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體育課課堂筆記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我在教學中發現,大多數高中英語教師都喜歡要求學生做英語課堂筆記,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然而,我在走訪學生時發現,英語課堂筆記本的使用存在很多弊端。
(一)學生對課堂筆記本保管不善,不能長期使用。
在學期初很多學生都在更換筆記本,高中三年下來,每位學生至少要六個筆記本。打開筆記本,我們發現筆記本記錄內容多數是有頭無尾或者是虎頭蛇尾,甚至有的學生對筆記本的使用是喜新厭舊,以前做的筆記早已不見蹤影;更有甚者,有的學生對本子不加選擇,隨便找個本子做筆記本,沒用多長時間,本子就已經破爛不堪,不見封面封底,邊角蜷曲。因此,很多學生的的課堂筆記本是常換常新,導致知識得不到有效積累,英語水平和能力難有提高。
(二)學生課堂筆記本書寫不工整,不規范,字跡潦草,不能有效使用。
我在走訪中發現,多數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對做英語課堂筆記態度不端正,書寫不規范,字跡潦草,涂改現象比比皆是,有的單詞字母的書寫連書寫者本人都很難認識,當然也就談不上對筆記本的使用了。
二
透過現象看本質,英語課堂筆記本反映的是更深層次的教與學存在的問題。
(一)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影響深遠。
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師生一時難以跳出高考之外看問題,他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受考點考題的束縛上,邁不開步伐,一堂課下來,教師如果沒有講解幾個知識點,他們就感覺這節課是失敗的,如果學生這節課什么知識點都沒記錄,他們則認為什么都沒學到。
(二)滿堂灌、填鴨式教學仍然存在。
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口若懸河,知識點寫了一黑板又一黑板,學生筆記本記了一頁又一頁,教師成了講解機器,學生成了記錄機器,一節課下來,師生都感覺累,但是教學效果卻非常低,學生手雖然動了起來,但是大腦并未真正動起來。因此,要改變這種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只做記錄機器的狀況,必須大力改革創新課堂教學。
(三)學生只有被動學習,不會自主學習。
在長期的記課堂筆記過程中上,學生養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對老師依賴性太強,一旦離開了老師,就不會學習,學生只滿足于課堂知識點的記錄,不會主動探索,不會主動積累,也就不能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三
我認為應把學生的英語課堂筆記本更名為學生的英語學習積累本,不僅名稱不同,而且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記憶方式。改革學生的課堂筆記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學生的知識積累為學生的能力積累;變學生的被動聽課為學生主動探究和思考;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學生的主動學習。英語學習積累本集結了課堂重難點的記錄、平時學習積累、錯題積累三位一體的學習積累,可以做到一本多用,具體用途如下。
(一)英語學習積累本不局限于英語課堂上使用,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使用,不受時空限制。
學生在平時的英語學習中,可以及時地把有用的詞匯、句型、語法等記錄下來,做到有效積累,學習中不留疑點、難點,及時解決。對傳統的英語課堂筆記,大多數學生認為就是在課堂上使用,其他時間多是作擺設,利用率太低。
(二)對英語學習積累本記錄內容不局限于詞匯、句型、語法等考點內容。
它也可以記錄做題得失、解題技巧總結、語篇閱讀中的主題查找總結、過渡詞的使用、文章結構、好詞好句等。傳統的英語課堂筆記重知識、輕能力,只記錄詞匯短語的用法、語法知識總結等知識考點,而忽略了聽、說、讀、寫技能中的“考點”。
四
引導學生做好英語積累本,教師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一)對英語學習積累本的準備和使用,教師要做好指導。
學期初是指導學生做好英語學習積累本的準備和使用的最佳時機,初始階段學生容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明確告訴學生,英語學習積累本要準備長期保管使用,一學年一本,高中三年要準備三本筆記本,所以學生準備的本子要經久耐用。
1.英語學習積累本積累的內容。英語學習積累分為課堂積累和課外積累。學生在課堂上何時記、記什么、怎么記,應該由學生根據自身水平自己決定,課堂上以思為主,不為記筆記而記筆記,更不能對老師的板書全盤照抄。學生要注意老師講課的重點和難點,側重記錄自己在聽課過程中的知識疑難點。課外積累注重知識擴展,例句積累,解題點撥,能力提升。
