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教育學研究生研究方向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大學通識教育源于19世紀,20世紀40年代以后,其課程逐漸成為歐美大學的必修科目。通識教育的目的旨在把學生培養素養和科學素養兼備的全面發展的人。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復旦、北大為首的名校,相繼進行著通識教育的實踐與改革,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高。近些年來,關于通識教育核心課程的研究,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語言交際能力是最有競爭力的優秀人才所必備的一種能力。近些年,關于大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培養的研究日漸多起來,但這些研究更多側重于如何掌握口語交際的技巧,以及如何提高口語交際的外在語音形式———普通話水平上。實際上,語言交際能力濃縮了人的綜合素質,反映的是一個人的語言修養。語言修養是一個人在運用語言的場合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品質、感情、態度、思維、知識、表達等方面的自我認識、自我要求、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綜合水平。大學生通識教育之語言修養教育研究,是針對當代大學生語言修養缺乏或缺失的現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探討大學生通識教育中,語言修養教育課程設置的重要意義,找出影響語言修養的關鍵因素,研究語言修養教育課程應包含的內容以及應采取的教學形式,為開設大學生語言修養教育課程探尋路徑。
二、語言修養教育研究現狀
語言修養教育是通識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把這一課程做好做精,保證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得以提高,是眾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已有的研究方向及內容
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對如何提高大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研究,呈現單科、單論的單一化傾向。
1.對《大學語文》課程教育的研究。教育部對高校《大學語文》課程的開設并未做硬性規定,但鑒于它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作用,便希望高校結合實際,積極創造條件,重視加強《大學語文》課程改革和建設。以此作為話題的探討和研究也持續不斷。(1)對《大學語文》課程設置作用和意義的探討。研究者普遍認為,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缺乏,而《大學語文》在人文教育方面具有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和意義。與其他學科不同,《大學語文》植根于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它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文化構成,它所承載的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明成果。通過語文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積淀文化底蘊,提高閱讀、欣賞、理解和表達能力,提升人文精神,塑造良好的人格。(2)對《大學語文》課程現狀的思考和建議。一些研究者認為,目前高校的《大學語文》課正在被邊緣化,處境尷尬。傳統的語文教學,理念陳舊,模式單一,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方法循規蹈矩。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教育主管部門強制性地將《大學語文》定為必修課勢在必行。講授《大學語文》的教師自身也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和人格魅力,怎樣讓課堂生動起來是教師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2.對《口語交際》課程教育的研究。鑒于口語交際在現代社會生活和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近些年來,很多高校開設了《口語交際》課,對該課程教育的研討也在斷斷續續地進行。研討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強調大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高低與職場成敗的關系。隨著社會用人制度的改革,大學生就業已全面走向市場化,在強手如林的人才競爭中,沒有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將難以擁有展現自己的機會和平臺。從某種意義上講,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開啟成功之門的一把金鑰匙。(2)分析影響大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因素。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人們對口語表達往往心存謹慎,“君子敏于行訥于言“”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等觀念根深蒂固。同時,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各級學校一度荒蕪了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教育培養,盡管近些年情況有所改觀,但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的居多。(3)探索大學課堂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策略。為切實保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大學課堂應以多樣化教學模式取代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寓教于樂,逐漸培養學生的興趣;在具體情境中,師生互動,以訓練學生的實際能力為主;帶領學生走出去,在社會實踐中,在不同的口語交際場合,讓學生得到鍛煉。
3.對《普通話》課程教育的研究。普通話是我國的民族共同語,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人們運用普通話進行人際溝通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說好普通話當屬義不容辭。
4.對《應用寫作》課程教育的研究。近些年的研究主要涉及兩個方面。(1)對《應用寫作》課程重要性的再認識。新的時代背景下,《應用寫作》課程的地位和教學目標需要重新明確。高校開設《應用寫作》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與基本能力,大學生應該堅守認真誠實的治學底線,扎扎實實提高自身的應用寫作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2)對《應用寫作》課程教學方法的再探索。在多數高校,《應用寫作》的課時量通常為一周兩節(文秘一類的專業除外),在課時少、見效慢、教學難度大的情況下,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等設備,通過示例,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應用文的寫作規范;案例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實訓空間可以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對《文學欣賞》課程教育的研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文學閱讀日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一些教育工作者對此憂心忡忡,認為文學閱讀缺失將會導致大學校園人文素養的整體滑坡。與此同時,對《文學欣賞》課程教育的研究也隨即多了起來。其主要觀點是:(1)強調文學閱讀對人文素養的奠基性作用。(2)對大學生疏遠文學閱讀主要原因和后果的分析。(3)探討提高大學生文學閱讀興趣的方法。
