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體育賽事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論文摘要】 中西體育賽事新聞報道都遵從了新聞報道的規律,各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我們要與世界接軌就需取長補短,還需向西方學習。要盡量做到客觀報道,同時,要注重運用寫作方式與技巧,不斷創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創作出新穎而又適應國際發展的體育新聞。
體育新聞不僅是對有關體育賽事的報道,還涉及到體育背后的社會文化。西方以競技體育為主的沖突性、搏擊性的體育文化與中國平和的養生體育文化在意識觀念上有明顯的不同。為了更好地融進世界大家庭,我們應自己樹立起文化自覺的意識,隨時去彰顯我們的民族文化。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改變報道理念、模式和筆法,接受西方一些成熟的技法。吸收西方文化的有益之處,盡快提升報道的制作水準,提倡有創意以及創造出可以媲美西方的體育新聞報道。下面以兩則報道為例作一比較。
其一,中國網球:中國女雙組合晏紫、鄭潔苦戰三盤,擊敗經驗老道的女雙組合帕斯奎爾/蘇亞雷斯,為中國贏得了首個溫網女雙冠軍。作為大賽4號種子,晏紫、鄭潔分別以6:3、3:6和6:2的比分擊敗對手,為中國女網譜寫了新的歷史。此次冠軍爭奪戰歷時128分鐘,冠軍獎金為205,280法郎。賽后,鄭潔總結了她們這場比賽:能成為中國首個在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的雙打冠軍,我們很高興很驕傲。她說,“這(冠軍)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好的一年,我們希望在今后的比賽中能繼續這個勢頭。”鄭潔完全有理由感到高興和驕傲—溫布爾登的勝利為她贏得了超過1百萬美金的職業獎金。在取得溫布爾登比賽勝利之前,早在今年一月份的澳大利亞公開賽上,她們就成為了首個拿下大滿貫冠軍的中國選手。國際上冉冉升起的中國網球選手并不是只有鄭潔和晏紫,李娜也曾成功地打入了女子單打四分之一決賽,只不過后來輸給了比利時的Kim Clijsters。似乎有跡象表明:在贏得2004年雅典奧運會網球女雙金牌后推動了中國的網球的發展尤其是女網。來自上海電視臺的顧玨(音譯)對此分析說:中國政府對中國女子網球加大投入力度,因為他們不得不選擇一種方式去提高比賽成績,但是男子網球的競爭更加激烈,女子網球更容易出成績。隨著今年六名女子選手出現在溫布爾登的賽場上,相信男子取得同樣的成績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其二,大楊揚為中國奪得首枚冬奧會金牌。第一個項目女子1500米比賽失利之后大楊揚背負了更多的壓力,可以說大楊揚是中國代表團本屆冬奧會的最主要的希望所在。進入決賽的五名選手中只有保加利亞的拉達諾娃是最強勁的對手。此前,拉達諾娃一直是女子500米世界紀錄的保持者。幸運的是大楊揚今天抽到了最有利起跑的第一道,只要起跑時占據第一位,拉達諾娃就基本上沒有了追回的機會。發令槍響了,大楊揚果然跑在了第一位。這一次楊揚不會再有任何閃失,不會再給對手任何機會,她第一個沖過了終點也穿破了所有中國人期盼已久的、塵封已久的心。王春露也獲得了寶貴的一枚銅牌,兩名中國姑娘緊緊擁抱,主教練辛慶山與兩名愛徒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楊揚:今天最后我戰勝了自己,贏了以后我還在喊:楊揚我不是別人。剛才沖刺,我還在喊:我是楊揚我不是別人。我要沖刺!我要沖刺!此時,楊揚終于可以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鮮艷的五星紅旗繞場一周了。第一次冬季奧林匹克的賽場上因金牌而升起了五星紅旗。
何振梁:咱們參加了六屆冬季奧運會,前幾次六塊銀牌,就差一塊金牌。有幾次就差手指頭這么粗的距離,與金牌失之交臂,這次終于實現了我們冬季奧運會上(金牌)零的突破,今天是一個偉大的日子。
小楊揚:從她一出發,我就覺得她能拿冠軍。