2.行文書寫要醒目,工整,一目了然。積累本最好隔行書寫。通常教師上課時所授知識都是以阿拉伯數字作為標記,學生大多數使用的是兩線格筆記本,所以最好能在各知識點之間留有一行空格。另外在積累本每頁的右側劃一道豎線,留出1/3或1/4的空白,用于課后拾遺補缺,或書寫上自己的心得體會。左側的大半頁紙用于做學習積累,學生要注意在重難點上用不同顏色的筆做醒目的標記,因為這將是日后復習中有待于進一步鞏固加強的疑難之處。這樣做,不但顯得整潔美觀、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而且醒目,便于日后查找。
(二)做好英語積累本貴在持之以恒,教師對學生要提出明確的要求。
1.教師對英語積累本的準備和使用要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定期檢查,力爭人人達到書寫要求。
2.定期開展英語積累本的評比,評選出書寫工整、美觀,內容豐富的優秀積累本在班級展覽,發揮優秀學生的榜樣示范作用。
【關鍵詞】課堂筆記 方法指導 學習效率
一、英語課堂筆記的重要性
俗話說,“心記不如帶墨”,“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筆記是永恒的備忘,可以給以后的復習帶來方便。教師課堂所授新知識,學生任憑大腦記憶而不動手,或許一兩節課內容還可以承受,若積累太多,就會逐漸被遺忘,如果在聽課的同時記下講課的綱要、重點和疑難點,用自己的語言記下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體會,這樣對照筆記進行有效的復習時,既有系統、有條理,又覺得親切熟悉,因而復習起來,事半功倍。況且,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循環往復,不斷鞏固記憶的過程,學生在記筆記的過程中,不斷積累資料、吸收和消化這些信息,可以不斷擴充新知識。同時,記筆記有助于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記筆記的過程也是一個積極思考的過程,可調動眼、耳、腦、手一齊活動,促進了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
二、英語課堂筆記的內容
有課堂筆記的最終目的是便于復習記憶,獲取更多的知識。課堂筆記何時記、記什么、怎么記,應該由學生根據自身水平自己決定。總的來說,主要注意:一是基礎知識點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二是重點和難點,三是對知識點分析講解的文字;四是對知識進行講解時所列舉的聯想材料;五是所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聯系;六是關鍵字詞的理解;七是自己和同學回答問題時的失誤的知識;八是聽課過程中的疑難問題;九是老師強調的其他注意點。這就要求學生要有一雙慧眼,有一個智慧的頭腦,眼疾手快,及時記下這些內容。
三、英語課堂筆記的方法指導
(一)善用各種符號。這是筆記的重要手段。運用不同符號可以大大簡化筆記的過程,具體用什么符號,可因人而異,中英文皆可,但應是一目了然。例如,用縮寫詞,用簡寫形式,如Monday可寫成Mon,表上升用“”,下降用“”等。另外,學生記筆記時也可用不同顏色的筆書寫,或用直線、波浪線,三角符號等圈、點、勾、劃。力求使筆記顯得整潔美觀、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而且醒目,便于日后查找。
(二)課后整理補充。這是筆記不可缺少的一環。課后整理補充,既能保證筆記的完整性與準確性,又是一個再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查漏補缺,加深理解,而且可以發現新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
(三)側重疑難點。教師授課時,用彩筆進行著重標記,其意在于提醒學生此處的重要性。所以,學生整理完畢,教師應要求其根據課堂上自己的反映水平及課余的掌握程度,在重難點上用不同顏色的筆作醒目的標記,因為這將是日后復習中有待于進一步鞏固加強的疑難之處。
四、英語課堂筆記的使用
有些同學的筆記好比過期期刊,時間一長就棄于一旁,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實在可惜。事實上,許多中考優勝者的經驗之一就使自己的筆記成為個人的“學習檔案”和最重要的復習資料。課堂中教師授過的知識記在筆記本上,就應要求學生課余不斷地加大復習記憶的力度,做到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直至徹底牢固地掌握。
如何通過體育學習引導這些學生健康成長,快樂學習;如何幫助我們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引導學生自強自立;使他們的體育學習得到應有的關愛,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體育課堂教學是學校體育教育的主要途徑,提高學生的運動參與度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在教學中,老師要積極改進教學方式來帶動學生參與,活躍的課堂氣氛,學生都積極參與了。有的學生沒有參與,會被活動的氣氛掩蓋了。有的學生在瞎參與,沒有真正參加運動,而是在用動作與廢話參與。
1 學生假參與的表現。
小組體育活動的初衷本來是給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舞臺,但現實中往往是幾個愛好運動的學生參與,擔當了活動的主角,一般或其他學生擔當配角,偽參與的學生是聽眾。更可悲的是學生“傳接棒”參與體育,把老師講的技術要求說一遍就算完成了體育活動。這只是行動上的參與,交流了口頭上得來的答案,其思維上、行動并沒有參與課堂,這也是一種“偽參與”。
