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數字與信息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大學生;自卑心理;案例分析;矯治策略
一、原因分析及對策
(一)由于家庭因素使大學生難以適應生活環境的轉變
案例分析:小張自言從小屬于“被管大的一代”,上中學時,爸爸媽媽什么都不讓她干,早上來不及吃飯,媽媽就把早餐送到學校去。到上大學后她慌神了,每天不知道該干什么,還覺得時間不夠用。她開始頭痛,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成了心理障礙隊伍中的一員。
矯正對策:剛入學的大學生要順利度過生活環境的轉變期,應從小事做起,從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個機會鍛煉自己,在學習、生活和與人交往中,學會開朗、樂觀、大度,要充滿自信,自覺不自覺地多與老師、同學交往。逐步增強獨立生活、合作學習能力。
(二)由于自身因素在緊張學習競爭壓力下產生過重心理負擔
案例分析:我校一名新生在中學是老師寵愛、同學羨慕的學習尖子,他經過高考拼殺帶著良好的感覺進入大學。到大學之后,突然發覺自己站在“山頂”的感覺沒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體內,昔日那種“鶴立雞群”的優越感已蕩然無存,“眾星捧月”的地位變了,無形中在心理上產生了一種失落感。升入大學后不久,在一次新生摸底考試中盡然未能及格,自信心頓然坍塌,從此心事重重。
矯正對策:由于個人早期生活背景、閱歷及成長道路的不同,大學生在生理發育、文化素養、智力、氣質、能力等方面均有一定差異。在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中,一些曾在中學只會埋頭學習的大學生,看到別的同學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寫會畫,有的能說會道,發現自己不如別人,經常處在自責的嘆息之中。這種自卑心理一經形成,便會發展到不敢表現自己的能力。因此,老師和家長要教育他們正視現實,認識到考上大學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勝利,今后的路還很長。從一進校門起,新的競爭又宣告開始,大家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線上。因此入校后短暫的興奮之后就應當及時冷靜、認真地分析利弊,正確認識自我,踏踏實實走自己的路。
(三)由于不適應新環境大學生理想、目標落空造成內心困惑
礎較好,是有一定能力和特長的大學生,往往把期望值定得較高。進大學后進入大學后,很快覺著大學沒什么意思。不但沒有很好實現任務目標,還暴露了諸多的弱點。當他們感到自我設計的藍圖難以實現時,便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矯正對策:很多新大學生由于其涉世不深、認識問題偏頗和缺少自主學習能力,大學生活學習很被動,結果學習失去了中學時的動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觸到了社會市儈、陰暗的一面,習慣于只讀圣賢書的學子們在現實面前感覺到困惑。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對某些有競爭性的活動,便采取“退避三舍”的態度,產生自卑的傾向。因此大學生應該明確學習目標,學習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質。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主性。平時要從學好專業課,提高專業技能,培養高尚道德情操,鍛煉組織社交能力,提高身體和心理素質等多方面去努力。
二、大學生自我矯治策略
(一)認識自卑心理的危害,學會全面客觀的評價自己
從心理學分析,自卑實際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只是這種“防御”是消極的。一個人的自卑心理形成后,對自己的能力評價很低,不敢大膽主動地去與別人交往。漸漸地會從疏遠別人、自我孤獨發展到自我封閉,與周圍的人形成一道無形的高墻;這種情況又會使別人對你形成不良的看法,更為遠離和回避你,從而反過來進一步加深自己的自卑心理。
(二)學會正確歸納,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
大學生遇到失敗和挫折后要能夠正確分析主、客觀原因。雖然有時失敗、挫折是由于某些客觀原因和不可改變、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但有很多時候是由于自己設定的期望值不當DD很可能是過高造成的。適當的調整期望值,循序漸進。每一次成功會帶來喜悅、信心,經過不斷實現目標,不斷增強自信,自卑心理就能得到逐步克服。
(三)塑造良好性格,積極增加心理暗示
人的自卑心理有時是來源于心理上的一種消極自我暗示,自卑心理較強的學生多數伴隨有性格內向、膽小、多疑、處事謹慎,這就需要多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就可以使自己在面臨困難時增加奪取勝利的信心。大學生應該加強鍛煉,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增加積極性心理暗示,將不利的性格特點轉化為有利的特點,以增強心理優勢。
(四)明確奮斗目標,執著追求,擺脫自卑心理的束縛
一個有遠大目標和理想、生活充實的人決不會自卑。大學生要樹雄心,立壯志,正確認識、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以優勢獲取成功,以成功戰勝自卑。一要正確認識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短處,更要認識自己的長處,不能因為自己某方面存在的不足否定自己,放棄理想追求;二要勇于實踐,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增長才干。這樣就會不斷增強他們自身的能力和自信,最終擺脫自卑心理的束縛,走出自卑的陰影和誤區,健康地參與學習和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關鍵詞]數字成都 技術偵察 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P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24-0123-01