主教練辛慶山:盼這塊金牌已盼14年了,從1988年到現在已努力14年了。作為我們冰雪項目來講,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
楊揚:它應該是最辛苦的,我想說,現在感覺非常燦爛,但我覺得(拿這塊金牌)是最辛苦的。
比較這兩則消息,體裁不同但賽事新聞對新聞要素的要求來說都是一樣的。
一、相同點
都屬于硬新聞——體育賽事報道,結構安排上都用了“倒金字塔”結構以及賽后或賽中教練員、運動員的點評,消息短小精悍,簡潔明了。圍繞各自主題都具有由重到輕,層次分明,條理性強的邏輯特點。
二、不同點
1、主題不同
西方報道就賽事而論,緊緊圍繞運動員而寫,突出選手的個人成績。也報道了賽事獎金。即使有對中國網球發展的預測也依舊以賽事為主,不脫離運動員。
中方以奪金牌為中心,緊緊圍繞金牌的意義而論,運動員是敘述整個事件的線索。運動員角色在賽事報道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賽事數據的使用不同
西方報道以賽場的運動員為主,緊緊圍繞賽事進行寫作。有關賽事的數據交代詳細。中方以運動員為線索,但更多關注的是賽事的意義。大楊揚的賽事數據交代不明,她的比賽成績做了淡化處理。
3、客觀性
《中國網球》,標題客觀,不帶有主觀性的語言。內文以溫網女雙冠軍引出賽事背后的新聞,預測中國網球的發展。以邏輯推理證實“似乎有跡象表明”的可信度。表明自己的觀點,而引述中國上海記者的分析,使讀者看到雙方的聲音,增加客觀性。《大楊揚…》的標題以熱情的筆調贊揚賽事的結果,報道中“不會再有任何閃失,不會再給對手任何機會,她一路流暢地第一個沖過了終點,也穿破了所有中國人期盼已久的、塵封已久的心。”主觀性的語言富有情感煽動性。
4、語言使用上的區別
《中國網球》擊敗經驗老道的女雙組合,“經驗老道”與“苦戰”的“苦”,形容詞的使用凸顯了中國新手的勝利。此后就鮮有形容詞了。沒有使用“激烈的冠軍爭奪戰”、“興奮地總結了”等形容詞性主觀詞語。《大楊揚…》的報道全篇洋溢著激情,形容詞使用較多,抒情性很濃。導語中動詞的使用,“組合”、“苦戰”、“擊敗”、“贏得”與“失利”、“背負”、“是”相比,《中國網球》的動態性要強。
5、結構安排上的區別
《中國網球》采用斷裂式結構,把材料分散形成小段落,角度多變,一段落一個意思,簡潔明了,信息量大,顯得結構松散但又緊繞賽事而論,文章富有跳躍性,起伏波動,既把多重的信息傳遞出來又讓受眾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不沉悶。《大楊揚…》講究結構的完整,層次分明,嚴謹、穩重但缺少流動感,缺少變化,概述性的語言多。
三、中西賽事新聞報道的區別給我們的啟示
從對比中可以看出,中西體育賽事新聞報道都遵從新聞報道的規律,各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我們要與世界接軌就需取長補短,形成自己的特色,我們還需向西方學習。
1、做到客觀報道
西方經過了多次的新聞改革,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先后進入商業報紙與大眾化報紙時期,強調報紙是純粹的新聞工具。只報道事實不報道意見的要求促使西方的新聞報道注重新聞的客觀性。具體操作上,從上面例文就可看出,(1)對中國網球的預測,在事實做論證的基礎上,再用中國記者的語言證實,主客雙方的意見都表明,顯得中立客觀。(2)引語的使用上多采用直接引語,因直接引語具有可信性和歷史性,盡量避免間接引語,因其具有修飾和重編的可疑。(3)多用數據說話,因數據的引用具有科學性、客觀性。顯而易見,他們充分運用寫作技巧盡量表現的客觀些。
盡管西方標榜其新聞的純客觀性,但新聞畢竟是上層建筑,有其意識形態。純新聞是不存在的。“報紙的新聞方針并不是貼在布告牌上或印在工作手冊上的,它是通過種種辦法加以貫徹的。稱職的把關人和記者受到獎賞,懂得方針的記者委以重任。不符合方針的新聞報道受到修刪以至被扣押。報紙的實際做法,就是雇員對新聞的方針是什么心領神會了。”西方的新聞工作者是深諳新聞報道宣傳的,每篇報道后面都有其引導作用,只是其盡量表現的隱晦不明罷了。西方注重個體意識,贊揚并鼓勵競爭,以在激烈的競爭中實現個人自我價值為榮,肯定獎金的獲得。商業經濟帶來的對金錢的追求也就毫無遮掩的成為正當的目標,也就難怪用充滿羨慕與肯定的語氣報道通過競爭角逐獲得高額的獎金了。
