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大學生就業觀念論文范文

大學生就業觀念論文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大學生就業觀念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大學生就業觀念論文

第1篇

論文關鍵詞:科學發展觀,大學生就業指導,創新

 

目前,大學生就業困難已是不爭的事實。隨著高等教育的飛速發展和高校擴招,越來越龐大的大學畢業生隊伍逐年涌入就業市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在這種環境下,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隨形勢,實現大學生就業指導觀念、內容和形式的創新,為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做出貢獻。

一、就業指導對促進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意義

2006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為410萬人,2007年495萬人,2008年為559萬人,2009年時611萬人,到2010年則達到空前的630多萬,2011屆高校畢業生數量將有660萬人,往屆待業的畢業生數量開始累積,使得就業工作壓力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據有關研究預計,包括往屆沒有實現就業的需要就業的畢業生,2011年需要就業的畢業生總量將超過900萬人,宏觀就業形勢依然不容樂觀。而十二五期間應屆畢業生年均規模將達到將近700萬人。

除畢業生人數日益增多這一因素之外小論文,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錯綜復雜。這些原因可以分為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就客觀因素而言,大學生群體的就業狀況受到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用人單位人才需要傾向、社會就業和失業比重等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就主觀因素而言,大學生個體能否就業與其就業觀念、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等個人因素關系密切。而高等院校應該主動承擔社會大環境和個體之間的溝通工作,它們能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便是就業指導。面對人才市場的激烈競爭,部分大學生茫然不知所措,科學、全面、系統的就業指導尤為重要。就業指導一方面能通過介紹就業形勢,使就業大環境能夠深刻、準確地為大學生所認識,另一方面通過專門培訓,幫助大學生提高相應的素質和能力,調整就業觀念。雖然就業指導不能改變大學生就業的大環境,但它直接作用于大學生主體,化解或緩和了就業主體和就業客觀因素之間的尖銳矛盾,相對地削弱了就業形勢的嚴酷性,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就業。

因此,就業指導是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有效途徑。高等院校應處困境而思有為,大力開展高校就業指導,贏得大學生應對當前就業形勢的主動局面。

二、觀念樹立:建立“以人為本”的就業指導理念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發展是為人的發展,因此僅把發展當做工具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追問發展的目的。著眼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高等教育,更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同樣應該將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終極目標。那就意味著,就業指導服務的首要對象,不是高校自身,而是在大學生的發展。

就高校而言,就業率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影響到社會名氣和生源質量的重要因素;同時就業率是教育管理部門評價高校就業工作好壞的唯一標準,也是高校考核其責任部門工作工作到位與否的標準;此外,就業率還是國家對高校教育經費投入的重要參考指標。就業率評價指標單一、缺乏科學的就業評價標準,造成了高校只關注就業的“量”,而忽略了就業的“質”——而這個就業的“質”,意味著畢業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崗位是否匹配、工作崗位是否為畢業生所滿意、能否為畢業生的未來發展搭建平臺等等。換句話說,學校只重視了就業率的統計數字,忽視了就業率數字背后畢業生的前途和幸福。

長期以來,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忽略了“以人為本”這一根本目標,轉而追逐高校的高就業率小論文,甚至工作的開展完全圍繞著就業率來進行。就業指導并沒有根據大學生的個人特點進行職業規劃和就業能力方面的指導,而是想方設法讓畢業生參加工作了事,將之盡快推向工作崗位,不論其就業層次是否合理。國家大力提倡的“先就業后擇業”這一口號,往往成了高校催促大學生參加工作的借口。就業指導目標出現了偏差,指向于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的拉攏說合,這樣的就業指導,或許稱之為“就業說媒”更加合適。背離了“以人為本”理念的就業指導,往往會造成畢業生違約多、跳槽勤,既有損學校形象,又不利用人單位的人才培養,更讓畢業生本人的未來大走彎路,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的長期發展。

就業目標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要求大學生就業指導將更多的精力注入到職業能力的培養。就業指導不能等同于簡單的就業安置,它不單純是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而是要幫助和指導大學生正確分析和對待就業形勢和社會的需求,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就業價值觀,自主進行個人未來的職業生涯設計,做好準確的就業定位和充分的就業準備,掌握一定的就業方法,實現自主擇業,以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滿足其自我實現的發展性需要。

三、內容更新:建立科學的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求職技巧,更需要側重于提高就業質量,實現人才和職位的協調匹配,并且能有利于自身職業生涯的長遠發展。