(二)新的研究方向及內容———對大學生語言修養教育的新思考
在對以往研究成果的梳理中我們發現,雖然人們已經意識到語言類課程設置對大學生社交能力的提高乃至未來人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但在做法上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少整體上的綜合構想和實踐。我們常常根據一些可感性較強的顯性因素來衡量一個人語言修養水平的高低,但它的形成卻是一個隱性的日積月累地匯集多門知識的過程,它所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片面強調某一門課程,注重某一方面的培養教育,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語言修養缺乏或缺失的問題。以應用文寫作為例,如果學生沒有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沒有良好的語言文字基礎,又如何謀篇布局寫出文通字順的文章?再比如,即使能說一口規范流利的普通話,但語言表述缺乏邏輯性,表情達意缺少文化底蘊,又怎會給人留下語言修養良好的印象?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大學生語言修養教育研究的提出,順應了社會形勢的需要。
1.語言修養教育的價值定位。語言修養是人文素養最直接、最顯性的表現,在多年重科技輕人文、重理工輕文史社會觀念的影響下,高校的語言修養教育備受冷落。一名專科生寫不出一封格式正確的書信,一名本科生寫畢業論文需要到網上七拼八湊,日常交談常常失禮,招聘面試頻頻出錯……大學生人文素養缺乏或缺失,已成為一個被廣泛議論的社會話題。在“文化強國”的新形勢下,高校語言修養教育的價值定位在于以下幾點。(1)大學生具備良好的語言修養是民族復興的需要。從某種程度上說,重視并不斷提高語言修養就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文化強國,首先要文化強民,高校進行語言修養教育,繞不開傳統文化這一重要的人文因素。在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滋養下的語言修養,是肩負民族復興使命的當代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人文儲備。(2)高校重視語言修養教育是社會文明發展的需要。語言修養已成為人文素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語言文明程度已經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大學生是先進文化的踐行者,大學教育理應站在社會文明的最前沿,以提高包括語言修養在內的人文素養為要務,以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為己任。(3)良好的語言修養是大學生人生發展的需要。良好的語言修養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形象:如果擁有了良好的語言修養,一個店主可以憑此招攬更多的顧客;一個律師可以憑此吸引更多的訴訟當事人;即使是一名普通員工,也可憑此聯絡上下級感情,尋求展現自我的機會,結交更多的朋友,開辟更多發展自我的空間。良好的語言修養可以幫助我們筑造成功的人生。
作者的教學帶來了一定挑戰。文章通過探究當前遠程開放教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加強遠程開放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遠程開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學學生
一、引言
現代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教育形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的以網絡技術為媒介的教育方式是由原先的以面授為主的傳統教育方式轉變而來。遠程開放教育指的是學生和教師、學生和教育機構之間采用多種媒體手段進行系統教學和通信聯系的教育形式。其本質在于:教的行為與學的行為的時空分離,教師和學生的時空分離。這種方式撐脫往常以教室作為教育場所的教育模式,帶來了教學形式的轉變,鼓勵開放性。以網絡技術為媒介的教育模式讓師生之間多一點的交流,能夠真正達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目標。盡管如此,但是新的教育模式必然會帶來新的挑戰,傳統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方面受到比較大的沖擊。所以探究分析當前遠程開放教育已經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怎樣改進遠程開放教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是是全社會很關心的問題。一定要結合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學生的學習心態,靈活地運用比較科學化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接受遠程開放教育的過程中,在思想政治這方面得到有效提高。
二、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的問題
1.遠程開放教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較單調一般在教學形式和課程的設置上遠程開放教育較為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在現有的遠程教育教學上,我們看到了經常會使用到多媒體等網絡技術設備,不過這種教學方式還是脫離不開傳統的手寫在黑板上講解課程的方式,教學老師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偏少,學校所安排的思想政治類課時也很少,思想政治教育這方面的教材內容與實際的生活沒有太大聯系,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得學生缺乏了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
2.遠程開放教育學生在觀念上不夠重視思想政治的學習對于遠程開放教育學生來說,大多數學生背負著是家庭的期望,畢業更多面臨的是就業或是創業,所以學生們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積極性高一些,有的學生希望能夠快點畢業,就為了拿到畢業證書,而去學習書本知識應付期末考試,為以后能夠在職場上爬得更高做好準備,學生們通常會認為自身在政治理論的學習以及思想覺悟的提高兩方面是不重要的,是浪費時間。因此遠程開放教育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學習在觀念上不夠重視。
