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數字教育課題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教學內容:本節課選取的內容是食品安全,是本章兩個最重要的主題之一。
教學對象: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一學生,年齡在13-14歲,已經進入青春期,身體、心理發育快速。他們對食物的需求量大,興趣很濃。但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認識不全面,有的甚至是錯誤的。本課希望通過師生討論交流,引起學生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使學生能夠全面、科學地認識到自己在選擇食品飲料時應注意的問題。
教學環境:在多媒體教室中進行教學,有投影設備和音箱,計算機上裝有音視頻播放軟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閱讀食品包裝上的標簽信息,指出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內容;舉例說出常見食品安全鑒別標準,辨別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標志。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食品標簽信息與回憶自己生活經驗,嘗試合作討論完成食品安全調查表,進而完成食品安全倡議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食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環境,以及家庭制作、食品衛生、保質期等信息,關注自己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的合理搭配問題,正確選擇安全食品與飲料。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說出常見食品是否安全的鑒別標準。
難點:完成食品安全調查表,并匯報。教學方法
本節課采用教師講授與小組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用到計算機和投影儀等設備,以及PPT課件和一些數字圖片和視頻教學資源。
教學過程
1.數字媒體實現巧妙導入新課
本節課以PPT展示一組圖片導入,分別是日本地震后核泄露引起食物污染事件和國內瘦肉精事件的新聞圖片,提出問題:為什么公眾高度關注這兩件事?借此引發學生聚焦食品安全問題。生動形象的圖片真實地再現了歷史事件中讓人震驚的一幕,強烈的視覺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關注,進而激發了學習興趣。
2.數字媒體幫助突破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難點是由問題“什么樣的食品是安全的”引發的。為解決這一問題,學生需要將每日的食品進行分類并分別分析,最終對“哪些食品是基本安全的”形成初步的判斷。首先將食品分成包裝食品和非包裝食品,教師將學生分為兩大組進行自主探究活動,主題分別是完成包裝食品的安全信息調查與非包裝食品的選購注意事項。之后由小組匯報調查結果與討論結果。最后,教師借助PPT課件展示安全信息的解讀過程,特別是食品添加劑的真實內涵,出示實物(果汁與果汁飲料)請學生比較。PPT課件中除呈現文字、圖片等展示非包裝食品的選購安全問題之外,還使用了圖片展示食品安全的標志,特別在建議學生選購綠色食品時,及時播放一段視頻(綠色食品的生產、包裝、運輸、監督、檢測等過程),讓學生親眼看到綠色食品的生產過程,使學生在了解什么是綠色食品的基礎上,順理成章地接受綠色消費、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
3.數字媒體幫助激感
本節課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應當包括:為什么關注食品安全、怎樣關注食品安全、通過什么渠道關注等幾個問題。初一學生幾乎不關注食品購買、制作、銷售等問題。當教師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2010年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時,尤其談及地溝油重返餐桌時,學生們臉上震驚的表情顯示出他們已經意識到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性;當教師通過實物演示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現場指導他們區分果汁與果汁飲料時,他們聽得非常認真,這是他們第一次關注食品安全信息的真實含義;當教師提出倡導購買綠色食品,播放綠色食品生產過程視頻時,所有學生全神貫注地觀看,足以說明他們開始在心里接受建議;而當教師呈現諸多食品安全事件,談到中國這么大,生產食品的企業這么多,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市場監管力度不夠等因素導致了種種漠視別人生命與健康的事情發生時,教室里一片肅靜。教師在逐步引導下,通過數字媒體輔助營造的課堂氛圍,每個學生都陷入深深的思考。這樣的情感激發力度是非常明顯的。從課后學生上交的關注食品安全倡議書可以看出,他們確實初步學會關注食品安全了。
關于數字媒體與生物課堂整合的幾點思考
本節課的課后反思
上完這節課后,筆者感覺雖然整體設計與實施都很順暢,師生交流互動良好,基本達到教學目標。但有兩點比較遺憾,其一是學生課前所做針對家長食品安全意識的調查問卷結果匯報,由于時間限制與技術原因,展示得并不完整,對后面的教學所起鋪墊作用不充分;其二是在學生討論、匯報自主探究活動的結果時,僅有“一人口頭匯報,其他學生傾聽”的形式,相互之間的交流以及信息共享程度較差。在課后反思中,感覺如果事先能夠制作一個開放性的交互式課件,把教學流程的主要講授環節作為主線,學生活動、師生互動、結果生成等環節作為“開放區”,將學生在課上交流匯報的內容都呈現于“開放區”中,教師則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與總結,使用這樣的生成性課件可以比較理想地解決上述問題。
在生物學科教學中使用數字媒體的幾點經驗總結
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也積累了一些有效使用多媒體技術的經驗。比如制作PPT課件,用圖片或動畫進行輔助教學,應用白板技術將課堂教學師生討論的結果生成資源進行保存。此外,還可以嘗試在機房進行基于網絡平臺的師生實時互動討論形式的教學活動等。數字媒體輔助教學各有獨特的優勢,重要的是根據實際需要合理地使用數字媒體資源。