課堂上學生體育活動的展示受傳統教學評價中課堂“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即為好課的影響,課堂展示往往圍繞各個小組里面幾個愛運動好的學生,身體素質差生被邊緣化。這些學生與課堂活動無關,或者處于觀看別人表演的狀態。邊緣化的學生成為課堂展示中被遺忘的角落或放任自流,成為陪襯。有時候,邊緣化的學生參與課堂展示,僅僅是小組活動的跟班,將小組學習的結果總結還沒有輪到我參與了啊。課堂“偽參與”得以繼續,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這樣的模式化的評價語言。模式化的語言來自于教師的模式化的培訓,并不是學生自己切身的體會。不是說不要教學生如何對他人展示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而是說“帶勁”、“還好吧”均要是發自學生內心的一種評價,而不是“皇帝的新裝”的評價。
2 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無論哪一種教學模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衡量課堂效益的基礎,而學生最積極的參與活動就體現在思維的積極參與上。心理學研究證明,需要時產生欲望,欲望引導行為。學生對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是否以積極的心態和行為對待,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教學內容是否成為他們內在的渴望與滿足。因此,在講授某個技術動作時,事先要先搞清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了解學生對教學項目最關注的是什么,最需要從老師那里學到什么樣的“武功”,學生的困惑點是不很有意思,在這個基礎上,找準學生知識的生長點,組織學生的練習動作就會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需求。教師在組織課堂學習的時候,學習內容是學生內心需要的技術動作,是在“解惑”,學生自覺參與課堂的就多。這樣,就會避免我們的體育課堂上的“偽參與”現象。
3 激發學生參與動機
讓學校體育教學習培養更多的健康快樂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體質有所發展;這就要求我們體育教師必須堅持關注我們的學生,理解我們的學生。對于學生學習體育項目也是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的展現,可以通過角色體驗這個過程來最大限度地引導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避免了傳統教學中教師放羊或讓身體素質好學生包攬而剝奪學困生參與學習體育活動的過程,給每個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平等的機會。分組比賽是學生感情交流、碰撞、相融的最佳手段。每個體育小組內對象的特殊性和融合性可以更好地為每個學生提供這種機會,實現互幫互助。因為中學生之間基本沒有彼此的地位差異,沒有影響感情溝通的鴻溝,他們很容易走在一起,成為成長中的伙伴。加之,教師對學習運動隊長進行學習活動的組織進行培訓,讓小組隊長有意識地給予身體素質差的學生機會,讓他們在小組活動中策劃、比賽,使成為課堂學習的積極的參與者。
4 進行學生表現評價
學生加參與的幾大理由:有的抓不住項目技術的重點和難點,找不到體育項目學習上的突破口;同時對體育技能的認識、思維能力差,反應慢;結果分散和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這類學生女生中居多。有的學生看起來鍛煉時間很長,但沒有效率,卻往往事倍功半,加上新舊技術動作上銜接不好;這是由受到了不當的鍛煉技巧或不良的動作習慣造成的。目前,對學生的體育評價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參與評價少,教師和學生不重視課堂教學評價的作用;二是質量不高,許多課堂教學評價僅局限于模式化的語言評價,并不涉及到內里。要知道參與評價是體育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及時對師生教與學的狀況作出價值判斷和量化評估,而且對課堂中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起著重要的積極的導向作用。學習活動的評價可以是紙質的當堂學生相互檢測,也可以是教師和學生的課堂表現的評價。
總之,學生課堂的參與問題,既有教師的一面,又有學生的一面;既有主觀因素,又有客觀因素,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相互促進又具制約作用。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加以科學性、藝術性地綜合、統一各種課堂教學策略。體育課堂教學只有增強學生的運動參與意識,激發學生運動參與動機,提高其參與能力,進而既掌握動作技術,又培養了學生自主體育學會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