受就業指導目標功利性的影響,以往的就業指導內容只注重了針對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和求職技巧指導,就業觀念教育是為了讓畢業生承擔一定的就業壓力,帶著緊迫感盡快找到工作,求職技巧指導是為了讓畢業生短時間內學到能讓用人單位相中的“一招鮮”。這些內容并不能讓畢業生掌握更多的就業技能,更承載了過多的就業壓力,不利于大學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一旦畢業生參加工作之后,就業觀念和求職技巧即可被畢業生拋至九霄云外,就業指導遂“功成身退”小論文,再無意義可言。理所當然,對大學生而言,找到工作相當重要,只有找到工作才能意味著職業生涯的開始。但是對于就業指導來說,職業生涯開始階段怎能作為就業指導的全部內容呢?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就業指導,應該包括長達四十年的整個職業生涯。

高校就業指導的內容,除了求職技巧之外,還包括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素質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了解自身的人格傾向和興趣志向,尋求到與其人格特征相匹配的職業領域和工作職位,并以此有目的地進行能力培養,實現大學生個體特征和職業的協調匹配,促進大學生和職業的協調發展。職業素質教育幫助大學生養成職業意識、職業理念,遵守職業道德,在長遠的生涯發展中保持長效競爭力,使之在職業中完成自我實現,促進大學生在職業生涯中的可持續發展。另外,創業教育也是就業指導的重要內容。高校就業指導不僅要實現謀生與追求人生理想相結合,個人價值與社會需求相結合,還要實現適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結合。

與此同時,與畢業生就業相關的其他因素——諸如如職場處事技巧、就業心理教育等內容,也需要給大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系統培訓。

四、形式創新:建立循序漸進的教育模式

真正的教育必須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按照由低到高逐步提升的順序進行。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高校就業指導,應該體現出一個循序漸進的科學發展過程,不僅遵循課程由淺到深的邏輯順序,還得綜合考慮高校各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學生各階段的心理變化。

以前的就業指導一般都安排在學生進入實習之前或臨近畢業的前一個學期,以幫助畢業生能“現學現賣”地運用“一招鮮”,順利地找到工作。某些高校甚至安排畢業生在離校前的一段時間(兩個星期至一個月左右),專門用來上就業指導課程,其目的是通過強化就業指導,幫助畢業生提高就業能力。雖然就業指導的本意是通過強化訓練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而實際效果只能同預期目標相差甚遠。就業指導往往是大學生在學校學習階段的最后一門課,也是一部分學生已經離校而另一部分學生仍在求職時可上可不上的課。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或升學、或找工作,其精力和心思都在課堂之外小論文,很難認真學習課程。況且學生就業技能的獲得、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都應該有一個在認識和實踐上不斷提高、不斷強化的過程,怎能在一朝一夕之間速成?突擊的速成式就業指導根本無法幫助解決就業問題。

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應該根據大學生在大學生涯的各個階段不同心理特點和關注面,因時制宜地制定過程性的教育模式。大學生的整個大學階段,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適應階段、發展階段和離校階段。在適應階段,大學生較多地關注環境的適應和學業的規劃,就業指導可以從職業生涯規劃入手,引導他們合理規劃職業生涯,并在職業生涯的框架內規劃他們的大學生涯;在發展階段,大學生更多地希望在各項能力方面獲得提高,就業指導應側重于就業能力和就業素質方面的內容;在離校階段,大學生開始展望畢業后的生活,則可以開設就業技巧等課程。教育是針對人的教育,必須考慮到人主觀的接受意愿和客觀的接受能力,而通過全程性就業指導的就業模式,真正做到就業指導圍繞大學生這一主體全面開展。

總之,高校的就業指導應該緊隨時代,牢牢樹立科學發展理念,實現大學生就業指導觀念、內容和形式的創新,促進就業指導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羅秀,羅國榮.高校就業指導的偏差及其改革方向[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11).

[2]周逸梅.明年大學畢業生將增30萬人660萬學“搶飯碗”[N].京華時報.2010-11-27.

[3]鄭虹.對新時期大學生就業教育的思考[J].遼寧教育研究. 2007,(3).

