含量,最終引發頻發跳槽現象。
3.畢業設計考核機制有待完善在畢業設計(論文)考核方面,大多高職院校期望建立校企合作的考核團隊,共同對學生畢業設計成果作出全面評價。鑒于當前頂崗實習的現狀,構建穩定的“校企雙師”考核團隊顯然難以實現。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基于頂崗實習過程,同時開設了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兩門課程,采用職責分明的雙重考核制度:企業負責頂崗實習考核,學校負責畢業設計考核。在畢業設計方面,校方仍主要通過校內的指導老師、評閱教師、答辯小組層層把關,來考查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從近幾年實施效果來看,校內評價關注更多的是論文格式、研究對象、難易程度、理論價值,而未能對畢業設計(論文)實踐應用價值給出準確評價。這種傳統的考核方式,一直使學生認為自身需要完成頂崗實習、畢業設計雙重任務,在兩者協同方面受工作壓力、工作時間、畢業考核等方面的壓力,感到無所適從。
4.校企協同共管平臺有待建設高職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并行,需要校企雙方分工明確,鼎力合作。由于頂崗實習單位比較分散,持續時間也相對較短,校企之間無法建立“以一對多”的個案化操作平臺。校企分居兩地,無疑增加了協同共管的難度。僅僅通過電話、手機、郵件、定期交流等方式,難以保證校企共管下的畢業設計質量。與本科院校畢業設計相比,高職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并行模式涉及企業較多,人員數量較大,需要花費成本更高。在倡導建立政府主導、企業行業參與的新型辦學體制下,有必要充分利用信息網絡化技術,建立一個通用型校企齊抓共管信息化平臺。
三、高職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并行機制建構探索
1.構建具有高職特色的微型畢業設計高職畢業設計源于本科畢業設計,但兩者因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導致在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學目標、考核要求等方面均存在明顯差異。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輸送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與應具備科研能力的本科生相比,高職生主要從事工作現場的維護、調試、安裝、技術支持、售后服務等工作,他們能具備撰寫技改項目的總結報告、故障檢測排查報告、產品安裝調試報告等能力即可,無需要求能寫理論研究較強的長篇報告。根據教育主管部門對高職畢業設計(論文)的總體要求,我們引入當前先進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建立如圖3所示的高職微型畢業設計,它主要包括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方案決策、解決問題四大模塊。四大模塊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克服傳統畢業設計弊端,而且也有利于實現高職畢業設計(論文)緊密貼合實習崗位,推動兩者協調發展。
2.構建校企協同的動態選題雙軌制在畢業設計、頂崗實習啟動階段,高職生去向較為分散,如校內外頂崗實習、繼續學業深造、自謀職業等等。為了能使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同時滿足校、企、生的各自要求,我們初步形成了校企協同的動態選題雙軌制。在規定的選題周期內,畢業設計(論文)一直處于構思階段。當進入規定的時間節點后,對于進入頂崗實習的同學,要求必須結合實習崗位進行選題。在校內實習的同學,由校內指導老師進行定題,或自由選擇,但必須經過校企混編畢業設計工作指導小組的認可,力爭實現“假題真做”。此種基于校企協同的動態選題機制,有助實現選題緊連崗位,有助實現一人一題的原則。
3.建立校企協同的雙師指導協調制高職畢業設計的開設宗旨,就是運用專業的理論知識去解決工程中實際問題,這對畢業設計的實用價值和理論深度提出了一定要求,同時也給校企雙師指導的工作思路指明了方向。校企雙師在理論研究、實踐操作方面各具優勢。在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緊密結合實習崗位的選題下,企業指導老師負責實踐指導,進行畢業設計的實用價值把關,而校內指導老師負責提供畢業設計的理論支持,進行畢業設計的理論水平把關。針對畢業設計(論文)與頂崗實習的并行進程,我們建立了校企協同的雙師指導協調制,以確保畢業設計的指導質量。
4.建立校企協同的多維監控機制由于學校、企業、學生對畢業設計的價值取向存在差異,這給當前校企協同管理畢業設計帶來了巨大困難。若我們能合理運用校企協同選題機制后,即畢業設計成為校、企、生三方擁有實現各自需求的共同載體時,這便有助形成校企齊抓共管的局面,促使高職畢業設計有條不紊進行。學校、企業、校內外指導老師要準確跟蹤學生畢業設計的全過程,根據各關節的具體考核指標,嚴格把關畢業設計每個環節。對此,我們建立了校企協同的多維監控機制。
5.建立校企協同的特色評價機制目前高職畢業設計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校方考核為主、企業協評為輔”的考核機制,顯然難以很好保證高職畢業設計(論文)質量,需要建立一種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行業、企業、其他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質量評價機制。根據校企實際需求,重構高職畢業設計的評價指標,建立多方參與的遠程協調考核機制,如網絡答辯、校企混編的答辯小組、校企混編的畢業設計工作指導小組、“學校考核理論應用+企業考核實用效果”聯合考核機制、優秀畢業設計同學由實習單位優先選擇或由學校推薦就業等。教育主管部門和行業對校企協同主管的畢業設計(論文)從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角度作出建設性評價,引領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及其工學結合制度科學發展。
6.建立校企協同的網絡化管理平臺基于高職畢業設計并行于頂崗實習的特有教學模式,結合本科院校畢業設計信息管理系統的成功案例,采取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參與的建設思路,通過整合校企雙方對畢業設計的需求,應用信息網絡技術,建立了高職畢業設計信息管理網絡化平臺建設方案。通過網絡集成環境下多個數據庫的訪問與協作,使企校雙方能及時了解、掌握學生畢業設計的具體實施情況,能很好解決高職畢業設計特有的地域沖突問題,同時供多方人員進行考評。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