1.數字成都共享交換平臺整體情況
1.1 數字成都共享交換平臺概述
數字成都共享交換平臺是“數字成都”地理空間框架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建立相應的空間數據標準和數據分發、交換和服務機制,實現全市范圍內地理數據的廣泛共享,實現成都市基礎地理信息資源在各委辦局及行業單位的應用。
1.2 平臺標準及規范體系
標準與規范體系包括三個方面內容,即空間數據標準體系、空間數據管理制度體系、空間數據共享與交換技術規范體系(具體標準略)。
1.3 數字成都共享交換平臺應用功能
數字成都共享交換平臺主要應用功能包括資源展示功能及地理空間信息服務功能。
資源展示功能包括:地理空間基礎數據展示、遙感影像數字展示、三維地理信息展示、政務專題空間數據展示、地理空間信息服務功能;
地理空間信息服務功能包括:安全認證、元數據服務、共享服務、交換服務;
2.數字成都共享交換平臺技術體系與數據架構分析
2.1 平臺總體構架
2.2 構架模式
數字成都共享交換平臺的構建主要是采用B/S和C/S相結合的體系結構。
3.成都公安技術偵察信息化建設情況
偵察信息化建設是隨著公安機關的信息化也即“金盾工程”建設而共生的。公安機關的“金盾工程”建設從提出到現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從總體看基本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4.數字成都共享交換平臺與成都公安技術偵察信息化結合應用分析
4.1 空間地理信息應用
以數字成都共享交換平臺為基礎,提供包含房屋、水系、道路、橋梁、山體、地名、地址等要素的全市統一地理底圖以及精確的地理數據,包括矢量數據和影像數據,為公安技偵信息化偵察提供空間分析、最短路徑分析、空間布點分析、空間量測等輔助決策手段。
4.2 社會綜合情報資源應用
數字成都共享交換平臺融合政府各委辦局如建設、規劃、國土、房管、公安、城管、文化、醫療、勞動、公共交通等,為公安技偵信息化偵察提供如人口數據信息、房管數據信息、交通數據信息、規劃數據信息等社會綜合信息資源,為技偵情報分析、情報研判提供信息支持。
5.數字成都共享交換平臺與成都公安技術偵察信息化結合應用建設目的、原則與目標
5.1 建設目的
充分利用數字成都共享交換平臺信息資源,對現有技偵信息化平臺融合、創新;搭建系統運行的軟件環境;建設組件式應用體系,實現技偵GIS平臺在“數字成都”、房管、各委辦局內縱向貫通;與現有的技術系統、業務系統、PKI/PMI橫向集成,為行動技術支隊開展業務應用、實戰應用提供服務。
5.2 建設原則
為了工程建設能夠更加合理、科學,系統必須安全、可靠、穩定,具備很強的綜合分析、服務能力。建設原則包括:先進性和實用性原則;一致性和可管理性原則;智能性和高效性原則;高可靠性和穩定性原則;擴展性和開放性原則;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則。
5.3 建設目標
1)實現專用光纖與數字成都實現保密條件下的數據連接
2)建設針對數字成都交換共享服務技術接口體系技術研發,制定軟件部署、進度安排、聯調和方案,實現網絡資源共享與
3)建設滿足行動技術支隊業務支撐的基礎空間地理信息中心服務平臺
6.數字成都共享交換平臺與成都公安技術偵察信息化結合應用工程情況
6.1 系統構架
6.2 功能構架
平臺的網絡架構采用B/S方式為主,C/S為輔的混合體系結構,使系統具有良好的開發性和易擴展性。
7.功能體系介紹
7.1 應用服務功能服務
應用服務功能是在遵循平臺建設原則的基礎上,結合行動技術大隊具體情況,實現針對技偵GIS的智能分析、輔助決策功能的手段。
7.2 地理信息資源展示
資源展示為公安技偵部門提供一個電子地圖功能及空間地理資源展示的平臺,用戶通過查看并操作各類電子地圖,能對空間地理信息有更直觀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7.3 認證授權服務
通過向數字成都共享交換平臺提出對數據的使用請求,即針對各個圖層的可讀、可地址匹配、可下載、可元數據編輯等權限。
7.4 數據訪問服務
Web地圖服務能夠根據用戶的請求返回相應的地圖,是空間數據的可視化形式,包含PNG、GIF或JPEG等柵格形式,或者可縮放矢量圖形SVG和網絡電腦圖形文件WebCGM等矢量形式。
7.5 地址匹配服務
地址匹配服務是通過將寫法各異的行業地址名稱批量解析成標準地址名稱,轉換成標準地址編碼,在標準地址數據庫中進行精確和模糊匹配,然后將處理后的行業地址標記到電子地圖相應圖層的一種GIS行業服務。
7.6 針對技術偵察GIS功能服務
包括地圖查詢、查找最近、周邊查詢、地圖標會、路徑分析、軌跡分析等主要針對技偵部門的強GIS功能。
7.7 應用系統綜合集成
1)專業GIS軟件集成
平臺在應用傳統的4D數據(矢量數據、數字正射影像、數字高程模型數據、柵格地圖數據)的基礎上,也需緊跟地理空間技術的發展潮流,應用一些新型的地理信息數據及其他軟件,以豐富技偵地理空間平臺應用的數據種類和應用效果。
2)定位系統集成
集成各種定位系統,包括:各種報警定位系統、GPS定位系統和350M、固定及移動通信定位系統。協調各營運商提供定位系統的數據接口,實現定位數據的適時接收、顯示,并能依托上述數據開展應用。
3) PKI/PMI系統集成
集成PKI/PMI系統提供認證和權限控制接口。
7.8 應用系統擴展與通聯
1)適應性調整開發
平臺適應性調整開發包括與技術支撐系統的適應性調整,完成技偵獨立地理信息平臺與技術支撐系統的適應性調整;運行維護適應性調整,按照行對技術支隊要求調整組織機構、用戶、數據、功能權限等。
2)與全市范圍各委辦局逐步共享互通互連
隨著應用系統與“數字成都”共享交換平臺逐步推進,逐步實現與全市范圍各委辦局空間地理數據,社會信息數據的互聯互通。
參考文獻
[1] 《數字成都地理空間框架項目設計書》.