第2篇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ctually is the very serious and important issue concerning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he key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lies in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elite consciousness in employment. Students' employment outlook can not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times and can not adapt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In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outlook, identifies the problems, explores the causes, and then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關鍵詞: 大學生;大眾教育;就業觀念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public education;concept of employment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29-0270-02

0 引言

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盤點過去的2013年,“史上最難就業季”是一個出現頻率頗高的關鍵詞。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達699萬,是建國以來高校畢業生最多的一年。而來自用人一方的數字顯示,招聘崗位與往年相比下降約15%。這一增一減,使得2013年的就業形勢變得異常嚴峻。

而就在2013年的699萬高校畢業生還沒有全部落實工作的同時,2014年的幾百萬畢業生就已經提早涌入了就業市場。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較去年將再增28萬,達到727萬,再創歷史新高。在社會轉型時期,高校的擴招等一系列政策變化使得畢業生的競爭壓力逐年增大,這樣的就業形勢就決定了當代大學生必須盡快調整就業觀和擇業觀。

1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

21世紀上半葉我國開始了高校學生擴招的工作,這一舉措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學生上學難的問題,可是在十幾年后的現在,大批量的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造成人才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

從官方統計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大學畢業生人數達680萬,而2013年達到699萬,2014年更是突破了700萬,達到727萬,是建國以來大學畢業生最多的一年。而云南省2014年應屆高校畢業生達15.5萬人,比去年增加約1.7萬人。

如今的現實情況是,大學生畢業人數呈跳躍性增長,人數的增加導致大學生這一高素質群體的就業已經不再是上世紀精英教育的包分配制度,大學生就業難已經得到國家高度重視。

2 大學畢業生就業現狀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讓越來越多的適齡人群有機會到高等學府進行學習和深造,為國家儲備了更多的優秀人才。但同時也給大學生就業帶來諸多困擾和問題,其中以大學生在擇業時其就業觀的滯后影響其就業尤為突出。

2.1 對大眾化教育現狀認識不到位 在對云南財經大學各年級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從對問題“大學生擇業時的標準”的回答可以看出,有49%的大學生選擇“工資、福利好”,有23%的大學生選擇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有14%的大學生選擇“符合自己的專業”。說明當前有部分大學生,已經把自己融入到現實社會中,反映出部分大學生對大眾化教育就業觀的認可。但是,仍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對大眾化教育認識不到位,大眾化教育就業觀還處于比較淡薄的階段。這就要求大學生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摘下頭上的“精英”高帽,真正把自己當成普通勞動者,主動投身到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參加就業。如圖1所示。

2.2 缺乏對基層服務的奉獻精神 近年來,國家為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幫助大學生及時就業,先后推出了“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大學生村官”、“特崗教師”等鼓勵大學生投身基層建設基層的政策,但卻收效勝微,部分大學生愿意選擇到基層工作并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因為無路可走。通過問卷調查,云南財經大學有43%的學生不愿意到基層工作。

2.3 大學生存在對就業競爭的恐懼 如今,各大高校都涌現出一波又一波的考研熱潮,然而,這些考研的大學生并不是為了投身教育科研而考研,而是因為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無奈的選擇了加入考研的隊伍,以逃避就業壓力,把考研當成了“避風港”。

在調查問卷中,對 “在當前就業難的環境下,你會做何種就業選擇?”的調查統計分析顯示,云南財經大學有 29%的學生選擇“先考研延緩就業”,這些人中當然也有不是為了做學問而考研的。而有34%的學生在就業選擇中,選擇了考公務員,但是真正考上的卻微乎其微。就業形勢的嚴峻,使一些大學生選擇了逃避工作,說明大學生對就業競爭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懼,不敢面對現實帶來的壓力。

3 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大學生的就業觀念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大眾化教育的發展也在發生變化。然而,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我國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初級階段,大學生的就業觀念正處于一個轉型期,必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成為這一時期影響其就業的主要原因

之一。

3.1 缺少明晰的就業自我認識,就業意識模糊 根據問卷調查分析,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不明白自己所學與將來職業發展存在怎樣的聯系,不了解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甚至對個人的能力和性格,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因而沒有對自己的未來發展進行定位,沒有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做出規劃,更沒有對自身做過全面的分析與

評價。

3.2 無法擺脫精英意識,就業期望值過高 高等教育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已經由精英教育階段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這就要求大學生擺脫精英意識,降低就業期望值,到大眾化的普通勞動者的崗位上去工作,不僅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轉變不過來,連學校家長社會輿論環境都不能一時轉變過來;而且由于高等教育的投資較大,大學畢業生在職業價值取向上趨向收入高待遇好的大城市工作,不愿去小單位小城市工作。