3.遠程教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比較嚴重的“缺位”現象遠程教育學校往往忽視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學生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卻極為重視。在實際的教育過程當中,往往都會覺得遠程教育的學生大多數是一般參加工作,用閑置的時間來學習,認為學生所在單位或企業會負責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從而不在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校關注的是其學生是不是能夠順利通過各個課程的考核,針對于那些文化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學校往往注重對其文化基礎的加強學習,卻忽視了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政治教育。許多的遠程教育辦學單位認為思想教育工作者不需要太多人員,把一些原先必要的崗位撤掉,出現思想教育工作人員的缺乏。由于學校的不重視,認為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可有可無,最后使得遠程開放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削弱。
三、改進遠程開放大學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1.利用網絡平臺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利用網絡平臺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的教育和管理過程中,可以通過一些演講比賽或是辯論賽的形式,讓學生親自參與到比賽當中,以這種方式鼓勵遠程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還可以網絡上的一些聊天軟件和網站來增進師生的交流溝通,讀懂學生的內心的想法,了解其心理動態。現代遠程教育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加強對信息的傳播,增進人際之間的交往,這對于快速傳播知識有很強的滲透力和影響力。教育工作者利用網絡為手段快速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材料,安排學習任務,同時有針對性地向學生給出一些指導意見。學生也可以通過網上查閱所需的學習資料,有效選擇信息,并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也能夠以不記名的方式來發表各自的內心想法,有什么說什么,把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發表出來,不用顧慮到被人發現。所以教育工作者能夠通過網絡能了解到學生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思想動態,然后根據所了解到的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對學生加以及時指導,端正學生的思想政治認識,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針對性。
2.不斷豐富遠程開放大學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首先,以網絡來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目前的遠程開放教育要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途徑是網絡。所以在網絡上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利用網絡優勢對學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內容豐富了,沒有單一乏味,自然而然能夠激起學員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可以利用在校園網上宣傳思想政治教育,把互聯網上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一些時事政策以及其他的一些道德品質等內容,通過加工整理后放到學生比較關注的網站,增添了網上思想教育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可以及時了解到一些社會熱點,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修養,讓學生在無意之中受到了思想政治的熏陶,進而讓學生們在思想道德與科學文化素養得到了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學校主頁要不停補充和更新教學資源,跟上社會的發展步伐,讓網絡成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其次,借助教學平臺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學生們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可以利用遠程教學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因此對教學平臺進行有效利用,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關鍵的。在教學平臺上創建虛擬的課堂,給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教育,文字教材與網上教學資源相互補充,讓學生主動配合課堂的教學活動,充分發揮教學平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教學更具有針對性與實效性。最后,借助多媒體教學來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了能夠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在給學生進行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到多種教學媒體,可以通過播放一些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電視短片,讓學生可以通過具有情感色彩的典型事例來陶冶情操,從中學到一些知識,受到一番啟迪,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3.利用專業課教學優勢,適時開展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在傳統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中,學生積極主動加入到教學活動中是比較少的,大家都對老師課堂授課的模式產生了適應性,習慣了在講臺下痛老師講課,寧可把自己的一些觀點埋在自己的心里,有時候也沒有機會說出來。現在絕大部分的學生在專業課程的學習方面都十分認真,看中自己的專業課程成績,所以專業課老師利用學生們看中專業課程的這種心理,把政治思想教育視為一門專業課,讓其融入到專業課程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雖然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學手段有很多花樣,但是有些學員對思想政治教育課感到學習疲勞,學習沒有目標與動力,因此把心思放到其他方面。當學生有較強的參與意識和強烈的學習欲望時,自己才會關心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內心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并能夠在學習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在專業課教學活動時,時不時向學生們傳授思想政治教育,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跟學生互動。利用計算機網絡可以讓師生的對話從一對一發展到一對多、多對多,交互的方式也更靈活,讓參與交流的人數增多,信息流量更大。