避免數字媒體與課堂教學整合的幾個誤區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 基礎課 軟件課 銜接
一、專業基礎課與軟件課教學的誤區
在數字技術應用逐漸廣泛的今天,高校藝術設計的基礎課教學與軟件課教學走向了兩個極端。一種做法是無限留戀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表達媒介上,堅守傳統材料與手工制作的唯一性。另一種做法是,在藝術基礎諜教學過程中表現出對計算機的無限盲從。存在著教學誤區。
1、計算機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學脫節
目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還是較單純地從技術角度講授,聯系藝術實際操作得不夠。同時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師也缺乏數字圖形、圖像軟件技術及相關知識的掌握,因此怎樣使我們學生的藝術創意與計算機技術更好的結合還是一個要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2、專業基礎課教學與數字輸入銜接存在不足
數字媒體藝術是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在數字輸入設備、數字照相機、數字攝像機、掃描料、制作技術、概念等各個方面的局限,使學生的設計理念與設計能力產生質的變化。從系統性上講,從技術到藝術,從平面到立體、從造型到創意,由淺入深,互相關聯,使學生對該專業領域有一個較全面、整體的概念和認識,同時也為高年級的專業方向課程打下良好基礎。
二、專業基礎課教學與專業課程及軟件應用課程銜接實現的構想
綜上所述,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基礎課在教學思路、方法上急需依據新學科數字化、動態、交互等新特點做出相應的調整與變革。
1、素描課教學與專業課程及計算機應用銜接的實現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基礎課在教學過程中,建議與傳統素描有所區別。建議將設計素描代替基礎素描,多進行動態景物、人物的速寫。由于基礎素描與設計素描的表現形式不同,基礎素描的畫面效果注重視覺形象明暗、塊面關系的表現,形象的藝術感染力是衡量作品的標準:設計素描的畫面效果注重對形體結構的理解,對形體結構表達得是否準確、科學,是衡量設計素描作品效果的標準。
設計素描畫面上的空間實際上是對三維空間意識的理解,設計素描要求把客觀對象想象成透明體,要把物體自身的前與后、外與里的結構表達出來。這實際上就是在訓練我們對三維空間的想象和把握能力。設計師用設計素描以及其他手段表達最初設計意圖。其目的是為了創造實實在在的樣式和造型,也就是說。能力的培養是平面的表現終究要向立體的表現過渡,而這種能力與基礎素描的空間感表達完全是兩個概念。其次在形象的典型細節表現方面,設計素描所要表現的是對象的結構關系,它要說明形體是由什么樣的結構構成的,它的局部或各部部件是通過什么方式組合成一個整體的,設計素描關心的是對象最本質的特征,這些本質特征要從具體的現實的形體中提煉、概括出來。
基礎素描與設計素描雖然在觀察方法,構圖安排、表現形式以及畫面效果等方面都有類似的要求,但很多地方還有相當大的差異性。通過設計素描的訓練能培養學生在今后更好駕馭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二維、三維造型方面的能力。而以往在傳統素描課程中往往不能夠引起足夠重視的速寫,由于數字藝術所呈現的動態特征,顯得愈加重要。通過加大人物、景物的速寫訓練,可以培養學生對形態、特別是動態的迅速、準確把握,更好的為今后的動畫原畫、FLAsH動畫等課程打下基礎。
2、構成課教學與計算機應用銜接的實現
在傳統的平面構成課程中,應及早擺脫以前平面構成教學對點、線、面過于模式化的訓練。老師教學中應對點、線、面的概念有深入認識,在一定基礎上,啟發學生利用新技術,發揮創造力,給予點、線、面新的形式和內容。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構成學者“青木正夫”以具像造型資源作為構成素材,他發展了以觀察為基礎的構成方法。他認為以各種角度來觀察自然界的物態,會感到它們是以預想不到的各種形狀和非常復雜的組織形態構成的。青木正夫構成課程的特點,在于了解物體形成的各種要素、形狀、大小、肌理,同時探索它們的有機聯系,即分析部分和部分、部分和整體之間的關系,不是將觀察所得原封不動的加以表現,而是提出需要的部分加以強調,并整理形狀,使物體的特點表現得更為充分、準確。但這種對形體的構成表現觀念。如果通過純粹手工繪制的方法實現,就會非常的困難,費時費力。而且效果也不會很好,但如果學生利用數字攝影和計算機來完成此類構成作業,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這樣我們的構成課就不僅僅是點、線、面的構成,而是賦予了點、線、面更豐富、更形象、更廣泛的內涵。在提高學生對形態把握能力這一構成課根本目的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利用新資源進行創新思維的能力。
【關鍵詞】數字電子技術;實踐教學;教學質量
【Abstract】“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electric field, is the found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relat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for many years engaged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is course are some opinions, from the syllabus for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sele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 of practice and the reform of examination way, meticulous, thorough summary, hope for work in the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colleagues can have a little help.