3.3 職業標準“貨幣化”“穩定化” 金錢至上觀念的升溫使大學生在擇業時,價值觀出現了扭曲,簡單的將工作的選擇“貨幣化”。大學生的普遍心理是希望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但是單純的將職業物化為一定收入,必然會給用人單位造成一種唯利是圖的印象。而以經濟收入和待遇作為擇業唯一的或最重要的標準,會導致畢業生在擇業時搖擺不定,最后只會到處碰壁。

3.4 缺乏開拓精神,創業意識不強 如今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已經成為開辟大學生就業途徑的有效方式。在我國的各項調查中顯示,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有創業的愿望,但在實際參與創業活動中,真正做到自主創業的卻很少。大學生在畢業后首要選擇的就是就業,其次是考研和出國,選擇獨立創業的人寥寥無幾。

這說明大學生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對于創業卻保持著一種觀望態度,缺乏創業的勇氣和信心,更不愿意承受創業的艱辛和風險,缺乏開拓精神。

4 轉變大學生就業觀的對策與建議

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能夠在充分考慮社會的需求狀況,社會的就業形勢后,再結合自身的特點、職業發展前景和需要,能夠在一定時期內社會所能提供的崗位中選擇最適合發揮自己能力和特長的職業和職位。

4.1 制定職業規劃,明確就業目的 大學生要制定好自己的職業人生規劃,使職業目標更加明確具體。目標規劃者可以通過認真分析自己,針對個人職業規劃來逐一尋找與自身發展相吻合的職業,這樣有了明確的方向,人生才會有巨大的動力。所以,只有制定合理的職業配置和規劃選擇,才能使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和意義得到實現。

4.2 樹立多層次、多渠道的就業理念 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既為大學生提供了許多生存和發展機會,也帶來了各種問題。大學生進行擇業時,要學會靈活就業,淡化在政府機關和國有企業端“鐵飯碗”吃“皇糧”的觀念,不斷拓寬就業視野和就業渠道,到中西部、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去,以實現多種就業渠道,使大學生做到充分的多層次

就業。

4.3 強化自主創業觀念 隨著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許多有想法的大學生會選擇創業。成功的創業活動,可以在解決自己就業的同時吸收更多的人就業,緩解就業壓力,而且可以鍛煉大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增加社會經驗。

通過各種渠道樹立新的創業觀念,鼓勵大學生創業,激發他們的創業欲望,開發他們的創業潛能,打消他們的創業恐懼,為他們的創業提供高質和高效的幫助,促進大學生積極創業。

4.4 調整職業預期,改變就業心態 大學生活即將結束,要面對現實,充滿信心,要調整就業理想和價值取向,降低預期值,保持良好的職業心態。在求職過程中,大學生應根據客觀情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經得起磨煉,冷靜的總結經驗教訓,合理地調整就業期望值,擺正求職心態,只有這樣,大學生在就業時才能作出正確的抉擇,才有可能在自己的人生航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5 總結

在充分了解就業政策法規、廣泛收集就業信息、全面掌握就業渠道的基礎上,及時調整自己的職業方向和就業觀念,做好就業形勢的分析預測,進而制定出符合現實,自己滿意的個人擇業標準;另一方面,要提高學生適時調整自己職業理想和就業觀念的能力,拓寬就業視野,以正確的就業觀念指導就業選擇。因此,在當前大學生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高校大學生要想走出就業的困境,改變就業難的現狀,就必須摒棄傳統就業的思維定勢,糾正落后的就業觀念,樹立與高等教育大眾化相適應的就業觀念,以全新的思維方式,開辟嶄新的就業渠道。

參考文獻:

[1]彭國柱.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0,30.

[2]占永瓊.大學生創業理論與實務[M].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9,7:300.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R]. 新華社,2010,7,29.

[4]廖海華,鄒燕嬌.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大學生就業觀的誤區及引導.衡陽師范學院,2012,4.

[5]張潤宏.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問題研究[D].學位論文,2011.