中國則注重群體意識。《大楊揚…》開首就提到“中國代表團…希望”,以后的官員、教練、隊友等反映出群體的力量。這樣一對比,西方新聞突出客觀性與我們的輿論引導和宣傳的表面性截然不同,一目了然。
2、注重寫作方式與技巧
從《中國網球》的寫作結構上分析,基本不脫離西方賽事寫作的慣例。(1)導語,最重要的內容。(2)對導語的支撐,細述賽事經過,各局比分。(3)點評,運動員或教練員的直接引語。(4)細節,跳躍性地選擇與賽事相關的細節描寫。(5)背景,與賽事相關的背景介紹,(6)相關的事件等。一場賽事要寫的內容非常多,而不論何種媒體,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內容要壓縮,因而形成這樣斷裂式的寫作方式,富有跳躍性,顯得輕松、活波,易于隨內容而改變形式。對個人價值的追求使其具有求異、創新的特性,而這點也就促使他們在寫作方法上與眾不同,不斷創新。過去在創作手法上我們太強調新聞的寫實性以致放棄了文學的許多創作手法,現在看來是不對的,文學中的一些手法也可借用,正敘、倒敘、插敘;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側面烘托等都可借鑒,有廣博的中國文學作基礎,我們一定可以創作出新穎而又適應國際發展的體育新聞。
【參考資料】
[1] 程道才.《西方新聞寫作》.新華出版社.2004.
[2] 唐彭伯.《美國的大眾傳播媒介》.新華出版社.1992.
1.1教與學良性互動
教和學是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的有效互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一堂體育課的形成。師生互動是言語的有效溝通、情感的交流、互相的理解和支持。良性的互動可以做如下的分析:首先,師生互相欣賞,教師的欣賞尤其重要。在課堂的開展中,不管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采取什么的教學形式,教師都應該更多的運用欣賞的態度發現學生,鼓勵學生,為學生的發展錦上添花。其次,更多地運用鼓勵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和參與的興趣。教師在一些教學內容相對乏味,難以吸引學生注意或者需要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上,需要更多地采取激勵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有興趣和勇氣參與其中,使學習的成效最大化。
1.2教學創新即時啟發與生成
教學并不是照本宣科,并不是如教案一樣完全一成不變的。相反,教學是即時性的,尤其是學生的學習會隨著當時的教學情況和教學內容而改變。因此,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必須適時地把握體育課堂,及時地做出應對和改變,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當時學習的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當時的學習反應,及時迅速地做出反應,或者采納學生建議和要求,和他們一起進行探索,或者適時地做出妥善的引導,有效地應對學生的需要,使大學體育課堂煥發生命力。
2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路徑
2.1師生精神共鳴