【Key words】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The practice teaching;The teaching quality
0 引言
半導體技術的發展,使得數字電子技術得以迅速發展并得到廣泛應用,做為電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均較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學內容的組織或教學方法不當,都可能使學生學習困難,影響該課和的教學質量。因此,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如何提高此課程的教學質量做了深入的思考。
1 科學制訂并及時修訂教學大綱,選用適合的教材
教學大綱的制定要以專業方向和人才培養的目標為依據,在大綱中明確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明確教學內容及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科學地分配學時和安排進度;闡明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科學地制訂教學大綱并根據學科發展要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根據社會發展形式及時修訂教學大綱,以適應社會發展。
選擇合適的教材可以使得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學習事半功倍。教材內容要符合教學規律,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數字電子技術是一門發展較快的學科,因此選擇教材應能體現這一特點,首先教材要適應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要求,既要保證理論體系的完整,又要注重聯系實際和工程背景,并且內容詳盡、習題豐富。內容簡明、體系嚴密的教材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其次教材內容要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并且保持教材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有利于老師教和學生學,但也要特色鮮明、有所側生和必要的刪減。最后教材的選用要注重與時俱進,兼顧現代教育技術普及應用情況,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實現教學方法的改革。
2 認真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多種教學手段并用
課程內容必須依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在內容編排上,采用基礎-綜合-系統-創新,有層次地因材施教,講清楚邏輯函數、基本邏輯器件,由基本邏輯器件構成的數字電路,由基本數字電路構成的簡單數字電路應用系統、復雜數字電路應用系統等模塊,每個模塊處于不同層次,只有掌握了前面的模塊,才能學習后面的模塊,逐步提高[1]。總之,在內容的安排上,著重闡述各種電路的特點及其工程實際應用,使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能掌握電子線路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能解決遇到的工程實際問題。
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把基本的內容做成多媒體課件,節省大量教學中板書的時間,老師在課堂上要有明確的教學安排,必須按照教學進度來進行,因此需要老師在課堂上使用的多媒體課件一定要經過精心準備。內容要選擇難點,典型電路通過仿真結果演示,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靈活應用現代教學手段,突出該課程中邏輯性強的特點,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對重點及難點內容進行透徹、清楚的講解,表現形式上要形象化,容易理解,否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了課堂教學,還可利用網絡資源來最大限度的豐富課堂外學習,建立大范圍的教學資源平臺—教學網站,盡量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費。利用教學網站,給學生提供學習與應用數字電子技術的平臺,真正實現教與學的互動。
3 注重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數字電子技術不僅理論性強,而且工程實踐性也較強,對實踐教學應有足夠的重視。
實踐教學可以設計多種形式,如實驗、課程設計等。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科學地設計實驗內容、課程設計題目,使學生通過實驗進一步掌握基本知識,強化理論所學知識、提高動手能力,最主要的是由此激發同學學習興趣,使之從此能走上了專業研究的道路。
(1)增設設計性、綜合性實驗
數字電子技術是一門發展較快的技術,應根據新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實驗內容,減少驗證性實驗,增設設計性、綜合性實驗。
(2)課程設計形式多樣、題目可選
隨著數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中規模固定功能集成塊加連線的設計方法已不能滿足一些復雜系統的設計,為了適應數字系統的不斷發展,應注意采用較新的技術來完成課程設計,并應注意選題,注重實用性和趣味性。設計多組選題,讓學生可以任選其一,以提高學生的興趣。
此外還可以在教學網站上建立虛擬實驗室,從而提高實驗教學效率,保證實驗教學效果。
4 加強平時考核,改革考試方式
加強平時考核,在各個環節上嚴格要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將平時作業、實驗課、出席等相結合作為平時成績,并將此成績按一定比例記入總評成績。這樣可以避免期末通過一次考試定乾坤的狀況。同時,也使學生們知道,要想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平時不下功夫,僅靠期末考試前突擊蒙混過關是不可能的。這些規定,在第一堂課上就對學生講清楚。并且平時注意嚴格執行,對于不遵守的學生及時的批評教育,以促進學生平時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認真學好每一個知識點。
促進學生平時認真學習的同時,合理改革考試方式。首先取消只要期末考試及格就通過課程考核的方式,期末考試成績只占課程總成績的一大部分,讓學生知道只有平時認真學習并且期末考試取得好成績才能得高分。其次改革期末考試方式,可以采取筆試和口試相結合的方式。數字電子技術是一門專業基礎課,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分析計算能力,同時要掌握基本理論、基本概念。為了避免筆試考試的缺點,結合課程的特點進行,為此,可以采用筆試和口試綜合考量的方法。對于基本理論、基本概念采取口試考核方式,對于計算分析,采取筆試方式。此種考核方式可以使學生的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公平公正地反映也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情況,從而促進本門課程的學習。
5 結束語
《數字電子技術》是一門內容豐富、實踐性強、發展較快的課程[2],是電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學習的(下轉第113頁)(上接第75頁)好壞,直接關系到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提高數字電子技術的教學效果對于提高整個專業的教學水平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提高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質量提出了幾點思考,包括教學大綱的制訂、教學內容的編排、教學方法、實踐內容的選取以及考試方式等,希望對于從事數字電子技術教學工作的同行們能有一點幫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