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應該學會靈活處理,教師在學生把握比較好的模塊花費較少的時間,對課程比較重要和難點方面要多花時間講解,并督促學生把較多的時間放在自己把握得不好的地方。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采用分點教學方式、廣播教學方式以及分片教學方式,對于學習能力不同的學員要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設計不同難易程度的授課內容與問題,在學生的接受能力之內。在專業課教授課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念,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滲透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專業課教師也要擔負起政治思想教育的責任,不忘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要把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專業課程學習完全歸屬為兩類教程,要在專業課程中貫徹思想政治教育,這樣反而讓學生在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升。
4.建立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一定要選派一些具有比較強的政治素養和責任心的人來擔任學生的輔導員,同時還應該具備一定的管理經驗。首先對輔導員的服務意識和管理水平進行加強,學生們在專業輔導員的帶領下,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使得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注重在學生的自主學習方面下些功夫,同時還要引導他們進行個別化學習,促進學生對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認識,教育工作者要學會借助網絡技術為依托,給學生上思想教育課程,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要適應學校的思想工作規律并掌握好網絡技術。這些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現代的教學手段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收集分析網上信息的同時,要加強網絡的監控,在網上出現的不良信息要經過處理過濾,不要讓那些不適宜網上教學的信息出現在課程上,確保網絡宣傳的健康發展。與此同時,還要通過設立專題通信郵箱或是學校論壇上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動情況,主動跟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對于部分學生的思想問題,耐心給予解答與指導,及時答復學生內心的疑惑,并執行個別化思想政治教育,讓學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結論
傳統教育逐漸向遠程開放教育轉變,這帶來的不僅僅是教育手段與形式的變化,更多的是教育理念產生了比較大的變革。比起傳統教育,遠程開放教育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注重才對,尤其在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情況之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要加緊步伐。本文分析探討了遠程開放教育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的問題,覺得現代我國遠程開放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交流溝通,盡管課程教學活動各式各樣,遠程開放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還是有些滯后,因此一定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溝通理論理念,可以通過網上個別化交流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有針對地指導,還可以建立并加入到網上虛擬社區論壇,提供長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空間,另外還可以開展網上輔導員工作與主題班會活動等方式來提高遠程開放教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顧永平.淺議如何實現遠程開放教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青海廣播電視大學,2011
[2]單龐君.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與思考[J].浙江電大工程學院,2012
【關鍵詞】中學生、自尊、父母教育方式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036-01
自尊是一個人在對待自己的態度上表現出來的對自我價值的判斷〔1〕。國內外的諸多研究表明,自尊作為個人自我系統的核心成分之一,它的發展狀況不僅與個體的心理健康直接聯系,對整個人格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而且作為一個起中介作用的人格變量,它對個體的認知動機情感和社會行為均有廣泛的影響〔2〕。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發展及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3〕。本研究調查中學生不同群體自尊的差異,報告如下:
1 資料:
1.1 日照市城區及周邊6所中學的3264名在校中學生,其中,男1562名,女1662名,平均年齡15±2.60歲。
1.2 方法:
平定工具:自尊量表,采用M.ROSenbrg編制的自尊量表(SES)1965年版〔3〕。該問卷由10個問題構成,分值越低,自尊程度越高。
父母教育方式問卷〔3〕修定后的問卷包括父親教育方式的6個分量表(共58條目),母親養育方式的5個分量表(57條目),共計11個分量表。
2 統計方法:采用U檢驗
結果:共發放問卷3264份,收回有效問卷3212份。將自尊量表評分高于平均值一個標準差的被試者歸于低自尊組共86人,低于平均值一個標準差的被試者歸于高自尊組共78人。把高自尊學生父母養育方式與低尊父母養育方式進行比較,見表Ⅰ
表Ⅰ結果顯示:中學生在父親和母親的情感溫暖與理解、懲罰嚴厲、拒絕否認,母親的過度保護,父親的過度干涉及偏愛等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
討論:
本研究發現:父母的情感溫暖及理解,以及父親的過度干涉、母親的過度保護對中學生的自尊有著非常顯著的積極影響,對中學生的健康的心理發展形成了良好的外部條件,是中學生健康自尊的客觀因素。而母親的嚴厲懲罰、拒絕否認對中學生自尊有非常顯著的消極影響,是不良自尊形成的客觀因素,也就是說中學生自尊的形成受到家庭環境的明顯影響,因此,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的良好心態及言行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表Ⅰ 高自尊與低尊中學生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較(X±S)
參考文獻:
[1]高雪屏.兒童青少年多動沖動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關系.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1(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