第3篇

[關鍵詞] 大學生 就業觀 問題 對策

競爭、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大,大學生的就業觀中即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多數畢業生能夠客觀冷靜地面對競爭壓力大的現實,增強自身的風險競爭意識,逐步實現自我的高層次需要;更好地認識國家分配模式的取消和人事制度這一現狀,增強自身的職業流動意識。積極的一面應得以提倡,而消極的一面更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當代大學生就業觀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的就業觀在總體上趨向于務實化和理性化,但是由于處在就業觀的轉型時期,各種不合理的就業觀依然存在,暴露出了以下一些問題:

1.大學生的職業教育觀世俗化,擇業目標短期性

經濟條件下,大學生的就業觀眾缺乏崇高的理想和責任感,表現出“重物質,輕精神”的世俗化特征,選擇職位時趨向于工資高、待遇好、吃苦少的工作,而對于基礎性的、較為吃苦的工作則采取回避的態度。而大學生只注重眼前的經濟利益,不在意自我價值的實現、能力的發揮等,不顧自身發展的職業前景,就業觀中缺乏長遠的規劃。

2.擇業心理上矛盾,服務社會意識差

在擇業過程中,畢業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及職業評價與現實狀況之間存有偏差,以至于會脫離于現實。將不利因素考慮過高以至于產生悲觀情緒甚至自甘平庸;想要自主創業卻又因對市場估計不清而半途放棄;想要在基層做一番大事業、實現自身價值,卻又不愿吃苦。有些大學生受經濟利益驅使,就業理想功利化,服務社會意識差,將職業分為不同等級,而不考慮國家和社會的需要,真正愿意到基層就業的人太少。大學畢業生們擠在發達城市里,苦不堪言地找工作,而基層和農村對大學生求賢若渴卻乏人問津。

3.擇業認識片面,缺乏誠信意識

社會體制改革深入使得大學生思想上形成的“想機關、重國營、輕集體、鄙個體”的職業觀念有了轉變,促使高校畢業生用新的視角來認識就業問題。在職業選擇方面,自謀職業也算就業的觀點逐漸被畢業生所接受,但有一些大學生對職業認知應存在著片面性,將職業單純分為“熱”“冷”兩項,對于“熱”的就拼命地想要擠進去,而對于“冷”的則是遠遠地避開;還有的大學生不能客觀地認識自我,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愛好、個性特征以及擇業能力不能正確評價。有些大學生在就業時缺乏誠信,對自己的應聘材料弄虛造假,這樣直接導致用人單位的不信任。

總之,當代大學生在就業觀上普遍表現出這樣的矛盾:既渴望發揮學識能力,成就一番事業,又怕在艱苦條件下工作;既愿意走向人才市場自主擇業,又希望政府和學校能保證就業;主體意識不斷增強,但法律觀念和誠信意識淡薄。面對這些問題,需要社會、家庭、政府各界人士用冷靜的態度,給大學生以積極的引導,幫助他們盡快從就業困擾中解脫,重建科學的就業觀。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觀問題的對策

在當前經濟、文化交流全球化的條件下,大學生的就業觀顯得復雜而多變。因而對于大學生教育觀的教育,不僅要社會、家庭、政府等創造有利條件,更重要的是大學生自身要積極調整,切實的轉變就業觀念,結合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內、外因,采用與時俱進、形式多樣的教育方法,來達到切實轉變大學生的就業觀。

(一)充分發揮社會、家庭、學校教育的引導作用

社會方面,應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環境的正確導向作用,完善就業市場機制,規范市場運作。社會輿論環境對大學生就業觀形成和發展的作用是廣泛而深刻的,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約束性和感染性。加大就業和創業中優秀畢業生榜樣事跡的輿論宣傳力度,呼吁用人單位應實事求是地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首先,要建立科學的就業體系。轉變就業管理的單一管理角色意識,將就業管理發展為集管理、教育、服務與指導于一體的綜合性、科學性的體系;其次,要逐步擴大就業市場的監督、管理力度。進一步完善勞動人事制度,建立公正、公平、公開的競爭機制,努力將大學生就業市場發展成為一個人才資源優化配置的市場。

學校教育方面,一方面,要深化高校教育教學改革,轉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就業觀是價值觀在就業問題上的投射,價值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必須貫穿大學教育的始終。我們要切實加強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舉辦各類活動滲透就業觀教育,幫助他們澄清觀念上的一些模糊認識,消除可能出現的就業觀偏差,做好深入細致的教育觀教育工作,幫助大學生克服就業觀障礙以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要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市場經濟條件下,缺乏誠信的擇業主體是不具備任何可競爭力的。因此,學校教育中應向學生灌輸誠信的理念,教導大學生應牢固樹立誠信意識,經得起市場考驗。