體育運動由來已久,能夠強健人的體魄是其發展最基本的功能。體育之所以能夠幾千年來長盛不衰,幾千年來備受人們推崇,關鍵性的還是其包含的體育精神。至今風靡全球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是一個極好的證明。體育精神的激勵和引導作用對年輕一代的健康成長有重要的意義。以此,大學體育課堂需要更加注重對學生體育精神的灌輸和引導,讓學生能夠自覺自愿地參與到體育中去,使學生在體育中受到熏陶,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促使人格的完善。首先,堅強性共鳴。大學體育不僅僅需要理論的學習,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實踐中,會有很多高強度的動作,需要學生有充分的理論做支撐,同時教師的示范和引導也必不可少。其次,審美性共鳴。體育包含的力量美、速度美、造型美,會促使學生更加青睞體育,迷戀體育帶給自己美的享受和。在教師的引導和帶領下,學生從體育中感受美、體驗沒、創造美,使師生產生美的精神共鳴。
2.2師生文化共享
各種體育賽事、體育運動都是體育文化的載體。和學生一起進行體育活動,探討體育文化,實現師生文化的共享,是師生共同形成崇高的體育意識。第一,體育文化創新共享。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體育賽事層出不窮,信息化也能及時地將各種體育賽事的創新記錄傳播開來。世界記錄的更新、新的體育項目的發展,讓大家興奮不已,并在課堂中達成信息文化的共享,激勵大家對體育的向往。第二,體育文化魅力共享。體育運動中物質文化也是大家共同的追求,和學生的共享有能夠引起師生的共鳴。如體育服裝的享受,籃球球服,跆拳道的服裝,各種體育器材帶給大家的美和無限的魅力,融合在體育實踐中,促進本身提高的增強。
2.3師生魅力共創
師生在課堂中感受體育的魅力,更需要親身體驗體育帶給大家的魅力。體育活動并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需要大家有足夠的體力和毅力,努力克服這其中遇到的困難,敢于挑戰自己,樂于挑戰自己。在教師的協同下,不斷地超越自己,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3結語
一、參賽對象
年齡在40周歲(含)以下的全院青年職工,要求醫院全體科室每科必須至少選派1名職工參加比賽。
二、演講內容
(一)談談中醫文化與醫院發展的關系和意義。
(二)談談教學工作和醫院發展的相互關系。
(三)談談如何構建良好的醫院人文環境。
(四)談談對中醫文化的認識。
(五)講述我工作崗位(醫師、護士、藥師、檢驗師、工人、管理等)的喜怒哀樂故事。
(圍繞以上任意一項內容作為演講主題,題目自定)
三、比賽辦法及時間
(一)初賽
分5組進行,每組前3名選手進入決賽。初賽的比賽時間為2017年9月5日(星期二)15:00-18:00。
1組:東葛院區住院大樓所在的全部科室,比賽地點為醫技樓7樓第一會議室。
2組:東葛院區住院北樓、醫技樓、急診樓的全部科室,比賽地點為醫技樓7樓第二會議室。
3組:東葛院區新門診樓、舊門診樓的全部科室,比賽地點為生活一區教學樓4樓機考中心。
4組:東葛院區辦公樓、后勤樓、生活一區、二區的全部科室,比賽地點為生活一區教學樓3樓錄播室。
5組:仙葫院區的全部科室,比賽地點為仙葫院區17樓會議室。
(二)決賽
在東葛院區住院綜合樓裙樓5樓多功能學術大廳舉行,比賽時間為2017年9月8日(星期五)15:00~18:00。
四、演講時間
初賽每人4~5分鐘;決賽每人6~8分鐘。
五、評分標準
全部評委評分完成后,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后,用所得的平均分為該選手的最后得分(細則詳見附件2)。
六、獎勵辦法
(一)一等獎2名,獎金2000元/名。
(二)二等獎4名,獎金1000元/名。
(三)三等獎9名,獎金500元/名。
(四)最佳人氣獎3名(根據網絡投票數產生),獎金300元/名。
(五)鼓勵獎若干名(報名參加比賽未晉級決賽人員),獎金200元/名。
七、活動要求
此次演講比賽是醫院的重要活動之一,各科室必須參加,請醫院所有科室主任、護長(含臨床及職能科室)認真做好組織發動及篩選工作。
八、報名流程
請以科室為單位,于2017年9月1日(周五)16:00前提交以下電子版材料至教學部郵箱。
(一)報名表(附件1)。
(二)個人生活照或者工作照(1M以上原圖)。
(三)參賽感言(100字以內,可以是生活感言,也可以是工作感言,教學感言等)。
不明事項,請咨詢教學部。
聯系人及電話:黃xx
電子郵箱: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