關鍵詞 大數據;檔案;教育數據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6)156-0064-01
大數據時代,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承載著檔案行業的應用服務,使得人們進行方便的瀏覽、下載和使用。
在這些檔案信息資源中,教育大數據是最為有其時代特點的一類數據,主要分為廣義教育大數據和狹義教育大數據。廣義的教育大數據指所有與日常教育有關活動的行為數據,這種數據具有等級分層性、時間順序性和復雜冗余性等特征,包括教育檔案、教育文件、相關政策、學習具體資源、學業評價等種種信息。狹義的教育大數據指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習者所經過的行為數據,包括學生學習過程數據、考試成績、教學評價、畢業考評等過程性數據。1教育數據應用的體系結構
教育數據應用的體系結構一般都采用采用B/S模式,所謂“B/S”模式是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的縮寫,即客戶端使用瀏覽器(如IE、360瀏覽器等),服務器端為WEB服務器,用戶的請求通過瀏覽器發出,主要事務邏輯處理在服務器端實現,協同應用服務器響應瀏覽器的請求,并及時反饋信息。系統結構將應用功能分為三層:表示層、功能層和數據層,如圖1所示。
表示層作為應用的用戶接口,主要功能是協調用戶與應用層間的對話,保證由用戶從輸入系統輸入的數據正確無誤地傳遞給功能層,并將處理后的數據通過瀏覽器顯示的方式返回給用戶,主要表現形式是用戶交互界面的需求與回顯信息。功能層作為應用的主體,主要功能是將具體的業務處理邏輯編寫進程序中,程序在服務器上接收用戶請求,從數據庫系統獲得數據,按用戶需求進行處理后生成數據反饋給用戶,功能層是表示層和數據層聯系的橋梁,主要表現形式是服務器端軟件。數據層主要是數據庫管理系統,負責管理對數據的加工處理,并可以迅速執行大量數據的更新和檢索。
2 教育數據所面臨的問題
對于這些教育數據,往往會受到相應的攻擊和干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數據存儲技術的安全
面對當前大數據時代,教育大數據是其中的一員,也一樣面臨著海量數據的存儲問題,正確的存儲有效的教育數據資源,是用戶正確的檢索和應用的前提和基礎,如何安全準確的存儲這些教育數據,是關鍵的一環。
2.2 遠程攻擊威脅
網絡平臺經常會受到黑客的攻擊,不管是惡意的還是惡作劇,都會嚴重損壞數據資源,而在教育數據方面,如果受到攻擊,會給學生造成不可逆轉的不良影響。
3 教育數據保障的應對策略
針對教育數據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解決。
3.1 數據備份
數據備份是保護數據的最基本措施。根據教育數據類型的不同,備份的方式也不同。對于公開數據,也就是對公眾公開的數據,需要進行完整性保護,所以要進行常規的日常的備份。對于一般性數據,為了避免受到破壞,影響使用,要進行定期的備份。對于重要的數據,需要進行監管,并進行冗余備份。對于關鍵數據和核心數據,要進行一式多份的多地備份,以防更改和丟失。
3.2 數據恢復
數據恢復是在數據遭到毀壞的情況下,進行恢復,有的也稱災難恢復。數據恢復是以數據備份為基礎的。只有相應的數據得到備份,才能進行恢復。要進行恢復的數據,必須要以多地多種形式進行備份,確保數據準確安全。
3.3 安全策略
在做好數據處理的同時,其他安全策略也同等重要。首先,要在平臺中建立身份認證機制,只有通過身份認證的用戶才可以進行登錄。其次,建立可問機制.在用戶跨越數據訪問邊界是再次進行確認。再次,建立隱私保護機制,對于個人身份信息,其他敏感信息,其他用戶無權訪問。最后,建立虛擬安全機制,使用虛擬機,定時有效進行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