家庭方面,一方面,要深化家庭教育觀念,轉變大學生就業觀。社會和高校是畢業生開展就業觀教育的主渠道,但要做好大學生就業觀教育工作,僅僅依靠社會和高校的教育還不能滿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家庭教育也同樣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觀。另一方面,家庭應給予大學生就業鼓勵。當代大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得到來自家庭的鼓勵、理解和支持,對他們應對就業挫折和壓力有十分重要的幫助。這就要求家長,首先,要與大學生多進行情感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心中所想,真實誠懇地傳達他們的期望。其次,要與學校保持聯系,了解大學生就業的情況。

(二)調整大學生就業觀,促進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社會教育、高校教育要善于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人生價值,正確看待和解決就業中的矛盾,找到實現自身價值的正確途徑。從外部教育轉化為內部意識,內因作用發揮越充分、主觀努力越積極,則取得的教育效果越佳。大學生就業觀自我調適的作用,就在于幫助大學生在遇到挫折和困惑時,能夠客觀的分析自我,使自己保持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克服困難,達到順利就業。

1.樹立誠信的職業道德意識

職業道德指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并具有自身職業特征的道德準則和道德規范的總和。“人無信不立”。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大學生就業市場是講信用的市場,缺乏信用的大學生在市場中是沒有任何競爭力的。因此,大學生要從主觀上牢固樹立誠信意識,在實踐中經得住當代市場經濟大潮的考驗。在求職就業過程中,大學生應當充分認識自我調適的作用,提高自我調適的自覺性,立足于通過自身的努力使自己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以利于合理擇業、順利就業和健康成長。

2.轉變大學生擇業觀,樹立良好的就業觀念

大學生的就業觀正確與否對大學生就業影響極大。“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得自己走向完善。”轉變大學生的就業觀,樹立良好的就業觀念就成為當今教育大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大學生要樹立敢于到艱苦環境工作的觀念。當代大學生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其次,在就業時既要考慮所學的專業,根據專業特點謀求職業,同時也要考慮綜合素質和能力,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再次,要打破從一而終的就業觀,不斷奮斗進取,學會在職業流動中發現機遇、抓住機遇、把握機遇。

3.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是是指一個人對其各階段所從事的工作、職務或職業道路進行的設計和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就在于幫助規劃者尋找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職業,實現個體與職業的合理配置,實現個體價值的最大化實現。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分為:評估自我和分析環境設定職業生涯目標制定行動計劃進行行動修訂職業生涯規劃幾個步驟。

4.提倡主體教育,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主體教育不是任何單一本位的教育,而是一種以人為中心,以社會為基礎的多本位的素質教育,在這種教育中,大學生積累理性認識與知識,同時實現自身潛在能力的完善與發揮,不斷超越自我,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大學生就業觀的轉變是一項長期艱巨的過程,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整個社會就業觀的大轉變。觀念的改變是最痛苦的,卻也是最徹底的改變。觀念的轉變會直接地帶來學生行動、實踐的轉變,“思想統治行動”。只要大學生的思想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其在擇業、創業的實踐中才會以實現自身價值、服務于社會及國家作為擇業的最重要標準。大學生是我國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建設國家的有力資源。因此,當代大學生應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積極切實地轉變就業觀,把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作為自己的擇業標準,到基層、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以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及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曹永軍,呂媛,郭樹航,徐智策.大學生就業觀問卷調查報告[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3).

[2]丁永剛.現今大學生就業觀存在的誤區及引導對策[J].青海社會科學,2008,(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曰本不卡视频 | 成年香蕉大黄美女美女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 国产男女猛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www.五月婷 | 亚洲国产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成人系列 | 亚洲综合日韩 | 五月激情啪啪 | 五月婷婷激情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 99热精品一区 |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 | 男女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四虎影院 | 伊人福利 | 伊人伊人网 | 五月天婷婷激情网 | 亚洲男人天堂av |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国产亚洲一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 |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影院 | 一级片 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乱码视频32 | 午夜丁香婷婷 | 久久精品免费 |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网 | 欧美日韩免费看 | 欧美色香蕉 | 男女的隐私视频网站 |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 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 在线小视频国产 | 麻豆日韩区久久综合 | 伊人精品在线观看 | 精品视频二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欧美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